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是党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发扬的精神。从理论溯源来看,“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校事业的重要论述与实践中汲取智慧,在新时代党校事业建设中得到理论升华。从科学内涵来看,对什么是党校初心,为什么要坚守党校初心,如何践行党校初心等进行了回答。“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重要论述,开创了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也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
[关键词]习近平;党校初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6-0004-05
[作者简介]王炎文(1993—),男,安徽宣城人,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始终不變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1]在迈上新征程的关键时刻,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初心的阐述,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既是对党校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又是对各级党校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引领新时代党校事业建设取得更大成就的思想旗帜。“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具有旗帜鲜明的理论逻辑、科学的理论内涵和深厚的实践逻辑。认真研究、科学把握、深刻领悟这三个逻辑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一系列论述的时代背景、基本精神、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必将强化新时代新征程党校事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信仰伟力、前进动力。
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理论溯源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既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传承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校事业的重要论述与实践,又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
(一)理论根基: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党校工作形成独立篇章,但部分思想散见于经典著作中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共产主义教育的论述。首先,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先进理论指导政党的重要性。恩格斯曾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政党就是用先进理论,对内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对外团结力量、发动群众。先进理论也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推翻旧制度,指导革命实践,建立新秩序的科学武器。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先进理论的宣传教育。为了把先进理论转化为打破旧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报刊编辑部为宣传重地,以报纸为主要宣传武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一刻不停地向工人阶级宣传和普及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新莱茵报》编辑部就曾经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实际履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职责,起到了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的作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系列经典文本中揭示了理论教育的党性问题,还通过协会组织、书信往来、公开演讲等形式进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启发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再次,列宁办党校的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宝库。列宁曾在俄共(布)代表大会上对党校工作进行多次部署研究,其对党校分层分类建设、培训内容规定、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的论述至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苏维埃政权还针对政权机构教育建设,成立了政治教育委员会,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思想、重要论述以及伟大实践,为认识党校初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论述中引用了这些经典作家的相关阐述,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初心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根基。
(二)历史经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校事业的重要论述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重要途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明确规定,“因工人学校是组织产业工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3]。此后,多次党代会、全会以及党内重要会议,均对“党内教育”“教育党员”“教育和宣传”等内容有所涉及。其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刘少奇在江西安源创办了安源党校。为了培养干部人才,还陆续创办了井冈山红军学校、中央红军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等军事学校。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规定了党内教育的10项内容和18种教育形式方法,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933年,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干部教育工作,奠定了成立中央党校的各项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学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各级党校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党校事业和党员教育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也走了一些弯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校事业和干部教育培训得以恢复,朝着正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1977年3月,中央党校复校,其他各级党校也逐步恢复与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先后召开过6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4],制定颁发了《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关于面对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实现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发展,构建了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体,中央、省、市、县四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三)创新发展:对新時代党校事业建设的理论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校事业形成了一系列新主张新构想新方略,党校事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境界,这也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校事业发展,先后多次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青班等班次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员干部和党校事业寄予殷切期望;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分析和研究了党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工作,开创了党校工作新局面;全面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揭开校(院)发展新篇章;出台《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为新时代校(院)事业的基本遵循。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促进了党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先后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校建设发展的实践,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办党校、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的根本问题,体现了加强党校事业建设的必然逻辑,为新征程党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初心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立场鲜明、逻辑紧密,形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坚定的信仰追求、强烈的历史担当、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包含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集中回答了什么是党校初心、为什么要坚守党校初心、如何践行党校初心这三大问题,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的党校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对什么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回答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事业论述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是党校事业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生动实践,是赋予党校系统和党校教师的神圣职责,为党校事业发展注入根本动力提供根本遵循。“育才”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干部,“献策”就是要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积极建言献策。其基本内涵为“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1]。一方面,它全面贯彻了“党校姓党”这个根本原则和根本遵循,深刻揭示了党校办学治校的根本和灵魂。另一方面,它深入回答了“党校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
(二)对为什么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回答
首先,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员干部学习研究和培训轮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定位决定了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5],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更是新时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任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党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其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1]。翻开百年党史,中央党校和各级党校持之以恒地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伟大精神、高扬党的旗帜,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党和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的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必然性。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成立,标志中央党校诞生,延安整风运动,中央党校成为运动的主要营地,从根本上转变了党内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党校为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发挥独特作用。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校根据党的事业发展新要求,围绕全面提高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履职本领等指标,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再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事业的独特价值,是新时代新征程干部教育培训和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命题。一方面,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保证,具有系统性、根本性和目标性,在为党育才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承担着新时代新征程传道授业解惑特殊使命。另一方面,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是坚持和发展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围绕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咨询,及时将决策咨询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形成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的光荣任务。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过程中,增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对如何“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回答
1.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训。“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赋予党校的重要任务,党校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校要将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到党校工作始终,在党性原则、思想理论、办学方向、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同心同向。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校工作常态,自觉服从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一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党校工作的一切过程中。
2.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一方面,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以从严治校永远在路上的定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造就一批讲政治、顾大局、信仰坚、业务精、作风正,能够堪当大任的党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另一方面,各级党校要以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学员敢抓敢管、真抓真管、严抓严管、善抓善管。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学习管理规定,严肃考核要求、严肃培训纪律、落实廉洁自律。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1]。
3.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思想智慧和精神精华,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思想武器。一方面,党校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在延安时期的整风学习运动,通过系统、多样、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做到了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当前,更需要帮助学员切实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理论功底,完善理论体系,强化理论思维淬炼,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1]。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要毫不动摇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与实践,引导学员深刻领会这一思想蕴藏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学深悟彻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4.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6],是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政治操守和政治生命线。党校作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承担着磨砺学员品格和能力、检验学员成色和综合素质的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党性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将其贯穿党校教育全过程,抓深抓实。一方面,将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列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开展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学习,全面把握党章党规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1]。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树牢宗旨意识、锤炼道德品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5.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7]。一方面,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避免因新时代专业能力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水平,全面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另一方面,要根据学员特点以及“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员查缺补漏,牢牢掌握履职为民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队伍。
6.做好党的思想理论研究,积极发出党校“好声音”。首先,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中间环节。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加强对党和国家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一方面,要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开展调查研究,深刻掌握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大学问,把用学术讲政治融入工作全过程,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组织教研人员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教研人员用党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带着研究课题或结合工作实际,而不是作秀做戏,真正寻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形成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的行事作风,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智力支撑。其次,要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全体党校教职工、全体学员都要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发声者、弘扬者、捍卫者,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汇聚成最强大的主流舆论场。
三、结语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是基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为指导,从百年来共产党人对干部教育事业和党校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提炼出的经验总结;是根据我们党校事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十年党校事业伟大变革的智慧结晶。不仅体现了党对党校事业的正确总结和理论升华,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而且对新時代新征程党校事业发展、干部教育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各级党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事业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与实践逻辑,团结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N].人民日报,2023-03-02(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7.
[4]中央党校研究室研究二处.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N].学习时报,2015-12-14(10).
[5]习近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3(1).
[6]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2).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6.
责任编辑:祁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