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吉林省对朝鲜战灾儿童援助探析(1951—1959年)

2023-06-20 01:14苑海龙黎汉卿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

苑海龙 黎汉卿

[摘要]习近平多次深刻阐述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悍然派战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造成中国边境居民伤亡和财产损失。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吉林省作为抗美援朝战场重要的后方保障基地,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抢运朝鲜军民及战灾儿童,并在省内设立朝鲜战灾儿童各级教育组织机构,抚平战争为朝鲜儿童带来的创伤。七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吉林省积极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朝鲜战灾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培养朝鲜战后的经济建设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吉林省;朝鲜战灾儿童;援助史料

[作者简介]苑海龙,齐鲁理工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济南 250200;黎汉卿,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吉林延吉 133002。

[课题]北京丝绸文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重点项目 “现代中朝教育文化交流史研究”(BJSLWHYCBH202302)。

[中图分类号] D6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1-0038-04

一、吉林援助朝鲜战灾儿童的背景

(一)吉林省成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地区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使用武力干涉朝鲜内战,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国不顾中国政府和世界人民的反对,悍然派战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造成边境居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危机的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决定,这一决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世界和平,为亚洲地区局势的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

吉林省与朝鲜山水相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互通往来,血浓于水。20世纪20年代,一批朝鲜革命家与中国人民在吉林这片土地上,共同携手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贡献。正因如此,吉林省无论在地理位置、歷史交往等方面,都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地区。吉林辑安(今吉林集安市)、安东(今辽宁丹东市)、长甸河口(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三个主要通道,延边、通化、白山等口岸也成为了抗美援朝期间重要的后方供给基地。同时,吉林省委于1950年7月2日的《关于朝鲜人民为击退进犯者和独立和平统一的斗争问题给延边地委的批复》指出:“美国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这个纸老虎强盗到处挑拨战争,到处与人民为敌,但他们得到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打击。”①

(二)动员各方力量抢运朝鲜军民及战灾儿童

1951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简称“保委会”)在北京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龄任“保委会”主席,邓颖超、李四光、李德全、廖承志、傅连暲等为副主席。宋庆龄在会上提出:“人类的生命,依靠儿童来延续;创造人类幸福的事业,依靠儿童来继承;因此,我们有义务担当起保卫儿童的责任。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和平,儿童的权利被战争贩子们搁置在危险的炮口上;保卫儿童的责任,更加重大了。我们有必要与国内和国外所有善良的人们携手,共同为保卫儿童而努力,让和平的鸽子,拨开战争的迷雾;使幸福的太阳,永远照耀着大地。”②

前线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后方吉林人民齐心支援。1951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吉林省分会成立,分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和捐款运动,广大军民不分昼夜生产军需用品,修桥架路,同时设立接待站、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员。此时,吉林人民不仅要承担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与食品供给,同时也发挥国际主义精神,积极协助抢运朝鲜军民及战灾儿童。1950年7月,吉林省安置朝鲜人民军第7军到磐石县休整,磐石县政府及人民群众腾出住房,委派医疗人员为朝鲜人民军指战员治疗疾病,供应食品物资,尽一切能力保障朝鲜人民军指战员身体健康。休整的朝鲜人民军深受感动。与此同时,朝鲜各级干部及其家属也短暂在吉林地区生活居住,例如,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早年在吉林市读书并参加革命,对吉林市具有深厚的感情。1950年11月2日,他的祖父金辅铉先生和祖母李宝益,夫人、子女及崔庸健委员长、金一副首相、洪明熙副委员长、朴宪勇外相等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家属共151户741人安置在吉林市北大街10号。③金日成长子金正日及朝鲜中央高级干部子女曾就读于吉林市朝鲜族小学(原址已改为吉林市朝阳街亚桥中学)和朝鲜万景台遗子女学院(吉林市北山校址),班主任为朱京玉。

针对朝鲜战争使众多朝鲜儿童流离失所,不能及时救助医治等情况,1952年10月起,经中国政府邀请,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先后接收朝鲜战灾儿童22000多名。吉林省加大保卫力度,避开敌军干扰,专门成立接待管理机构,由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从辑安(集安)口岸迎接朝鲜儿童。其中,1952年10月19日,吉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接受安置朝鲜难童的决定》,④较详细列明了需安置的任务数量、预算费用、卫生保卫等十余项内容。

工作开展以后,吉林全省陆续安置4岁到14岁朝鲜孤儿7608名,多数儿童不满5岁。同时还安置朝鲜工作人员1082人。⑤各级政府认真做好接待,抽调相关医务人员对朝鲜战灾儿童进行身体检查,并对战争儿童进行细粮供应。同时,相关接待单位日以继夜对住房进行维修、改造,以便接待伤员及朝鲜战灾儿童。救助机构购置了木床、被褥、床垫子、方桌等生活用品。长春、吉林、通化、延边等地区发动广大党员、团员和青年群众,组织义务献血团队,吉林省各族人民积极响应,谱写了中朝友谊的赞歌。生活方面,配备了朝鲜厨师解决了朝鲜战灾儿童的生活不便。

