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园林》中江南园林介绍英译研究

2023-06-25 02:04范雯昕
今古文创 2023年22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摘要】如今,随着全球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中国文化“走出去”日益重要。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园林翻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园林介绍通常文采优美,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富含文化意象。译者在考虑语言对应的同时,还应将目标读者的接受考虑在内。然而当前园林翻译研究尚不充分,对其展开研究极为必要。功能对等理论是重要翻译理论之一,由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构成,对广告文本、旅游文本等实用文本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选取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园林》中江南园林介绍为研究对象,该书是一部介绍中国园林的双语著作,是旅游文本的一种。江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观照下,对其中江南园林的英译展开分析,对翻译中运用的直译、意译、音译、转换、省略等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译本较大程度实现了“功能对等”,因而是一部高质量的译作。本研究旨在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参考,为中国古典园林翻译提供借鉴,有效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中国园林》;江南园林;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2-011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2.034

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融而生的瑰宝。中国园林艺术对亚洲汉文化圈影响深远;传入欧洲后,对欧洲人的审美趣味及园林设计风格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园林艺术为世界园林文化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私家园林在中国园林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其中,江南园林是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中国北方园林艺术, 如颐和园,或多或少受到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的影响。江南园林是根据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根据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建造而成。中国古代文人将自己的追求寄托于园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融合。这种和谐,以江南园林最具代表性,在现世得以完整保存。园林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是其文化艺术载体,反映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人文修养。因此,中国园林介绍的优质翻译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本研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关照下,赏析《中国园林》中第四章《私家园林》中前十部分有关江南园林中英双语文本,评价该著作的艺术价值和翻译方法,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一、双语专著《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是由方华文教授编著,王满良、贺莺、李朝渊翻译而成的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双语专著,由皇家园林、寺院园林、自然风景及人文景观园林、私家园林四部分组成。《中国园林》一书言辞优美,介绍详尽,作为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双语专著具有翻译研究价值。本文选取此书第四章《私家园林》中前十部分有关江南园林介绍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江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型,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自然体悟和生活哲学。江南园林富含艺术之美,江南园林艺术丰富了中国园林艺术内涵,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因此,节选部分不仅介绍园林本身,还详细阐述园林的历史文化,具有研究价值。

二、功能对等理论

20世纪60年代,尤金·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提出“动态对等”,将源语读者与目的语读者的反应进行比较,尽量在译文中还原源语作者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Nida,1969)。20世纪80年代,《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一书中, 用“功能对等”替换“动态对等”,在奈达看来,“翻译包括在受体语言中再现源语言信息的最接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在意义上,其次是在风格上”(Nida&Taber,1969:12)。他认为,任何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等。《语言、文化和翻译》(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中,奈达提出了翻译对等的两个层次,其中最低层次(minimal equivalence)是指译文读者能透过对译文的理解,设想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最高层次(maximal equivalence)是指譯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够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基本一致,并认为后者是翻译中最理想的目标,而实际难以达到。

传统的翻译只注重传达源语言文本的表面意义,忽视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拓宽了译者的思路,强调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翻译再现源语言文本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此外,功能对等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翻译质量评估体系,即从读者理解角度来评估翻译的质量。奈达认为,要评价一个翻译的好坏,必须将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和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进行比较,二者最为接近的翻译就是好的翻译。

词汇对等指一个词的含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译者应根据语境找出对等项,以准确传达源文本的信息。句法对等要求译者应清楚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句法结构。因此,译者应慎重考虑中英文的句法差异,以达到句法的对等性。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翻译中文化层面的对应也愈渐重要。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明显,成为汉英翻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点。文化层面上,要求翻译成目标语言的同时保留文化内涵,目标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具有相同的接受度,因此,译者应平衡文化内涵和原文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园林》中江南园林

介绍英译分析

(一)词汇层面

词汇是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译者理应充分了解和剖析原文的词汇特征,使用恰当的词汇或短语,所出译文既能让外文读者领会含义,又不影响原文的表达效果。《中国园林》中内含大量园林相关术语,如园林名称、景点、官职机构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1.园林名称

园林名称反映了园林主人对于生活的追求。一般来说,对于园林名称的翻译策略分为音译、直译和意译。

(1)音译

例1:退思园 Tuisi Garden

例2:网师园 Wangshi Garden

例3:沧浪亭 Canglang Pavilion

例4:寄畅园 Jichang Garden

音译指的是依照园林名称本身的汉语发音,用汉语拼音进行直接翻译的方法。语言有其发源的独特文化背景、信息和特质。部分园林名称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为节省时间和避免误解,译者可采用音译来传达原文信息。

