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探析

2023-06-25 07:36阮丽铮
新闻爱好者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播大数据

阮丽铮

【摘要】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灵魂。当前,大数据已成为法治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变革了法治文化传播的思维,也以从未有过的力量检验着法治文化传播的实际效果。现对大数据和法治文化简要叙述,分析大数据时代为法治文化传播带来的新机遇,并提出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的建议,助力不断提升法治文化传播效能,在法治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中占据主动地位,抓住法治文化引导的主动权。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

一、大数据和法治文化概述

我国以云计算、互联网、虚拟技术、AI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一个以数据为主的时代。显然,“大数据”是一个涵盖多种技术的概念。2015年 8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是以大容量、多类型、快速存取、低密度价值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巨大数量、分散来源、多样格式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和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数据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八面出击、处处结果的社会运动,而不仅仅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1]“大数据正在成为新发明与新服务的源泉,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2]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发布;2016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出台;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这一系列的行动体现了“大数据”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4]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法治文化传播应当抓住历史机遇以提升传播效能,从意识形态上引导民众向法治方向前进,形成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制定了施工图和时间表,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当前,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嵌入民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系列的变化表明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变革带来生活、工作、思维的变革,为法治文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大数据时代为法治文化传播带来新机遇

(一)大数据时代带来法治文化传播思维的变革

“技术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维的高度。因此大数据需要大思想来指导,大思想是以大数据作为技术基础的”。[6]因为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思维变革才有了基础,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传播方式、传播关系、传播功能的变化对于法治文化传播思维的影响无疑于一场变革。

一是在大数据时代,从传播学视角看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他人数据的接受者,这种信息的流转过程是以点为单位,任一点都可能与任一点联通,实现了从传播受众与传播主体的相互转换,每个人通过互联网,都可以成为法治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二是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以往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有限性,使数据的收集和存储不再困难,并以全部数据作为样本,使人不再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不再执着于精确性和因果关系的数据,而接纳混杂性的数据,在数据的处理上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不丢失任何一种可能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从宏观领域观察核对分析任何一个微观领域。因此,大数据技术对法治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对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载体的优化,以及发现未知的传播规律等都有着巨大而现实的意义,这对法治文化传播思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二)大数据时代拓展法治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通过网络联通在一起,共享资源,互通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固定的中心,既消除了等级制度的约束,形成了对权威政治的消解,更突破了种族、文化和地域的疆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有了充分表达和张扬自我的机会。

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作为人口大国的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任重而道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一是有效扩大了法治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不仅使更多民众享受到法治文化的成果,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且传播的速度更快、内容更多、手段更便利、影响更深远。二是通过分析大数据,从不同层面对法治文化传播者、接受者,更多的是两者兼有的复合型身份都有了清晰化、立体化的认知,不再笼统地以传播者或接收者一概而论,进而分析个人需求来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提升法治文化传播的准确性,有效拓展法治文化传播的深度。

(三)大数据时代增强法治文化传播的既视感和亲近感

文化的形成是由时间与实践逐步内化的过程。法治文化传播应当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沿循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完成制度建构到精神培育的双重目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依法治国实践活动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加深了民众对依法治国過程的了解,便于民众对法治精神的理解、认可、内化与践行。

在大数据时代,除主流法治媒体的战略发展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法机关均以“两微一端一号一抖一网”的组合模式产品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促进法治建设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一是互联网上大量民意信息从不同角度对各种立法草案进行了补充,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效预测民众法律服务需求,为法律的立、改、废、释奠定基础,为发展民主、弘扬善治精神提供必要保障。二是智慧政务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执法业务全覆盖、执法流程全监督,大大提升了效率,让百姓少跑腿、多办事,提升了执法的规范性和监管效率,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助于民众发自内心地相信法律。三是智慧司法使当事人在电脑和手机上就能随时立案、出庭、调解,并且审理流程全部公开透明,随时可以查询进展情况,不仅节约了诉讼时间和成本,排除了任何非法律因素的干扰,还通过大数据让更多民众感受到法律及其实施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大数据时代消解法治文化传播中的噪声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民众对媒介认知、运用的能力和民众整体法治素养显得不协调,使网络信息呈现理性与非理性同在,喧哗与思辨并存、真实与虚假混杂的特点,尤其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之后,互联网上呈现出流言、谣言、虚假信息等噪声,不仅对正常信息的流通造成阻滞,还会造成传播危机,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消极影响,严重的会造成侵害他人权益,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法治精神的准确表达,弱化和消减法治文化的传播。

