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延江
摘 要: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生活丰富多彩。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参与社会语言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监督日常语言应用、创新语言表达、收集语言数据,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公民社会语言学遂应运而生。在介绍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内涵的基础上,从语言监督、语言创新、语言参与三个维度,对该范式的具体应用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探讨。从数据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归属与伦理考量三个层面,提出了对该范式的批判反思。公民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式有助于关注“草根”群体的鲜活语言生活,监督语言、创新语言,丰富语言数据的收集路径,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公民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公民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将语言置于具体社会语境中进行意义阐释与解读的学科[1](P1-2),它重点关注不同群体的语言应用特征及其语言互动现象[2](P37),如不同种族、阶层、性别、宗教、教育水平等群体,借此表征社会结构及其内在机制问题[3]。获取真实的语料、反映自然的语言应用,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长期以来,社会语言研究者作为权威人士,往往采用客观的立场来描绘、解释社会中的语言现象[4]。以数据收集为例,研究者大多采用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法,借助对話、访谈等形式收集、分析数据,然后得出研究结论[5]。在这种传统研究范式中,研究者居于研究活动的中心,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为数据库扩容;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者只会收集那些方便获取的数据,并且局限于特定群体(如访谈对象)的语言使用情况,无法捕捉更大规模、普通人群转瞬即逝的语言使用现象[6]。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普通语言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语言使用特征,反映着现实语言生活的多元化业态。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生产方式也进入了新的转型时期:知识不再仅仅为少数社会精英所掌控,普通群体的集体智慧受到青睐,即社会进入了精英认识论与大众认识论并存的时代。换言之,新媒体盛行的今天,普通群体也可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与共享者。这种知识生产与传播上的转向极大地开拓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视野,社会语言学者越来越重视自下而上、反映语言实际使用风貌的研究范式,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遂应运而生,以此来捕捉更大范围内普通群体的语言生活现状[7](P28)。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公民社会语言学呼应了信息社会知识共建、共享的时代要求,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学者的极大关注,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8]。
Rymes & Leone将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称为“一种基于当代新媒体的社会语言学”[9],其潜力在于它能够获取可能不会被听到的观点和语言概念。当前,基于该范式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学界对该范式的研究现状、研究维度、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还缺乏系统讨论,更缺少对该范式的批判反思。基于此,我们从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内涵出发,探讨它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维度,分析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反思该研究范式的弊端,以期从方法论上丰富该范式的实践创新。
一、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兴起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最初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Rymes提出。Rymes曾开设博客论坛“虚拟语言民族志实验室”,吸引语言专家及无语言学背景的人士谈论自己的语言,关注普通群体日常互动中的语言交际问题[9](P5)。Rymes认为,语言作为连接不同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人人皆可谈论、分享真实语言生活[10](P1-2)。实践显示,通过该博客论坛,普通人有机会参与社会语言生活,挖掘身边新的语言现象,监督语言使用失范现象,如语言景观设置不当、双语标识错误等,并提出改进意见;群策群力、创新语言使用,如为新生社会事物命名、增强语言活力等;扩大语言数据来源渠道,如扩展项目规模等。简言之,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有助于增强普通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普通民众的语言文字素养。正如Rymes所言,语言学研究者需要走出“舒适区”[11](Px-xi),倾听公众的声音,关注那些专业人士可能无法触及或者根本不会认真考虑的语言使用现象,从而发现某些话语使用的微妙社会价值。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将公民科学的理念应用于社会语言学研究[7](P25-26),主要是基于三个理论基础。一是认识论层面,知识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新知识及概念化理论的产生无法脱离基层民众的创造,公众的智慧有助于提升社会的认知水平。二是社会科学层面,当今社会是人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语言生活因为公众的参与而更为多元丰富,记录普通人的语言印记也是社会科学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三是方法论层面,现实世界需要一种新的社会语言学方法来描绘、收集、解释及反思普通大众的语言生活百态,语言既是交流经历和传递情感的通道,也是造成障碍和导致冲突的导火索。语言数据的收集不应只有自上而下、带着研究目的的单一途径,普通群体不经意之间的交流互动,或许也会蕴含着独特的语言学价值。
