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川二胡艺术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活力和传承性,但四川二胡艺术的内容比较零散和杂乱,曲目、论文、著作、影像资料众多,且难以检索,不便于学者进行学习和研究。数字化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维度等多重传统障碍,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数据平台建立的意义和需求出发对平台进行定位,规划出三个功能,即收集和整理现有的四川二胡艺术资料,为学习和研究四川二胡艺术的学者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并向大众传播四川二胡艺术的内容;同时,探索了软件层基于MediaWiki、DokuWiki等开源wiki项目实现上述功能搭建四川二胡艺术数据库平台的可行性和具体的应用层逻辑框架设计;还讨论了硬件层面资金运维等方面的方案和执行方法。
关键词:二胡艺术;数据平台;四川二胡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0-0-03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保护和保存的意义
四川二胡艺术内容丰富,具有很好的传承性和活力。随着四川二胡艺术在各个分项上产生的成果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对整体进行归纳和统计。发展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也能更好地保护音乐特色的多样性。四川二胡的各类数据在空间上的保存非常分散,有些资料存放于省市或高校图书馆,有些资料存储在音乐协会等机构的档案中,还有一些数据存放在高校教师等个人手上。从存放方式的角度来说,四川二胡的内容存放方式也很复杂,主要有发表期刊、手稿、电子资料、CD光盘等方式保存。这些保存方式除了期刊发表的内容,其他的保存方式都比较脆弱。
这些资料和内容因为无法被需要的人找到和使用,所以会随着各种意外原因被封存甚至遗失。数字化四川二胡艺术数据不只是简单地把数据都集中在一起,而是让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之后形成数据的“规模”效应,它们的使用价值被整体提升[1]。
(二)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四川二胡内容比较零散和杂乱,曲目、论文、著作、影像资料众多,且难以检索,不便于学者进行学习和研究,而且大量的人物言论、采访记录等数字化内容只能存在图书馆等地方,不便于传播和获取。比如,研究四川声腔化演奏的作曲者需要知道现在的四川二胡演奏技术和技巧是否有能力满足他们所写曲目在音乐感受上的要求,但由于没有平台对这些艺术成果进行归纳,所以他只能又去调查演奏技术方面的成果。此时研究就会遇到重重困难甚至导致研究不得不长期搁置,因此这类数据平台可以改善当前四川二胡音乐缺乏数据库和研究工具这一情况。
数字化是这个时代创造出的新型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维度等多重传统障碍,可以利用数字数据库检索、筛选机制快速地定位和获取需要的内容,实现四川二胡音乐艺术更广泛的转播和更立体的传承,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也能减少因为很多学习研究材料无法获得或者出现材料收集不全面导致的严重研究误判和学习方向错误的问题[2]。
(三)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
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文化自信,塑造民族文化内涵都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民族文化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产品,而文化产品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之上。如果四川二胡艺术本身的发展不能长期与时俱进,不能保持较高活力,必然与市场逐渐脱钩,这也是不利于四川二胡发展的。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四川二胡艺术的发展也要借力新时代的工具。信息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很多传统发展情况下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做到的发展,线上交流会、咨询检索都会成为四川二胡艺术发展的新动力。
二、数字化艺术库的构想
(一)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四川二胡音乐艺术数据库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收集和整理现有的四川二胡艺术资料,包括不仅限于曲谱、论文、会议记录、音乐会影音、采访记录、历史原件副本、其他与四川二胡艺术相关的文字或影音材料。因为大量的现有文献都散落在各处,有些在图书馆,有些已经发表论文被各大平台上收录。因此,经常出现研究四川二胡音乐需要先花大量时间寻找和了解四川二胡的成果的情况,也常出现研究一半之后又发现更多资料不得不从头再来的情况,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研究四川二胡音乐的难度,也严重浪费了研究资源和研究精力。因此,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整理资料是必须的[3]。