大数据技术对于消解法治文化传播中的噪声能够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一是可以在源头上把关,从大数据技术层面对于民众发布法治领域错误的观点进行过滤,以屏蔽噪声。二是通过收集和挖掘大数据摸清噪声的发展走势,在噪声发展的各个阶段分段有针对性地施策,进行有效地梳理和引导,阻止噪声持续发酵。三是对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噪声,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施取证,还原事实真相,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三、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建议

(一)真正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是人心向背决定着政权或政党的兴衰成败,是人民选择政党而非政党选择人民。[7]由此决定了法治文化传播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集中体现为目标,引导民众养成自觉用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发挥大数据时代民众是法治文化的接受者与传播者的双重身份的优势,扩大和夯实法治文化传播根基,减少我国法治建设的阻滞,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另一方面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唯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下,才能真正把法治文化传播作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

(二)优化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强调要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8]在法治文化传播领域,人才的转型与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法学知识功底,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够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法治文化传播工作。当前,从事法治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由于受年龄、专业等的影响,对新技术的认知和运用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优化法治文化传播人才队伍。一是遴选政治素质好、网络技术强,又具有立足国情与世情,能够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善于做宣传的中青年人才,充实到法治文化传播工作中来。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传统法治文化传播工作者全面开展数字技术、信息安全维护和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法治文化传播人才队伍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结合工作落实做出反馈和评价,形成一支与时俱进的法治文化人才队伍。

(三)健全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的工作模式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只有经过处理解释后才有意义。从海量的数据出发,经过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等一系列技术处理,深度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到具体目标,才能体现数据本身的价值。[9]就法治文化传播工作而言,突破常规工作模式,革新法治文化传播网络的行政化思维和话语体系,以大法治文化传播思维为导向,依托大数据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传统法治文化传播工作模式与数字文化传播工作模式有效结合,推动法治文化传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立法治文化传播的专门机构,联通国家法治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通过国家、省、市、县的四级普法网站,实现法治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与法治文化传播相互借力,“以传播助力服务,以服务丰富数据”。彰显法治的人文精神,坚定民众对法治的信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法治公信力和民众满意度,有效形成法治建设与法治文化同步引流、相互促进的格局。

(四)提升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内容庞杂,节奏快捷,法治文化的传播要想吸引被传播者,“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一是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动主流法治文化的有效传播,实现传播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满足不同圈层对法律知识性信息、法律政策性信息、法律应用性信息、法律娱乐性信息等多样化的法治文化需求。二是要借助大数据技术,重视民众对法治文化的反馈意识与反馈能力的提升,捕捉并选择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增强民众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度和亲近感。三是要借助大数据技术,选择符合民众喜好的话语,如符合我国民众语言习惯的生活语言,还有时尚、新颖、积极的网络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兼具新奇性和趣味性,提升民众内心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效果。四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展示我国法治国家的形象,讲好中国法治文化故事,开展与世界各国法治文化的对话,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影响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将会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作为法治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变革了法治文化传播的思维,也以从未有过的力量检验着法治文化传播的实际效果。本文的探讨分析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的,分析大数据与法治文化传播的耦合以及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升法治文化传播效能,在法治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中占据主动地位,掌握法治文化引导的主动权,并期望法治文化浸润、法治规范与科技进步并行。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5.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3]阮麗铮.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6(9):77.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6]喻国明,李彪,杨雅,李慧娟.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4.

[7]高新民.新媒体与党的建设[J].理论探讨,2012(6):110-114.

[8]林子.以大数据助推新时代党建工作[J].红旗文稿,2021(5):10.

[9]林子.以大数据助推新时代党建工作[J].红旗文稿,2021(5):10.

(作者为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传播大数据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