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空间共创设计策略研究

2023-06-22 14:14马婕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社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信息、联系朋友。然而,人们的身体仍是难以被忽视的,虚拟网络终究弥补不了近距离接触带来的生活体验。人们仍然渴望在社区里行走,感受居住环境中的植物、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在空闲时间结识社区里的邻居朋友。在城市社区发展的进程中,人性化的社区公共空间被吞噬,社区公共空间存在品质不高和吸引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理感受需求和精神需求。文章结合文献阐述社区公共空间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共创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创设计案例,总结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创设计策略,包括组建全龄友好的共创设计团队,提供便捷多样的共创设计工具,鼓励多方参与共创设计过程以及形成以人为本的共创设计结果。共创设计通过鼓励社区居民自下而上地参与,洞察居民社区生活的需求,从而构建人性化的社区公共空间,促进社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共创设计促进居民在设计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彼此倾听,在设计的语境下促进社区社会互动,为现代人体验场所、消除疲劳提供思路,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减少社会孤独感。

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共创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3

1 社区公共空间的含义

1.1 社区公共空间的概念

社区公共空间是指在社区中的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区域,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居民在此开展公共性的社会活动。社区公共空间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物质层面意味着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安全舒适地开展各种活动,精神层面意味着良好的社会互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社区公共空间中,首先必须明确居民的核心位置,以居民为中心,使公共空间内的物理构成要素(如座椅、树木和道路等设施)成为人际交往的媒介,满足居民的社交和社会需求[1]。

1.2 社区公共空间的特征

全龄友好和全民参与是社区公共空间的两大特征。全龄友好指的是无论居民的年龄差异和跨度多大,社区都可以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2],不因居民的年龄增加、身体素质或认知能力下降而区别对待[3]。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管理者意识到全民参与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全民参与是指在社区设计的过程中,每个居民都可以获得参与的机会,居民以社区话题为媒介,互相倾听,彼此交流,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社区关系网络。

2 共创的概念与特征

2.1 共创的含义

共创是“共同创造”或“共同创新”的简称,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在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中,“参与式规划”是常用的共创形式,即空间使用者加入公共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影响社区环境的决策。但这种方式往往意味着对用户的告知与咨询[4],居民对设计结果的影响力有限。

本课题重点关注设计学中的共创,在方法上可以歸纳为由设计师引导、社会组织支持、大众参与设计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行为,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涉及问题定义、构思、方案原型与设计输出等阶段。设计团队关注用户、载体以及设计的过程,并将共创设计的结果与公共社会的物质系统相联结[5]。在设计学领域,“参与式设计”“共同设计”“协同设计”等概念可以统称“共创”[6],共创设计的核心是促进使用者共同参与,激发创造力。

2.2 共创的过程与工具

双钻模型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法,其将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定义、发展和实现。共创设计也有两次发散到聚拢的过程,即问题的共同发现和定义,设计方案的共同探索和实现。由于共创设计存在更多的团队行为,设计流程会更长。总体来说,共创的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引入、定义、团队处理、构思、细化、陈述及互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首先,项目发起者要向共创团队概述大致的设计挑战,激发参与者的好奇心。然后由团队共同发掘并定义设计点,让所有人一起参与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定义。在此阶段可以介绍一种或多种发散性思维技巧,例如头脑风暴。每个小组通过共创设计工具可视化地阐述问题,完成设计表达。然后,团队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设计原型。在构思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参与者的团队合作。完成设计表达之后,团队进行设计阐述,每个小组根据预定义的标准给出分数和理由。

3 社区公共空间共创设计项目案例分析

3.1 案例1:上海市长宁区“美好新华”项目分析

2021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举办了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其中“美好新华”项目以社区策展的形式展示了新华路街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该项目由长宁区政府牵头,发动各方利益相关者参与,不仅包含住在新华路街区的不同年龄的居民,还包括一些设计专家、社会组织和政府规划部门。

该项目通过共商设计需求、共议设计主题和共建设计成果,创新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以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共创:在前期的需求调研阶段,通过座谈会等多种参与式调研方法收集设计提案和空间需求;在中期的定义阶段,基于调研得到的需求,为居民提供地图和便利贴等工具打造共创工作坊,确定和验证设计方案;后期将设计落地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反馈给居民,并通过网络社区持续收集反馈。其中,在一些重点社区公共空间节点,根据空间功能和使用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形成行人自由行走、小孩快乐玩耍、居民自在休憩的空间。居民茶余饭后乐意来到小巷散步,邻里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3.2 案例2:成都永丰家园“共享街道计划”项目分析

为了让社区更好地融入城市,并且形成有吸引力的社区节点,2019年,原有景观以“共享街道计划”为主题,与社区居民共同激活老旧社区中的公共空间。“共享街道计划”以人车共享街道空间、人人共享社会资源为出发点,旨在提升成都永丰家园的社区安全感与活力。

在本项目中,共创的介入主要体现在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更新和持续维护上,包括街道空间改造和建设完成后的空间运营。首先,居民一起共创永丰家园的社区公共空间主题和功能,并动手参与改造,用涂料、可供拼贴的碎瓷砖等工具,共同彩绘地面道路铺装、拼贴树池以及制作创意城市家具等。儿童对此尤为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儿童走出家门参与室外活动,和邻居成为朋友。此外,社区管理者还鼓励居民在周末参与“二手市集”活动,居民可以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固定摊位售卖二手物品。“二手市集”等活动不仅为居民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还为社区打造了居民参与的商业场景,让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提升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原本封闭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真正回归到城市系统里,提升社区的宜居性。

