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李晖
摘要:基于UIBE-GVC-Indicators数据库,采用区分简单和复杂全球价值链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法,改进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探究中国与RCEP伙伴国参与跨境共享生产活动的竞争性。研究发现,RCEP国家参与简单价值链的增加值占比更大,更多地参与仅涉及一次跨境生产的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产业,与东盟国家的竞争主要體现在初级产业和中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经济危机时期下降幅度最大;中国各产业在复杂价值链的竞争力水平于2007-2017年间较为平稳。中国应充分利用与RCEP伙伴国的合作空间,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参与复杂价值链生产活动的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攀升目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RCEP;比较优势;竞争性;价值链攀升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订,参与国家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十国。RCEP实施有利于降低贸易摩擦风险[1-2],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3],对重构RCEP区域生产网络、加快全球价值链区域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中国与RCEP伙伴国竞争关系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竞争力仅高于日本、韩国[5-6];制造业具备显著竞争优势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低、中、高技术制造业均与RCEP伙伴国存在竞争性[7],但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和资源禀赋[8];中国服务贸易业在建筑业、计算机和财务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与韩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的竞争性较强[9]。虽然RCEP能显著提高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收益[10],但由于国家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竞争关系[11],区域内竞争将对采矿业、机械制造、运输设备和电子产品等行业产生负面影响[12]。中日韩之间日益缩小的差距会不断压缩原有贸易合作空间[13-14],最终演变成“链主之争”。因此,厘清中国与RCEP伙伴国在世界市场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和产业竞争关系非常重要。由于跨境共享生产合作不断深入,总值贸易数据已无法精确体现真实出口情况,增加值贸易核算法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关系的主流研究方法[15]。总生产活动分解为纯国内生产活动、传统贸易生产活动、简单GVC生产活动和复杂GVC生产活动,以区分全球生产网络中属于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部分[16]。RCEP国家竞争性相关研究已取得有益成果仍存在不足:一是大多基于总值贸易数据计算,量化结果会高估或低估真实情况[17-18];二是未区分全球生产网络中属于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部分,不能体现中间品贸易竞争关系和国内外生产环节关联特征;三是现有研究对中国与RCEP伙伴国竞争性的探讨仅局限于农产品、机电产品和服务贸易等单个产业,缺乏各产业的综合剖析,也未深入分析RCEP各国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动态发展。计算RCEP区内国家参与简单和复杂GVC活动的增加值,不仅可明晰各国主要以何种方式参与跨国共享生产活动,还能从中间品贸易视角分析国家间产业链国际分工特征。综上,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视角改进和测算相关指数,从国家整体、细分产业和动态变化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竞争性,为中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规避竞争风险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ADB-MRIO(ADB Multi-Region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包含63个全球主要经济体35个生产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数据库中未单列新西兰和缅甸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此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两者。本文所用的UIBE(The UIBE-GVC-Indicators)数据库基于ADB-MRIO计算,数据年份区间为2007—2017年。
2 测算结果及分析
2.1 RCEP各国参与简单、复杂价值链活动概况分析
由图1可知,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相较于复杂跨国生产活动,RCEP国家参与简单跨国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更大份额,且各国增加值都有较快增长,说明各国仍以参与简单价值链为主。时间维度上,除了日本和马来西亚基本保持原状,其他各国参与复杂跨国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中国增长速度最快且2007—2017年期间实现了从1 781.07亿美元到4 066.73亿美元的飞跃,增长率高达128.83%。相较于RCEP伙伴国,中国经济水平发展最为迅猛,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价值链攀升提供了动力保障。
2.2 中国与RCEP伙伴国参与简单和复杂价值链贸易竞争性分析
2.2.1 改进的出口相似度分析 利用式(4)和(5)分别测算了2007—2017年间中国与RCEP伙伴国参与简单和复杂价值链的出口相似程度(表1)。简单价值链上,中国与大多数RCEP伙伴国的VESIS指数都大于50,世界市场竞争明显,伙伴国按竞争性由强到弱规则排序为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国与RCEP伙伴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贸易结构颇为相似,原因在于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比较相像,而且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出口结构、科技含量和质量标准逐渐向韩国、日本和新加坡靠拢。
复杂价值链上的竞争关系与简单价值链基本一致,但中国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在复杂价值链上的竞争性更激烈。相较于2007年,2017年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越南的VESIC指数在两个价值链上都不同程度地升高,说明竞争性越来越强。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分工体系较为成熟,中国与三者的出口相似程度逐渐提高说明中国追求先进技术和产业结构已见成效[21]。中国与越南的VESIC指数逐渐升高,不仅与两国颇为相似的产业结构和自然禀赋有关,还因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是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重要转入地,外商投资、技术辐射和规模经济效应大大提高了越南出口规模和商品质量。
2.2.2 改进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通过改进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中国与RCEP伙伴国在简单和复杂价值链上的竞争力,分析RCEP国家哪些产业存在竞争、哪国更具竞争优势。由于篇幅受限,只展示2017年全球价值链活动中增加值占比前15位的产业。
由表2可知,简单价值链上中国与区内伙伴国的产业竞争力具有多元化特征。中国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其中橡胶和塑料、金属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光电设备和批发零售业的VRCAS指数大于1.25,竞争力较强;而基础产业和服务业比较薄弱。中国与日本、韩国的竞争集中于中高端制造业领域,虽然工业化程度的深入和科研项目的投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但化工产品、光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产业与日本、韩国仍存较大差距,例如中国光电设备业的VRCAS指数为1.67(竞争力较强),而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2.08和3.92(竞争优势极强)。大多数东盟国家仍以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作为主要要素投入,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农林渔业、采矿业、橡胶和塑料、批发零售业等基础产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少数东盟国家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如新加坡邮政与电子通信业的VRCAS指数为2.9,竞争优势极强,这是因其已建立相对成熟的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且产业基础雄厚,主要从事开发和设计等高端环节;马来西亚邮电业政策体系较为完善、资讯科技较为领先且产业集群化明显,主要从事深加工等中高端环节,VRCAS指数为1.89,竞争优势较强;而泰国和菲律宾邮电业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14和1.15,只具备轻微竞争优势。泰国交通运输设备也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其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日韩等发达国家建立的汽车制造生产链条,其自身研发和生产能力不强[10]。
