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价值取向及推进路径

2023-06-25 12:00杨俊凯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多元共治中国式现代化高职教育

杨俊凯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统筹协调高职教育工作,形塑多维、多层、多界与多域的复合型治理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治理模式由“单维”“分裂”向“多元”“融合”转变,可推动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等办学主体实现多元共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完善现代治理标准、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结合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多维解码与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完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优化高职教育治理手段,提升资源整合力。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产教融合型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7-0012-06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根本阵地,是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2022年5月修订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提出,打造“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办学结构[1],为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格局提供指引。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组建了1500余个职业教育联盟,涵盖院校、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等诸多办学主体,初步形成了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构想。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特征,提出“重视发挥行业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各方合力”。在此背景下,推動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被逐步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引擎。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格局的多维解码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治理主体由“单维”管理向“多元”转变、治理客体从“分裂”管理向“融合”转变,逐步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一)治理主体:从“单维”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传统高职教育治理多以政府统筹管理为侧重点进行单向度管理,往往忽视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等办学主体的关键效用。在此背景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面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应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逐步由政府“单维”管理模式转向“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着力打造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格局[2]。这一过程中,政府、院校与企业成为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核心治理主体。

就政府层面而言,政府管理部门承担多元共治统筹管理职能。新《职业教育法》明确强调,“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旨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管理职能,规范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基本架构。同时,该文件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这一表述突出强调了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统筹管理职能,使得治理方式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辅助[3],为形塑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格局赋能。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政府部门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战略引导,以分级管理、协同治理为核心理念,以中央及地方为层级划分标准,对高职教育外部治理结构进行分层。其中,中央政府以国务院、教育部为核心管理部门,主要进行高职教育治理的统筹规划;地方政府以省市教育部门为主,具有协调、指导管辖区内高职教育治理工作的职责。在这种权责逐级下放方式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省市教育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引导辅助职能,协同高职院校构建高职教育多元治理格局。

就院校层面而言,高职院校承担多元共治主导实施职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随着职业教育治理权责分配的日渐完善,高职院校逐渐承担多元共治的主导实施职能,成为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核心主体。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通知》提出,“依法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方针,为发挥职业院校治理主体作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首先,高职院校基于基层组织责任制思想,将院校内部治理主体紧密衔接,逐步形成“校—院—系—班”治理架构,促使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层级结构由平面式转向网状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地基。其次,高职院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按照“亲产业、深契合、共融通”的思路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一院一品”产教融合教学范式,形成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多元共治格局。最后,高职院校基于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模式,不断优化“学校统筹、专家咨询、学院实体、专业协作”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实行教研训一体化改革,构建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共治格局,以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

就企业层面而言,产教融合型企业承担多元共治辅助执行职能。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健全多元办学格局为导向,提出“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的发展方略。可以知悉,产教融合型企业依托产教联动、协同规划等举措,切实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程,在打造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格局中承担辅助执行职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首先,产教融合型企业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落脚点,基于市场人才需求与行业发展动向视角,为政府部门制定治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并辅助高职院校开展具体工作。其次,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产教融合型企业充分释放自身资金优势,通过设立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等措施,大幅延伸高职教育办学空间,着力塑造多元共治格局。最后,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有效运用自身技术优势,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为高职教育提供技术与设备保障,并据此参与多元共治进程。

(二)治理客体:从“分裂”管理向“融合”治理转变

从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维度出发,厘清主客体之间相互生成、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是高职院校实现善治、共治目标的决定要素,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考量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依据[4]。囿于治理的价值理论与数据的工具理性存在一定程度错位,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客体间信息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呈现出模块“分裂”特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高职院校通过重整高职教育治理的价值设定与运行理性,促使治理客体从传统“分裂”逐步向“融合”模式转变,进而成为形塑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共治的基石。

