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评与中学古文教学

2023-06-25 17:21蒋昕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选本评点

蒋昕宇

摘要: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引录了很多古代文评,既有对古文作品具体的分析、阐释与评价,也有宏观揭示古文创作和批评经验的理论话语,并被赋予具体教学价值。学习古人品析文章常用的评点方法,可帮助学生养成细读文章的习惯、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古人对具体文章的评价分析中,有很多适用于当前开展群文类比与思辨阅读的视角和素材;古文选本不同的编纂体例,可为学生从不同视角分类梳理所学古文和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评 中学古文教学 评点 集评 选本

“文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类型,从中国古代典籍目录归属来看,文评多隶属于集部“诗文评”类,以文论、文评、文说、文式、文法等标名。古人以文评著作为主要载体,用以总结和指导文章阅读与写作经验,形成了包含文道论、文气论、文境论、文体论、文术论、品评论、文运论等相对完善的古代文章学理论。[1]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选编了不少古代文评、并赋予了具体的教学价值,中学古文教学中恰当遴选、适时引入古代文评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一、教材选录的古代文评及其教学价值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古代文评,既有对古文作品的具体分析、阐释与评价的批评文本,也有从宏观揭示古文创作原理与经验的理论话语。前者主要在课文前后的“学习提示”“研讨练习”等栏目中引用出现,后者多以选段的形式存在于文言课文篇章后附录的材料中。这些古代文评被教材编写者赋予了具体的教学价值,值得教师关注、理解并适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教材选录的古文批评文本及其教学价值

教材选录古人对《史记》篇目的批评文本最为丰富,多能从不同角度对篇章的主旨命意进行揭示。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课后的“历代名家评《史記》”补白栏目,择录班固、郑樵、鲁迅、李长之等人对《史记》文学地位、体例设置、写作特点的评价,帮助学生初次以文言语体学习《史记》篇目时对该书有基本认识。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的课后练习第四题引录了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的评语,探讨司马迁为何高度评价陈涉、还将他列入记载王侯将相的“世家”的原因。高中必修下册的《鸿门宴》引录郭嵩焘《史记札记》:“鸿门之宴写得子房如龙,樊哙如虎,是史公极得意文字。”侧重写人叙事艺术中所体现出司马迁的创作心态和褒贬态度。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屈原列传》引录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古文观止》“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的评价,还要求课外阅读传末“太史公曰”一段和《报任安书》一文,深度探讨司马迁寄托在屈原身上的情感,体会他的心灵感知和人格追求。

教材选录的古代文评多配合教学目标,并提示教学重点和学习路径。有的评论彰显作品承载的文化观念,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引录赵与时《宾退录》“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评语,讨论孝道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有的评论关注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引述陈师道评价“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评论,突出文章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背诵全篇;顾炎武评论《苏武传》“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见其旨”一语提纲絜领地概括了较长篇幅的史传文的写作特点,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谢有辉评《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则提示关注和探讨烛之武的说辞艺术;李格非评《归去来兮辞》“不见有斧凿痕”凸显了该文以“归”为中心的严密章法。

教材还注重引录古人对整部书的评价,借此向学生提供了课外群文阅读思路。如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后练习第五题引录了张岱“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一语,指出了《水经注》的文学地位,提示课后阅读中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段落;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后练习第五题引录了明人茅坤“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一语,对柳宗元游记作品价值进行认定,提示课后阅读“永州八记”以及袁宏道、袁枚等人的游记作品。

(二)教材选录的古文理论话语及其教学价值

高中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学习写景抒情散文,要求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在《赤壁赋》《登泰山记》两篇课文后附录了郑燮《题画》一篇。该篇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等三种形象分别概括文艺创作过程中的观察生活、艺术构思和下笔创作三个主要阶段。这一评论既能启发学生从艺术形象生成机制的角度分析作家创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散文中景与情的关系;还能以此为视角指导学生创作抒情散文片段和撰写赏析文章。

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集中研习史传与史论作品,“单元研习任务”择录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一段,指出古人创作追求人格不朽的价值理念。史家对笔下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前代历史经验的总结,多基于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体现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该评论一方面揭示了史家创作中现实背景和个人思考,另一方面也概括了古人创作的理想追求,有助于教学活动中实现古今对话、以心遇心。

选择性必修下册古代散文研习单元就在单元导语和写作任务提示中引录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中提出的“寓目写心,因事而作”等相关评论,表明说真话、抒真情是古今文学创作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应在学生研习具体文本后适时引入这类理论话语并加以评说,增强学生对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理性认识。

