一、调查了解
学生返校后进行线下教学,教师要提前摸排,以预防为主。要求“阳过”还未转“阴”的学生不得返校。对于转“阴”的学生,要了解其转“阴”多长时间、现在身体的恢复状况、是否有后遗症、是否是易感人群、是否是症状较重的感染者等。要特别关注个别复“阳”、有基础疾病或是特异体质的学生。要规避“阳”过学生因身体锻炼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宣传教育
1.普及知识
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如,“阳康”后如何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特别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调控适宜的运动负荷,如,如何监测自己的最大心率科学进行锻炼。
2.饮食休息
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及时补充水分,要规律作息,睡眠充足,注重保养,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争取早日康复。
3.心理疏导
勤交流,多鼓励,加强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消除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焦虑、紧张与恐慌,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调整心态,增强自身的康复能力。
4.生命健康
开展生命教育,身体健康教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人们充分审视生命的意义和健康的真谛,平时要珍爱生命,加强自我防护,强健体魄,真正落实“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5.专题培训
校医、保健教师或学校邀请医疗部门利用讲座进行康复期的健康指导,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方法,做好康复期的健康管理。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运动别剧烈、身体别受寒、情绪别太悲、饮食别油腻、恢复别着急、工作别太累、睡觉别太晚、消毒别过度、防护别松懈。
三、合理锻炼
1.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阳康”学生,课堂教学目标应以恢复体能为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划分恢复期康复锻炼的5个阶段及活动建议,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练习内容,多以有氧运动为主。从少量、低强度、小负荷的练习开始,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重量等,改变练习的速度、频率、幅度、力度等基本要素,改变练习的顺序、组合和难度,增加展示和互评学生的数量,降低运动密度、强度,调控运動负荷的大小。如,“学”适当长的时间,多讲解示范;“练”保质减量,区别对待;“赛”在学生充分恢复以后再进行。
2.课前观察
要提前了解学情,身体不适的学生要自觉见习。课前勤观察学生的体征表现,如,面部表情、精神状态、说话声音等,多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练习状态,判断学生的身体状况,分组、分层教学。
3.因人而异
教学中,未“阳”学生的教学内容、运动负荷要正常安排。根据“阳康”学生恢复情况进行教学分组,以学定教,因人而异,分层锻炼,控制适宜的运动负荷。“阳康”学生以恢复体能为主,量力而行。强度由低到高,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步加量,帮助学生逐步恢复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4.时刻跟进
课堂情况常跟进,随时关注学生练习时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锻炼负荷与强度。运动中若发现学生身体异常,如,胸痛、心跳加速、头晕、胸闷等,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告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测,如,自测心率的方法,可以佩戴运动手表,随时监测心率的变化,运动强度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0%~80%。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血氧仪,随时测量血氧饱和度,若指标较低要及时就医。
四、加强防范
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选择空气流通的场地,练习时要让学生摘下口罩,要加大学生间的距离,尽量避免学生间的身体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切忌进行短距离赛跑、足球赛等强对抗项目。此外,对课堂的突发状况要有应急预案,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学生的安全,要落实“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
——张建(江苏省宿迁市南师附中宿迁分校,223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