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历史作用

2023-06-20 01:14陈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鲁中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摘要]鲁中地区环境区位优势明显、黨组织较为健全、群众基础深厚,鲁中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顾鲁中抗日根据地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创立、巩固和发展、困难、反攻和胜利等几个阶段。作为东方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鲁中抗日根据地是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日持久战的重要支撑基地,是人民子弟兵成长壮大的摇篮,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鲁中;抗日战争;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陈军,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科社与统战教研部副教授,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 D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1-0019-0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抵抗陷于失败的情况下,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敌后战场在整个战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逐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①特别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无论在总人口、党员、军队数量,还是歼敌人数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抗日根据地”,②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鲁中抗日根据地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境内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最有实力、最稳固的根据地”,③一度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山东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鲁中抗日根据地创立背景及条件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认真贯彻党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政治主张,将全省划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战略区,号召各区分别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县被划为鲁中区,其中心为泰安、莱芜两县。

1937年10月,日军铁蹄踏入山东,不久后渡过黄河侵入鲁中地区,给鲁中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共山东省委以泰安周边党组织为依托组建抗日武装,并在鲁中地区发动徂徕山起义,打响了山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这也是全国范围内,由中共地方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的影响最大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点燃了山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烽火。此后,山东各地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爆发多起武装起义,并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自觉抵抗日军侵略,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3月,山东先后有鲁北、鲁西北、胶东、鲁东、鲁中、泰西等十几个地区爆发武装起义,特别是鲁中军民奋起抗争,为鲁中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一)鲁中地区环境区位优势明显

鲁中地区位于山东的中心地带,地处山东腹地,便于和全省各地的抗日力量相呼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西、南三面有大舟山、香山、泰山、徂徕山、莲花山等环绕,东面连接沂蒙山区,又是山东海拔高地,在战略上有广阔的回旋余地。而且其中辽阔的泰莱平原是个旱、涝保收的丰产区,经济基础比较好,这对战争年代募集粮款、保障后勤供给是非常有利的。从交通看,鲁中地区北控胶济线,西控津浦线,境内有博莱、章莱、泰莱、莱新四条公路干线,交通较为方便。同时,周边有济南、临沂、泰安、淄博等重要城市,有煤炭、铁矿等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得鲁中者得山东,因此抗日战争时期该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与日伪顽反复争夺的地区,战争异常残酷。

(二)鲁中地区党组织较为健全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鲁中地区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王尽美、邓恩铭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会议。会后,他们回到山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鲁中各地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莱芜、沂水、新泰、费县等地均建立了县委,其中以莱芜,沂水党的力量较为雄厚。在此期间,山东省委屡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多次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其中主要转移方向为济南、莱芜、泰安等地。山东省委、山东省工委等都曾在鲁中地区驻扎,鲁中实际上是山东抗日活动的中心。

(三)鲁中地区群众基础深厚

由于鲁中地区党组织建立较早,党的组织也较为健全,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为鲁中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奠定了组织和群众基础。特别是鲁中人民勇敢、朴实,革命觉悟高,积极支持、拥护党的领导,这里有以爆炸大王李念林、左太传为代表的抗日民兵群体,有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红嫂群体,成为军民情深的典范。在党的领导下,鲁中军民从不断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发展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鲁中抗日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过程

鲁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极其曲折的道路和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为了更好地说明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过程,特分四个阶段予以叙述。

(一)鲁中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

徂徕山起义后不久,中共中央给山东省委发出指示信,要求山东省委以鲁中区为中心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同时进一步指出山东“省委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④1938年4月下旬,毛泽东、张闻天和刘少奇联合发出指示:“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在深入的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扩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⑤此后,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请求党中央派一批军、政及财经方面的干部。中共中央听取黎玉的汇报后,决定大力支持山东工作,于1938年5月派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干部约50人到山东工作。5月21日,郭洪涛一行在泰安县南上庄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山东全省和苏、鲁、豫、皖4省边区的抗战工作。12月底,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奉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作为中共中央在山东的代表机关,负责山东党组织的各项工作。

为贯彻以鲁中区为中心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山東省委以鲁中为中心,着手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中共泰山特委在莱芜圣井村成立,负责泰安、莱芜、新泰、曲阜、泗水、宁阳、章丘、历城等县党的工作。这也是鲁中地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7月,山东分局在沂水岸堤建立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委员会(又称大鲁南区党委),撤销特委,区党委下设五个地委,其中泰山特委更名为泰山地委,又称第一地委。

(二)根据地巩固与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的要求,鲁中各地党组织积极发展新党员,建立了区、乡、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鲁中各级党组织注重发展扩大武装,逐渐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三位一体的抗战体系。其中,徂徕山起义队伍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成为山东地方抗日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重要组成力量,为坚持抗战和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武装基础。山东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抗日武装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后,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率部队进入山东。1939年8月1日,八路军第一纵队在沂南栗林村成立,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部队(包括115师和山东纵队),同时,经中共北方局批准,成立了山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山东的党政军各项工作。