由表3可知,复杂价值链上RCEP区内各国优势产业和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与简单价值链基本一致。农林渔业和采矿业两个基础产业中,部分国家参与复杂价值链时竞争力更强,例如中国、澳大利亚、泰国和柬埔寨的农林渔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的采矿业。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复杂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指数普遍低于简单价值链的水平,这一特征在制造业有更显著体现。以机械制造业为例,RCEP区内中国、日本和韩国有竞争优势,其参与简单和复杂价值链的VRCAC指数分别为1.38、1.23、1.42和1.17、1.27、0.97。这说明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中,RCEP国家参与简单跨国生产共享活动的增加值占更大份额,各国仍以参与简单价值链为主。2010年后全球化程度有所下降,制造业全球化进程呈现减缓甚至倒退趋势,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为保持自身技术优势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为扭转产业空心化局面将中高端生产环节回流国内,而且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日益完善的国内劳动分工代替了部分国际分工,更多中间品来自国内工厂,减少了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和需求[22]。跨境共享生产活动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此中国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攀升,对内要完善生产分工体系,对外要应对贸易保护和高端回流浪潮,具体表现为把握高附加值环节和较强技术创新能力。
2.3 RCEP国家产业竞争力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跨国生产网络越来越復杂,不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危机后的复苏时期,复杂价值链都与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且反映国家的发展潜力[16]。因此,研究复杂价值链上RCEP各国产业部门竞争力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评估中国沿价值链攀升的能力。受篇幅限制,本文基于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方法[23],结合增加值贸易占比和RCEP国家实际,选取采矿业(基础产业),纺织、皮革和鞋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橡胶和塑料(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光电设备业(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运输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金融中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共7个特点鲜明的产业,探析RCEP区内各国2007—2017年间各类产业在复杂价值链上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图2)。
受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影响,文莱采矿业的竞争力于2007—2017年间虽呈“U”型变化,但一直具备极强竞争优势;老挝、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采矿业的竞争力水平不相上下,其中老挝采矿业的竞争优势于2013—2017年间持续走下坡路。金融危机和国际消费需求的减弱制约了柬埔寨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其竞争力水平继2020年“跳水式”急速下降后,于2012年又一次大幅下跌;越南虽于2009—2014年间处于“增长停滞”状态,但随后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因为越南的劳动力相较于柬埔寨低廉且高效。此外,越南已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将吸引其他TPP成员国的投资从柬埔寨转移至越南。天然橡胶价格于2011年升至巅峰后便开始下跌,需求放缓和收益减少抑制了橡胶种植规模扩张,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竞争力水平自2011年后较为低迷[24]。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往往拥有更长国际生产链条,此类产业生产活动对经济危机和贸易摩擦格外敏感。日本、韩国、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光电设备业于2007—2017年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但2010—2012年经济恢复期间开始回升,自2013年后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放缓导致整体出现“增长停滞”现象。
服务业方面,新加坡和柬埔寨批发零售业的竞争力水平于2009—2011年间快速增长后逐渐回落,而泰国则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这与泰国旅游业、粮食和汽车销售等业务密不可分。柬埔寨位于泰国和越南两个东南亚生产制造中心之间,在东南亚生产要素流动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因其资本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空运和水运比较落后,柬埔寨运输业的竞争力自2013年起呈现下降趋势。新加坡得益于马六甲海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繁荣的海上贸易不仅使其运输业竞争力水平在RCEP区域内保持领先,还一定程度促进其金融中介服务业的繁荣。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于2007—2017年间稳步递增,并于2015年由比较劣势进步为比较优势,而菲律宾金融业的竞争力水平则自金融危机后持续下降。面临贸易保护、技术保护和制造业回流等不确定性因素,要想从“中国制造”低端环节向“中国创造”高附加值环节过渡,仍需更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更完善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作后盾。
3 结论
本文基于区分简单和复杂GVC生产活动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中国与RCEP区域国家竞争性,分别从国家总量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比较分析竞争力水平及发展趋势。RCEP国家以参与简单全球价值链为主,其中中国参与GVC活动获取增加值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简单价值链上与中国有竞争性的RCEP伙伴国按竞争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国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占优势,基础产业和服务业呈竞争劣势。中国与日韩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但与日韩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竞争性主要在于中低端制造业领域。复杂价值链上RCEP区域竞争关系与简单价值链基本一致,但区内国家在复杂价值链上的竞争力水平普遍低于简单链的竞争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更多地使用初始原材料和跨境投资建厂等生产要素,经济危机时期竞争力下降幅度最大;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因其较长的国际生产链条,更易受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劳动分工体系日益完善等影响。中国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于2007—2017年间较平稳,其中金融业得到良好发展,于2015年由比较劣势进步为比较优势。
