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没骨花鸟画的不断发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没骨花鸟画的变革,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使其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品位。文章梳理没骨花鸟画艺术的发展演变,分析当代和传统没骨花鸟画的时代精神与技法特点,结合相关代表人物说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探讨当代没骨花鸟画对传统的变革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没骨花鸟画自身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当代;没骨花鸟画;传统;变革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3
1 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彩陶上的花卉到北宋徐熙的“重彩敷染”,到明代文人意趣的引入,再到清代集大成者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逐渐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再往后,民国时期的任颐、岭南派的居氏兄弟在没骨花鸟画上的革新,这些都表明没骨花鸟画在中国艺术长河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持久的艺术活力。
《中国绘画源流》中所描述的“没骨花”最早出现在河南临汝一带,这件彩陶仅用颜色而不用勾线,可以说是没骨画的开山鼻祖。另外,山东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早期绢画,以淡墨线、朱砂线作画,施不同的色彩,亦可称为无骨之作。此后,南朝梁张僧繇曾画“凹凸花”,即没骨之法,他运用明暗晕染表现体面关系,整幅画都用颜色画出,在顾恺之和陆探微塑造的“秀气”形象的基础上,将事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到了唐代,尉迟乙僧亦尝作“凹凸花”,在《没骨画图考》中,尉迟乙僧被认为是没骨画法之祖。五代徐熙爱用“没骨”来创作花鸟画,“以无骨之法,上花鸟之色彩”。其孙徐崇嗣继承了祖父徐熙的优点,并借鉴了南朝梁张僧繇的没骨山水画,大胆创新,由此开创了一种新的画法[1]。元代钱选、明代沈周除了在工笔、写意花鸟等方面成就颇高以外,亦有大量没骨花鸟画作品。到了清代,恽寿平“仿效北宋徐崇嗣,集大成者,独开生面,重视写生之道”。
在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中,没骨花鸟画的地位不可撼动,它注重用颜色来代替笔墨勾线。以“没骨法”创作的花鸟画,被称为“没骨花鸟画”。恽寿平在继承传统的“没骨”花卉画法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没骨”花鸟画法,经过“常州画派”恽氏的大力发展,“没骨花”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此后,又出现了“海上三任”、居廉、居巢、陈之佛、俞致贞等杰出的没骨画家,他们融合了“工”和“写”的技术优势,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求新的路子。而当代没骨花鸟画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迈开了步伐,一批当代没骨画家吸收了中西绘画的精髓,并将其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美学境界。
2 当代没骨花鸟画与传统没骨花鸟画的艺术语言
2.1 当代没骨花鸟画与传统没骨花鸟画的时代精神
2.1.1 传统人文精神
對传统人文精神中的“写意”或“意境”的追求,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审美理念中,“没骨”绘画正是在这种审美追求下孕育而生的。从历代的没骨花鸟画中可以看出,人文精神往往贯穿于整幅作品,画中的一草一木皆表达作者对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并以此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体现没骨花鸟画的美学特征。
“文人画”是一种能够体现封建时代士大夫们的生存理念与美学趣味的艺术形式,文人精神就是从文人画中体现出来的。画家在画花鸟鱼虫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想法投射于绘画中,将自己的意念寄托于画幅,使之具有灵性,从而丰富没骨花鸟画的思想内涵。也正是由于画家从多个视角来绘画,因此没骨花鸟画才充满了璀璨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
2.1.2 当代探索精神
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追求,一直是画家研究当代艺术的两条主线。今天提出的关于没骨花鸟画的当代探索精神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是传统和当代文化精神的融合和发展[2]。当代探索精神不是单纯的技巧方法,也不是单纯的艺术语言,而是以传统观念为基础,突破陈规,树立新的审美观念,它是作者的艺术见解、审美倾向和思想观念的表现。当代的画家以当代探索精神为基础,为没骨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没骨花鸟画作品。
2.2 当代没骨花鸟画与传统没骨花鸟画的技法特点
当代没骨画的“没骨”,强调用颜色使立形自然,注意用笔与用色的融合,力求技法的活灵活现,追求活泼生动的趣味和恬淡素雅的风格。徐铉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通过技法上的创新,可以丰富没骨法的表达效果,从而为没骨花鸟画提供更大的表现空间。当代没骨花鸟画画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撞水撞粉法,还推出了积色积墨法、色墨肌理法等新技法,为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1 撞水撞粉法——沿古至今
从古至今,没骨花鸟画中比较有特点的就是撞水撞粉技法。“撞水撞粉”是“二居”在继承恽寿平、孙隆等前辈的基础上,将传统水彩画的技法与之相融而成。这一技法讲究对水的把握与利用,使画面最终呈现出更鲜明的色彩,这是中国画家在水、色、墨三者相互交融和碰撞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新突破。撞水撞粉技法,就是以水为基础,以墨分五色为基础,使画面效果达到极致[3]。这与当代画家所追求的“写意精神”与传统笔墨审美是一致的。苏百钧在1992年创作的作品《晚风》便运用了此技法,使作品画面透出一股清新如南来晚风般的气息。
2.2.2 积色积墨法——典型技法
积色积墨法是传统花鸟画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它的色彩比较浓重,多用几种不同的颜料来堆砌积染,可以用一种墨汁或颜色,也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染色。例如,在描绘果实时,可以通过积色积墨法来实现色彩与色彩的交叠,两种不同色彩的积染,可以展现出果实的成熟;对于树枝的表达,也可以采取“积墨”的方式,使其具有厚重之感。由于积色积墨法不像撞水撞粉法那样对水分的要求很高,因此不具备流动性,它是通过色与墨的相互重叠来呈现出物体的体积感。
五代画家黄居寀在《山鹧棘雀图》绢本中运用了写生的手法。在这幅画中,对石头的描绘就采用了积色积墨法,先用淡墨,再用墨水层层叠叠,最后用颜色填充积染,使石头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整幅作品的意境与景致之间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和谐,在精巧中不失灵动。
2.2.3 混撞冲渍法——当代之美
