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亲子叙事性讲述方法的运用

2023-06-21 16:02邱佳莉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涵涵叙事性亲子

邱佳莉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关于“家庭中亲子叙事性讲述”的实践研究,在国内已引起了众多教育专家们的重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家庭中亲子叙述性讲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提高幼儿的语言叙事能力、优化家长的教育行为,促进亲子沟通。

【关键词】叙事性讲述;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故此,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由家长提供机会,使用适切的方法,鼓励孩子在家人或者大众面前大胆讲述显得尤为重要。

一、持续式观察法

在家常态化的叙事中,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独自阅读后的“自说自话”内容。通过观察孩子叙事时自然流露的神态、动作以及情绪状态等,能了解孩子目前的叙事性讲述水平。家长通过不同方式的观察记录,适时地调整引导策略,從而提升孩子的叙事性讲述能力。

例:9月11日:“猕猴桃,好吃。”—妈妈:“宝宝喜欢吃猕猴桃。”

10月4日:“奶奶,摘菜,开心。”—妈妈:“和奶奶一起摘菜好开心啊。”

11月3日:“拉臭臭好臭,不要。”—妈妈:“宝宝努力拉臭臭,身体变很棒!”

12月1日:“我不要吃包子,吃烧麦。”

2月11日:“今天玩了滑滑梯,很好玩的。还有好多人一起玩。”

二、肯定式倾听法

卡耐基曾提到,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与别人最大的赞美。孩子在叙事性讲述时,需要用更多肢体语言去传达他们的所思所想。当孩子在家中叙事讲述某一件事情时,家长应保持鼓励姿态,在倾听过程中,看着孩子,保持目光交流。并且适当地点头示意,表现出有兴趣的倾听。

例如:嘟嘟是一位很爱表达的孩子,在家总喜欢说幼儿园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奶奶是她最好的听众,当嘟嘟夸自己在幼儿园帮老师、小朋友做什么事时,奶奶总会微笑地点头,也不多说什么,让嘟嘟充分表达内心想法。当发现嘟嘟说错语句,或者表达有误时,奶奶会微笑着问他:“刚刚说的那句话,奶奶没听明白。”听到这话,嘟嘟就会换一种讲述方法,让奶奶更好地理解。其实奶奶并不是听不懂,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嘟嘟学会调整自己的讲述方式。

可见,当孩子在家鼓起勇气讲述时,家长可在肯定式倾听的前提下,运用肢体动作给予最大的回应,比如适时竖起大拇指、身体微微前倾、一直微笑等,每一个回应都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客观性评价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叙事性讲述后的艺术性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乐乐在平时播报新闻时,会较多运用“还有”一词,家长想用激将法来刺激要面子的乐乐。当乐乐在家把新闻说给爸爸听后,爸爸直接挖苦道:“照这个播报的水平,不让班级里同学笑话才怪呢,除非你把那些断断续续的话连起来说。”这个办法非但没有让乐乐改了断句,反而更不愿意到集体面前播报新闻了。

为了挽回乐乐播报新闻的自信,班主任特地开展了一次“爸爸播新闻,宝贝来转播”的活动。同样是播报新闻,不同的是需要爸爸们的参与。而乐乐爸则成了一个“谦虚好学”的播报员,每次乐乐爸在准备新闻前都会“虚心求教”,乐乐现在也越来越自信了,他会大声告诉爸爸“你应该这样说,接下来请听由我为大家带来的上海天气预报……”而中间的新闻内容则是乐乐听取爸爸的播报方式,慢慢模仿改进。在家中彩排时,乐乐每周都会跟爸爸一起挑选最近发生的新闻。渐渐地,乐乐的无数个“还有”慢慢消失了,新闻播报越来越流畅了。

可见,家长要做孩子叙事性讲述能力发展路上的细心人,正确看待孩子讲述中的不足,并在点滴进步后积极鼓励,找到快乐,升华自信。

四、共读式叙事法

家长可以结合各类绘本、故事书等,引导孩子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讲述。

1.重点图片讲述法

家长可借助绘本故事内容,尝试让孩子边听故事,边理解相匹配的图画内容。在描述图画内容时,引导孩子发现图画中的各类细节,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图画内容的好习惯,为完整的叙事性讲述打好基础。

