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构建

2023-06-25 22:41毛永强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智育五育劳动

毛永强

五育融合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教师应主动推进五育融合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為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一、五育融合概述

五育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是指为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推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教育活动深度融合,纠正传统教育领域存在的智育“一育独大”的情况。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五育融合更强调突出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和智育的内在联系,实现五育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五育融合并不只是简单拼凑和衔接,而是要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渗透,要求教师抓住时机,使五育融合的效果达到最佳。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传统的教学活动侧重于促进学生智育发展,而在五育融合视角下,数学教师则需要主动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活动设计,以推动其他四育融入智育,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意义

(一)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度重视学生知识层面的发展,将教育重点放在智育层面,导致学生的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德育等层面发展不足。因此,在五育融合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使学生形成突出的道德品质,感受数学之美,具备一定的数学审美能力,实现劳动意识和体育素养的发展。同时,做好数学教学优化意味着教师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生动力,使学生以主动的状态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智育层面的发展。由此可见,五个方面的教育是相互促进的,推动其他四育融入智育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智育效果。

(二)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课程体系建设

推动五育融合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并做好教学活动设计,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五育融合,而这会督促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不断自我精进,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此外,五育融合是现阶段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意味着需要推进五育融合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全面渗透,而做好数学教学的优化提升对五育融合在其他课程内的渗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效果。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助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

结合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碍。然而,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数十名学生,导致教师无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未能及时排除学习障碍,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实现道德品质发展以及德育与智育的融合。

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分组,结合班级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并力求每个小组内都能有1~2名数学基础扎实、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发挥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在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布小组任务,由小组长在组内分配任务,可以锻炼小组长的协调能力,确保每位组员都能领到任务,并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学习。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不同组员分享自己的探究心得,与同伴进行交流,针对教师布置的任务给出相应的观点或答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小组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工协作能力。同时,学生完成小组任务以后会产生强烈的效能感和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极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让优秀学生帮助其他组员克服学习困难,既能实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也可以让优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再一次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达到智育与德育融合的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劳动情境,促进劳动教育融入教学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中的元素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对此,结合五育融合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劳动情境,将劳动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促进智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中,教师讲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将单元知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具体来说,小学需要定期开展校园劳动实践,通常为大扫除的形式,每个班级都需要参与校园劳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经历开展教学。不同班级的学生需要分别负责打扫体育馆、礼堂、餐厅等场所,而这些场所位于校园的不同位置,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平面图,让学生指出上述场所在校园的哪些位置。同时,教师让学生以教学楼为中心,分别指出上述场所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劳动实践经历展开教学,让学生思考并指出校园建筑物的位置以及建筑物与教学楼的方向关系,实现了劳动教育与智育的融合。与此同时,教师以校园劳动实践为素材创设背景,将校园生活融入教学实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利用生活经验回答数学问题,并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创设生活化劳动情境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开展之前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并做好课件设计,才能借助生活化劳动情境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产生劳动教育与智育相融合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教学,推动体育融入教学实践

为了推动体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適当的章节开展户外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户外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数学教学方面,要想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不能仅依靠教师的知识讲解和传授,更应鼓励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同时,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将体育元素融入智育,促进学生体育和智育共同发展。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直径、半径和面积等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估算跑道的半径、弧长和面积。由于田径场跑道两端分别为两个半圆,故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户外学习实践时需要对这一点多加注意。学生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新的方法测量跑道半圆区域的弧长和面积,如利用软尺测量弧长或采取分隔式站位的方式进行测量。教师发现学生上报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并不准确,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测量实践结果展开教学,为学生讲解半径、直径、面积、周长等概念,而后结合田径跑道中的半圆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弧长与周长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测量半圆的直径,并结合所学知识算出半圆区域的周长和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半圆区域的周长由弧长和直径组成,故而教师应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顺利计算出半圆周长,避免计算失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参与学习,将体育运动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四)开展数形结合教学,带领学生感受几何之美

几何知识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数形结合思想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展数形结合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几何之美和数学之美,实现美育层面的发展,进而促进美育与智育的融合。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内容时,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是“圆柱的表面积”,部分学生表示存在理解障碍,无法直接计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实际上,在计算一个标准圆柱体表面积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视为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体分割为圆形和长方形的过程,并让学生尝试寻找圆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在思考后指出,圆柱体的高和圆形的周长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在把握这一关系的前提下,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最终顺利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过程中,教师并未直接讲解计算公式和数学知识点,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体的分割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信息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发现圆形周长、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长和宽存在的联系,并从这一联系出发解决问题,求得正确答案。通过这一教学案例,学生意识到数学信息与几何图形是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之美,体验几何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几何世界,不断筑牢数学基础。

(五)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判断学生的学习表现。然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在智育层面的发展和学习成果,忽视了学生在美育、德育、劳动教育和体育层面的发展。对此,教师要主动完善教学评价,将美育、德育、劳动教育和体育融入评价标准,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助力五育融合的推进。

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一些学习障碍,并未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但能够积极帮助同学,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而且敢于创新解题思路,应用新的解题方法回答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这种乐于助人、善于创新的精神加以肯定,并给出较高的评价,以表示鼓励,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品质。不难发现,教师在上述评价中关注了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并据此给出全面性的教学评价,这是推进五育融合理念渗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重要路径。

(六)优化作业设计,体现五育融合理念

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可以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数学作业设计,有助于提升数学作业质量、优化作业结构、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减少计算题和应用题的数量,增加实践类题目,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相关知识时,教材以“确定起跑线”为案例讲解数学知识,而教师可以布置相应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算出操场1~6号跑道的全长,根据跑道长度计算出合适的起跑线,并让学生进行百米赛跑,助力学生实现体育与智育的融合,体现五育融合理念。此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数学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庭劳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相较于传统的数学作业,学生会感受到新型数学作业的乐趣,产生更强的积极性,这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五育融合成为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导向,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有必要推动五育融合理念渗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发挥五育融合理念的指导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意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劳动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学习、做好几何知识讲解等形式推动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渗透,多措并举推进五育融合。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智育五育劳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