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德 朱炜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外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据市场数据反映,当下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消费比例显著上升。城市人群越来越重视人文艺术,艺术工作者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作品中,作品要具有人性化。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结合当代科技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中将艺术与光、气、自然环境、建筑、材料、科技等融为一体,试图唤起人们的感官体验与思考,由此产生了互动艺术装置。互动装置艺术是基于计算机图形、信息采集和处理,通过运算将各种数据输入输出,然后通过载体在空间中展示出来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在公共展示空间中大放异彩,引领未来潮流。互动装置艺术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飞速发展,以独特的造型语言与互动方式成为新兴的艺术形式。互动装置在投入城市使用后,其创新的交互形式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称赞。文章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例,探讨互动装置艺术的各类表现形式,探索未来互动装置在各个场景中更多艺术化表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互动装置艺术;交互;城市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艺术装置在交互设计概念的影响下与科技快速融合,得到广泛应用。互动装置包括设计艺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编程语言、电子电工基础、传媒硬件材料等各类学科[1],可见创作互动装置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互动装置艺术是以互动装置作为创作平台的艺术,即用能感知外部因素变化的电子设备通过人或其他媒介与控制系统进行双向信息反馈,从而使作品的影像、声音、色彩、形态发生不确定性变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多媒介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艺术作品相比,所涉及的因素要广泛得多,带来的价值也相当可观。其可调动人更多的感官,所以展示效果也就更加突出。
1 对互动装置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1.1 装置艺术概述
装置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形式和概念受到了同世纪两大艺术流派——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其最具氛围感和沉浸感。美国艺术批评家就曾这样评价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是一个容器,它能够容纳任何人的理解,是当代用于表达思想最顺手的媒介。”装置艺术通过指定的场地空间结合各类型的材料进行展览展示,这是反映艺术群体价值观念的一种综合艺术。
在国外,装置艺术迅速兴起,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开始认识和兴起装置艺术,起因是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的一次展览,作品《无题·中国》引起了中国艺术界的巨大轰动,被视为中国装置艺术的启蒙之作。于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先后出现了许多装置艺术作品,如陈箴的《圆桌》、艾未未的《向日葵种子》、林天苗的《缠的扩散》等,这些作品都被列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装置艺术。
1.2 互动装置艺术的特点
装置艺术和互动装置艺术都是当代艺术中的流派,都是通过使用物理材料和技術来创作艺术品的。装置艺术是一种三维视觉艺术,通常由大型或中型的装置构成,这些装置可以是雕塑、建筑、机器或其他材料,如一些展览中规模大小不一的雕塑、画作等艺术作品。观众除了观察作品的形状、细节以外,无法获得进一步的体验。久而久之,传统的、单一的艺术品就局限于某一群体范围内,无法得到更多人关注和欣赏。装置艺术的目的是通过材料和物理空间的使用来创造一种情感和思想上的体验。
互动装置艺术则更加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互动装置艺术品通常涉及传感器、计算机程序和其他新技术,以激活和响应观众的动作和行为。互动装置艺术的目的是鼓励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并与之互动、交流和反馈。互动装置艺术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开放和民主的艺术形式,因为它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并让他们更直接地参与到艺术中。
总之,装置艺术和互动装置艺术都是创作艺术品的方式,但它们的重点和目的略有不同。装置艺术强调对物理空间和材料的使用,致力于营造一种沉浸式的环境和情感体验。而互动装置艺术则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观众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并让他们与之互动、交流和反馈。
1.3 互动装置艺术的应用
国内对互动装置艺术的应用逐渐兴起,其介入的场所从微小的消极空间到庞大的生活社区,设计师通过场地调研,做出符合周围环境并能够融入人文社区的互动艺术装置。互动装置因自身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为其所在的场地带来了许多积极作用。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未来之门”,这是一个由大量的LED灯组成的艺术装置,设备的各类传感器在收到人们传递的交互信息后输出,可以看到各类炫目的视觉画面。再如上海外滩的“光影盛宴”,这是一个由大量的激光和灯光组成的艺术装置,游客可以通过手持的激光笔进行互动,创造出各种华丽的光影效果。这些案例都展现了交互装置艺术的创新和魅力,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互动体验艺术作品,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艺术欣赏体验。
由于互动装置具有趣味性,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促使互动装置的应用更加广泛。互动装置的材料各有不同,包括纺织材料、玻璃材料、金属材料、木质材料、灯具和充气材料等;装置艺术家可以让材料与材料之间相互配合,展现更好的互动装置作品。互动装置的投入与使用,为整个设计领域提供了新的动力,除了美术馆、展览馆、艺术馆等室内建筑以外,室外大体上也适用。目前,国内的互动装置艺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仅仅是在经济较发达、艺术气息较浓厚的城市发展活跃,可见装置艺术和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关联度还不够。随着交互理念的成熟和科技的发展,未来国内设计师们可以结合民族文化和时代特点,融入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中,为商业、教育领域带来更大的活力和能量。相信未来我国互动装置艺术会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2 互动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表现
2.1 互动装置艺术的实际案例
互动装置艺术利用了大量的数字信息技术,互动装置中比较常见的技术是与多媒体相关的信息输入、输出的硬件软件和一些辅助的综合材料,如温度传感器、力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敏传感器、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屏幕、投影仪、操纵杆等[2]。但仅仅掌握这类型的技术还不够,创作者还需要具备艺术审美与艺术创新能力,在创作期间要学会多学科融合运用,蕴含对艺术的哲思、对世界万物的认知,最终创作出能够彰显作品价值观的项目作品。