从治理对象来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体系以“融合”理念为运行逻辑精准匹配治理对象。以往治理环节中,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等主体多聚焦于自身价值取向,从人才需求情况、专业建设水平与企业顶岗收益角度出发,推进高职教育治理进程,呈现出“分裂”式特征。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設改革的意见》指出,“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基于此,高职院校多元共治体系着力弥合教学、实践与保障之间的治理事务缝隙,以“融合”思维重组治理链条。课程教学层面,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体系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定位,将专业建设、课程构建、教材开发定位为根本治理对象,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优质人才支撑。实践层面,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体系立足政、校、企交互关系,将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与引培兼顾拟定为关键治理对象,构建各方良性、有效参与的治理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积累。制度保障层面,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体系基于产业市场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制度、规范与监督机制建设界定为核心治理对象,并据此调整治理内容以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涵。在此情形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打破以往“分裂”式状态,以“融合”理念为基准,从高职院校、政产学研与国家层面将治理对象进行有机串联,继而通过网格化管理形成闭环,最终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从治理范围来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体系以“融合”模式为行动指南动态调整治理范围。传统治理模式下,诸如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等主体通常以监管者身份开展高职教育治理工作。此种治理模式下,上述主体庞大的信息收集优势难以完全发挥作用,以致自身所展现的联动发展价值相对有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则指向高职教育组织体系、发展方式、资源配置乃至运行逻辑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兼顾多元主体在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发展预期上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形成互补互助的“融合”治理机制。就高职院校层面而言,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基于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的办学理念,从校企合作进程、集团化办学质量与特色学徒制培养成效维度展开“融合”治理,加快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企业层面而言,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立足企业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教学资源维度开展治理工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治理道路。就国家层面而言,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结合激励奖励机制,从金融支持、财政支撑与税费优惠角度强化治理保障,推动我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兼顾院校自治与社会共治,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促使治理由倚重主体自治的“分裂”管理转向追求客体共治的“融合”模式。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价值取向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以“多元”“融合”模式为基础,着力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彰显出完善现代治理标准、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的价值取向。

(一)有利于完善现代治理标准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分层分类、系统衔接地构建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和专业标准”的政策方针,为动态更新各类标准和完善相关执行机制奠定了基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愿景,国家以法律文本形式为核心,在新《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的战略部署,并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角度提出“三个面向”治理理念,即面向实用、面向学习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面向就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聚焦于法治化、民主化理念,以科学性、高效性为核心开展教育治理工作[5]。这不仅是强化统摄性、全局性与前瞻性治理思维的实然趋向,更是完善治理衡量标准、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完善法治化治理标准。明确高职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标准是依法履行多元办学主体治理职责、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的前提基础。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形塑政府、院校、企业与社会组织合力,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充分发挥各大办学主体作用,完善高职教育治理标准。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政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职能,为二者协同开展高职教育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动力支撑,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同时,该文件以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为基础,提出“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此情形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以多元办学格局为核心科学明确各级办学主体职责,完善法治化治理标准,为多元办学主体协同参与高职教育治理提供学理支撑,加快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第二,完善民主化治理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明确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民主化治理标准,能够激发多元办学主体参与热情,形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为根本原则,提出“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集聚教育、科技、产业、经济和社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咨询组织”。从这一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可吸收和采纳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等多元主体的建议和诉求,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高职教育特点内化为价值尺度,能够树立民主、全面的现代化治理标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助力。

(二)有助于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优化布局结构”为核心,提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这一重要论述从供给结构视角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顶层部署,为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指明了方向。新《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提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就这一角度而言,以政府统筹、院校主导、行业参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多元共治能够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形成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体系,从院校自治与协同共治维度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

一方面,优化高职院校自治结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健全并完善院校治理制度体系,在有效缓解高职院校行政化倾向的同时,优化高職院校自治结构[6]。《行动计划》指出,“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从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视角切入,不断健全完善学校治理的基层组织体系,逐步塑造多元共治格局。从这一角度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高职院校校长、管理干部、教职工等主体作用,优化高职院校自治结构,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优化高职教育协同共治结构。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以形塑多元办学格局为内核推进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不仅有助于弱化政府主导的行政化倾向,还有益于厘清院校、政府与企业的治理权责分配情况,优化高职教育协同共治结构。新《职业教育法》提及“政府”63次、“企业”47次、“行业”27次、“事业单位”12次,从法律层面强调了社会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了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结构。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健全政府统筹管理、院校自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通过优化高职院校自治与协同共治结构,全面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有益于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深入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的总体发展目标夯实基础。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治理是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实践[7],亟需提升治理水平以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结合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定位,面向经济主战场与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格局。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瞄准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以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为内核,形塑机动性强、主动性高的协同治理组织,可有效对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显著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

其一,以问题导向为基础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看,高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8]。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提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并做好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的设置管理工作”,为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夯实了基础。国家通过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可突出多元办学主体作用优势、弥补传统治理短板,充分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最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其二,以需求导向为关键强化高职教育适应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主流趋势,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面向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以需求导向为关键,着力探索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办学形态,充分对接经济需求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涵,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以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为基准,从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契合社会发展规划视角提升高职教育治理层次,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推进路径

围绕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多维解码与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当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于善治、精治与智治环节精准发力,推进多元共治进程。

(一)善治: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

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不仅担负着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还具有打造多元办学格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功能[9]。显然,这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打造优质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衷一致。是以,高职院校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结合多元共治的价值取向,以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为基础,强化战略研判力,全面提高善治水平。