1939至1940年,是八路军山东纵队大发展时期,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开辟、发展和巩固时期,也是日伪顽三角斗争尖锐时期。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在以徐向前为司令员的第一纵队直接指挥部署下,山东纵队第一旅所属部队依托鲁中山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巩固扩大了鲁中抗日根据地。同时,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鲁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团结境内国民党部队共同抗战、争取和改造“道会门”参加抗日武装,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第一区党委重新进行区划调整,第一区党委划分为鲁中、鲁南两个区党委,第一、二、五地委划归鲁中区。同年10月,鲁中区党委正式成立,下辖8个地委或工委,鲁中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三)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极为猖狂、中国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在华北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进行反复“蚕食”“扫荡”,由于鲁中地区在山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因此日伪军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发动规模空前的“铁壁合围”,制造了风云乡大惨案等大量惨案。1942年,泰山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800多机关干部,2000多正规军全部被压缩到莱芜茶叶区这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鲁中地区进入抗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1942年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意见,到山东指导工作。鲁中区党委按照刘少奇的指示和山东分局的决议,积极转变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顺势而变,充实基层,加强对敌斗争,促进了斗争形势的转变。鲁中根据地抗日军民连续进行突围作战,并积极开展整风运动、减租减息增资运动、大生产运动等,最终摆脱了日军的围攻,粉碎了日军摧毁鲁中根据地的图谋,有效巩固了鲁中抗日根据地。

(四)发起反攻,夺取胜利

1943年7月,国民党鲁苏战区和山东省政府撤离沂鲁山区,鲁中八路军挺进沂鲁山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1943年秋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日法西斯联盟瓦解,中、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战略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胜利的曙光。从1943年底起,日军在山东被迫采取“重点”配备,兵力逐步收缩,鲁中抗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鲁中军民也开始深入敌占区,建立“白皮红心”抗日根据地,并连续发起攻势作战,拔除日伪据点。1945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日伪进行广泛进攻”的指示,鲁中军民投入到了抗战大反攻中。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鲁中军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三、鲁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贡献

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建和巩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为中国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变和由抗日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东方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因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抵抗日军兵力最多,成为东方主战场。东方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有鲁中。鲁中地区独特、优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谁能率先控制鲁中,谁就能获得控制山东乃至于华北的先机。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中心,中共中央一直非常重视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工作。整个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一直把鲁中抗日根据地视为一个开展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直接指导和支持鲁中地区开展抗战。鲁中地区也成为战争参与的各方高度重视的焦点,斗争异常惨烈。

(二)是中共中央坚持抗日持久战的重要支撑基地

鲁中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个优良的历史传统,就是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建设都得到了全面而迅猛地发展,为全国坚持抗日持久战,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从经济上看,鲁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富足;从文化上,鲁中抗日根据地文化先进,《沂蒙山小调》在这诞生,《大众日报》在这创刊。此外,鲁中抗日根据地作战经验丰富,被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五大军事技术之一的“爆破攻坚战法”,被誉为粉碎敌人“蚕食”政策宝典的“翻边战术”,都在这里研创。

(三)是人民子弟兵成长壮大的摇篮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即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指示,成功组织发动了黑铁山、徂徕山等十余起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武装。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山东工作在同志们艰苦创造中,已获得巨大的成绩,没有八路军和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军队经验的干部帮助条件下,地方党已经单独创造出较有战斗力走向正规化的军队,它将成为坚持山东抗战的主力军。”⑥就部队发展而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115师全师共1.55万人,入鲁部队1万余人;1943年3月新的山东军区成立时,115师发展到7万人,山东纵队(山东军区)发展到6万余人;到1945年8月,这支部队已经发展到27万人,占到了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总数的22%。⑦解放战争中,这些部队成编制走出鲁中,为全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注释]

①郭德宏.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96.

②金冲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独特历程[N].光明日报,2017-05-31(11).

③抗日战争图书馆.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性贡献[EB/OL].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12-26)[2021-04-05].http://www.krzzjn.com/html/89351.html.

④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莱芜地方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41.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 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175.

⑥茅永怀,曹骅,茅沄沄.毛泽东与山东战场[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6-08)[2021-07-17].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608/c85037-28419868.html.

⑦派兵去山东[N].大众日报.2011-06-15(04).

猜你喜欢
鲁中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冷涡背景下鲁中地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鲁中肉羊育肥及产肉性能研究
鲁中肉羊育肥与产肉性能研究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平阴县鲁中山地绵羊保护现状与保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