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四祖寺:深藏国宝亭桥塔

2023-06-25 11:39雷有德
中国故事 2023年2期
关键词:黄梅鲁班

导读

当年,四祖道信在庐山东林寺修学,望见黄梅山上紫云盘旋如盖,寻着黄梅山、黄梅水,终于发现破额山“有好泉石”,可以“终志”。于是,四方僧侣云集,筚路蓝缕,农禅双修,在初唐盛世的黄梅破额山建起了天下第一丛林,开创了中国禅的流觞,为后人留下多处国家宝藏。

作者:雷有德,黄梅县作家协会。

在鄂东黄梅县西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座破额山昂首耸立,云蒸霞蔚。经过亿万年地质板块的南北挤压,群山在这里呈现东西波谷状,形成无水不向西流的奇观,传说这里是伏羲演画卦爻的地方。

当年,四祖道信在庐山东林寺修学,望见黄梅山上紫云盘旋如盖,寻着黄梅山、黄梅水,终于发现破额山“有好泉石”,可以“终志”。于是,四方僧侣云集,筚路蓝缕,农禅双修,在初唐盛世的黄梅破额山建起了天下第一丛林,开创了中国禅的流觞,为后人留下多处国家宝藏。

一、灵润桥

相传,柳宗元与柳公权曾同游黄梅破额山,但见群山如龙形蜿蜒,中间低凹,形似高挂山岩之上的一片燕窝地,四祖寺就在“燕子窝”当中。

两人走到山口悬崖之巅,迎面见龙头石如九龙锁口,扼双峰关隘。龙头岩有一整块巨大的泉石,状如鱼形,岩面油光水滑,颜色褐红,叫作石鱼矶。“石鱼”鳞甲映日,喷波扬腮,跃起于波浪之中。抬头看,一条巨大泉流喷雪奔雷,自天外飞来。破额山双峰插天,似有巨灵神手辟斩,赫然并出,天下禅关的宏大规模展现在眼前。

叔侄二人叹为观止。柳公权看到这里,顿觉豁然开朗,再也抑制不住激动,挥笔写下“碧玉流”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气势不凡。题过字以后,他在石鱼矶下的石潭洗笔,潭水便变成墨水色,连岩石也染成黛青色了。传说,曾有青龙调头到洗笔池喝洗笔的墨水,世人称此潭为“龙饮洗笔池”。

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816~819),追忆黄梅游历,作诗回赠朋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据考证,破额山也叫双峰山、西山。相传,破额山原先只有一座峰顶,山神用很多种方式去试探四祖的诚心,想破脑壳,将主峰变成了两个,人们就称西山为破额山。

木兰舟也在黄梅。古时黄梅第一个县名叫寻阳,县治在今天的黄梅蔡山。南梁朝任眆《述异记》卷下说:“木兰舟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在今黄梅太白湖滨),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后人常用兰舟为船的美称。

诗中的蘋花、潇湘,典出南朝柳恽《江南曲》。除了用典外,破额山、碧玉流、木兰舟,天下唯黄梅三元齐备。柳宗元借用典故发兰舟妙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借蘋花寓禅,欲采蘋花而心生敬畏。

元至正十年(1350),在大书法家柳公权题字黄梅西山处,建起了一座过路桥。此前,往四祖寺没有大路,只有一条山道。春夏雨季,破额山南坡诸水汇聚到幽黛河,在寺西龙头岩出山,狂涛澎湃,出入山路为之阻断,人们须绕到山后进寺。有了桥,人们在这里洗手休憩,进山方便多了。

走近古桥,但见南拱门上横书题额“靈润桥”。西山碧玉,滋润大地,这座桥得名灵润桥。

灵润桥是国内罕见的元代桥梁。单孔石拱,拱宽7.35米,拱券为纵联砌置,呈雁翅放射状,两侧平铺十八层桥石。桥拱内侧东壁上刻有建桥铭文,记述桥由四祖寺住持庭柏祖意禅师化缘建造的经过,当年堪称石拱巨桥。

灵润桥是一座美丽的廊桥。桥面宽敞,上建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廊式长轩,两侧搭有木板长凳,供行人歇脚休憩。有24根木质廊柱,廊顶青瓦翘檐。桥两端设高大的五花山门和八字牌楼,牌楼上的砖雕精美,绘有各种花鸟图案,所以灵润桥俗称花桥。

灵润桥是黄梅十景名胜之一。桥上廊亭风雅,桥下碧玉流响。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泉水经寺院淌过石鱼矶,撞击在石窠上,会发出像鱼儿拍水一样的声响,鲜活清脆。春夏水满,幽黛河水在悬崖上铺开瀑布,湍流从山上飞流直下, 百米阶岩,飞珠溅玉,遂名西山碧玉,是黄梅古代著名的十景之一。

