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为总目标。而听说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增强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主要渠道,还是学生实现“在语言中学习语言”,进而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所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听说课的组织与开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即就此展开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英语听说课
作者简介:陈银杏,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听说是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全面增强初中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英语和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意義的沟通和交流。而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从考试需求的角度看待初中英语听说课,即强调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能力的锻炼经常成为课堂上的点缀,是实现其他教学目的的环节和步骤,而不是目的。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改变上述局面。
一、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听说课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的推出意味着教育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创新阶段。英语一方面仍然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又和汉语一样,体现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涵盖着大量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新课标中所明确说明的。由此可以发现,学好英语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在文化对比中萌生家国情怀,在客观认识中国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
更重要的是,学生将来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与国际交流,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为国家社会服务,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以上所有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学生真正有效地在实践中使用英语知识技能展开有价值的交流,听说则是语言日常交流最为普遍的渠道。当前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英语课程能够回归到语言教学的本质,体现出英语应有的语言价值以及学生未来在英语学科领域的发展效果。初中英语教师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重视听说课。
二、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听说课的现存不足
曾几何时,“中国式英语”或“哑巴式英语”等调侃性质的词语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指的是很多人所谓的“会”英语,实际上仍然是从汉语的角度思考和使用英语,乃至根本无法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这反映的不仅是部分人群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待提升,更体现了以往英语教学的不足。从新课标的视角来看,这种英语教学显然是不合格的,远远没有达到英语教学应有的效果。以下就从新课标的视角,对初中英语听说课的不足展开分析,作为提出其开展策略的依据。
(一)教师认知有误
部分教师对于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认知存在明显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考验,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他们有机会进入较好的高中。无论教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还是真正认为“升学”对学生是最重要的事情,这种思想都会导致教师对听说课不够重视。或者说,这部分教师的心中只有“听”,而没有“说”。因为中考英语含有听力考试,但是没有口试内容。
而认知上的误区必然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策略运用上偏离正确的轨道。如上文所说,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组织听说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不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在阅读或写作等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或回答问题,虽然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增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效果,但目的同样不在于“听说”本身,而是考查学生对具体题目的回答是否正确等。只要学生回答是正确的,能够把单词正确拼出来,正确运用重点的语法或句式等知识,那么学生在发音和表达流畅度等方面的不足就可能被教师忽视,或者教师在纠正学生时简单带过,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教师的上述观念和做法必然对学生造成影响。众所周知,初中生生活成长在母语语环境中,缺少英语的语言环境,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充足的英语听说实践机会。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对于整体意义上的“听说”缺少认识,就会让学生认为英语听说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听力分数即可,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用处。体会不到英语听说的价值和对自身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难以得到激发。以至于有些学生虽然比较努力地学习英语,在课堂的听说场合会比较积极地配合教师,但他们实际上是把英语学科视作提升考试成绩的工具。一旦离开考试的压力,学生的状态就会下滑。这也是为什么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及实践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的状态起伏很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就会造成上文所说的“中国式英语”或“哑巴式英语”等现象,无法满足日常顺畅交流的需要。
(三)学生听说能力发展有限
以上两方面不足会相互影响。教师的错误认知和做法,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英语听说能力效果不好;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会认为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更容易提升成绩的地方,对“听说”也就更不重视,最终导致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有限。这一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有时一个班中仅有极少数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往往是通过课外辅导或自主学习实现的。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则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其实也受到了限制。一些初中英语教师习惯于播放听力材料和指导学生完成听力练习的方式开展“听说”教学,“说”只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缀而已。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教师也许更加重视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有时会在课堂上引入英语视频内容,以激发学生参与听力教学的兴趣,但本质上仍然是“做题”,以考试为目标。
以上这些不足,共同导致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有偏差,动机不充分,学生缺少深入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则意识不到展开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三、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听说课的组织和开展策略