《拾光万花筒》是位于重庆南川东街的一个户外参与艺术装置,其总长13米、高4米,装置的外形为复古的老式手电筒,六块镜面不锈钢构成的内部空间,形成了光影往来间奇妙的折射关系。电筒内部尽头,以高清LED显示板封底。荧幕无穷变换的万花筒纹样,在镜面的折射下形成无尽变换的斑斓色彩,由此成为一个可供停留参观的内部纵向空间(见图1)。在夜晚,这一束由艺术装置点亮的光让人们能够拾取儿时的情感经历,人们在真正走进这个空间时,沉浸式的空间能够将人们代入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情感空间,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样的设计理念衍生出了许多艺术互动装置:录音机酒吧、时光PB机、时空大哥大等。科技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同时,过于快速的城市发展淡化了人的情感需求,互动装置艺术在基于正常的功能设计以外,附加了情感化的设计,是治愈当代城市各类人群的一剂良药。
2.2 互动装置艺术的商业价值
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的卓越表现,刺激推动了大众媒体的传播,作为一种前沿的能够体现未来主流艺术形式的艺术类型,迎合了各类人群的艺术审美需求。互动装置艺术在营造多感官体验的同时,开拓了传统艺术品单一的表达传播路径[3]。以影像互动装置艺术为例,城市商场中的巨大LED屏幕互动装置,LED大屏的背后会根据行人的操纵显示出描绘过程,然后可以拍照记录这个互动过程。这一新奇的艺术互动及创作方式吸引了男女老少的驻足,为商业空间增添了活跃的氛围。
互动装置艺术的表现场地存在局限性,如具有光、声音、电效果的互动装置应该选在开阔、不易被干扰的空间场所。此外,设计互动装置是为了引导公众沉浸式体验,还应考虑到作品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上海新天地的一个直径为5米、高度为4米的圆形互动艺术装置“坛城”,外部有金属帘幕起到围合和遮挡的作用,通过光的投射内部形成灰空间,也可透射光影形成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如图2,进入这个互动装置内部就好像进入了迷宫,摸着帘幕的起伏或褶皱去探索空间。从远处看,这个互动装置仿佛是山水画中的山形或云形,就像你在城市中探索,有时会走到死胡同,有时又柳暗花明。这一互动隐喻着都市桃源,逃离尘世的人和山水画中的山形成互叠,叠合出不同的形态,山为土,又似云,因此这一装置被称为“坛”。
设计主题是“回归社交本源——相知遇见”,设计师想通过该装置与城市人群的互动探索城市中人自身的意义、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行为方式等,期待从互动中寻找答案。这就是互动装置艺术的奇妙之处,互动装置艺术就像一个容器,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寻他们心中的答案。
互动装置的艺术表现性让城市中的人们自由地感受并沉浸其中,满足了城市公众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互动装置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创造价值、打造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其内容的丰富性不仅能够让艺术更好地服务大眾,还能够带来很多显著的商业价值。
科技发展使互动装置的应用场景变得多样化,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也越发活跃。让橱窗“讲故事”——互动橱窗装置案例,就是体现装置具有商业属性的最好例子,互动橱窗展示了设计师的大胆创新和艺术理念。互动橱窗又叫电子橱窗,橱窗设计目前还没有完全进入智能时代。橱窗可以是展示品牌形象的媒介,是快递新品上市及推广主题的重要通道。行人可以透过一个个橱窗感受城市流行的导向。互动橱窗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吸引人的目光,让人停留,从而对橱窗展示的物品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产品推广和文化传播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品牌为了增强自身的吸引力,用心布置了各式各样的互动橱窗,他们将音乐、艺术以及科技结合起来,通过设计附加不同的功能,使公共空间在具有交互性的基础上更艺术化。
这些互动橱窗设计刷新了以往人们的体验,在交互表现上显得更具活力和艺术性。人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也会自发性地进行人机、人人互动,良性循环,让公共空间的艺术多面传播。这种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复杂性较强的交互装置,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会逐渐成为主流的商业空间艺术表现方式[4]。其能够准确地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根据时代变化作出相应的更新,促进人们与艺术装置互动。越来越多的互动装置为城市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让公众在娱乐中获得感官愉悦,也在体验艺术中获得审美和知识面的提升,这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作用。
3 结语
互动装置艺术是以各类技术支撑的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公共艺术形式,设计的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输出产物,它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理论相通,也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互动装置的不断更新与变化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增长人们的见识,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互动装置的艺术化表现,使艺术完美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动装置这类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城市的潜能,为城市注入无限的活力,很好地处理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空间、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未来互动装置艺术会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加强环境和人的交互。很多国家在交互装置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模式体系,如日本的TeamLab。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内,交互装置艺术会有更大的发展,我国交互装置艺术这一领域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徐倩.体验之道: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时代使命[J].美术大观,2021(1):160-162.
[2] 杜成巍.互动装置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9.
[3] 陈子归.互动装置艺术在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思考[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4.
[4] 陈涵虚.体验与互动:多媒体互动装置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之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5.
作者简介:张庆德(1999—),男,安徽淮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会展空间环境设计。
朱炜(1981—),男,上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展示设计、照明设计、交互式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