公民社会语言学作为一种来源于公民、服务于公民的语言研究范式,具有监督力度大、创新能力强、数据来源广的鲜明特征。第一,监督力度大。一方面,普通人参与语言生活,监督社会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使用中的不当之处,协助相关部门予以纠正改进,能够强化民众与政府间的联系纽带;另一方面,普通民众通过参与社会语言生活,有助于减少分歧、强化共识,增强集体认同感与个体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的凝聚力[12]。第二,创新能力强。人民群众是创新的动力,集体智慧不可限量。该范式有助于发挥普通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语言生活问题讨论。例如,国内年度热词盘点,体现了大众的语言创新意识,已经成为观察社会动向与文化生态的“晴雨表”,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2022年,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太空会师、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电子榨菜等新词语,勾勒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时代印记,映照着社会发展的脉搏。第三,数据来源广。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语言数据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现实生活中的日常互动[13],普通民众皆可参与进来,收集语言使用者真实、自然的数据,反映出语言生活的实际面貌,具有开放包容的秉性。
二、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三个维度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源自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范式[14]:非专业人士参与到科研过程,群策群力,协助获取科学研究数据,探索和理解社会现象。该范式在自然科学领域至少有200余年的传统,其源头可以追溯至18世纪中期,当时瑞典植物学家林耐(Linne)曾邀请非专业人士参与植物类型学研究[15]。在语言学领域,普通公众在编写《牛津英语词典》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语料的收集与校对都是由普通公众完成的。正如Meyerhoff所言,那些没有语言学背景的普通人,可能更适合品评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使用的真谛[5]。事实上,该范式有助于普通群体关注真实、自然的日常语言生态,增强语言的敏感性与参与意识,提升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能力。该范式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层面:语言监督、语言创新与语言数据收集。
(一)语言监督维度
在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下,普通公民参与语言生活实践,关注身边各类语言现象,共同守护着人类的语言生态系统。无论是日常口语交际行为,还是书面的公文通告,公众一旦发现语言使用欠妥,就会指出其错误不当之处,发挥着语言监督作用。Rymes将这种语言监督行为称之为“语言逮捕(language arrest)”,它指的是在交际互动中,一方纠正另一方的语言使用不当之处[11](P30-32)。语言逮捕并不是法律范畴中的语言定罪,而是借用该术语来表述这种现象:发现语言使用中不准确、不恰当的言行,避免语言冒犯与误解,以维系日常的语言互动。比如,当学生与教授讨论课程内容时,教授提出,“请称呼我为X教授”,以此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时提醒学生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有时候,如果讲话人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不太合适,也会进行自我纠正,做出语言自卫的行为。例如:“对不起,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我这只是开个玩笑,您千万别当真。”这些都属于自我语言监督话语。日常交际中,如果一方发现另一方言语用词不当,可以发起语言逮捕行为,提出语言监督。这里的语言监督并无权力地位高低之分,也没有辈分年龄上的差异,即使是一方处于弱势地位,但在极度愤怒或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语境下,同样可以发起语言逮捕行为。
可以说,人人皆可监督语言行为,成为保护语言生态的忠诚卫士。语言逮捕行为对净化语言环境、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体现语言生活多元业态具有重要意义。比如,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和戴志诚表演的相声《欢乐方言》,里面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广东话)。节目播出之后,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指出了表演者发音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了正确读音,从而引发了一场语言学大讨论。再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它们的官方英语翻译分别为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也成为语言学的热点话题之一。有些人认为这既不是拼音,也不是英文单词,对这样的翻译表述也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不过,多数网友对这种创新译文均表示认同。语言的使用与百姓息息相关,发挥公民社会语言学的监督功能,有助于规范语言,防止出现语言歧视现象。比如,整治户外标语,给公共标语“洗脸”,能够提升社区的文明水平,营造出积极、健康、祥和的社会氛围。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通公众参与语言监督的途径愈加便捷,当然,有关部门也要对此加以科学引导,理性表达个人观点,防止出现语言暴力现象,更不能上纲上线,进行人身攻击。
(二)语言创新维度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可以整合民众的智慧,创新语言使用模式,提出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生活。Rymes将语言的创新功能称为“语言奇迹(language wonderment)”现象[11](P69)。这样的例子在社会生活中不胜枚举。比如,某知名企业发布公告,征集公司宣传口号或产品广告用语,然后博采众长,从中挑选出最符合公司定位的口号用语。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城市营销广告,旅游景点的宣传口号,朗朗上口,入脑入心,这都是发挥公众的语言智慧、创新语言使用方式的产物,体现着语言的奇迹功能。现实生活中,网络新词语、新表述不断涌现,映照着人类求新、求简、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16]。从这个意义来说,语言在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提升语言经济活力、发展语言创意产业层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公众智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语言可以重塑我们的生活。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齐心合力,共同应对病毒的挑战,居家工作生活成为日常,一些新的词语也随之被创造出来,用以表征新的生活方式,如社交距离、安全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会议视频系统、方舱医院、健康码、团购群、无接触配送等。再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后,在线辅导、网上学习、直播课程成了新的教育业态,语言成为讲述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语言不仅仅是描述事物的词语集合,它本身就是一种集体创造的“生命形式”[17]。