第二,向学习和研究四川二胡艺术的学者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台,提供各种活动信息,提供上传文件讨论问题的模块,同时也向他们提供文献、文件的检索服务。交流是学习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媒介连接各个以四川二胡音乐艺术为主体的个人,不管是研究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数据库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成果和获得的新数据,如采访、采风等内容。将其作为一个研究和发展四川二胡的交会节点,更快地把新的想法内容进行分享和讨论。同时,这个平台也作为一个线下大型活动的信息发布中心,发布与四川二胡有关的讲座、音乐会、会议等内容的信息,信息的交互才能带来活力和新的想法。作为交流和学习平台,在继承以往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四川二胡更快速地发展。
第三,作为传播平台和载体,面向想要了解四川二胡艺术的大众,大众的宣传和普及对四川二胡艺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库平台特别是显眼位置应该具有相当多的引导性内容,应该总结一些优秀的对大众有吸引力的内容引导其欣赏,逐步扩大四川二胡音乐的欣赏群体[4]。
(二)数据库平台的结构功能与运营
为了实现上述需求,数据库平台主体服务器可选择两种方案:云服务器模式和实体服务器模式。使用云服务器的优势是可以随时按照平台发展的情况进行扩展和升级,只需在云服务器平台如“阿里云”“腾讯云”,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硬件规格升级,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虽然一次性投资不大但是每年都需要一筆额外的服务器租金。而平台的运营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搭建的,虽然可以提供一部分付费服务,但是经济效益仍然很低,如无长期的经费来源,连数据的长期保存都成了问题。实体服务器方案的优势是,储存和运行设备都是自有的,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优先保存和离线运行数据库本体,提供线下的服务,比如让需要的人来到设备所在地再提供服务,在有资金等资源的情况下又可以继续线上运行。
数据平台的搭建可以使用开源wiki系统,如MediaWiki、DokuWiki等项目。这类项目非常适合知识类内容的储存、检索和编辑等功能。wiki类项目以词条为核心,创造和编辑新的词条为主要参与方式。在词条中可以引用其他词条,可以引用多媒体内容,能够实现数据库需求中提出的所有需求。大部分的这类项目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降低搭建和运维成本。在上传文件和言论方面,使用实名申请注册制,可以避免无关人员进行无意义发言扰乱平台秩序,因此能节省大量审核成本和运营成本。
(三)内容搭建与运营
数字平台的资源在初期采取的方案是由平台实际控制团队自行上传内容,其中的论文、书籍、采访记录、乐谱和演奏音频视频的版权问题由平台运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与实际版权持有人进行版权协商在平台内只能作为教育使用,所有的资源不作商业使用;之后开放会员的浏览、上传和下载的功能,且会员上传内容需和平台签订相关的电子许可使用协议,上传内容会员并没有随意撤回的权利,需向平台方提出电子或书面申请要求撤回某某信息,要是该要求不损害作为教育和研究的总体目的,或版权到期则配合对方撤下相关内容;平台也接受会员的发布请求,如上传本人音乐会视频等,发布和提供音乐会、会议等线下活动的信息则需要联系主办单位进行协调[5]。
三、四川二胡艺术的数据情况
(一)四川二胡艺术数据的简述
四川二胡最早出版的曲谱集是俞鹏先生的《南胡创作曲集》,《织女之歌》则使用了地方戏曲作为素材进行写作。这为四川二胡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勇于借鉴使用各种西方音乐元素,善于使用地域音乐特色的基调。因此,后来的段启诚先生也写作了大量四川地域元素的作品,如《大凉山狂想曲》(1963)、《苗岭早春》(1983)。凉山是四川境内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苗岭则是中国少数民族苗族的聚居区。这两首音乐都借鉴和融合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也是对俞鹏先生音乐创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随后车向前、苏汉兴、周钰等人的写作思路在继承前人的思路上进行了发展。车向前的《满江红》使用四川地方音乐作为素材创作了同名诗词为主题的音乐。
乐器操作技术研究较早就开始了,而且一直保持很高的研究热度,进入网络数据库的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83年韩蔚在《乐器》期刊上发表的《二胡空弦推拉琴弓音高差异问题浅析》。1988年到1990年之间,四川音乐学院的教师在《音乐探索》期刊上连续发布了《二胡运弓用力质疑》《二胡快速弓法训练探要》《二胡自然跳弓探索》等多篇关于拉弓技术的研究论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与其他地区不完全相同的运弓技术的理论框架[6]。