灵润桥人文荟萃,历代文人骚客慕名游历四祖寺,即景唱和。灵润桥下龙头岩石鱼矶及其周边,留下20余处题咏石刻,柳宗元、柳公权的书刻和诗刻最为有名。这里有鄂东最大规模的摩崖石刻群,神韵高远,与桥争辉。

2001年6月,灵润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灵润桥仍然是通往四祖寺的必经之路。

二、明月桥

破额山有大双峰、小双峰。大双峰在山尖,龙头高昂,率群龙起舞;小双峰在南面山腰,两峰间有一条山沟,名大沟,是幽黛河的源头。

大沟林风如涛,泉石激韵,有一块古碑上刻有“水光云外绿”的上联,下联是什么呢?至今还是个谜。大沟汇聚周边山水,水势渐大,经四祖寺西边流入燕窝地,声如雷鸣,这便是四祖寺院外西北侧的幽黛河,也是古代出入四祖寺的必经之路。古时,乡民要从鲁班亭绕道寺院背后,翻越青龙岭避河而行。元代四祖寺的庭柏祖意禅师化缘募捐,在幽黛河上建了一座桥。这是一座单券发拱的拱背桥,形如一轮明月,横跨河上,便以桥的形状命名为明月桥。

仅仅是桥的形状如月而得名吗?我想不是那么简单。禅文化里,月比喻人的自性,清静圆满,洁如明月。

明月桥长10米,宽3.5米,高3.3米,跨度6米,脊高2.1米,以方条花岗岩构成。桥拱发券为纵联砌置,分节排列,一丁一眠双层砌。一弯明月,镰刀般倒挂在银河之上,风吹过,河水闪耀星光。唐朝著名诗人张祜有诗《游双峰寺》为证:

明月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也行。

夜静深廊人语定,一枝松动鹤声来。

明月禅心,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幽黛河月明如水,禅意幽然。

明月桥拱顶正中长石上刻有“大元(后)至元六年庚辰五月一日立”,即建桥时间为1340年,比灵润桥早建十年。时至今日,桥面平坦,整体保存完好,仍能承受载重十吨的车辆通过。2001 年6月,明月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众生塔、鲁班亭

四祖寺外西北一公里茂林修竹深处有一座墓塔,叫作众生塔。

众生塔是一个蛋塔。塔基为正六面体,边刻高浮雕瑞兽,造型生动。束腰须弥座,通高2.25米,大石墩置于中,状若凤窝,俗称凤凰窝。正中为椭圆球形立蛋式小石塔,塔身与塔刹融为一体,如卵形,又称凤凰蛋。这个塔无角无层,无缝无棱,无级层,无塔刹,又硕大完美,浑然规整,称无缝塔,建筑学上叫作蛋塔。笔者想,禅学将蛋形比喻修行者的心,无缝本为无形无相无瑕染,意为非常圆满的。

鲁班亭是众生塔的护亭。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众生塔外加筑了护亭。护亭为双层合构亭式塔,亭身下层为高1.3米的须弥座,有6根粗大石柱合抱支撑,单檐攒尖顶。通高8米,正六边形,边长2.91米。后来发现,护亭的北面墙壁上刻有建塔铭文,证明亭是一位姓卢的匠人所建。在黄梅方言里,卢鲁同音,传为鲁班所建。或许护亭的工艺高超,完全可以与鲁班相媲美,人们相信只有鲁班才能建造,再加上当地流传鲁班与四祖打赌行善事的神话故事,因此被称为鲁班亭。

鲁班亭工艺精妙。全亭是用当地花岗石所筑,然而它的柱、梁、椽、枋、斗拱、板瓦,所有构件都是仿木工艺完成,錾凿精细,陈墨准确;榫头、穿眼紧密衔接,处处承重,件件得力,让这座古亭令人称绝,经千年风雨仍安然如山。

鲁班亭人称有三奇:亭上三方是整块石板镂空钱纹格眼窗,西南设石门,连同石门共三方没有封闭,既是护亭,又为何空空如也?这是一奇;内顶用大石条作梁架,枋上置粗壮石斗拱出檐,外顶三块A字形大石板成伞状覆盖,另外三方对应下面未封闭的三边,也是三实三空,间隔有序,历经千年不败,这是二奇;更为奇怪的是,刹柱不是站在亭顶的正中心,而是偏离中心向东倾斜约15公分,据说有热心人扶到正中,时隔不久它仍旧回归外倾位置,千年来经历雷击、地震,却巍然不坠。

鲁班亭远观有点像蒙古包。伞形石瓦顶端置莲钵和宝珠亭刹,成葫芦状,朴实厚重;结构奇特,外亭内塔,具有宋代早期建筑风格,让我们惊叹古代匠人的智慧。工艺如此精湛,用材丰硕浑厚,轮廓圆和优美,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2001 年6 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毗卢塔

