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摘要: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历史教学更注重对中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强调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性思维与方法,更加注重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的培养。而历史活动课就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当下历史活动课程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但大多数研究内容集中于历史活动课程的类型、原则和评价等方面,缺乏对具体某类历史活动课程的应用研究。在历史活动课中融入新媒体新技术,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打造师生共建、共进、共赢的学习环境,通过运用抖音短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对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情感塑造、历史学科素养的建设大有裨益。
关键词:抖音短视频 历史活动课 教学应用
2016年9月26日抖音正式上线,之后更名为抖音短视频。抖音短视频带有明显的互动性和社交性。网络是抖音的传播媒介,而网络媒介又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以通过点赞或评论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喜欢就点赞或者是在评论区直接写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多个学生用户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视频拍攝接龙,并分享作品,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这正是传统课堂所欠缺的互动。而短视频作品的传播又容易形成高爆发式的传播效应和集聚效应。通过短视频作品的传播,大量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观看短视频内容,从而使信息得到广泛传播,这显然是传统课堂组织形式所没有的。
而历史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展的一种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在整个活动课程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体验、活动课程本身内容的丰富性,都表明了活动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让教学类短视频走进课堂、参与课堂、融于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把大数据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衔接,构建教学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增强探索的欲望、强化实践的力度,让学生趣味学习。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反馈,这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一、历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尝试创设帮助学生感同身受的历史情境,还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古代建筑、历史遗址、古村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发掘和利用历史素材,充实网络资源及乡土历史资源。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将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分为几个类型,主要有读书阅读类、制作展示类、创作编辑类、社会实践类、模拟表演类、讨论交流类、知识竞赛类。
二、历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一)历史唯真的客观性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坚持唯物史观,要坚持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本真,这就要求历史活动课的设计方案要符合历史唯真的客观性。例如,在历史活动课设计方案中题材的选择上,必须选择与相关历史有关联的题材,而且在各活动实施环节上应紧密结合“历史”的学科属性,使之符合具有历史唯真的客观性原则。
(二)知识领域的综合性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人类发展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涵盖的内容无所不有,无所不容。而历史活动课的研究内容必然触及多方面,具有综合性。因此,在历史活动课的设计时应当充分联系相关联学科的知识及技能,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与有相关学科的特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载体的时代性
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制定、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载体时,要体现社会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一些陈旧的内容或载体正在悄然褪去,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增加了不少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内容,还有紧跟时代步伐的国防科技代表成就等。还有近年来教学媒介快速发展,教学载体日新月异,如智慧课堂的配备应用等。总之,教学载体的时代性发展,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师生共建的参与性
历史活动课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同于兴趣小组,二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活动参与主体的全员性是历史活动课的重要特点,由此在历史活动课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等,成为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与此同时,作为课堂设计的主持者、开发者,教师必须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要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课程中与学生是共同参与、建设、成长的关系。
三、抖音短视频在活动课中的应用
(一)活动课:唱响《国际歌》的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
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要求通过考查《国际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词曲的创作者,加深对《国际歌》流传的了解以及评价,从而感受到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初步认识到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2.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立足学情,整合教材,通过大量图文史料和影像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切实感知历史;融入并落实历史感悟教学观,从感知、感悟、慧悟三个方面创设历史情境,在感知历史的同时能够感悟历史,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充分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推动有效教学理念的践行,体现学生自主构建、探究学习。
(二)活动课:唱响《国际歌》的教材分析
唱响《国际歌》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内容,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同时显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该部分是在学习完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功的知识后,设立的历史活动课。同时,《国际歌》也在情感上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思想高度的升华。该歌曲在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工人运动受到巨大挫折的背景下,由巴黎公社重要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创作,歌颂了巴黎公社战士不屈不挠的革命气概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表现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气概。歌颂了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理想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巴黎公社战士不屈不挠的气概和无产阶级奋斗精神。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感知历史—感悟历史—慧悟历史,使学生知道《国际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词曲的创作者,了解《国际歌》歌词的内涵及其翻译的曲折过程,了解《国际歌》的流传和中外革命导师对《国际歌》的评价。通过抖音传唱活动,让学生感知历史,犹如身临其境去感悟历史,提高学生对是与非的识别判断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资料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各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搜集起来,通过教师补充资料,再由学生探究解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感悟历史。
(三)抖音传唱《国际歌》接力活动
1.鉴赏《国际歌》:播放法语版本《国际歌》、俄语版本《国际歌》和中文版本《国际歌》。开展分组鉴赏歌词活动,从歌词中感受历史,通过对慷慨激昂的歌词进行学习,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唱《国际歌》。通过教唱环节的活动,让学生从作曲中感受无产阶级的战歌。
3.学唱《国际歌》,抖音传唱接力。将班级学生分为4组,每组10名成员,组内学唱完《国际歌》后,组内推选一位音色、音准俱佳的同学为接力传唱代表。传唱代表录好视频后,统一在特定的抖音账号公开发布,并在评论区进行互动交流。
(四)抖音平台展示传唱作品
由4组推选的学生代表传唱歌曲《国际歌》,分别对传唱作品进行编号,上传至抖音账号,发布作品。各组内成员或其他同学可通过抖音平台浏览传唱作品,进行点赞或评论等互动操作。
四、抖音短视频融入历史活动课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活动课评价的民主性原则,要求在对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进行评价时,评价主体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師;既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社会,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抖音作品的评论区既可以实现活动课的具体对象全部参与评价中,又给家长和社会等评价主体提供了评价平台。通过各评价主体的互动,能够充分调动评价主体的参与度,特别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推动活动课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评价内容的多面化
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坚持学生内部与外部环境相统一的评价机制,既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改变单一课堂评价模式,使评价内容多面化。其主要包括:(1)学生参与活动的参与感和情绪表现;(2)学生参与活动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3)学生对活动成果的展示和表达形式。
(三)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要求评价必须发挥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激励作用,激发、鼓励被评价者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了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可以将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与师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观察和访谈等形式,完成对活动主体的评价。
五、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反思
(一)要坚持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与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相统一原则
历史活动课是要求师生广泛参与的课程,要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确定学生可以依赖的目标时,也要在内容选择上有所不同,以便为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及时的教育,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地捕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进步。特别是传唱《国际歌》环节,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唱”的环节,组内分工不同,最后推选代表完成任务。
(二)课程实施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同向转变相统一原则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求得拓宽知识的途径。而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受体、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课程,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知识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应体现课前教学预设与课中生成相统一原则
课前教学预设是根据教育的目标、学生的兴趣、学习的需要,加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课中生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在交互式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动态性调整,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历史活动课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区别,它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考虑的问题要更全面、更细致,尤其是涉及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或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时,这些因素更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历史活动课设计时要体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原则,从而更好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更好地掌控课堂的发展情况,实现历史活动课的顺利进行。
当下,交互式教学手段快速发展,诸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它们不仅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式,转变了课堂教学的理念,也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加了交互式学习的途径与渠道。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探索新模式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J].当代教育科学,2003(4):1517.
[2]杨九俊.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