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路径

2023-06-25 22:53黄惠金戴建辉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黄惠金 戴建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是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对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教育理念应当顺应人才需求的趋势而实现不断地开拓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燃积极的劳动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勤于劳动。基于此,高职院校更应在深入理解劳动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并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构建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将劳动教育入脑入心,将劳动教育内化为实践经验与价值认同。

一、高职院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意义

(一)抵御“不正之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弘扬劳动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紧迫性。在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提升的大背景下,青年学子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部分家庭甚至会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让孩子从小便过着“衣食无忧”和“饭来张口”的生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学生不仅抗拒劳动,而且缺乏劳动技能,容易在人生之路上贪图享乐、追求不劳而获。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享乐至上的理念也涌入国内,青年学子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扭曲的思想认识。基于此,在高职院校中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就显得重要且必要。系统化的劳动教育模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坚决抵御不良价值观念的荼毒,明确“劳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人生财富”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通过吃苦耐劳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在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中,劳动教育都是缺失的一课。由于缺乏劳动的实践经历,不少青年学子在成长中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能力差、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更无法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而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中,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精神品质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劳动需要合作,劳动意味着吃苦,劳动培养人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斗争精神,劳动就是无声的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提高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促进他们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学生抵触情绪高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呈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由于没有明确的教育方案与培养计划,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呈现出随意性,难以使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果。

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劳动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难以受到系统化教育,容易产生逆反情绪,甚至对劳动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落实与推进。

(二)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学生对劳动教育入眼不入心

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教育,又不能忽略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的效果才能深入人心。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情况:一些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设计中,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用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变成了照本宣科的知识传授。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视为简单的社会实践,以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就算完成了劳动教育的要求,但实际上这种重复性的纯体力劳动并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反而有可能让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厌烦和抗拒情绪。真正的劳动教育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用理论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幫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从心底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然后再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通过系统化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合作、劳动训练,让学生将理论教育运用在实践中,让劳动教育既入脑又入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良好的劳动技能,从而推动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落实与推进。

三、高职院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策略

(一)注重理念教育,营造劳动氛围

高职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想要让劳动教育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达到理想的效果,高职院校应注重理念培养,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课程安排营造劳动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明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当学生接受了正确和明晰的理论教育,才能真正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劳动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将劳动理念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定期请行业标兵、劳动模范等走入校园,向学生讲劳动的意义。

第二,高职院校应为劳动教育专门设置理论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劳动的意义和如何进行高效劳动,尤其是对学生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第三,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找准“切入点”,进行劳动教育的理念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讲述各行各业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在专业教育中强调工匠精神,将劳动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第四,高职院校还应做好劳动教育相关的宣传工作,在学生宿舍、文化广场、教学楼内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宣传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丰富教学活动,实现因材施教

劳动教育既不能固守陈规,又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当时刻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劳动教学课程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进行差异化教育。只有当劳动实践真正适合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深感快乐时,劳动教育效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障。

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设计时可以从学生的身体情况、兴趣特点出发,让劳动实践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相结合,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新局面。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联合,让学校与企业进行“双线”联合而培养学生。例如:可以让学习农业的学生走进田间,感受体力劳动的付出;为师范类的学生提供支教的机会,让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高职院校在确保职业活动的有效性与特色化的同时,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尤其要在劳动中加强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这种课程设计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在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三)构建三方评价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开花结果”

高职院校想要在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确保教育成果的落实,还应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师,评价的内容多为考核成绩,然而这种评价流于表面,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片面性。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三方评价机制,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作出综合性考量,且进行阶段记录,设计分级达标,尽可能全面而客观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进行真实反馈,让师生双方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劳动教育真正达到“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应先明确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意义,然后深入分析当前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运用科学的措施推动劳动课程体系,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最优效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