以上不足对初中英语听说课发挥应有效果,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很多人离开学校之后掌握了大量零散的、能够应对英语考试的知识和技巧,但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弥补上述不足,做好对初中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工作,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视角下找到合适的教学组织与开展策略。以下就对一些适用性比较强的策略进行分析介绍。
(一)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标中提出,英语课程内容主要聚焦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即使只是针对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所讨论的其实也属于以上主题范畴。而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来说,有些内容则是初中生尚不熟悉或者缺少深入思考的,学生意识不到内容所属的主题范畴,不清楚在当前主题下学习英语有何意义。
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學习。例如,在学习“Getting together”时,需要学生学会正确地用英语询问他人的职业,能够对工作进行简单的谈论,可以把职业因素结合在日常的打招呼中。本单元知识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尚未涉及到职业,也很少和他人谈论相关内容。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兴趣不足,不理解教学价值的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预习,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未来可能参与何种与职业有关的语言交流,鼓励学生想象自己参与国际交流的场景,然后使用doctor、worker、driver等单词和“What do you do?”等句子创编简单的对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对话练习。另外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准备,比如制作动画视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在听说学习中发挥创造力提供素材。
(二)完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前准备的自然延伸。课前准备要想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需要依靠课堂导入来实现。比如在刚才的例子中,学生通过想象对如何使用英语进行有关职业的交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就必须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而且要在导入的时候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为本节课最终取得优秀教学成果创造条件。
课堂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节课的价值与效果。以“The Birthday Party”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学生自由组合,表演一下生日派对的流程和参加生日派对的人大概都会做什么。然后让学生思考:所谓“party”和“get together”都是“聚会”,有哪些区别?大家是否参加过生日派对?如果参加过,那么中国人的这种“birthday party”是否与外国的“birthday party”完全一样?有没有哪些地方体现着中国“get together”的特点?二者的异同是什么?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问题,能够极大促进学生从文化角度对语言含义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文化意识。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本单元知识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就能以较好的状态参与到教学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听说融合
传统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一般先是“听”,然后再是“说”。师生双方通过“说”来考查“听”的效果,这显然是不符合正常的语言逻辑的。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对话中都可能是对话的发起者,都不可能只等待别人先说,自己完成了“听”之后再去进行表达。真正的“听说”是二者的融合,绝不是听完一段对话之后再去进行复述。
因此,初中英语听说课应该促进并真正实现“听说”融合。新课标所说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的主题,应该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上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学生使用英语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以“Keeping healthy”教学为例,Section C 1a部分讨论了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的场景。教师应组织学生分别进行情境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经历融合在表演中,进行语言应用创新,对短文进行合理的改编。这样学生既可以进行比较开放且贴合实际的语言应用,又不会感受到过大的对话难度。在学生排练和表演之前,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如“Have you ever been injured in group activities? How was the injury handled?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in collective activities? ”,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完成素材的整合,保障听说融合的顺利进行。
(四)重视课后延伸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上,“听说”是缺少课后延伸的。除了教师布置的一些听力练习,学生很少进行英语口语的应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于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需要,听说课的课后延伸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不给学生造成较大负担,让课后延伸真正发挥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将信息化手段利用起来。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之前提出几个围绕单元主题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问题,回去之后通过互联网进行英语对话交流。这可以作为一项完全开放式的作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而且每个小组人数不限,只要在两个人以上就可以。最后由小组中的某一名同学录屏或录音并交给教师,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都要发言。再次上课时教师会任选一个小组进行分享,并对大家的表现加以评价和指导,以持续提升课后延伸的质量。比如“Food festival”单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就“What traditional and foreign foods do you like? Which traditional or foreign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at interesting festival activities have you taken part in? ”等几个问题中的一个展开讨论。教师则可以在考查学生的时候,顺势帮助学生完成总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听说课的重要价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方法,以更加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式组织与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创出全新的初中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翁雪青.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设计与实施[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31):87-88.
[2]李桂新.新课标下优化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思路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2):51.
[3]闫希川.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的听说课的实践[J].课外阅读(中旬),2011(2):102.
[4]邓宝琳.遵循新课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实践[J].速读(上旬),2015(8):256.
[5]丁菊.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听说课[J].新课程(下),2011(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