二、吉林省内朝鲜儿童学院发展概况

中朝两国党和政府为了尽快治愈朝鲜战灾儿童心灵创伤,普及朝鲜战灾儿童基础教育,在两国政府的协商下,根据年龄和学习程度特点,在东北各地建立朝鲜儿童初级学院、中级学院和爱育园。战灾儿童教育工作由朝鲜驻华大使馆沈阳联络处负责,同时专门成立朝鲜儿童教育处负责日常工作。吉林省安置朝鲜战灾儿童的地区开办了13所初等学院、5所爱育园、6所人民学校。入学伊始,吉林省政府将医治救助朝鲜战灾儿童疾病,作为了首要的任务。例如,吉林省对舒兰中等学院374名儿童的健康检查。其中,患病儿童占94%,患肺吸虫病(朝鲜地方病)的占11%,患营养不良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占50%,患眼病的占25%,患顽癣的占8%。为使朝鲜儿童健康成长,各学院均设立了卫生所,各级政府还指定长春、吉林两市医院和各县医院,优先接待朝鲜儿童就医。鉴于延边龙井初等学院患病儿童较多,决定由公主岭康复医院承担肺吸虫病的治疗工作。1955至1958年,该院治疗肺吸虫病患者1586人,治愈率94.4%。朝鲜儿童在吉林省6年间,就医达20807人次,绝大部分恢复了健康。⑥

吉林人民将最好的房屋用于朝鲜战灾儿童校舍,各级政府拨出专款保障朝鲜初级学院师生的食品供应,同时尊重朝鲜的民族习惯,教材教学计划制订,师资的调配,授课内容以朝鲜语为主,教师全部为朝方人员。节日或活动期间,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学校组织探望慰问,组织中朝两国儿童开展联欢活动,增进友谊。

以吉林市为例,1952年10月,朝鲜万景台遗子女学院(现万景台革命学院)迁至吉林市,随学院迁来的既有朝鲜战争孤儿,也有朝鲜党政军干部子女。吉林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成立安置朝鲜儿童委员会,以最快速度在光华路17号兴建2900多平方米的学院校舍,内设教室、宿舍、浴室、洗漱室、医务室、餐厅等。数月后,吉林市又安置朝鲜孤儿188名,工作人员28人。此后,由于朝鲜孤儿人数增加,又在校园内新建了4层楼房和十几栋平房,配备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校舍干净美观,同时吉林教育局选派优秀的教学骨干为朝鲜师生提供服务。1952年11月22日,金正日在萬景台革命学院四年级插班学习,金正日在回忆录谈到:1950年10月下旬,他带着妹妹离开了将子山,在远离父亲的地方,刻苦学习,紧张地生活。当时,他的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和生活格外关心。他一年里学完了两个学年的课程。他常常给父亲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金正日经常向同学们讲母亲金正淑及金策和安吉等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英勇斗争的故事,给烈士子女的心田灌输继承革命事业的使命感。⑦1958年,朝鲜驻华使馆朝鲜儿童教育处负责人专程到校看望师生,并对中国人民表示谢意。⑧同时,吉林市还在北大街96号建立了朝鲜初等技术学院,有教职工40人。到朝鲜战争停战前后,吉林市共接待朝鲜烈士子女和战争孤儿1169人,工作人员109人(不包括家属)。吉林市人民从食品供应、医疗保健、校园建设、教学需求等方面给予朝鲜万景台遗子女学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⑨

吉林省相关县市在安置援助朝鲜战灾儿童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贡献,1952年10月,长春第三朝鲜初级学院成立(原九台三十二中学位置),共安置970个朝鲜战灾儿童,他们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7岁,设大班7个,小班15个,每个班配有朝鲜教师2名,学院使用朝鲜语授课,教学内容与正规学校一致,同时,学校朝鲜族教师50余人,朝鲜保姆60余人,中国人为后勤服务人员,有60余人。学院设有财会室、裁缝室、医护室、洗衣室、理发室等。县委领导多次慰问,中方服务人员像慈母般呵护朝鲜儿童。学院师生多次参与农业劳动,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1953年,时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的康克清代表党中央、代表毛泽东主席慰问朝鲜战灾儿童。全院师生无不动容,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情谊和对朝鲜儿童的无私帮助。朝鲜战灾儿童不仅学习到基础知识,同时也参加工业、农业生产实训,培养专业技术知识。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朝鲜人民进行大规模恢复家园建设,从1954年开始,朝鲜战灾儿童逐步成长,学习程度普遍提升,吉林省内部分朝鲜战灾儿童陆续回到朝鲜,吉林境内的初级学院、爱育园有的合并或者撤销。1956年8月,根据朝鲜党和政府战后重建的需要,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朝鲜战灾孤儿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吉林省根据上级指示,经与朝鲜驻沈阳领事馆儿童教育处协商,对朝鲜儿童学院、爱育园进行了调整,撤销九台县第一、第二,永吉县第一、第二,辽源市等5所“爱育园”和长春市大屯镇第一、第二,和龙县五明镇,舒兰县朝阳镇,怀德县公主岭镇、磐石县,吉林市等7处初等学院;将和龙县中等学院改为和龙财政经济学校,吉林初等学院改为吉林初级技术学院。并在舒兰、卡伦、图们、蛟河、山城镇、德惠、扶余、敦化等11个初、中级学院附设农业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朝鲜儿童2705人。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条件,选配了11名中国技术教员,拨给耕地30455亩,修建温室、畜舍791平方米,购置一批供实习用的牛、羊、猪、鸡和各种农具,支出经费148560元。