混撞冲渍法是当代花鸟画中“没骨”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李魁正独创的一种画法。它以撞水撞粉法为基础,采用混撞冲刷工艺,通过调节白色粉末或油墨,将各种色彩有序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全新的技法;以积色积墨法为基础,在颜料未干之前,将少量的白色粉末滴在颜料表面,使其相互融合、碰撞、渗透,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混撞冲渍法是一种全新的“没骨”技法,将撞水撞粉法和积色积墨法相结合,根据当代绘画的全新理念,展现出极致的“混撞冲渍”效果。
3 变革中的典型人物
3.1 传统的集大成者——恽寿平
清代没骨画中独开生面者当数恽寿平,他开创了明末清初的没骨花鸟画,形成了独特的“恽派”绘画风格。他不仅继承了黄筌、徐熙、徐崇嗣、王翚、沈周、徐渭等诸多先贤的长处,更热爱生活,重视观察,将自己的见解加以取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面貌,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没骨花鸟画技法。他将山水画的皴法与没骨花鸟画相结合,使没骨花鸟画有一种清新、雅致、活泼的感觉。恽氏的“没骨”画法,以其高雅的品位、淡雅的设色、娴熟的笔墨,充满了文人画的情趣和魅力,与当时画坛上那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沉闷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是写生正派,重写生是他的一大特点。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南田氏得徐家心印,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其渲染点缀,有蓄笔,有逸笔,故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矣。”恽寿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提倡精神的崇尚和表现,他将当时流行于画坛的写意与写生相结合,把生活、观察、临摹、实践相结合,為花卉写生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最终创作出了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个性的没骨花鸟画[4]。
3.2 注重自然写生——贾广健
中国绘画之写生是早期表现对象意象视觉效果的方式。通过自然写生,让人熟悉、感受自然,自然也能润养人的心神和眼睛,在绘画中体会和创造出不同的意境,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贾广健是当代花鸟画中颇有影响力、艺术个性鲜明的画家,受孙奇峰先生指点后,他非常重视自然写生,并将其视为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他在刻画花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始终坚持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一层次。他擅长表现花卉细节,将其刻画得惟妙惟肖,富有生气。他还对传统绘画的意境表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师法古而不求古人”,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刻画的花卉、果蔬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面不仅注重写实,而且具有笔墨意趣,在对蔬菜的描绘中还采用了西方的光影表现方法,这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写生最大的不同之处。他曾说:“以极似之形写极似之意而得众妙之神。”[5]刻画事物是从真实的物象中来的,但又从真实中脱离出来,给写实增添了一种趣味。他的没骨写生作品从传统中走出来,带有一种古典的意境,还融入了一种现代的艺术气息。这使他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道路。
3.3 当代的新生力量——李魁正
李魁正是我国当代没骨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前人“没骨”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新的因素,将其运用于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曾经说过:“新的思维会产生新的理念和境界,新的意识会产生新的胆量与绘画风格,而新的艺术追求会产生新的表现技法。所以,一个成功的画家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色和艺术语言。”李魁正通过对线条的隐匿、光影效果的描绘,对花鸟的视觉意象进行了更新,以此推出了“现代泼绘”这一绘画技法。李魁正深谙传统艺术形式对当代美学的多样性限制,善于思辨,发现突破点和出发点,“中西合璧,工笔结合”,把东方和西方、工笔与写意、意象与抽象相互交汇融合,不管是“当代没骨”,还是“当代泼绘”,都一一突破,最终让他的没骨花鸟画焕然一新。
李魁正秉承了没骨画派的写生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光学原理来表现色彩,在室外和室内写生,通过对光线的明暗、色彩细微变化的研究,将对光的表现引入没骨花鸟画中,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新时期色彩结构,展现出纯粹的自然色彩与光影的丰富多变、绚丽的色彩效果。他发展了没骨画的混撞冲渍法和交错点彩法,使其更能表现出光色的变化。其作品《清气》的灵魂是由光影构成的,光源如同从莲花的背面射出,因为靠近光源,所以这朵莲花是最亮的,周围的树叶都被灯光照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如李魁正一样的当代新生力量还有很多,他们在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掀开了现代艺术崭新的篇章。
4 结语
没骨花鸟画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不同观念与审美情趣的融入,使没骨花鸟画呈现强烈的时代感。当下,没骨花鸟画在画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光明前景。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演变。为了推动没骨花鸟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没骨花鸟画。需要立足于传统,系统掌握关于没骨画的发展脉络和传统精神,认真研究并发展当代没骨花鸟画技法和时代精神;既要吸取并继承古今之长处,又要抓住当代社会中的一切有益因素,使之融入生活中,从自然规律中升华创作,描绘生活赋予人们的真实感受。与传统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设色技法使当代没骨花鸟画的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应以新的风格和面貌对没骨花鸟画进行传承、变革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使当代没骨花鸟画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没骨图[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39.
[2] 林若熹.没骨的现代意义[J].美术观察,2004(4):38-44.
[3] 林若熹.解读传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67.
[4] 蔡星仪.恽寿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术出版社,2000:29-32.
[5] 赵爱军.对贾广健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3.
作者简介:王玫意(2003—),女,河南南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教育、中国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