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我国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正在快速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整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科技领域、工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等多领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以OBE为目标导向,运用CDIO教育理念与M-Learning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能够为教育带来更加智慧、深入、宽泛的发展。其教育理念的融合,在艺术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对CDIO与M-Learning理念下艺术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M-Learning;CDIO;艺术類;创新
中图分类号:J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2-00-03
当前,我国越发重视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2006年,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并制定整体创新创造驱动发展战略部署[1];2015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产业技术创新及创造培养的重要举措,强调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2];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同时,强调要在提升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下功夫。基于此,艺术专业教育需要吸收更丰富开放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造力、逻辑思维强、能够协同创新的跨学科新型设计人才。
1 CDIO教育模式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部分组成[3],包括了产品从构思、设计、实施再到运行的所有流程。在CDIO学习模式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模式最显著的特点。通过课程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有效、主动地学习。
自200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提出CDIO工程教育应用模式,我国已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引入该教育模式,个别院校结合自身特色研制了基于CDIO的系列教育教学体系,如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合自身优势,推出ATN·CDIO教学体系。同时,很多工科类大学也依托自身特色开设了艺术类课程,如大连交通大学开设了以本校主要专业轨道交通为特色的产品设计类课程、三维虚拟交互类的课程,这些艺术类课程都以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
目前,CDIO工程教育模式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及实践,其融合不同的文化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及艺术资源,形成了不同学科的教育体系,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多方面锻炼培育人才。不过,传统课堂对于这种融合式的教育形式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引入M-Learning的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发挥其贯通性及跨越性。
2 M-Learning的发展背景
基根博士,国际远程教育权威专家,2000年在上海作了《从D-Learning到E-Learning,从E-Learning到M-Learning》的报告[4]。他对D-Learning、E-Learning和M-Learning一一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深入对比。
D-Learning是指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主要是以邮件、打电话、录音带的方式开展教学。E-Learning则是指远程的面授教学(Teaching face-to-face at a distance),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针对D-Learning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大学都有使用。
M-Learning是Mobile learning的缩写,主要是指“通过电子产品进行移动式学习”,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PDA等设备,能够让学生不分空间、不分时间,且“任性式”地进行数字化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空间和时间是自由的、可以选择的,而这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应用、先进教育理念和互联网的普及。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国际著名教育机构在使用M-Learning教育模式,如英国的开放大学等。
3 以CDIO与M-Learning理念为导向的艺术类课程的设计思路
3.1 课程体系的设置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指导艺术类课程的体系设置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国内高校艺术类课程大多分为通识公共教育和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又分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等。CDIO中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对应专业教育中的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等类别的课程,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行)阶段则对应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等类别的课程。在实施和运行阶段,学生可以以校内工作室的形式开展学习,也可以到企业中参与项目的实施与运行。
3.2 以CDIO与M-Learning为导向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用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具体实施阶段,各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融为一体。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构思环节。
在艺术类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创意,如果没有创意,任何作品都将失去它的灵魂,这也是在CDIO工程教育中首先被提出来的,设计与实施则是实现这个创意的基本保障。艺术类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呈现出多元化、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创作的需求。
例如,在动画周边产品课程中,前期要对目前国内外的动画周边产品市场与动画产业开展调研分析,还要深入了解产业链。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情感化设计、绿色设计应用于对应的产品中。产品是创意作品的本体,动画形象是灵魂,故事的设计则是根基,周边产品最终表现的是特有的文化属性。同时,在设计中还要学习材料的属性、产品的研发及推广。随着当今信息产业的发展,学生推广自己设计的产品成了现实,整个流程通过学习都可以实现。
3.3 过程监管与课程考核
以M-Learning为导向的教学环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过程监管。过程监管应该是课程考核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日常阶段性考核,二是綜合效果考核。其中,日常阶段性考核包括调研过程、作业过程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的考核。调研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M-Learning学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向,作业过程主要考查学生执行运作能力,学习态度则可通过大数据数字记录及互动呈现来考察。
4 以CDIO与M-Learning理念为导向的艺术类课程的核心优势
4.1 高效性与灵活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G时代的到来加快了通信技术的变革,推动了教育教学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普及,构建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环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从D-Learning到E-Learning再到M-Learning实现的可能,5G以高达每秒10Gbit的传输速度解决了信息传输难题,是4G的200倍,理论上实现了时延“零”的使用体验[5]。
进入5G时代,M-Learning更新了人们以往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认知。1G时代,教师写板书;2G时代,教师使用静态页面,通过幻灯片等传统教学形式开展教学;3G时代,教师采用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4G时代,教师通过可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以及相应的授课平台,如雨课堂、MOOC等教育平台进行授课,授课地点更加灵活、授课形式更加多样,越来越多的融创产品都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从D-Learning到M-Learning理念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解决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中传统课堂固有的问题。
4.2 智能性与深度性
M-Learning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势,其中有海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有优质的网络课堂、名师、名校的微课、慕课等。随着虚拟交互技术、VR、AR的普及,其能够进一步打造沉浸式课堂,解决问答、讨论、小组等互动问题,建构虚拟课堂。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即时了解设计前沿、掌握最新资讯是很有必要的。
在艺术类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即时性十分重要,最终的作品要能够展现出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网络资源每天都在大量更新,M-Learning的教学模式随着5G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数据的传播,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帮助,即时掌握相关信息。
5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M-Learning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实施,如VR、AR、MR实时课程的实现以及全息互动直播课堂等。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都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如今这些环节并非都必须在传统课堂中完成,很大部分可以在线上虚拟实验室或平台中完成。因此,将CDIO与M-Learning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形成高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碎片化时间的有效管理与综合能力的养成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授课对象存在个体差异,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是教师不可能兼顾每一个个体,而在M-Learning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海量的信息中直接获取自己所需的部分,或从老师的课堂中直接观看适合的部分,已经解决的部分则不需要反复去看,这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学习的高效性。碎片化时间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M-Learning的学习方式可以将碎片化时间进行重组,且这种重组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空中。
M-Learning是一种灵活自主的学习模式,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可以锻炼其信息识别能力、自我把控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等,对个体的主动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通过这种锻炼,今后学生能够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准确筛选自身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这是专业学生学习阶段或走上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信息技术的进步虽然给教育带来了更宽泛、更自由的选择,但是也存在更多的要求与规划。
5 结语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由美国学者斯派蒂在1981年首次提出,是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并应用实施的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为了使OBE教育理念在当今5G时代及未来得到进一步深化,以OBE为目标导向,运用CDIO教育理念与M-Learning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为教育带来更加智慧、深入、宽泛的发展,为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带来了更加灵活、自由的选择,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以OBE为目标导向,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M-Learning教育理念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艺术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06/content_240244.htm,2020-12-3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3/content_2837629.Htm,2020-12-30.
[3] 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132-135.
[4] 桂清扬.学习的未来从E-Learning到M-Learning:戴斯孟德·基根博士新著解读之一[J].中国远程教育,2003(4):74-77.
[5] 李涵,许文静. 5G时代开放教育生态的内涵、理论模型与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2023,43(2):54-59.
作者简介:明珠(1981—),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