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中兰 潘晓亮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既健康又积极主动的心理知识普及活动。“双减”政策下,心理剧不仅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有序开展,而且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本文以校园心理剧社团活动为依托,传承润文化教育理念,对德育进行实践探究,详细阐述心理剧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及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德育 教育价值
近几年,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与挑战。在全国各中小学生中,大约有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等。2021年12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环境下,我从七年级20个班级随机抽取11个班级进行德育实践,搜集与整理各班班主任、心理联络员和政教处反馈的信息,发现一部分学生的德育水平有待提高,因涉及班级较多,制订一对一的个人指导计划难度较大,鉴于此学校开展了团体活动,探索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德育中的积极意义。
一、校园心理剧的概念界定
校园心理剧是在美国精神病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创作的心理剧的启发下应运而生的,属于集体心理辅导。它主要发生在学校环境中,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舞台表演展示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并在表演中找到处理心理问题的办法,促使表演者或观众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培育学生换位思考与自我觉察能力。
二、校园心理剧的组织实施
校园心理剧,在舞台上通过道具再现情境,在情境中重现矛盾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以达到其心理治愈、心理疏导与教育功能。
(一)暖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暖身活动又叫破冰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启动阶段,旨在激发团体成员的创造性与自发性,引导成员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全身心投入体验与感悟,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暖身活动可采用音乐、短视频、小游戏、舞蹈等形式。
(二)表演
校园心理剧主要组成部分——表演,其包括人物、舞台和内容(剧本)三个方面。
1.人物
校园心理剧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着力点,坚持立德树人,传承优良作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各种家庭教育问题,试图让孩子站在家长的位置,去思考、感悟,理解父母,改变自己,能解决问题,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德育素养。
其重点探讨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内心矛盾冲突,情节的推进需要表演者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体验角色的喜怒哀惧。
2.舞台
舞台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所与事件进展的空间,是角色展现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事件发生时的空间,包含场景、灯光、道具、背景音乐等。
(1)灯光设置
舞台灯光颜色的不同设置表达不同的氛围。如:红色可以是表达愤怒的情绪,也可以表达喜庆的氛围;黄色则让人联想到阳光、温暖、能量、和平;绿色代表希望、花园或森林。
(2)道具利用
道具的使用可以增加校園心理剧的效果。例如,场景中天使与恶魔对话时,表演者穿上天使和恶魔的服装,增强代入感,引发人的深刻思考。
(3)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的选取要根据情节发展和人物情绪变化而定。比如,人物内心平静时,一般选择舒缓的钢琴曲或轻音乐。人物内心矛盾或故事高潮阶段可以选择快节奏的音乐。剧终可以选择与心理剧主题相关的歌曲,引发人们的共鸣与反思。例如,2021年11月16日的世界宽容日,我负责的五年级校园心理剧社团开展了主题为“学会理解、懂得包容、善待他人”的活动,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活动最后环节,我请全体学生起立,师生跟着音乐伴奏共同演绎手指歌《听我说谢谢你》,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学生在歌声中感悟理解、宽容、友爱与和谐,汲取前进的动力。
3.内容(剧本)
校园心理剧是将学生中的各种典型心理问题编成剧本,然后搬上社团和学校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学生通过表演、观看,从而受到启发。因为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所以学生才能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真挚。
(三)分享
学生每次表演结束,负责人都会组织演员与观众进行分享与讨论,学生结合自身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体会以及过去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探索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分享的内容可长可短,形式不限,需要遵守价值中立原则。通常心理剧的结尾部分会留下旁白,这段话是对剧情的解析、总结与展望,是演员和观众的反思。例如,心理剧《心灵的抚慰》展示活动,现实中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在被爱包围的环境中,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种无法抗拒的原因,从小就缺少爱与关怀,他们需要理解、包容和善待。学生观看完心理剧演出后,纷纷分享感受及启示,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被爱的能力与表达爱的能力与勇气,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心中充满正能量、散发光芒的少年。
三、打造校园心理剧的教育价值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一)引导学生知善行善
1.立德树人
若要德育开花结果,就要教会学生知善、行善。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行善则是促使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由小善到大善,就像地里的庄稼,随着时节播种、发芽、开花、结果。日积月累的善行,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少年。
2.激发学生的善行
(1)知行合一
关注社会焦点,加强自我修养。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事情不斤斤计较,不钻牛角尖。某天,我骑着电瓶车正常行驶在十字路口,迎面来了一位逆行的彪形大汉,差点让我摔倒,他还愤愤地说:“骑车怎么不看路?”此类场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人会自认倒霉,有人会据理力争……后来我将这个案例作为心理剧的故事背景,学生分工协作,自编、自导、自演了各种结局。大家一致认为,知行应该合一,知错应勇于改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将社会和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搬上舞台,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见识,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言传身教
