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绘就新疆阿合奇县新画卷

2023-06-20 14:23:53张旭郭春颖
文化产业 2023年36期
关键词:护林员耕地文化

张旭?郭春颖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为乡村发展助力赋能、激发内生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宏大工程。现以新疆阿合奇县为例,梳理县域内用好文化阵地、创新文娱节目、培育民间艺人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提出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避免文化失真和以人文兴起立业等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的实践路径,并将农耕文化作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构建乡村文化振兴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各民族要切实结合自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阿合奇县依托县域特色文化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提振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阿合奇县将全方位保障文化权益、改善生活品质、凸显民风民俗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目标,吹响了文化振兴的“集结号”。

用好文化阵地

打造文化地标,建好文化阵地。比如,建设科克乔库尔文化村,在村中打造毡房民宿等民风建筑;在人车必经的路段搭建白石拱桥、亭台楼阁等;开设猎鹰场、赛马场和舞蹈室;成立玛纳斯研究中心,让文化融入居民的生活。

在建好文化阵地的基础上更要用好文化阵地。各党群服务中心应注重新时代志愿服务文明站的建设,避免流于形式。新时代志愿服务文明站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项目,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鼓励农牧民筹备文艺汇演,在佳节将至时组织妇女制作传统美食。

文化下乡落地

不论是文工团的“流浪表演队”,还是活动中心的“移动影院”,抑或是宣传部的“巡讲大篷车”,都要做好凝聚共识工作。文工团应注重培养演艺者组织“超市化”节目和提供“订单式”服务的能力,杜绝出现“供需错位”的现象。除此以外,文化作品的创作应基于群众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融入更多现代手法。

“AA制”文化“聚餐”

在县域内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和文体竞赛已经成为柯尔克孜族人民的习惯,各类节目和赛事基本依靠全民众筹。近年来,阿合奇县举办过“国粹进万家”、《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90大寿庆典、“诺肉孜节”文艺联欢晚会、旅游文化节、猎鹰文化节、“无锡援疆杯”艺术品创作比赛、三大民族史诗汇演等活动。县内文化工作者始终秉承着“群众爱参与、群众多收益”的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马上角力”“马上拾银”“赛马叼羊”的马术文化,“手打粗布”“手绣花鸟”“针织毛毯”的刺绣文化,“奥孜库姆孜口哨”“库姆孜弹唱”“手风琴演奏”的民乐文化,“驱鹰猎兔”“唤鹰回巢”“擎苍纵马”的猎鹰文化,“九槽棋”“骰石”的棋牌文化等融入活动中。阿合奇县搭建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群众深入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鼓励和支持文化传承者进行创作和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特色文化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应注重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打造文旅融合品牌

地处边陲的阿合奇县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当地的河流、草原、林地等生态环境的原有样貌,再加上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此外,县域内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满足游客需求和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依靠这些不足以吸引大量游客,还需要一个亮眼的品牌或旅游项目来整合零散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小木孜都克旅游景区位于阿合奇县阿合奇镇吾曲村,距县城20千米。该景区山坡低缓、地形开阔、清泉密布、草地如茵、气候凉爽,建有观景台、吊桥、栈道、烤肉棚、网红秋千、星空毡房、旋转自行车、凉亭、马厩等。这里雪山草原、云天林海、峡坡栈道、木屋白毡相映成趣,是集休闲观光、歌舞表演、餐饮露营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绚丽景色。

谨防文化失真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护生态环境之外,还要维护文化的本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已成为游客对旅游体验的一种向往,这种向往其实就是对另一种文化的渴望。因此,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是柯尔克孜族传播文化的重要契机。阿合奇县可以通过开放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提高他们对柯尔克孜族文化的关注度,在为游客提供独特旅游体验的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文创赋予特色文化产业活力

文创产业不应仅局限于有形商品的创造,更应关注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护林员在荒芜的戈壁上,面对肆虐的风沙和干旱的气候,展现出了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一,萌芽拓荒的创造精神。荒滩造林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工程,每位护林员都是拓荒者。自2006年起,阿合奇县充分挖掘丰富的戈壁资源和土壤特点,积极探索以大果沙棘为主的防风治沙新模式,护林员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不畏艰苦,勇往直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第二,一如既往的坚守精神。阿合奇县常年在岗的护林员不足千人,而需要长期照料的树木有数千万株。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护林员并没有降低管护的质量,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第三,“师法自然”的和谐精神。护林员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对自然的保护,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护林员采摘沙棘叶制茶,采苜蓿芽剁馅儿,折干树枝作柴,喝山泉水解渴,甚至在林间午睡。这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恩赐,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这片土地。

在护林员精神的加持下,阿合奇的沙棘产业不仅有效改善了县域经济结构,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了贡献。

阿合奇县各村落对农耕文化的运用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阿合奇县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留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并将农耕文化作为核心,一方面深挖生产用地和宅基地的地力,另一方面注重增强群众的凝聚力。

深掘地力,填土再造“桃花源”

阿合奇县将农耕文化作为核心,其中的关键在于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相比,10年间耕地减少1.13亿亩,年均减少面积呈扩大趋势。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农田就是农田,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红线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目前,阿合奇县各村落填土再造林田项目发展态势良好,种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数万株。除此以外,林果种植衍生的生态旅游业、科学轮牧的牛羊养殖业等均为创收热门。

拒绝别墅,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

阿合奇县各村落秉持宅基地面积不再扩展的原则,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实现农村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华西村和永联村在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方面的不同做法,展示了乡村发展的两种不同思路。华西村通过兴建别墅来回馈村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但并没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量的别墅占用了上千亩的土地,限制了华西村的发展潜力。而永联村将土地用在了发展实业上,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永联村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实现了居民住房条件的提升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别墅未必是一线村落的标配,将土地效用最大化才是给村民的最好福利。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村

“和”由“禾”和“口”字组合,意思是要让人有饭吃,要让人吃得饱、吃得好。在乡村建设中,人们需要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各村落应秉持“不用民财、适用民力”的原则,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投入家乡的建设中。在各种填土再造工程中,村民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至关重要。他们承担了大部分土壤运输任务,一担一担地将高盐碱性荒滩戈壁变成了致富良田。因此,各村落在乡村建设中,应注重提高村民的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谐”字由“言”和“皆”组成,表达的意思是要给所有人说话的权利。在乡村治理中,应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鼓励村民多发表言论。

人情社会的特点在乡村中尤为突出。首先,在乡村治理中,乡绅乡贤和妇联组织等民间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村民的浓厚乡情对促进家庭邻里关系的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生长在同一乡,乡民们有着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可以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启示

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推进乡村文化创新,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应着眼于中国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基于本土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提炼工农精神赋予产业人文气息以及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规避文化失真的风险。阿合奇县各村落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将农耕文化作为核心,达到了以人养地,以地养人的双赢效果。

(作者单位:中共阿合奇县委员会党校)

猜你喜欢
护林员耕地文化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保护耕地
北京测绘(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甘肃林业(2021年2期)2021-03-29 02:35:40
光影视界
当代工人(2020年5期)2020-05-03 13:45:26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甘肃林业(2020年1期)2020-02-29 01:48:12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甘肃林业(2019年4期)2019-03-19 16: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