例如:中班的涵涵看书喜欢一翻到底。老师推荐涵涵妈妈看《棉被山隧道》绘本,绘本中有些内容是涵涵最喜欢的游戏,但这些她最喜欢的内容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开始,涵涵又是快速地翻了过去,然后就结束了。涵涵妈妈这次用老师教的办法,自己先看起来,然后翻到那关键一页时,故意说道:“呀,他们在玩捉迷藏吗?”涵涵被妈妈的话吸引,涵涵开始捧着书,指着图画内容一点一点地找过去,嘴里还说着:“他们在大树后面呢,躲在树上更安全啊,有的藏在草堆里啦……”之后涵涵在妈妈和老师的引导下开始慢慢寻找各种图画书中的小秘密,还能自己编出一两个小故事呢。

2.“动态”讲述法

家长引导孩子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尝试将故事内容的某一段或者完整的故事运用肢体动作等方式连贯讲完。例:大班的米粒和妈妈共读了缅伯高给唐太宗送鹅毛的故事,米粒妈妈提供了既好听又有节奏的背景音乐,小米粒边做动作,边讲述故事内容。并且将故事内容调整为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在这样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米粒很快乐的开始“动态”讲述:我国有只鹅,珍贵又活泼……当米粒在幼儿园分享这个故事时,自信、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全班小朋友。

3.跟读讲述法

跟读讲述法指在家长或故事音频先读一小段后,孩子紧随其后跟读。跟读讲述可脱离纸质绘本,但对家长要求较高,示范讲述故事内容时,一定要发音到位,把每个字都讲清楚,声音抑扬顿挫。这样,孩子才能在家长及故事音频的带动下积极跟读,在熟练的基础上转为自己的讲述。

五、家庭式分享法

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成人的叙事性讲述分享对孩子的叙事性讲述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1.亲子分享法

在亲子互动中,家长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孩子的倾听者,也是表达者。家长可以分享自己成长中的小趣事,分享最近发生的网络新闻等。在吸引孩子倾听的前提下,将正确的叙事性讲述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例如:润润小班时,在家在园都比较内向,润润妈来寻求改善的办法。老师建议:每天跟孩子聊天。于是,为了让孩子主动说话,润润妈尝试说一些自己小时候的糗事,包括自己上幼儿园尿裤子等。润润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问妈妈:“你小时候也会尿裤子?真的吗?”再三确认后,他松了一口气说:“原来我们都一样,我还以为只有我是这样的。”接下来,他的语言开关就打开了,开始和妈妈分享幼儿园的事情,虽然讲述并不连贯,但他乐意分享了,进步飞速。

2.邻舍分享法

良好的邻舍沟通是叙事性讲述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通道。通过串门、聚会的方式,分享自己家庭的叙事性讲述小妙招,能促进家庭间的交流。如家长可提供故事讲述的小环节,让孩子们一边自己讲述,一边倾听他人的讲述。

例如:安安爸爸每个周末都会邀请朋友们来家中聚会,主题是“故事会”。每个孩子可以讲自己编的故事,也可以讲幼儿园里学到的新故事。当孩子们的故事会如火如荼开展时,家长们也会分享各自宝贝一周的趣事。通过这种方式,参加故事会的孩子,他们的叙事性讲述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可见,分享是快乐的,也是有收获的。混龄的孩子之间,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会更容易提升孩子的叙事性讲述能力。

可见,为了让孩子的叙事性讲述更自主自愿,当孩子有叙事机会提升语言能力时,家長一定要灵活运用叙事性讲述的方法,在轻松而又惬意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自说自话”“话中有序”“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鹤琴.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汪劲秋.3~6岁儿童语言核心经验发展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12).

猜你喜欢
涵涵叙事性亲子
软梯攀爬记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小小管理员
汉族
可汗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
对叙事本质的探索与追问——评《叙事性的理论化》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