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传承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3-06-25 10:50贺治宏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敦煌社团校本

贺治宏

非遗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乡土财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这个平台传承这些地域性非遗文化,对延续历史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遗传承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深度学习,打通学生从“知识”到“素养”再到“技能”的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合格+特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寓教于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氛围,创设非遗文化传承浓厚情境

(一)自主了解非遗相关知识。

我国各地域的非遗资源各具地方特色,教师可以采用“走出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題去探究,初步感知非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熟知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状况。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开展“我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多少”等调查研究活动;春节安排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参与打春牛、观看打铁花等民俗活动;休息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寻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和种类,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身边的非遗文化。

(二)非遗文化进校园

教师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有计划、系统性地拓展学生的非遗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课题组积极与莫高窟陈列中心对接,在校园中开展壁画保护与修复图片展,让学生感受敦煌文化的无穷魅力和艺术工作者的艰辛;积极与文化部门对接,邀请敦煌剪纸技艺传承人、书法家协会会员、舞蹈家协会会员等入校与师生共同开展相关主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活动。通过校内外联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知敦煌非遗文化,切身感受敦煌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了解敦煌壁画、剪纸、抄经以及彩塑等多种非遗制作技艺,加深对敦煌本土非遗文化的认识,有效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搭建平台,积极推进学生探究社团建设工作

(一)严格抓实课程建设工作

学校严格抓实三级课程管理,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并着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做到专课专用。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细化过程管理,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抓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工作,突出课程育人成效。

(二)精心打造学生特色探究社团

首先,学校引领学有所长的教师,主要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推进学生探究社团建设工作,包括合唱、舞蹈、田径、绘画、陶艺、英语口语交际等活动;其次,学校从师资中挑选业务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有一定兴趣爱好的教师,组建了书法、十字绣、课本剧表演、经典诵读等学生探究社团;再次,发现对本土非遗文化有兴趣的教师,选派其参加相关培训,如参观莫高里工匠村、非遗文化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基地,厚植非遗传承情怀,逐步开展敦煌剪纸、敦煌故事、创意美术、飞天素描等地域色彩浓厚的学生探究社团,对非遗传承工作开始了初步摸索和实践;最后,依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报探究社团,学校教导处抓好宏观调控,确保各学生探究社团人数大体均衡,抓实过程管理,定时间、定内容、定活动场地、定辅导教师,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神情专注,既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传承了技艺。

(三)有机整合非遗课程资源

学校引领各学科教师,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非遗资源,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将细致梳理出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教材中蕴含的非遗文化进行系统归类、有机整合,极大地方便了科任教师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更接地气。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非遗文化项目进行探究。这样,带着具体探究任务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参与非遗文化实践探索活动的欲望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为精准发现培养非遗文化小小传承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积极推进研发非遗文化校本教材工作

根据社团发展实际需求,学校在不断完善社团必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还要求各学生探究社团负责人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边完善,结合实际办学条件、学生年龄特点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使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更具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社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鼓励条件成熟的辅导教师积极创编校本教材,并将该项研究性学习成果纳入教师学期绩效量化考核管理工作。教师自主创编的校本教材,经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印制成书,供该社团的学生免费使用,极大地调动起了社团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深度学习,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一)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有力推进非遗传承深度探究学习工作

首先,重视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设计特色鲜明的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类活动并周密制定活动方案,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身临其境的探究活动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制作技艺过程,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进一步坚定学生传承技艺的决心和信心。其次,学校要求非遗等各学生探究社团经常开展作品交流展示活动,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坚持每学期末举办一次学生探究社团考核评价活动。

(二)内引外联,开展深度互动交流

第一,学校积极与北京市老舍研究会建立联系,制定了合作框架协议,让老舍戏剧文化沿着长城流淌,积极开展线上交流培训活动。北京市老舍研究会组织专家每周对戏剧社团的学生进行一次线上培训,学生从一招一式学起,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已经有模有样。同时,学校充分重视利用好身边的戏剧人才资源,联系文旅部门,邀请本地经验丰富的戏剧人才入校现场指导戏剧学生探究社团的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课本剧展演类活动中,戏剧社团的学生显得得心应手,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第二,学校积极与县域内非遗技艺传承人对接,邀请其定期入校指导或参与学校相关校本课程的授课和教研,面对面与社团的学生交流,答疑解惑,推进了深度学习。

第三,积极开展职业体验类教育活动,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参与戏剧表演、绘画、剪纸、抄经以及敦煌彩塑制作等多种非遗技艺传承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厚重的老舍戏剧文化和极为丰富的敦煌本土非遗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与学科素养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础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每个学生获得该门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特长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以兴趣为抓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抓实过程管理,持之以恒才会有成效。所以,学生探究社团建设工作要与厚植学科素养建设工作有机融合,共同发力,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效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成长为“合格+特长”的人才。

通过引领学生参加非遗传承等各类探究社团活动,给学生“搭梯子”,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在该学生探究社团活动周期内,学校可以适时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等级认定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社团学业成绩,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就可以为其提供小试牛刀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演、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现自己的作品,勇于登台亮相,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四、结语

非遗文化传承融合于学生探究社团建设工作中,与学科课程建设有机融合,使校本课程建设熠熠生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赓续非遗文化传承,完全可以依托校本课程进行,这也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不但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非遗文化传承与学科有机融合的校本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07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敦煌社团校本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缤纷社团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