学生与生俱来的向师性,为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契机。教师和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强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一想到教师和学校就能获得正能量,通过环境影响学生,使学生相信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二)推进校园润文化建设
1.将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积累的经验在常规心理课上推广
将现有的经验和模式运用到常规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用生活化的情境取代传统说教,结合政教处、各班主任、心理联络员反馈的信息和专职心理教师反馈的学生问题,将学生正在遭遇却难以表达的困扰搬到台前,引导学生静心思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育效果,在校园内发挥辐射作用。
2.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选择初中阶段的心理剧本时,围绕四大主题,即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和挫折教育。学生在参与表演或观看表演时,会发现自己与某个角色有似曾相识的经历,从而思考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合适,是否顾忌了别人的感受,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这一反思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3.构建校园润文化氛围
校规校纪和《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行为的外在强化,需要学生主动内化、自觉践行,教师和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平时的言谈举止外化在行动上,最终形成文化教化人的校园润文化氛围。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主题的校园心理剧,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突发状况才能临危不惧,灵活应对。
1.人际沟通技巧指导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技巧是解开人际沟通的密码,掌握人际交往技能更容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圈。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可以运用这些技巧:尊重、理解、宽容、真诚、倾听、赞美、同理心、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表达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技巧,让自己的人际沟通更顺畅。
2.及时补救与宽容原谅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或他人沟通遇到障碍。若因个人引起,应及时进行修复,如主动道歉、及时改正、多点耐心、跟他人请教等。若因他人而起,自己要学会宽容与谅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过分苛求自己和苛责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心理压力
在“双减”背景下,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应甄选相关主题,以心理剧的形式呈现,在“自己演、演自己”过程中感受主角心理的微妙变化,宣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进行自我情绪疏导,从中感悟道理,正確看待学习成绩,正确认识自己、接纳与欣赏自己,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创作、排练和表演心理剧时,学生同心协力为做好一件事情而努力。活动前期分工协作,分配角色、协调排练时间,正式表演时旁白人员、演员、幕后工作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每一步都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在逐渐形成,具有合作精神的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同伴。
(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每次心理剧表演活动都是分小组进行,各组内有明确分工,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组长对小组负责。让学生在完成分工的过程中体验存在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提升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提升参与能力。
(七)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校园心理剧专题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剧,观看优秀的心理剧视频;甄选出好的心理情景剧本让学生演绎;后期试着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剧目,循序渐进地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困惑、德育故事搬上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聚焦心灵舞台,夯实学生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校园心理剧可以发展个体或团体的自我觉察力、人际交往技能、价值判断力、自发行为水平与想象力,进而使个体获得心理成长。剧本的编写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构思能力与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导演剧本时更能锻炼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彼此感染,可以提升共情能力,并达到“他助—互助—自助”的目的。借助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经验,在班级和校园这两个舞台推广心理剧,发挥学校德育的辐射功能,让学生变得健康、阳光、积极向上,让素质教育全面开花,培养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宋琳婷.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4):122125.
[3]叶一舵.中小学校园心理情景剧62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4]马磬.打造精品校园心理剧,培育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教育与文化,2020(22):172173.
[5]王中华.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教育价值与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3):3537.
[6]陈来春,王君.心理剧让互相理解发生[J].福建教育,2020(43):3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8]胡丹妮.告别彼德·潘微笑迎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5):7174.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