语言奇迹还在于能够发现我们未曾认知的领域。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语言技术、机器翻译日趋成熟,采用语言技术进行文字创新也是一个新的领域。比如,有人尝试采用谷歌翻译软件,将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从英语译成其他语言,然后再译回英文,研究发现,与英语原版相比,译回英文的信息略有不同且更为有趣。其中,最奇怪的是,将鼓舞人心的“Let it go!”译成了更具失败色彩的“Give up”;而“Let the storm rage on”竟然译为了“Im angry”。这些语言现象会提升我们对语言的认知,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思。再如,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曾邀请网友给台风命名,尽管台风的命名有着严格的规范流程,需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审批认可,但依然引发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大家热情高涨,“皮皮虾”“泡泡龙”“葫芦娃”“鲸鲲”“龙渊”“悟空”“山神”等名字进入公众视野。该事例表明,官方机构通过对台风命名的征集,既普及了台风的科学知识、台风的命名规则,又为普通公众提供了创新语言表达方式的机会,受到公众的欢迎。
(三)语言数据参与维度
公民社会语言学发挥普通群体数量庞大的优势,邀请非专业人士参与语言学调查研究,协助收集大规模语言数据,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语言意识。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是基于实践出发而生成的理论,其本质就是摆脱知识的先在性、规定性及其绝对性的束缚,遵循“从实求知”的原则[18]:直面现实生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寻求具有学术价值的语言发现。此外,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强调感受、体验、参与日常语言生活,涵盖多种语言实践场所,如学校、公司、商场、游乐场、家庭、餐厅、酒店等。该范式不局限于研究者想问的问题,允许多种观点和声音,记录生活中自然发生的真实语言现象。该范式使大规模收集数据成为可能,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提供者和语言数据收集者[8],为繁荣语言文字事业作出了贡献。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不拘泥于普通公众的年龄、性别、身份、学历、专业背景等因素,扩大了数据收集团队成员的来源,使普通公众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
同时,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虚拟网络空间的语言问题。在现代社会,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我们依据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参与社会问题讨论,或者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通过互动交流,虚拟空间能够产生许多新的知识,丰富着人们的人生体验。以全球最大的信息共享网站维基百科为例,它是一个内容开放的多语言网络百科平台。该平台内的信息并不依赖于权威专家,而是由全球各地的网友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自发汇聚而成的。这些志愿者无需专业学术背景,甚至不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就可以编辑加工信息条目。通过这种参与性、开放性的平台,我们可以迅捷、方便地贡献、获取相关语言数据。再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符号学家发起成立了“泛美麦克风宣言(PanMeMic Manifesto)”国际研究项目,该项目关注疫情如何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与社交互动方式。该项目的参与者不仅有语言学专家,更有众多对语言现象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对话、分享与协作,共同记录社会语言变化,探究见证新知识的生产过程[19]。
三、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实践及反思
公民社会语言學范式因其开放性与参与性,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据此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研究。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该范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理应引起学界的重视。
(一)应用实践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实践主要围绕三个层面进行:数据收集、舆情动态监测和第二语言教学,其中,数据收集的使用较为广泛。
1.数据汇集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具有参与群体庞大、收集数据便捷的优势,它在“胖谈(fat talk)”领域已经得到较多应用[20]。借助这一范式,发动社会公众在多个自然发生人际互动的场合采集胖谈对话,如健身房、餐厅、服装店、体育器材店等,以捕获稍纵即逝的语言互动实例。该范式扩大了数据收集规模,克服了传统数据收集方式中样本数量不足的弊端;不仅如此,这种自然获取的真实数据,没有经过修饰加工,更能映射出语言使用者背后的文化立场与意识形态问题。通常情况下,语言使用者最有资格感知、讨论语言并对语言做出反应[9]。Svendsen曾以挪威青少年为主体,采用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探讨了该国教育体系中的语言多样性问题[8]。该研究旨在创建挪威年轻人所讲语言种类的清单,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该研究的设计由专业科研人员完成,招募和培训学生担任助理,而助理又招募志愿者来收集相关数据,最终由研究人员分析数据并发布研究结果。该研究的出发点是希望年轻人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接受相关培训而成为“业余科学家”或语言专家。当然,该研究对于这些志愿者参与程度的描述并不详细,他们在完成研究之后的收获及反思也缺乏系统介绍。
