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2023-06-21 11:59孙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理念课程思政

【摘 要】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充分挖掘艺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贯穿至艺术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并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不同的媒介予以呈现,最终实现高效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从而达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理念;教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一、课程思政驱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梳理,结合专业特质予以分类整理,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寻找切合点,充分进行融合,而不是单方面的一体化或整合,真正做到贯通,形成学科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强调课程之间的融合及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跨学科交叉培养人才机制,打造全新复合多元性课程驱动体系,以培育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发展目标。

(一)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1.以课程思政为基点,进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对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方式增加课程思政元素,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搭建多方教学平台,更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所涉及领域进行分类,寻找结合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邀请思政课教师同台授课,多方融合的授课模式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拓展理论学习深度,提升思政教育层次,扩充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和范畴,切实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深入教学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合力以促发展。

2.以全媒体为基点,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多元化授课

结合山西高校现有艺术设计专业来看,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在全媒体视域下更加多元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添加翻转课堂、课堂讨论、主题辩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可利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实现课程思政,作品创作及相关课程进行融合;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可通过动画、平面设计、网页、视频等媒体表现手段进行课程融合等。通过网课、微课、慕课、一流课程等多种方式全面解读德育育人思想,将课程思政与专业高度融合,形成具有教育意义及引导意义的新型课程体系。

(二)跨专业深度融合,构建“赛创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1.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类学科竞赛

深度挖掘思政教育中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方式,与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知识交叉的有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这一重要板块,以此为契机,打通学科竞赛的专业制约性,将爱国主义主题平面设计、爱国主义视频制作相结合的竞赛体系引入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授课略显深度,若将此类课程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视频拍摄或动画专业的动画制作,课程的新鲜感和带入感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2.以新媒体课程为中心的学科竞赛体系

结合山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现状可发现,目前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历多集中于博士、硕士层次,整体教师队伍呈年轻态。以新媒体课程为中心的学科竞赛体系是建立在将新媒体发展与课程教育、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基础上,切实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促进产学研用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提升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化定位不明确

1.课程思政资源不丰富

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不应止步于课堂,目前思政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网络授课资源充足,包括微课、慕课、一流课程,传播媒介广泛:APP、网络,采取的方式有直播、录播、直播与录播相结合,涉及到的相关软件也是呈现多样化。但两者分离状态明显,没有将这种授课资源充分融合,思政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应将二者的教学资源高度结合,通过更多的网络资源平台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大程度上接受课程思政的教育。

2.课程思政方法不灵活

如何上好一门课是教师群体应该集体思考的问题,山西高校思政课堂通常采取合班教学,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多集中在90—120人,大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多为小班教学,每个教学班人数在20—30人左右,小班教学的质量较之大班更有保障。基于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方法不灵活的现状也凸显而出,在授课方式上存在老式教学,“教”与“学”分离。

3.课程思政机制不健全

高校“课程思政”要着力构建“一三四五五”机制,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加强“四个协同”,注重“五个融入”,倡导“五度”教育,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机制和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在教师层面应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二)打破传统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1.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微信、微博、APP、授课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

2.共享式教学模式

教师的备课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教参,要结合传媒发展方向,通过广阔的信源多方寻找资料在课堂上一起分享。特别是艺术设计和动画类专业,课堂信息的多元化,使不同的思想相聚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亦可借鉴新媒体平台进行授课内容和资料的分享教学模式,如,建立网络个人网页(设计)档案、利用“云”技术共享资源和網络平台上展示作品,扩大影响力。

3.“三位两体”模式

积极探索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三位两体”模式,即理论、实践、作品三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充分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作品创作、学科竞赛、综合竞争力、就业创业高度融合。

(三)解决人才培养的价值观问题

1.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情感认知相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至关重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点工作,该工作的展开不应只停留在思政课堂,更多的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通过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思想意识形态,建立理性认知与情感共鸣。通过隐匿于艺术作品创作背后的文化精髓呈现,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教育。

2.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价值认同及实践相融合

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与教育的核心在于对其的认同及践行,价值认同是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认同,通过社会活动中对某类价值的内在认可或共识,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以此为基础,实现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通过对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的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性思考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鲜明人才培养机制

1.增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为增强艺术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到艺术教育课程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方式融入、嵌入和渗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从根本上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结合艺术教育课程特点,将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渗透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和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发挥专业课程思政作用

艺术设计课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美的教学气氛,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良好的氛围和视觉美的传达和表现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安排布置,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完成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作品,使学生主动通过实践来积累创作素材,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这种专业教育既能带给学生们创新性、实用性的教学成果,也有效地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可视化课程

以2021年山西教育厅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培育)《构成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就爱国爱党为题,要求学生创作相关主题海报、平面构成设计等。 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无形中加强自身爱国意识,深入领会党的精神。在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最后以作品的制作质量,尤其将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价的准绳来考核课程最后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从传统的讲授知识到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不仅是学生专业上的领路人,更是思想上的引领者,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意识形态的人才。在备课、授课方面进行梳理及创新,挖掘思政元素,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发展及授课中,切实提升自我及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课堂发挥思政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做到爱国爱党爱人民。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思政教学部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备课,形成备课组,进行磋商及思考,开展相关联谊、布展、社团活动,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全面提升带头示范作用。

(三)创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化方式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

选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在《构成设计》课程内容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在课堂上分析的案例多列举经典红色短影片,进行色彩提取创作色彩构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有实地考察写生内容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具备历史文化特征的地点如长治市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进行采风写生,加强思想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动画专业课程传统的作业验收要强化课程思政的植入,不仅仅通过传统的以赛代练,以作品代作业的形式,还要在制作的构思、传播及考核的时候作为一项专门的项目进行验收。

在《构成设计》课程教学中秉承:“以美育德、以美启智”的理念,按照“美、境、悟、情、行、德”六个阶段,融入诗、书、画、影、视、音等艺术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采用有趣、有情的教学形式,通过对著名景点、名家名作,以及影视剧场景的情景化解析,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引导同学们通过“中外艺术创作”的对比学习,拓展国际视野,认知中国非遗产品及传统工艺品中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前辈设计师的工匠精神;采用“案例工作坊”的形式,组织行业热点话题,剖析国内外经典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思考作为设计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以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厚植行业与家国情怀。

2.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为更好的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进程,可组织院级、校级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调动教师的参与度,以赛促进,鼓励教师全方位融入并带动课程思政的发展与提高。

四、结语

在全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多方媒介,在现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平台、搭建新型媒介,推进课程思政进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融入到艺术专业教育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李俊丰,何婉文.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2(1).

[2]张晶.课程思政元素在艺术院校专业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20221474);2022年山西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课程名称《构成设计》。

作者简介:孙琪(1984—),女,山西大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环境设计、空间与陈设。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理念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企业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