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九林,王美丽,拉喜那木吉拉△
(1.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通辽 028000)
清感九味丸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由草乌(制)、诃子、土木香、漏芦花、多叶棘豆、胡黄连、没药、拳参、北沙参等9 味药组方。该方具有消粘、止咳、解热等功效,主要用于瘟疫热症、感冒、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的治疗[1]。现根据蒙医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现代文献规范标准及临床实际用药特点,梳理清感九味丸的变迁,对该方的名称、方源进行本草考证,解释每味单药的基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清感九味丸得名于蒙医方剂16 种命名方法[2]之一的“以主要功效命名法”。因该方主要功效为解热、清感,又因配伍药有9味,且临床使用丸剂,因此得名。本方广泛应用于蒙医临床且疗效显著,诸多蒙医药古籍及现代文献、书籍中收载,名字众多。其中充文—9[3-4]、充文古瓦[5]、冲温·古瓦[6]为藏药名的不同版本音译,冲古瓦[4,7]为藏药简称的音译。青鹏散[8]、青鹏九味散[8]、兰鹏— 九味丸[9]、九味青鹏丸[4,10-11]、青鹏九味丸[6,12]均由藏药名演绎而成。意为鹏,意为青色,意为九,故得名。呼和嘎日迪— 9[1,4,7,13-17]、呼和- 嘎日迪— 9[3]、呼和·嘎日迪— 9[6,12]为藏药名翻译成蒙古文后音译成汉语得名,且以嘎日迪—9丸[18-20]为简称。
《内蒙古蒙药制剂规范(第三册)》[20]载,清感九味丸组方为草乌(制)、诃子各25 g,土木香、漏芦花、多叶棘豆各15 g,胡黄连、没药、拳参、北沙参各10 g,其处方基源本草沿革见表1。其中,《蒙医药选编》《至高药方》均为《哲对宁诺尔》的别称,《观者之喜》《蒙医传统验方》均为《读者之喜》的别称。
表1 清感九味丸处方基源本草沿革Tab.1 Evolution of the origin of Qinggan Jiuwei Pills
组方药材中,草乌、草乌叶、草乌芽分别为毛茛科多年草本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 的块根、叶子及嫩芽;诃子、金诃子分别为使君子科落叶灌木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Retz. var. tomentella Kurt. 或诃子Terminalia chebulaRetz. 的成熟果实和金黄色成熟果实;土木香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木香Inula he⁃leniumL. 或藏木香Inula racemosaHook. f. 的根;漏芦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 的花;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印度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Royle ex Benth 和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Pennell 的根茎;其基源无异议。黑云香蒙药名为哈日-古古勒[21]42,没药为药用植物名称;黑云香为橄榄科乔木或低矮灌木莫库尔没药Commiphora myrrha(Nees)Engl. 的树脂[22],具有杀粘、止痛、消肿、愈伤等功效;安息香蒙药名为阿木日乐图-呼吉[21]2,为安息香科乔木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w. 和安息香Styrax benzoinDry‑and. 的树脂[23],具有杀粘、止痛、燥“协日乌素”(为蒙古语的黄水,多见于肌肤与关节)等功效,根据18 世纪问世的《番汉药名》记载及据蒙医临床应用经验,认定其可作为哈日- 古古勒的一种临床用药;莫库尔没药树不产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从市场上购买的称之为黑云香的药物,来源复杂、基源不统一、质量差,与历代蒙医药本草所载哈日- 古古勒颜色及形状差异较大。根据上述情况及黑云香与安息香的功效比较,认为安息香可代替黑云香作为哈日- 古古勒应用于临床。拳参蒙药名莫和日[21]58,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L. 的根茎,有清肺热、燥“协日乌素”止泻、消肿、解热等功效;草河车为百合科(延龄草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的根茎,具有消肿、平喘、镇咳、止痛等功效,因《番汉药名》记载,目前仍在蒙古族居住的部分地区作为莫和日应用于临床。沙参蒙药名为扫日劳[21]91,据蒙医药本草记载分为3种。查干-扫日劳(即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Schmidt ex Miq. 的根;乌兰-扫日劳(即红景天)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Franch.)S. H. Fu 和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 Toms.)H.Ohba的根、根茎。宝日-扫日劳(即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 的根;记载中沙参为统称;北沙参、红景天为沙参的一种;据占布拉道尔吉《蒙药正典》[24]记载,棘豆分2 种,白棘豆(即多叶棘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狐尾藻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DC. 的地上部位,黑棘豆(即硬毛棘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硬毛棘豆Oxytropis hirtaBunge 的地上部位;此外,因《番汉药名》记载,目前在蒙古族居住的部分地区仍以翻白草代替棘豆应用于临床;翻白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Ser. 的全草。
清感九味丸组方各单味药材中,草乌(制)味辛,性温;诃子味涩,性平;土木香味辛、苦、微甘,性平;漏芦花味苦,性凉;多叶棘豆味苦、甘,性凉;胡黄连味苦,性寒;没药味苦,性凉;拳参味涩、苦,性凉;北沙参味甘,性凉。故本方药味以苦、涩为主,味效相投,性凉,为常用临床良药。方中草乌(制)杀粘、清热止痛,为君药;没药、漏芦花、多叶棘豆杀粘、清瘟疫热症,为臣药;土木香能促使疫热成熟,配以胡黄连清热、调和相搏,为佐药;拳参止咳又清肺热,诃子调和药性及三根(即赫依、希拉、巴达干,蒙医认为,三者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且相对平衡),沙参清肺热,为使药。诸药相合,本方性凉,用于时疫、粘热、肺热、各种炎症,特别是对感冒引起的咽喉炎效果更佳。
清感九味丸始载于17 世纪问世的《医学诀窍秘籍》,经过400 多年的应用与变迁,如今已成为不但符合蒙医药临床用药规律及方法,且组方确切、疗效可靠的常用方剂。但《医学诀窍秘籍》及同世纪发布的《兰塔布》中未注明本方单味药用量,18 世纪蒙医药学家伊喜巴拉珠尔《蒙医甘露四部》中开始明确记载组方单味药用量,接着《哲对宁诺尔》《读者之喜》《密宗方海注释》等蒙医药古籍中分别记载了组方单味药用量。只是各代蒙医药学家用药习惯及蒙医药辨证用药特点使本方单味药用量发生了微小变化。而因长期应用与实践及各地区蒙医用药特点差异,本方中出现了一些代替用药的情况,如翻白草代棘豆、安息香代黑云香入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内蒙古蒙药制剂规范》等规范及标准与蒙医药古籍、本草文献记载则基本吻合。
本研究中依据历代蒙医药本草文献记载及临床实践,从方名、单味药基源、方解、方源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确定清感九味丸具体组方为草乌(制)、诃子各25 g,漏芦花、土木香、多叶棘豆各15 g,胡黄连、黑云香、北沙参、拳参各10 g。该方始载于17 世纪问世的《医学诀窍秘籍》,被收录在《兰塔布》《蒙医甘露四部》《哲对宁诺尔》《读者之喜》《密宗方海注释》等古籍文献。其余内容为在临床应用与实践过程中变迁而来。清感九味丸具有杀粘、止咳、利咽功效。蒙医主治瘟疫相讧、粘热、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肺感冒、肺热等疾病,疗效确切,临床使用广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