据此,中国应对竞争力较弱的产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适度的贸易保护,并提高其创新能力,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完善国内劳动分工、整合产业链,提升成熟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重视服务业发展,对内合理利用基础产业和制造业衍生出的服务业务,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国内生产劳动分工体系更成熟,对外开发中国与新加坡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新型模式。提升RCEP各国参与跨境共享生产活动的份额、构建和谐稳定的区域价值链,有助于应对单边主义和高端回流的风险。
参考文献
[1]KAWASAKI K. The relative significance of EPAs in Asia-Pacific[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5(39): 19-30.
[2]MAHADEVAN R, NUGROHO A. Can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minimize the harm from the United States-China trade war?[J]. The World Economy, 2019, 42(11): 3148-3167.
[3]歐定余,易佳慧. 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促进作用[J]. 消费经济, 2021, 37(4): 20-32.
[4]倪月菊. 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一个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3): 52-62+114.
[5]LI Q M, MOON H C. The trade and income effects of RCEP: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Korea[J]. Journal of Korea Trade, 2018, 22(3): 306-318.
[6]林清泉,郑义,余建辉.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J]. 亚太经济, 2021(1): 75-81+151.
[7]许玉洁,刘曙光,王嘉奕. RCEP生效对宏观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分析方法[J]. 经济问题探索, 2021(11): 45-57.
[8]陈扬. 中国机电产品在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 对外经贸, 2022(3): 27-30.
[9]杜方鑫,支宇鹏. 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21, 37(8): 132-135.
[10] 杜运苏,刘艳平. RCEP对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影响——基于总值和增加值贸易的视角[J]. 国际商务研究, 2020, 41(4): 62-74.
[11] 张彦. RCEP下中日韩高端制造业的区域价值链合作[J]. 亚太经济, 2021(4): 11-22.
[12] 陈淑梅,倪菊华. 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经济效应——基于 GTAP 模型的模拟分析[J]. 亚太经济, 2014(2): 125-133.
[13] 陆菁,高宇峰,王韬璇.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基于RCEP的模拟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3): 124-135.
[14] 刘文. RCEP框架下的中日韩产业合作[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1(3): 93-111+4.
[15] 戴鋆,李晖. 全球价值链碳减排的门槛效应分析——以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为例[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4(3): 118-125.
[16] WANG Z, WEI S J, YU X D, et al. 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R/OL]. [2022-01-30].http://www.nber.org/papers/w23222.
[17] 田开兰,祝坤福,杨翠红. 中国出口比较优势分析——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生产异质性的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9): 1-10.
[18] 程中海,屠颜颖. 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新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分析[J]. 商业研究, 2021(1): 75-87.
[19] GLICK R, ROSE A K. Contagion and trade: Why are currency crises regional?[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99, 18(4): 603-617.
[20] BALASSA B.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 1965, 33(2): 99-123.
[21] 李娟.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竞争性研究——基于出口相似度视角[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22] 江小涓,孟丽君. 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管理世界, 2021, 37(1): 1-19.
[23] 周勇,王国顺,周湘. 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J]. 当代财经, 2006(3): 88-91.
[24] 裴强孝. 越南与泰国对中国天然橡胶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Analysis of Trade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China and RCEP Partner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ZHANG Xiao,LI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UIBE GVC indicators database, the value-added trade account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and explici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his improvement was conducive to study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RCEP partner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icipating in cross-border sha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RCEP countries account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of added value in the simple value chai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more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simpl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s in medium and high-end industries, and the competition with ASEAN countries is mainly in primary industries and medium and low-end industries. The competitiveness level of labor-intensive and capital 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decline the most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The competitiveness level of China′s industries in the complex value chain is relatively stable from 2007 to 2017. China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ooperation space with RCEP partner countries,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complex GVC activities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value chain climbing.
Keywords: global value chain; RCEP;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ness; complementarity; value chain climbing
收稿日期:2022-03-01
基金项目: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038)资助。
通信作者:李晖,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投入产出技术与资源环境经济研究。E-mail: lihui@ams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