第一,以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为基准,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立足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特征,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主导优势,结合多元办学主体利益诉求,明确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的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宏观层面,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办学方向为根本主旨,确立高职教育中各级治理主体的职能与社会使命,促使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定位与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中观层面,高职院校应面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变革趋势,结合创新驱动战略目标,明确企业单位、行业协会与社会组织等办学主体权责,促使多元共治定位匹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微观层面,高职院校应聚焦自身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目标,稳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促使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定位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项布局相协调,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第二,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为核心,厘清高职教育治理定位。增强国际竞争优势作为衡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能够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根本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为核心,结合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基本内涵,厘清治理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国际化教育学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应结合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目标,将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作为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定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国际化教育学科,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战略研判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探索培育国际化技能人才。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应立足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厘清高职教育多元共治定位,培养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国际化技能人才。

(二)精治:完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指出,高职教育治理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明晰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发展要从强化多元共治主体治理职能和完善客体治理规范视角出发,优化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

第一,强化多元共治主体治理职能。立足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内涵意蕴与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导向,强化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单位等多元共治主体职能,提高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应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价值观,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制定高职教育区域发展规划、教师评价制度、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机制,强化统筹管理职能,提升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水平。高职院校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治理客体一体化特征,完善理事会制度、议事决策和意见反馈机制,强化政策执行职能,最大限度激发多元共治效能。企业应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通过制订导师奖励机制、完善联合办学体制、健全学徒制补贴制度等举措,强化自身辅助职能,为提升高职教育多元精治水平、增强制度执行力提供支撑。

第二,完善多元共治客体治理规范。治理客体是廓清治理对象、调和治理范围的核心要素,可通过规范治理行为,最大限度激发各级主体精治效能,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高职院校应深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与政府、企业等办学主体协同完善多元共治客体治理规范,为形塑多元共治格局夯实基础。具体来看,高职院校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基点,协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办学主体,完善高职教育教学标准和产教融合指导性框架,拟定相关方针、发展规划等规范文件,提高精治水平。

(三)智治:优化高职教育治理手段,提升资源整合力

灵活的治理手段是切实提升治理水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决条件,可增强高职教育多元办学主体治理效能。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优化职业教育治理手段。高职院校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以优化多元智治手段为内核,通过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完善智能分析框架,提升資源整合力。

第一,建立多元共治信息交互平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可依托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多元”“融合”治理思维,建立多元共治信息交互平台,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智治水平。高职院校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红利,建立涵盖院校、政府与企业等多元办学主体的共治信息交互平台,通过有机串联各部门信息,实现“融合”治理资源共享。基于多元共治信息交互平台,高职院校可及时掌握市场变动趋向与技能人才需求,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下,展开针对性治理工作,以全面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

第二,完善多元共治智能分析框架。传统高职院校多以政府统筹部署为主,通过层级权责下放形式开展高职教育治理工作。与传统高职教育治理方法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是以各级办学主体为核心,对人才培养全程进行智能化治理。高职院校可在原有治理形式基础上完善多元共治智能分析框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逐步打造网格化智能分析框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程展开智能化治理。进一步而言,高职院校应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以自治、德治、法治与元治为基础,结合院校、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的功能定位,完善多层级、多维度的多元共治智能分析框架,全面开展智治工作。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2(3):504-512.

[2]潘海生,李阳.从管理到治理: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的变迁逻辑与未来走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128-132+138.

[3]李阳.控制权分配与职业教育治理模式:政府职业教育治理行动的一个分析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21(31):34-39.

[4]刘冬冬,程广文.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内涵、价值重构与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21(2):151-158.

[5]宋依蔓,刘影.多元主体协同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11):40-45.

[6]陈文珊,蒋梦琪,马骏.职业教育治理框架下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0):87-90.

[7]李子云,童寒川.协同治理视域下的高职教育三维共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9):35-40.

[8]陈玉欢.职业教育如何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J].人民论坛,2020(22):79-81.

[9]杨天图,田汉族.制度变迁视角下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成本、风险分析与管控[J].教育与职业,2022(19):21-26.

Multi-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omotion Paths

Yang Junkai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coordinate the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m a multi-dimensional, multi-layer, multi-boundary and multi-domain composite governance system.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o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 the governance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one-dimensional”and“split”to“multi-dimensional”and“integration”, it can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multi-subject co-governance. Facing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multi-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elps to optimize the modern governance standards, consummat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o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multi-dimensional decoding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multi-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ind the ori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overnance to strengthen strategic judgment, complet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xecutive power of the system,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lti-governance; enterprise integrat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capacity

Author  Yang Junkai, lecturer of College of Marxism of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23)

猜你喜欢
多元共治中国式现代化高职教育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共生理论视阈下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治理理念与策略探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