毗卢塔在四祖寺院西北的青岭岗上,是四祖道信禅师的墓塔,俗称祖师塔。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略成方形,属单门塔类的四门塔,又称四方塔。宋至明代均有维修,清代改成双层塔檐、高颈宝珠塔顶。唐大历七年(773年),代宗赐谥四祖“大医禅师”,塔号“慈云之塔”,也叫慈云塔。

毗卢塔是禅宗祖师第一座墓塔。毗卢,是佛名号。唐永徽元年(650年),四祖道信弟子元一奉师命主持修筑毗卢塔。据传,该塔亦为道信大师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师亲手创建。相传,唐永徽二年(651年),塔起,四祖道信圆寂塔中。《五灯会元》载:“高宗永徽辛亥闰九月初四日,忽垂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坐化而逝。五祖弘忍为他塑起真身,又名真身塔,是中国禅宗实行塔葬制度之始,标志初唐盛世可以聚眾修禅,建塔待终。

毗卢塔为亭阁式砖石仿木结构,设计匠心独运。毗卢塔体态大,长宽高均有十米上下,状若山岳,庄重肃穆。高大的塔座、内收的塔身和平缓的塔顶,基本上各占塔体通高的三分之一。塔座上双层递升的高大须弥座,堪称罕有。须弥座稳托厚实的塔体,塔的四方上部嵌雕字砖,铭记“释迦八塔”诸名号,据说代表释迦牟尼一生八个最有意义的地方和事迹,绕塔经行即表示礼拜这些圣迹。

毗卢塔装饰华美庄重,气度非凡。塔体四角为大鹏金翅鸟造型,远观像展翅上飞的巨鸟,增强了塔身四角的美感与承受力。四周刻着各种花鸟,选用多种专模压制的特用塔砖,都恰到好处地砌入相应部位,塔名之上为环绕塔身的两道牡丹卷草花纹砖带,蕴含生机和动感,给平板的墙面造成点线面的视觉变化,极大丰富了塔身外形。

毗卢塔外方内圆,尊贵神秘。塔的东南西三方设有高大的无门扇莲花券门,线条清晰流畅,表示这里门庭的尊贵。据《五灯会元》记载:“永徽三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后门人不敢复闭。”塔的北面设有假门,以避风雪。塔内顶为青砖砌置的北宋早期复原的穹窿顶,像窝一样,浑圆规整,上承重超千斤的铸铁覆莲刹座,且外方内圆,将塔室变成无梁大殿的形态,仰望之则高峻神秘,有飞升天庭之感。内外各异,中为四方形,下为八方形,八面墙壁构成圆形塔室,又分散承托塔体的重压,坚固稳实。仔细观察塔身内壁,人们会发现红烧土掺合碎石的粘合料置于砖块中部,层层砌构,唐代称之为“干摆”,是限用于高规格建筑的砌造工艺,体现了我国古代砖塔的建筑美学和高超工艺。

毗卢塔外形像一顶和尚帽。四门单层塔,线条简单,形态端庄,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距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佛教古塔之一,为研究我国的佛教文化和古塔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清华大学建筑系徐伯安教授在《中国塔林漫步》中评述说:“毗卢塔内圆外方,造型绝特,于稳重里带些轩昂的气魄,是我国现存第二座古老的四门塔的珍贵实例。”第一座四门塔是山东历城的全石塔,两塔建成时间仅隔40年。2001年6 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衣钵塔

位于寺北300米的山坳丛林中有一座麻石砌筑而成的单层石塔。相传,四祖道信晚年在此传衣钵给他的得意弟子弘忍。五代至北宋,为纪念四祖传授衣钵,特造此塔。

衣钵塔占地10平方米,通高3.17米。小小衣钵石塔,却有九个层次:塔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32米;塔底座石板的侧沿,雕凿精致的双龙戏珠纹饰;基座上置高0.8米的六边须弥座,基座和须弥座各面,镌刻象、狮、葵花等图案;立鼓式塔身,塔门为石板门,高0.5米,宽0.33米,上镌乳钉两排,门心配有石锁;塔身上端用整块麻石凿成山花蕉叶单层翘角塔檐,瓦面雕刻工艺精细逼真;塔顶置莲瓣和摩尼宝珠塔刹;塔的前方地面留有方口,有甬道石级进入地宫斗室。

腊梅也称黄梅。黄梅县因县西有座黄梅山而得名。在这块土地上的黄梅先民们像腊梅一样,坚毅高洁,百折不挠,首开中国禅的发源地,创造无数文化辉煌宝藏。他们荟萃八方,像腊梅一样勇于开放,铸就精美绝伦的国宝精神。

参考文献

[1] 黄梅县人民政府. 黄梅县志[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2] 洪志. 遗存历历示禅踪—— 黄梅县禅宗文化历史遗存掇英[J]. 黄梅禅,2014(5).

猜你喜欢
黄梅鲁班
黄梅之星 谢军
黄梅之星 朱婷婷
黄梅之星 赵长玖
探访雅加达鲁班庙
黄梅新星 江李汇
快乐小鲁班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金花夺目 黄梅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