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莎莎
【摘 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兴起,小学数学教学也由传统教学方式逐步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图、文、声等融入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情境,让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数学技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6-08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开始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数学学科知识复杂晦涩,各项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将数学知识具象化、直观化,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生活课堂,再现知识形成过程,直观演示知识动态,实现师生多元互动,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化、生活化、动态化、自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数学课堂趣味化,引发探究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营造思维冲突,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让数学课堂更有趣味,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能起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时,教学伊始,教师设计了“蚂蚁绕透明环形橡胶圈外壁不断爬行,却始终无法获得橡胶圈内壁的食物”的动画情境,并提出问题:“蚂蚁一直转圈爬行,为什么得不到食物?”“蚂蚁在哪个面爬行?食物放在哪个面上?”“有什么办法让蚂蚁沿着一个面爬行就能获得食物呢?”在学生纷纷讨论却无法得出好办法的矛盾冲突中,引出莫比乌斯带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课末,教师再次回到蚂蚁寻找食物的动画情境,并提出问题:“你们现在想到办法让蚂蚁沿着一个面爬行就能获得食物了吗?”学生回答:“把透明环形橡胶圈改为莫比乌斯带。”此时教师课件演示蚂蚁沿着莫比乌斯带爬行并获得食物的动画,学生自然体验到探究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数学课堂生活化,体会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直观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教材以温度为例让学生直观认识正数、负数。教学时,可先播放一段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视频,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悟生活中零下温度的存在,感受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再出示教材上“北京、漠河、西安、台北、拉萨5个城市某日温度的气象”地图,结合课件“局部放大”“闪烁”和“图片链接”等功能,让学生直观获得温度高低的冷热感受及文字叙述形式的温度记录;然后运用希沃白板的“拖动”功能,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拨出”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通过温度计“上升”与“下降”的波动过程,学生便能直观感受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建立初步的数轴模型,形成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之间的交接和转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从而体会数学的魅力。如此借助信息技术,将现实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堂动态化,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隐性的、抽象的、辩证的,学生往往难以感悟,此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进而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把圆分割得越细小,所拼成的图形就越趋近于长方形,从而体会转化思想与极限思想。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呢?”“我们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样做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也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学生通过剪、拼、摆等过程,用这些扇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为了实现“以直代曲”,使圆等分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平行四边形,对圆进行8等分、16等分、32等分,再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发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教学中,可灵活运用课件中的“圆的面积推导”学科工具,在较短时间内轻松实现将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等所拼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直观比较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之间的联系,顺利将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之整合,能有效渗透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为学生后续学习研究图形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课堂自主化,学会知识建构
在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如思维导图、课件、微视频等手段,能帮助学生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寻找已有知识和认知经验的聯系,自主探索并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利用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在每个图形上制作相应公式推导的微视频链接,让学生随机点击展示,便可以重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整理,观察这些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推导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在渗透转化思想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课堂开放化,实现多元互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开放性课堂,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希沃白板技术中的复制、画画、拖曳、旋转等功能,便能巧妙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利用电子白板的软件设计一幅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组合图形根据需要进行复制,利用白板的画画功能,随意进行分一分、画一画、移一移,从而直观地把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分割或添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坚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开展教学,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形成创新型教学模式,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更加“适时、适量”,科学地运用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2]。
参考文献
[2] 谢翠翠.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