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雅楠 邱奕盛
【摘 要】信息科技新课标将“人工智能与智慧生活”设为六大主线之一,而2020浙教版教材已涉及人工智能的内容。本文分析了该教材人工智能单元的图像识别课时内容,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以“中草药图像分类”为主题的图像识别项目式学习课程“常见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将AI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新范例。
【关键词】图像分类;中草药识别;AI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6-011-03
“人工智能基础”单元教材分析
根据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关于“人工智能与智慧生活”模块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应深化人工智能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1]。2020年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教材早已涉及人工智能部分,设置了一个单元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块,该单元用6节课介绍了人工智能入门相关的技术、人工智能伦理以及一节项目实践“设计智能厨房安防系统”。每节课均为独立内容,内容呈现形式为先介绍抽象概念后具体陈述任务,这样的教材内容安排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定的挑战,因为学生往往无法对抽象概念形成深刻的理解[2]。
笔者具体分析了该教材的第13课“图像识别技术”,因为图像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应用,且是人工智能技术入门的基础任务之一。其前两节介绍了图像识别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三小节讲了图像识别的过程可以分为图像信息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抽取、选择分类器并识别出图像,并呈现了一张流程图。分环节具体陈述时举的“图像数字化”的具体案例是二进制表示一张黑白图,“预处理”呈现的是对一张彩色熊猫图做处理,“特征提取”给出了人脸特征提取案例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的抽象流程,“分类和识别”只介绍了图像分类的概念,最后安排的实践任务是从网上搜集动植物的多张图片,利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进行识别。先概念后案例最后实践的安排虽然有条理,但是第三小节讲解的流程过于抽象且给的例子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开展初中阶段人工智能教学应以帮助学生系统且科学地建立对AI的认知和理解为目的,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互动体验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化概念和原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3]。如此一来,如何设计让学生获得更深入地学习体验的AI课程及教学活动值得探讨。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设置有效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目标、思考如何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
“中草药智能分类”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教学对象做了进一步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认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三节基础课程且已对该课前两节图像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初步了解。笔者尝试设计了“中草药智能分类”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选择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XEdu(适用于中小学的AI教学开发工具)作为软件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以完成“图像分类小助手”为主线,完成一系列丰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图像识别技术。同时笔者结合新课标中“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对应的内容要求,进行了4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施和反思。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实践和自主探究,达成以下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分类思维迁移到计算机图像分类,使用XEdu完成中草药图像分类一般流程并制作简易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初步掌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技能;(2)能借助中小学AI开发工具和Python编程基础完成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推理,理解数据、算法以及算力对图像分类的重要性;(3)能大胆畅想还没有实现的更智能鉴别中草药的方式,尝试给简易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增加更多功能;(4)感受中草药的魅力,提升对中草药文化的学习兴趣。
1.情境导入,明确项目目标
教师为学生展示几款中草药实物及图片,并在各组传阅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中草药名称。此时肯定有学生会想到借用现有技术,并联想到图像识别的应用场景,如植物识别等。教师带学生回顾“人工智能”的概念,称赞学生们已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组织学生借用技术探究分发的中草药,并分享探究结果。理论上学生已经可以快速了解中草药的名称和外观,但是识别不一定准确。此时教师展示教师版中草药分类小助手,并介绍情境:学校邀请信息组开发一款能够帮助初中生认识中草药的软件,教师版目前功能比较一般,现在正式邀请各位同学成为软件设计师,完成帮助初中生认识中草药的软件。
2.项目分析、设计和实施
明确项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步完成中草药图像分类项目。
活动一:初步探索人眼如何识别草药图像
教师补充讲解中草药名称和功效,简要介绍中草药的重要性和用途,启发学生思考人眼如何识别中草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发的中草药实物,启发学生结合已学习过的图像识别概念自主探究人眼区分几种草药可参照的依据。教师展示中草药图像分类依据表,学生发现均是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内容,可以结合植物本身,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丰富中草药图像分类依据表。学生在搜集中草药信息的过程中亦能了解中草药,提升对中草药文化的兴趣,并可结合科学课标中植物本身的内容,激发对中草药的探索兴趣。