(2)直译

例5:燕园 The Swallow Garden

例6:狮子林 Lion Grove

例7:莲花庄 The Lotus Manor

直译是常用于园林名称的翻译方法。上述例子中,源文本的原始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得到了忠实的传达,同时实现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然而“狮子林”的翻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混淆,“狮子林”并不是有大量真正狮子栖居生活的树林,而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而得名。

(3)意译

与逐字翻译不同,意译侧重于源文本内容的翻译。

例8:留园 Lingering Garden

例9:拙政园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拙政园”取意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拙政”意为园林主人注重精神愉悦,不关心世俗事务。“humble”一词虽并非完全符合源语所欲表达的“闲适生活”之意,但其传达出居住者在官场受挫后希望回到农村过平静生活之意。“留”为“刘”的同音异形字,人们起初称之为“刘园”。译者采用意译,将“留园”翻译成“Lingering Garden”,传达了汉字“留”的意思,总体上实现功能对等效果。

2.景点名称

“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不少人认为只要按拼音或字面意义译出就行,殊不知景点名称的翻译要有高度的跨文化意识”(汪翠兰,2006:41)。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让外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相近的心理感受,提高心理接受能力。准确恰当的翻译应传达其中内涵,避免外语读者产生负面联想,助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在目标语中若有相应的对等词,译者可直接使用;没有对等词汇情况下,译者可采取音译和转换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10:荷风四面亭(“荷风来四面”)Hefengsimian Pavilion(Hefengsimian means wind carrying the aroma of lilies coming from all direction)

例11:听雨轩 Rain Drops Veranda

例12:棋盘洞 Chessboard Cave

“荷风四面”原文取意“荷风来四面”,原文作者在名称后添加注释,译文中译者也进行了注释,形式上与原文大致保持一致。译者运用音译加意译的方法将 “荷风四面” 这一词的形式与意义翻译出来了。此译文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十分友好,字、音和义三者结合,一目了然,表达准确。“听雨轩”这一景点名称的翻译则转换视角,从原文暗含的“人”转换为原文已显化的“雨”,强调此轩的特点与功能。“棋盘洞”(Chessboard Cave)这一译文采用直译,尽管中国的棋盘与其他国家的棋盘存在不同之处,但仍能帮助外语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此景的形状,产生与源语读者相近的感受。

3.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指表示特定的、独一无二的人或物(人名、地名、国家名、机构名)等。”(Hornby,2014:1642)本文所指专有名称是指传统园林艺术的相关术语,及专门用于江南园林中的术语。

例13:漏花窗 the reticulated windows/the latticed windows

“漏花窗”是中国传统装饰之一。此处译文为直译,将“漏花”化为形容词“reticulated”和“latticed”,直现在外语读者眼前,虽不能完全准确传达出此类装饰的文化内涵,但可直接帮助外语读者了解此类装饰的大致形状和结构,稍舍弃翻译文化内涵,实现了功能对等。

4.官职名称

源文本中涉及大量的官職名称。在中国古代,同一官职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同一称谓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及权限有很大差别。江南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官员的住所,其翻译可能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困难。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采取不同翻译方法,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以实现对等。

例14:宋:侍郎 a junior minister of civil affairs

例15:元:翰林学士 Schola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例16:明:朝廷御史  An Imperial Historian

例17:吏部尚书 Minister of Civil Office

例18:户部尚书 Minister of Household Office

例19:礼部尚书Minister of Rites

例20:兵部尚书 Minister of Military Affairs

例21:刑部侍郎 Minister of Punishments

例22:清:台湾知府 Taiwan Magistration Officer

“在中国古代,各类官员五花八门,数以万计;官职体系的丰富庞杂及演嬗递变的曲折悠长,在世界各国中是罕见的。”(徐公,姚兰,1999:37)因此,在目的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表达。对于缺乏中国文化背景,或对中国古代官职体系缺乏深入了解的目标读者来说,就更难以理解。译者大多采用意译进行处理,以便目标读者可以将他们与自己国家的官职体系联想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功能对等。

(二)句子层面

句法对等主要是指在文本涉及语言本身的结构 (包括主谓搭配、从句、时态、单复数等)时,译者需要使用一些翻译技巧,根据原文内容调整句式,以此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习惯。江南园林的双语介绍不仅需要传递信息,还要吸引外语读者,引人入胜。江南园林介绍文本语言生动准确,句子结构总体复杂。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句法特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

1.對联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瑰宝。“对联是由一字一音的汉语方块字组成,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协、结构相应的基本特征。”(刘红梅,2008:61)“好的译联应该是译联信息内质的忠实性与外在符号载体的忠实性的完美契合,即对原联内容的忠实与对原联音美、形美和意美的忠实的完美契合,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后者服务于前者。”(王志娟, 2012:68)保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对联翻译的难度所在。

例23:儒雅风流,一时二妙兼三绝;江山故里,青盖碧波拥白莲。(方华文,王满良等, 2010:165)