四川二胡的乐器性能研究也是较早就已经开始,而且在整个二胡制造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可以在网络论文库中搜到的最早的相关论文是李激渊1978年发表在《乐器科技》上的《“双千斤”二胡机件装置的再探讨》,“双千斤”是四川二胡艺术家对二胡进行改良的重要成果,它可以快速扩充二胡的音域,同时提高二胡演奏的稳定性。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双千斤”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时研究了它的优势,以及在曲目中的应用。贾路红2009年发表的《二胡琴筒的演变及发展》梳理了二胡琴筒的形状和尺寸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各种琴筒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八角二胡和有高音共鸣腔体的二胡进行了论述。
(二)四川二胡数据情况
上述成果只是四川二胡最突出的一些工作,但已经能够说明四川二胡艺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四川二胡艺术早已在演奏、乐器改良、教育、写作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同时可以看到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有数据碎片化严重不易被收集和使用的问题、成果和历史记述不全信息丢失的问题,以及多媒体数据不全,网络上无法搜索到或是很难收集到优质内容的问题。
文字方面的内容只有进入网络文献数据库的部分是可查的,但有大量的会议记录、会议发放材料无法获取,通过对较早文献的了解,很多重要的早期成果并不一定会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是发表在报纸之类的媒体上,而这些内容并不会进入现在的网络文献库。还有更多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报告、采访录等内容更是没有地方存放,就算研究者有意公开也没有相关的平台可以让这些信息能方便地被需要的人搜索到[7]。
多媒体内容的缺失更为严重,《大凉山狂想曲》《满江红》这样在四川二胡音乐中的名曲甚至无法在主要的音乐平台上搜索到演奏音频或者视频,很多曲目只有低质量的影音资源在网络可以搜到。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声音艺术,不管曲谱和文字如何详细记载都无法与直接录制的音频和视频材料传达的信息相比。同时,音乐的传播必然是以现场演奏或者音频、视频的形式,大众是无法通过乐谱来感受音乐的,因此,这阻碍了四川二胡音乐的传播。
四、结束语
四川二胡艺术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整理收集这些内容和数据。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也只能在特定的学会年会才能进行集中交流,不利于四川二胡的发展,因此,四川二胡艺术数据平台的建立就显得极为必要。
平台内容的构建主要满足三个类型的需求:一是收集、整理和储存数据。四川二胡的各项成果很多而且根系复杂,如果不能进行长期的针对性的收集很难获得全面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储存状态差别很大,统一地进行储存和维护有利于数据的保存以及保持原本状态。对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四川二胡艺术构成和形态上的框架,有利于把握四川二胡的宏觀形态和发展趋势。
此平台也是四川二胡艺术对大众进行展示的一个平台,将优秀的音视频信息和讲座信息进行集中发布,供大众进行观看和学习,进一步展示四川二胡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增林,盛泳潘,贺丽荣,王雅芳.知识图谱技术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45(04):589-606.
[2]刘峤,李杨,段宏,刘瑶,秦志光.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53(03):582-600.
[3]孟兆平,盛星宇.网络音乐版权治理难题及路径思考[J].中国版权,2015(03):52-56.
[4]朱同,李小戈,陈亮.我国主要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纵览及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报,2010(03):121-126.
[5]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01):2-7.
[6]黄鸣奋.数据库艺术:信息科技与叙事实验[J].三明学院学报,2005(01):15-19.
[7]李晓玲,张海波.基于网络的艺术图片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4(06):58-59.
基金项目:2021年四川音乐学院院级项目“七十年‘蜀地二胡音乐、文化数字化平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CYXS2021010)。
作者简介:宋华丽(1986-),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二胡演奏、教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