二、古文教学引入古代文评的实践路径

古代文评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未受重视。古文批评文本所提出的探究思路未能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理论话语也多以诵读材料处理。张中行先生说过:“前人的评论,大多出于专家之手,见得广,谈得深,我们不只要重视,还要把它看作培养眼光的课本,不停止于记住论断,要更向前,学习前人所以作出此种论断的理论和方法。”[2]在此,笔者尝试以评点、集评和选本三类批评方法为中心,探索适合不同古文教学形态的实践路径。

(一)评点:习惯养成与方法指导

评点是古人阅读时的重要习惯,也是品析文本的常用方法,可追溯到汉代《毛诗传笺》对《诗经》章句的划分与说明、赵歧注《孟子》于每章末分析章旨等。这些评点便利于读者理解文本内涵,也推动了原著的广泛流传。古代文章评点包含文字评语和符号圈点两种主要形式,渊源来自于宋代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崇古文诀》、谢枋得《文章轨范》、真德秀《文章正宗》等古文评点。后来又影响到了以文言语体写成的古代小说,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批《红楼梦》等评点。七年级下册教材专门介绍圈点与批注的方法,用以指导阅读小说《骆驼祥子》,提示了勾画、评点的内容、符号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倡导反复阅读、长期坚持。在此基础上,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也安排了一项评点古文的单元研习任务,《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对《石钟山记》第2段的评点示例,还推荐了《金圣叹评点经典古文》《古文笔法百篇》等古文评点著作。

清人章学诚曾说:“自学者因陋就简,即古人之诗文而漫为点识批评,庶几便于揣摩诵习。”[3]指出了评点对于古诗文诵读学习的重要价值。古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评点意识和能力,利于学生养成勾画笔记、勤于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也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章的方法。外在形式方面,评点需要采用相对固定的专用符号。真德秀《文章正宗》就采用圈、点、抹、截等符号,分别固定标示文章的佳句、字眼、主旨、结构等,并分丹、铅双色以区别阅读顺序和关注程度。评点内容方面,现存最早的评点著作——南宋吕祖谦编《古文关键》卷首的《总论看文字法》提出了古文评点视角:

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如何是主意首尾相应,如何是一篇铺叙次第,如何是抑扬开合处。第四看警策、句法:如何是一篇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處,如何是起头换头佳处,如何是缴结有力处,如何是融化屈折、剪截有力处,如何是实体贴题目处。[4]提出从文章主旨、情感意脉、章法结构、用句用字等方面评析古文,方能全面透彻地领略古文的写法之妙。

古代的文章评点多记录了古人阅读该文时真实遇到的疑难问题,或站在读者立场为后人扫清阅读障碍的尝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并适时提供已有的前人评点,一方面辅助学生阅读理解,另一方面概括提炼前人的评点视角和方法;其次提供预留文章重点、难点、疑点的文本,学生尝试自主批注,强化对文章关键性内容语句的敏感;再次指导学生对照自己评点和前人评点的异同,寻找差距、总结和积累经验;最后倡导对前人评点的批判性认识和辩证分析。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后,古文教学还可以提供未加标点与注释的白文本,锻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养成断句能力;阅读白文会突出阅读过程中的理解障碍,教师可辅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搜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为文本做注释;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勾画主旨句和精警词句,再运用总论、眉批、夹注等方式记录阅读感受和心得思考。

(二)集评:群文类比与思辨阅读

古代文章在流传过程中,也伴随着历代古人的阅读体验和评论鉴赏文本一同传播,形成文章阅读与接受史的集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古文篇章的“资料链接”栏目就专门精选了数则作品集评。古人评文的立场和方法各有差异,形成的评价也见仁见智;大多思路开阔,不为一篇一句所局限,能够类比勾连同类篇章。精选不同视角和观点的古代文评设计古文教学流程,是开展群文阅读和思辨阅读的重要途径。

教学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的古文,需要关注字句训诂与文意疏通,命意、布局、用笔等内在文法概括总结,以及考订史实、品评内容等外在思想评论等多类文评。如韩愈《师说》一文,可酌选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朱熹《朱子考异》等对创作本事和时人接受情况的说明,谢枋得《文章轨范》、林云铭《韩文起》、方苞《古文约选》对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概括,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对主旨命意和关键话语的理解,吴楚材和吴调侯《古文观止》、李扶九和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各种古文批评著作的思想宗旨、编撰体例、评点方式、论说重点都各有不同,可为教学提供多维视角的参考。