3.3 案例3:武汉“江北!一起出克咵天”项目分析

2022年初,大鱼营造在武汉以“江北!一起出克咵天”为主题,开启了江北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创设计项目。在项目初期,调动全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讲述他们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生活需求,然后基于对居民感受的调研,鼓励更多居民加入共创工作坊,绘制他们心目中的江北社区。

在共创工作坊中,共创成员使用多种工具进行设计表达,描绘心中的江北。除了设计方案本身,他们对形状和色彩的偏好被设计师整合提炼,变成有趣且具有在地特色的视觉符号,作为江北社区导视系统的图案来源。在共创工具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满足不同年龄段共创成员的需求,例如为儿童提供展现创造力的KT版、彩笔、贴纸等;为老年人提供使用便捷、易于理解的图版和便利贴等,给予更多解释说明和辅助,以获取他们的真实需求;为中青年提供高效的表单等工具,满足其注重效率的心理特征,吸引他们参与共创设计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过程,可以使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更具人性化和包容性,有利于生成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相对满意的设计主题和设计方案,构建全龄友好、开放包容的社区公共空间。

4 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创设计策略

4.1 组建全龄友好的共创设计团队

在案例3“江北!一起出克咵天”中,围绕居民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开展共创设计,一同描述并畅想社区公共空间。由此可见,组建涵盖全龄居民的共创设计团队,有利于获得具有普适性和吸引力的共创设计成果,而且在共同推进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信任和空间同理心的形成。

由于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人群数量庞大,所以公共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充分地记录和保护设计想法和理念,并在合适的时机帮助他们在共创团队中发声。而对老年人,一方面团队要在共创的全过程关注他们有可能的生理弱势,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在共创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此外,应当吸引社区中的中年人加入共创团队,他们往往很少出现在社区公共空间中,但他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如停车和儿童托管等,也不可忽视。

4.2 提供便捷多样的共创设计工具

在案例1“美好新华”中,社区地图等工具可以快速地向居民解释设计对象。在案例3“江北!一起出克咵天”中,为老年人提供了社区信息图版和贴纸,以准确地展示设计挑战、记录想法与构思;为儿童提供了彩笔和卡纸等,促进其灵活多样地设计和表达,获得更具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共创设计工具要具有易于理解、丰富多样的特点。因为社区的使用者是全体居民,所以共创设计工具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快速进行设计思考和表达,这意味着共创设计工具要以较低的理解成本,吸引没有设计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参与设计活动。此外,共创设计工具要服务于从洞察到表达的设计全过程,因此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在前期问题发现与定义的过程中,共创设计工具以传递信息为主,例如各种主题性的图版和表格等。而在后期方案设计和表达阶段,共创设计工具具有更多可能性,可以是纸、笔等专业性工具,也可以是社区中常见的花草树木、砖瓦土石,甚至可以是二手居家物品。这些具有当地文化色彩且低成本的材料可能给社区公共空间带来惊喜,创造更多可能性。

4.3 鼓励多方参与的共创设计过程

案例1的“美好新华”项目不仅在前期通过共创工作坊等方法收集了设计提案和需求,而且在项目的中后期阶段,将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以社区策展的形式向居民展览,通过互动性设施吸引更多居民持续参与。案例2的“共享街道计划”项目,鼓励居民共同参与设计成果的建设,使用瓷砖、水泥和涂料等共同建造社区公共空间,并且通过“二手市集”等活动激活公共空间,为社区公共空间注入持续的生命力。

总体来说,共创设计的前期阶段,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吸引更多居民关注社区公共空间议题,深入挖掘各个年龄段居民的需求;中期阶段,通过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共创主题保持共创成员的专注度和参与意愿,顺利完成共创过程,获得可行性高且具有吸引力的设计方案;后期阶段的多方参与,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成果的满意度调查和居民的反馈收集,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持续运营社区公共空间,使其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欲望,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在共创设计的过程中促进社会互动,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网络。

4.4 形成以人为本的共创设计结果

案例1、案例2和案例3都强调了从需求调研到空间建设的“共商共议”和“全过程民主”,这是社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案例3中,通过共创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主题进行文化符号的发掘,以此让居民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社区,他们对此有话语权、有参与社区事务的义务。

共创设计需要基于居民的认知,且服务于居民的想法和创造力。第一,调研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例如学历和收入水平,以此为依据制定共创设计的人性化准则。第二,在设计主题探索中,洞察居民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促进共创设计活动顺利开展。对社区话题的共同探讨,为居民的近距离互动创造了机会,而设计成果的共同建造,有利于形成邻里间友好的社区氛围,构建以人为本的社区公共空间。另外,由于生活环境相似,同一个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通过共性找到共识,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共创设计成果获得居民的认同,居民才能自发地进入和使用社区公共空间,在其中开展多种活动、发生有趣的事情。

5 结语

社区公共空间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正在寻求转型,共创设计作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设计方法和独特视角,可以基于使用者的视角,自下而上地构建人性化的社区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在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创设计过程中,居民以空间设计为媒介和主题,互相交流、彼此倾听和互帮互助,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區关系网络的形成,从而使社区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2-80.

[2] 薛峰,李婷.全龄友好社区理念下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改造实践[J].当代建筑,2020(5):36-38.

[3] 李小云.包容性设计:面向全龄社区目标的公共空间更新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1):27-31.

[4] 罗俊杰.参与式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理念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15-16.

[5] 范丹妙,张凌浩.基于协同设计的老年知识社群构建策略探究[J].包装工程,2020,41(24):220-225.

[6] 丁熊.服务共创:服务设计中的共创及其机制[J].装饰,2019(10):116-119.

作者简介:马婕(1997—),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空间体验与服务设计。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