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3-06-25 04:50林丽贤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利益法治道德

林丽贤

随着法治建设持续深化,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愈发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蕴含着大量法治教育要素,是学生提升个人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再加上学科核心素养亦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诉求,要求其学科教学中切实落实法治思想的渗透工作,为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提升创设了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切实落实法治思想的渗透融入工作,违背了当前法治思想渗透的各项诉求,所以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思想融入的创新工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对此,本文将围绕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论述。

一、注重生活真实案例运用,丰富法治思想渗透素材

相较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或者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同时,各种生活案例能强化教师融入内容的说服力,提升学生对法治思想的认可程度,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思想的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机械性灌输。对此,教师需要针对法治思想融入诉求,选择时事热点作为生活案例,补充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所引进的生活案例进行深入思考,真切领悟和体会法治思想的本质和内涵,掌握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方法,为日后个人法律法规的运用积累经验。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的法治思想渗透为例,为培养学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法治思想,教师可选取“中美贸易战”作为教学导入的生活化素材。通过该素材的融入使学生明白,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为维护自身國家利益而进行的。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该素材,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这样教师就完成法治思想融入的初步导入。下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军人为维护国家利益舍弃个人利益等真实案例进行法治思想的论证,辅助学生了解当国家利益遭受侵犯时,应当如何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以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如何进行取舍,使学生意识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句话的本质内涵,并借此积累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犯国家利益的情况,促使学生成为“国家利益”的坚决拥护者,逐步提升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法治思想意识,摆脱崇洋媚外的思想情感,切实培养学生“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坚决捍卫国家权益尊严”的良好精神品质,最终达到有效融入“国家利益至上”法治思想的教育目的。

二、创设不同法治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法治教育氛围

法律法规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陌生,学生在理解感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较难形成直观的认知感受。而特定的法治思想融入教学情境,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利用不同教学情境的创设演绎,呈现法治思想的本质理念,带给学生真切直观的多感官认知的感受体验,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并借此营造良好的法治思想融入氛围。对此,教师可灵活运用虚拟成像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进行教学情境融入的构建,将法治思想要素融入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之中,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然后将学生带入情境,感受和体悟法治思想,多感官感受法治思想的内涵,以此来不断加深学生的认识见解,带动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以《善用法律》一课的法治思想融入教学情境的构建为例,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一名初中生在晚上放学途中遭遇不法分子持刀抢劫,路上漆黑且附近没有路人,事后再寻求家长及老师的帮助”,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保护自身的权益。这时学生便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趁歹徒不注意的时候,趁机逃跑到最近的可以求救的地方。”有的学生说:“先顺从歹徒的意愿,把他们想要抢夺的物品给他,等人身安全之后,报警并向警察详细描述所记住的歹徒的样貌特征等。”还有的学生说:“奋起反击,寻找自己的朋友,打这个歹徒。”教师需要先肯定第一、第二种做法,指出第三种做法错误的地方,使学生明白遇到不法歹徒时,首先要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然后再通过报警等方式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最后引出“运用法律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法治思想。同时,构建“小明刚放学回家,便发现家门开着一条小缝,隐约可见屋内几名小偷正在偷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应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此巩固学生对“善用法律”法治思想的认识及理解,实现这一法治思想融入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法治教育思辨活动,培养学生法治理念思维

充分深入的思辨学习活动能避免学生片面认识理解法治思想,亦有利于学生法治思想的逐步形成,帮助学生构建个人的法治思想知识体系,是学生后续深入学习法治思想相关内容所不可或缺的。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设计具体的思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某一法治思想要素进行辨析论证相关问题,尝试解析其中的是非曲直,分析其中所涉及的道德法规,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切入,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思辨学习的方法理解法治要素的学习习惯,摆脱浅表的记忆性学习状态,提升个人的法治思维能力,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及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理解权利义务》一课的法治思想渗透教案为例,教师可针对“权利与义务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论题,进行思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教材以及个人的法治思想认识来辩论,让学生辨析“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观点。学生针对教师所设计的思辨学习活动,深入分析“权利”与“义务”二者的关系,思考应当如何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落实个人的义务,这时有的学生说:“义务是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行为标准,而权利是法律保护我们权益的核心体现,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需要自觉履行义务。”还有的学生说:“每个人应当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懂得合法行使个人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律所明确的义务,避免权利与义务失衡情况的发生。”而教师通过该思辨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了“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的义务”相关知识,还有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思辨学习中深化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实现相关内容的法治思想教育。

四、明确法治思想渗透主题,灵活设计法治实践活动

实践性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形成个人的感知体验,实践检查个人对于各种法律法规认识是否存在错误,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纠正改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创设有利条件。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明确法治思想渗透的主题,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法治思想渗透之后,便需要着手开展相应的法治思想实践学习活动,通过法治演讲比赛、宣讲法治主题活动以及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法治实践活动,来实现法治思想的实践应用,积累法治思想应用的生活经验,为后续日常生活的法律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来发挥法治思想实践学习活动的助力效能。以《预防犯罪》一课的法治思想融入渗透教学为例,这一课法治思想渗透的主题是“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学校可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预防犯罪”主题宣传讲座,引导学生实践感悟“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主题的思想理念,然后再组织学生围绕该主题提问,让专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纠正学生在实践感知体验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并引导学生在与专家对话的交流过程中,获得一些全新的实践感受,最终达到用实践性宣讲活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实现法治思想融入的教学目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大势所趋,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诉求所采取的必然教学举措,也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现代化人才的必然选择,符合其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所以法治思想融入学科教学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明确学科法治思想融入需求,分析本班学生学段学情,灵活运用日常生活的真实案例,构建法治思想融入的不同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法治思想理解的深度,最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法治思想意识的目的。

注: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路径探究”(项目编号:JSZJ21073)的研究成果。

(侯金鹤)

猜你喜欢
利益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