对于写作技法有突出特点的文章,教师可关注前人评论中勾连的相关类文。如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后第四题指出该文与《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并称“吴均三书”,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以此为视角组织群文阅读进一步探讨古代景物描写艺术,在此基础上理解钱锺书的分析:“吴、郦命意铸词,不特抗手,亦每如出一手焉。然郦《注》规模弘远,千山万水,包举一编,吴《书》相形,不过如马远之画一角残山剩水耳。幅广地多,疲于应接,著语不免自相蹈袭,遂使读者每兴数见不鲜之叹反输,只写一丘一壑,匹似阿阏国之一见不再,瞥过耐人思量。”[5]领会古代文章与绘画等不同文艺门类之间的会通思维。

史传、史论类古文的教学可以把古人观点间的质疑和争鸣作为思辨性阅读材料,利于开展读、思、写一体的语文学习活动。如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后第六题要求搜集评说诸葛亮的传说、故事、俗语,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表达对诸葛亮为人为政之道的看法。高中必修下册所选录的古文,皆为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师教学用书》引述了梁玉绳《史记志疑》和明人董份对《鸿门宴》记事的质疑评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疑问难。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围绕着历史评说,要求学生借鉴《史记》“太史公曰”的写法,以班固为视角评析苏武;评析《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对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以苏洵《六国论》为中心阅读同类文章,如苏洵《几策·论敌篇》、苏轼《养士论》、苏辙《六国论》、清代李桢《六国论》等在立论视角、论证思路、史实运用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三)选本:分类梳理与整本书阅读

选本是读者学习古文和古文得以流传的重要载体,也承载了编选者的文学主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推荐中学阶段阅读《左传选》《史记选》《古文观止》《唐宋散文举要》等择录精到、篇幅适宜的古文选本。[6]古文选本的编纂体例和编织的文章结构,反映了编纂者的文学观念,影响了读者对古文的总体感知,可以作为分类梳理已学文章并拓展到整本书阅读的关注点和切入点。

古文选本的叙次方式直接展现了编者考察古文视角,主要有以时代、作家叙次的,如《宋文选》《崇古文诀》;以主题叙次的,如《文章正宗》;以文体叙次的,如《文选》《古文辞类纂》;以技法叙次的,如《文章轨范》等。以不同的叙次方式分类梳理已学习和阅读过的古文,可系统性认识古文的时代变化、名家特色、主题流衍、创作技法,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展阅读相关篇目、撰写评赏文章、自编选本并结集。

清人李扶九原编、黄仁黼修订《古文笔法百篇》是一部具有集成性的古文选本。该选本以20种文章笔法为依据遴选分类99篇古文,其中16篇进入统编教材。笔法中包含“对偶”等语言特色,“就题字生情”“一字立骨”等谋篇之法,“小中见大”“借影”“虚托”等布局之法,“波澜纵横”“曲折翻驳”等章法意脉,“雄伟”“奇异”等风格特点,彼此之间并非截然独立,可作为分类梳理与拓展阅读的视角。该选本还广泛辑录了前代名家评语,每篇文章都有段落划分、题解、眉批、顶批、总评,对文章主旨命意、章法结构、风格手法等多有精辟论说,也有利于培养阅读评点的习惯、批判性认识前人对文章的评论观点。

三、结语

中学古文教学中认识和发掘古代文评的教学价值并适时引入,有利于改善实际教学中普遍重视文字和文言、轻视文章与文化的偏向。但古代诗评多来自于古人共同的阅读习惯、欣赏趣味和应用情境,不尽然与当前的教育目标和方式完全合拍。且过多关注前人评说,会影响当前直接触摸文本而产生个性化阅读感受。清人王夫之曾云:“有皎然《诗式》而后无诗,有《八大家文钞》而后无文。立此法者,自谓善诱童蒙,不知引童蒙入荆棘,正在于此。”[7]指出过分重视前人评论代替了当下亲身感受,其中的偏颇之处还会误导读者。因此,以古代文评设计教学时,需注意适时适量甄选、顺势而为出示,以培养阅读习惯、提升思维能力为旨归,辨析讨论古人评论时注重辩证分析和价值观引导。这样才能使古人的经验与智慧为当前的古文教学所用,在真实的阅读中形成古今对话与交流,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参考文獻:

[1]王水照.历代文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2]张中行.张中行作品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44.

[3]章学诚.校雠通义通解[M].王重民.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3.

[4]吕祖谦.古文关键[M].丛书集成初编(第182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1-2.

[5]钱锺书.管锥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1457.

[6]教育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EB/OL].(2020-04-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4/t202004

22_445605.html

[7]王夫之撰,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5.

猜你喜欢
选本评点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书评点讯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
军事文告的第一个选本
前调和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