1958年5月,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许贞淑代表朝鲜党和政府向东北三省抚养朝鲜儿童有功人员授勋仪式。授予吉林省省长栗又文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授予吉林省民政厅厅长何克等7人二级勋章;授予吉林市民政局局长吕天等34人三级勋章;授予吉林省农业学校校长肖天等58人功劳章。同时向吉林省、市、县党政机关、民政、卫生、外事负责同志及吉林省内朝鲜儿童学院有关人员赠送礼品。

朝鲜儿童在吉林省抚养期间,从1955至1958年,吉林省支出经费1144.2万元(1955年前由朝鲜自己负担),较好地完成了对朝鲜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任务。1958年8月,除972人继续留中国进行技术实习外,其余5299人于9月5日以前全部回国。中国人民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深刻铭记在中朝友谊的历史长河中。

三、朝鲜战灾儿童技术培训转为吉林援外事业

朝鲜于1954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开始战后重建,1956年12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全会发出“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中国党和政府除了援助朝鲜的经济建设外,同时也按照朝鲜政府的需要,将2500名朝鲜战灾儿童继续留在中国,分配到中国各大城市重要企事业单位学习。这批朝鲜战灾儿童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外国实习生。⑩吉林省汽车、纺织、铁路、化学工业、医疗卫生等部门接收朝鲜战灾儿童和一部分朝鲜技术人员。以一汽为例,1957年,一汽刚开工生产,就承担了培训96名朝鲜实习生的任务。这部分实习生中就有朝鲜战灾儿童。?同时,一汽又修建了实习生大楼,解决朝鲜实习生的生活问题。同时,根据1952年11月12日,中财委发布第161号通知,明确了朝鲜来华实习人员的待遇标准。除给予一定费用补助外,还由各地区按季节发给衣物,每年单衣一套、褂衣一套、棉衣一套。朝鲜实习生的医药、房租、水电费,均实报实销,上述所有开支均由各大区根据规定垫付,逐月向主管上级报告并汇报中央财政部报销。?同时,吉林省外事、外经贸、计划经济委员会、公安等部门,从接待方针、培训师资、日常管理、保健、文娱活动等方面都对实习单位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同时要求各实习单位,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要积极地主动地将技术传授给朝鲜实习人员,支持朝鲜的社会建设。朝鲜战灾儿童及实习生在中国学到了技术,同时也受到了吉林省实习单位无微不至的关照,他们后来陆续回到了朝鲜参加“千里马”运动建设,很多人成为了朝鲜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专业能手,为朝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吉林省对朝鲜战灾儿童及实习生的培训,开启了吉林省对外援助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序幕,积累了大量的援外经验。

四、援助朝鲜战灾儿童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国际人道主义发展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党和政府援助朝鲜战灾儿童是世界和平与人道主义的光辉写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为世界和平、人道主义与援助战争孤儿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中国政府及人民一直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和解放。中国党和政府援助朝鲜战灾儿童的伟大事迹,成为了20世纪中国人道主义的典范,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污蔑攻击,树立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二)为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提供重要历史依据

吉林省与朝鲜互为紧邻,边民交往密切,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吉林省成为了朝鲜战场重要的保障重地,无数吉林儿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开展竞赛生产军需物品,捐款捐物,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抢救伤员。同时,吉林人民更以国际主义精神,兴建朝鲜儿童初级学院、保育院,使朝鲜战灾儿童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无私热诚地援助朝鲜战灾儿童,为失去父母的朝鲜孤儿遮风蔽雨,医治战争给朝鲜儿童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创伤,让朝鲜战灾儿童感受到了中国“父母”的慈爱之心。为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提供重要历史依据。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吉林援助朝鲜战灾儿童的历史事迹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友谊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在朝鲜战争停战七十周年之时,挖掘中国政府援助朝鲜战灾儿童的历史,對弘扬红色精神,警示后人,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王永君.吉林省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援地[N].人民日报,2020-10-13.

②新华社.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成立[N].人民日报.1951-11-28(01).

③吉林市史志办公室.吉林外事志[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8-183.

④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白山松水党旗红[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98.

⑤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大事记[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

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政事志·民政[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⑦金正日传[M].朝鲜外文出版社,2005:22-23.

⑧李德天.长在松花江畔的朝鲜之花——访吉林市朝鲜人遗子女学校[N].人民日报,1958-5-21(06).

⑨李棫.朝鲜儿童在中国[N].人民日报,1955-6-7(05).

⑩石林.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41-242.

?葛帮宁.解放——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的前世今生[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董洁.半个世纪前的在华朝鲜实习生[J].世界知识,2011(16).

猜你喜欢
吉林省
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一)
吉林省特检中心送服务上门获企业好评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