2.舆情动态监测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优势是针对某一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汇集多元群体的真实自然反馈,掌握舆论导向,提前做好舆情管控工作。Aslan & Vásquez针对一名年轻女性持有“非标准”英语参与美国电视脱口秀节目,通过观众对这一现象的评论进行了研究[21]。该视频发布在共享平台油管(YouTube)后,邀请观众进行“口音挑战”的问卷调查并发表评论,以探索互联网用户的语言意识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说话方式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包括种族、地区、教育和与阶级相关的想象“空间”,这对了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语言教学领域
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有助于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体验、评估周围语言生活的机会。比如,邀请学习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判断力,了解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分享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现“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具体来说,在外语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类语言景观标识,结合语言逮捕与语言奇迹理论,发挥语言监督功能,分析其语言创新之处,讨论其语言使用是否准确、其外文翻译是否妥当,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语言生活的意识。同时,也有学者采用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探讨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Jung & Lee通过在美国学习韩语的学生参与解释和分析互联网信息,来收集韩式英语、社会新词语、性别化演讲文本,探究当代韩语的各种语言使用特征,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语言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22]。
(二)批判思考
在具体实践中,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质疑,甚至受到了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质量方面。不少学者担心非专业人士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科研流程与学术规范,随意性较大,容易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无法符合科研要求等问题。与此同时,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非专业人士所收集的数据是可靠的[23]。二是知识产权方面。现有的科研机制能否确保这些来自普通公民的数据安全?如何界定这种义务劳动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众所周知,在该范式下,知识数据大多来源于普通公民而非权威专家,那么,应如何审视这种大规模共建、共享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合法性有何依据?所有这些问题都为该领域的规范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三是社会伦理方面。公民参与数据收集,大多是在收集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不受监管的数据收集方式是否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如何从政策与伦理层面规范约束数据的收集?无论是数据采集之前还是之后,如果相关数据需要公开发表,那么,应如何征得知情者(第三方)的同意?[8]出于伦理和实践方面的考虑,有学者建议,应避免采集音频或视频数据,并为普通公民提供伦理培训,以保证他们的活动符合基本科研规范[13]。不仅如此,针对非专业人员,完成数据收集后即宣告工作结束,研究者不应回访他们,更不能邀请他们回忆数据收集的现场情景。
公民社會语言学范式通过在“学院”和“公民”之间建立对话,提高社会语言学的社会影响力,突出非专业人士对语言生活研究的贡献。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收集维度,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宽在语言监督与语言奇迹层面的研究。就语言监督维度层面而言,针对某一社会语言现象或事件,要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收集与事件相关的前因后果报道、不同群体的反应,如媒体的跟进报道、跟帖回复、转发分享情况等;同时,还应关注各类多模态语料,组建相关语料库,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这类研究对于深度挖掘社会语言热点话题的形成动因、发展走向与舆情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语言创新维度层面而言,可以采用民族志(ethnographic study)的方法进行深度参与记录。当事人作为事件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参与者,对事件过程更有发言权,也更能表征整个事件的动态流程。比如,可以对参与者在自媒体上的相关经历分享进行观察,考察他们如何看待参与语言创新活动、如何记录自己的体验等。总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语言、记录语言、分享语言的路径与机会,提升了我们对真实自然语言的认知。
当前社会正处于高科技互联网时代,共创、共享知识成为时代的主流。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关注“草根”群体的语言生活状态,易于捕获大量的自然语言数据,尤其是稍纵即逝的互动话语;它能够充分调动多种多样的语言资源,提升普通群体的社会参与意识,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公平性。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日常的交流互动难以捕捉,这就给收集日常语言数据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学术背景之下,让非专业人士参与到语言数据收集、舆情动态监测中来,或许是构建语言学知识体系的良好路径。这不仅能够增强所构建知识的真实性,畅通科学家与社区公众之间的交流渠道,同时也创造了更好的科学知识获取途径。总之,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有助于提高公民的语言意识、社会的语言管理能力以及普通大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从而为语言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与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Hudson,R.A.Sociolinguistics(2nd 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Labov,W.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Studies in the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3]杨永林.社会语言学四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6).