“Talented and refined in poetry,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ettled and homesteaded in green waves and white lotuses.”(方华文,王满良等, 2010:165)

译文没有遵循原对联的严谨形式,而是通过意译、删减和省略总体来传达源语对联的意义。其中,译者翻译出对联中“三绝”具体所指而非单采取直译,更易于异语读者理解对联含义。“青”和“碧”是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在内含意义上略有不同,译文一致将其处理为“green”一词,在文化层面上略有所失,但易于目标读者理解,提高效率,更为读者接受。

2.无主句

并列结构在汉语句式结构中十分重要。句子的线性结构通常以副词连接,句法结构简单明了,但在语法上容易造成歧义。

例24:从背面出小院,有三间古屋,名“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方华文,王满良等,2010:168)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yard is an aged-old three-room house,where the third owner of the garden studied after his dismissal from the court.”(方华文,王满良等, 2010:169)

转换和省略是英译中常用方法。原句提及园主姓名和身份“明代园主秦耀”,译句根据上下文中省略并化为“the third owner of the garden”,有利于目标读者理解园林主人的顺序,从而让他们了解此园的历史和更迭,避免完整译出园林主人的完整信息可能会引起的误解和困难。

例25:进入园门,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可看到明代石刻《寄畅园记》。(方华文,王满良等,2010:168)

“Entering the garden through the gate,on the right wall of the entrance hall,one catches sight of a tablet engraved in the Ming period with Introduction of Jichang Garden.”(方华文,王满良等,2010:169)

翻译无主句时,译者通常适当增译以避免产生目标语语法错误。此处译文添加了主语“one”,完整句子结构,避免主语缺失。译文既传达出原文所含信息,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感受,从而实现了功能对等,避免因中英双语间句式句法差异导致的误解。

(三)文化层面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交流的过程,亦是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译者应准确区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译文则应传达原文所含文化信息。

1.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象征,是一种象征某个社会群体所共有的文化认知方式和取向的思维符号,它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体现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单谊,2014:110)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一些文化意象逐渐形成并为社会普遍认可,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呈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例26:走进假山,峰回路转,半天也绕不出来,好比诸葛亮的“八卦阵”。(方华文,王满良等,2010:146)

“Once in the rock garden,one finds steep paths winding around rocky hills,as though one had entered a mountain in nature,and it is not easy for one to find the exit.”(方华文,王满良等,2010:147)

八卦阵是一种古代军事阵法,相传由诸葛亮发明。这一文化意象在中国广为人知,但大部分西方读者却对此不熟悉。原句是比喻句,以“八卦阵”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假山地势复杂。中国人对“八卦阵”较为熟悉,可自然而然联想到文字所述的地形复杂。然而,对于大多数外语读者来说,这是一个新概念、新意象,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为了准确简洁,译文省略翻译“八卦阵”一词,避免引起外语读者理解困难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失去文化层面上的对等。

2.中国古典诗词

引用中国古典诗词是此著作的一大语言特点。诗词古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瑰宝,形式严谨、韵律抑扬顿挫和文化术语繁多,译文很难完全实现对等。但是,译文应尽力再现中国诗歌之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例27: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Graciousness and wisdom beget pleasure, hills and rivers offer delight(Jichang literally means offer delight).”(方華文,王满良等,2010:147)

原文和译文皆为主动语态,译文转换了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译文与原文相比,结构不同,但语义上的对等传达出园主怡然自得之情。译文通过加注解释“寄畅”一词的字面意思,从内涵和意义上帮助外语读者理解所引诗句,弥合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译文实现了文化层面上的对等。

四、结语

随着全球交流日益深入频繁,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文化“走出去”日渐重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观赏了解。因此,亟须为外国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国园林英译。江南园林是《中国园林》一书的节选部分,为中国古典园林介绍提供典型,本文就此部分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观照下,从词汇、句法和文化三个层面就节选双语文本进行赏析,认为译文大体上实现了功能对等,可帮助异语读者了解和欣赏中国园林艺术。因此,本书很好地介绍了中国园林,是重要双语著作,可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译者在翻译时应关注文本语言特点,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更好地用目标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E.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Brill,1969.

[3]Nida,E.A.&J.D.Waard.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Nashville:Thomas Nelson,1986.

[4]方华文,王满良等.中国园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黄远鹏.再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4):101-104.

[6]刘红梅.对联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2008,(03):60-63+96.

[7]单谊.文化意象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05):110-113.

[8]汪翠兰.河南旅游英语翻译的跨文化审视[J].中国科技翻译,2006,(04):40-43.

[9]王志娟.对联翻译的抗译性和可译性[J].上海翻译,2012,(01):66-69.

[10]徐公,姚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37.

作者简介:

范雯昕,女,浙江嘉善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