活动二:结合图像识别一般流程完成项目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图像识别的理解,顺势再次展示简易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询问学生计算机如何完成图像分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查阅资料,了解图像识别及过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计算机完成图像识别的一般流程,引导学生将活动一和此流程产生联动,结合实际场景为学生讲解图像分类的一般流程和对一张图像进行分类预测的基本步骤。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分工,规划项目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活动一和活动二的联动,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经验结合,加深了对图像识别知识概念的理解,同时起到了梳理项目流程的作用。
活动三:使用XEdu完成中草药图像分类模型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训练中草药图像分类模型。教师介绍训练图像分类模型的关键是数据集和模型的选择,为学生展示自采自制的金銀花和蒲公英数据集,分发图像分类模型训练程序文件,指引学生完成批量提取HOG特征,选择SVM算法完成图像分类模型训练;简要介绍HOG特征,分发教师版训练程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学生使用BaseML提供的批量提取HOG特征的工具进行训练数据的特征提取。提取特征后,学生开始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模型训练。教师简要介绍SVM算法,顺势引导学生在测试上进行模型评估,学生使用模型推理的代码进行模型评估,并在学习任务单上记录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训练轮次等。教师在拓展部分说明还有更多方式完成更换其他数据集、选择其他算法,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
活动四:常见中草药图像采集和预处理
教师现场拍摄几张图片,用图像分类小助手测试,启发学生再收集一些图片进行分类和识别的验证。此时学生能使用自己想到的各种方式去采集数据,如借助网络搜索、用电脑摄像头拍摄教师发的中草药实物等。
教师分发图像数字化的代码,学生体验二进制表示黑底白字手写数字图像。在学生体验数字化过程中,教师适时介绍图像预处理的作用,出示课件展示图像预处理的一般操作和方法,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包括裁剪、缩放、归一化、增强等操作,引出借用BaseDT库3行代码即可完成图像处理的方法。学生试用BaseDT库进行图像预处理,调整参数,观察输出不同的变化结果,分组探究,并记录在任务单上。
活动五:中草药图像特征提取
回顾中草药信息分类表和肉眼识别中草药分类的依据,教师引出特征的概念并讲解特征的重要性,为学生分发特征提取的代码,带学生体验单张图片提取HOG特征、LBP特征等,观察特征提取后的输出结果。学生使用这些方法提取同一张图像的特征,并观察特征提取后的输出结果,在学习任务单记录不同特征提取方法的表现,最后与活动一时人工搜集和整理的纯手工方法进行比较,并将训练模型时批量提取HOG特征的操作和现在的单张图片提取特征进行对照,回顾图像分类的一般流程。
活动六:优化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系统
学生编写输入图片,对图片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等操作,再使用活动三训练模型进行推理的代码,完成图像分类。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记录测试的图片数量,识别正确数量,分析识别不正确的原因。教师给学生一个简易的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系统的程序,启发学生分组分析代码构成和可改进的点,学生可以在教师版的代码基础上修改和增加,让这个系统具备更强的功能,如优化输入输出交互、换成其他更准确的模型等。教师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项目。
3.成果展示,开展评价总结
借用班会课,教师安排小型作品交流展示会,设计作品评价表,邀请科学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等参加交流展示会。评价表从完整性、科学性、应用等维度进行设计。在作品交流展示会前,学生先进行自评,教师结合前几个活动学生填写的任务单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轮优化迭代作品,邀请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课程学习评价表,展示会最后教师做课程总结。
教师运用恰当方法开展评估,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开源意识,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并实施多元主体评价,起到以评促学的作用。
总结与反思
该节教材内容虽然基础且实现工具多,但往往因为技术性强使得很多教师设计教学时障碍重重,也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多方调研后发现的较适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发工具XEdu。XEdu从数据预处理到特征提取,从模型训练到模型推理,使用的代码充分体现了简洁性,便于学生理解。
笔者认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AI应用,并能够解决真实场景的问题,他们自己就很有成就感。有了学习热情和探索兴趣后,学生就有动力去主动研究深层理论和学习更难的技术实现方法,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愿意看到的。同时本活动结合中草药识别主题,为活动增添一定趣味性,学生在学习AI技术的同时也感受了中草药文化的魅力。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其实本课程对于一部分信息素养薄弱的学生仍然稍显困难,如学生对指定路径等操作有困难或是对模型、数据等名词毫无概念,此课程对他们仍较有挑战。因此本课程对一些信息科技教学开展步伐较小的初中学校的可复制性较低,后续笔者将总结经验,针对本课程设计前置知识科普和技能提升的教学活动,研发从人工智能入门到进阶的全套项目式学习课程。
参考文献
陈卫军,项婉.“科”“技”并重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以“机中生智——AI对对联”一课为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4): 47-50.
李艳,孙丹,杜娟,魏雄鹰. 大概念视角下初中“人工智能基础”单元设计及应用策略探索[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4): 35-47.
李晓晓,谢忠新. 初中人工智能课程逆向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机器学习”初始课为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5):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