[4]Wardhaugh,R. & Fuller,J.M.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Hoboken,NJ:John Wiley & Sons,2021.
[5]Meyerhoff,M.Methods, innovations and extensions:Reflections on half a century of methodology in social dialectology[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6,(4).
[6]Beebe,L.M. & Cummings,M.C.Natural speech act data versus written questionnaire data:How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ffects speech act performance[A].In Gass,S.M. & Neu,J.(eds.).Speech Acts Across Cultures[C].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
[7]Rymes,B.,Aneja,G.,Leone-Pizzighella,A.,Lewis,M. & Moore,R.Citizen sociolinguistics:A new media methodology for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social life[A].In De Fina,A.,Ikizoglu,D. & Wegner,J.(eds.).Diversity and Super-diversity:Sociocultural Linguistics Perspectives[C].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17.
[8]Svendsen,B.The dynamics of citizen sociolinguistics[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8,(2).
[9]Rymes,B. & Leone,A.R.Citizen sociolinguistics:A new media methodology for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social life[J].Working Papers i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2014,(2).
[10]Rymes,B.Communicating beyond Language:Everyday Encounters with Diversity[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14.
[11]Rymes,B.How We Talk About Language:Exploring Citizen Socio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0.
[12]Leone-Pizzighella,A.The evolution of Splain Terms and the spirit of citizen sociolinguistics:A note on methods[J].Language under Discussion,2021,(1).
[13]SturtzSreetharan,C.Citizen sociolinguistics:A data collection approach for hard-to-captur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data[J].Field Methods,2020,(3).
[14]Heiss,R. & Matthes,J.Citizen science in the social sciences:A call for more evidence[J].GAIA-Ecological Perspectives for Science and Society,2017,(1).
[15]MacPhail,V.J. & Colla,S.Power of the people:A review of citizen science programs for conservation[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20,(9).
[16]李香玲.網络新词群文化认知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17]范连义.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生活形式观[J].外语学刊, 2007,(2).
[18]何明.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J].思想战线,2019,(6).
[19]Adami,E.,Zidjaly,N.,Canale,G.et al.PanMeMic Manifesto:Making meaning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J].Working Papers in Urban Language and Literacies,2020,(273).
[20]SturtzSreetharan,C.L.,Agostini,G.,Brewis,A.A. & Wutich,A.Fat talk:A citizen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9,(3).
[21]Aslan,E. & Vásquez,C.“Cash me ous side”:A citizen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of online metalinguistic commentary[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8,(4).
[22]Jung,J.Y. & Lee,E.Citizen sociolinguistics:Making connection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Korean Language in America,2018,(1).
[23]Kosmala,M.,Wiggins,A.,Swanson,A. & Simmons,B.Assessing data quality in citizen science[J].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6,(10).
The Paradigm of Citizen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onnotation, Approach and Reflection
Teng Yanj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social development is advancing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language life is rich and diverse.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postmodernism, ordinary people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language lif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hanced, including monitoring everyday language use, innovating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ollecting language data. As a result, a new paradigm of language research has emerged——citizen sociolinguistic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citizen sociolinguistic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s and the main challenges it fac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language supervision, language innovation, and language particip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is paradigm from three aspects: data qual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hip,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itizen sociolinguistics is beneficial to bring our attention to grassroots language life, police language, create language usage, and enrich the way of language data collection.
Key words:citizen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citizen science;research parad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