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劳动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2023-06-20 05:53黄晓瑜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劳动教育小学生

黄晓瑜

【摘 要】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劳动档案,引导主动劳动”“树立劳动榜样,激励争先劳动”“加强劳动实践,拓展生活劳动”“提升劳动品质,造就光荣劳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劳动教育 习惯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推崇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叶圣陶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他写道:“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由此可见,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以学业成绩为主导的教育观下,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劳动机会的减少导致学生漠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果实等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等不良现象,劳动习惯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在新时代教育的召唤下,劳动教育必将以新时代独有的特质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必将发挥更多的育人功能。

一、建立劳动档案,引导主动劳动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身。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劳动习惯养成活动,并将劳动情况记录下来,逐步形成学生个人的“劳动习惯档案”,以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劳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档案袋”是我校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特色手段。教师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以及与班级劳动小组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校劳动的情况。同时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我们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此来了解班级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劳动技能和习惯,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学生的基础档案,留存入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从学校、家庭、社区三条主线分别规划,从最基础的劳动做起,多管齐下助力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一是以班级为主阵地。在开学初,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劳动公约,确立岗位责任制,定期召开阶段性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班级劳动,逐步养成主动劳动的好习惯。二是劳动教育渗透家庭。在如今的家庭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被安排得妥妥帖帖,有的学生偶尔做一次家务,还会伸手索要奖励。因此,笔者认为劳动习惯养成必须从学校渗透到家庭,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父母的思想,依托其父母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学校利用每年寒暑假以及五一劳动节、学雷锋日、植树节、志愿者服务周等,制订假日劳动方案,向家长大力宣传动员,由家长反馈孩子的劳动情况,记录进档案。三是劳动教育“家—校—社”三位联动。学校组建家委会,由家委会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劳动,公益组织管理人员将学生的劳动时长、劳动表现记录在劳动档案袋里,学校每学期对学生的劳动档案进行比对,评选“劳动小能手”和“进步小标兵”。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通过前期制订劳动教育方案,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劳动档案袋,记录学生劳动的每一刻,让劳动意识时刻跟随,让学生学会主动劳动,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习惯,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树立劳动榜样,激励争先劳动

“养成良好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叶圣陶先生认为,养成良好习惯还要注意正面引导,要从小事做起,抓好开端,正确评价。劳动榜样的树立可以让学生对标劳动先进,特别是身边劳动榜样的树立可以促使其积极参与劳动,帮助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身边的劳动榜样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同伴。例如,在学期初安排值日生时,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安排进去,留一个固定的岗位给自己。这样学生每次值日时,都能看到老师也在认真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原本想偷懒的学生也就有了劳动的动力;原本勤劳的学生,也能从老师那里学到劳动小技巧,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幸福的,主动向老师学习,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教师也要走到学生中去,承担一些不适合学生完成的劳动任务,主动选择强度高、危险大的任务,并让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培养他们的劳动协作能力。除了树立教师榜样,同伴榜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形成,同伴交往是同伴之间通过接触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常规值日、日常学习活动还是大扫除,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爱劳动的行为,及时进行表彰,使其成为其他人学习的标杆。通过不断肯定、宣传同伴榜样的事迹,学生间形成相互的正向影响,带动全班形成爱劳动、会劳动的风气,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劳动氛围。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要完成这个“重大任务”,“言教”必不可少,“身教”尤其重要。对小学生讲爱劳动的道理,他们往往无法理解,很难将行动落到实处。因此,在日常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榜样情结、爱模仿的特点,通过树立教师榜样、同伴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身边鲜活的例子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让其感受到劳动的崇高,激发他们完成劳动任务的热情,从而促进其劳动习惯的形成。

三、加强劳动实践,拓展生活劳动

劳动习惯和品质是指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在日常学校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劳动实践资源,精心组织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目标要求:“带领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煉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强化实践。一是开发劳动课的实践价值。劳动课是开展劳动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阵地,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扩大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劳动能力,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当学习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桌或者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商量出一个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在课堂上当堂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享受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二是建立劳动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可以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当地特色、师资队伍等,因地制宜建立种植园、桑蚕养殖基地、纺织车间、科技园等劳动基地,定期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巩固所学的劳动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三是开展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家庭实际情况,以劳动周的形式分年段集中落实劳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情境相融合,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其在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的同时,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涵育精神内涵,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终身受益。

四、提升劳动品质,造就光荣劳动

在大力弘扬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依然存在。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摒弃低级乏味的劳动活动,多创设智力性、创新性、审美性的劳动活动,以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使其感受到劳动最光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一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梳理学科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学科渗透,把劳动教育观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二是定期和不定期结合,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周劳动情况,对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预设,旨在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三是开展辩论赛、小组劳动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劳动现象展开讨论,最终使学生达成劳动共识;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不断强化学生的劳动习惯,并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劳动自豪感和光荣感。

劳动教育要摒弃单一乏味的体力劳动,应让劳动适合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内在的需要,为其智力发展提供支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指出,必须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做人真有用处。让劳动成为习惯,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学生才会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才能够在将来走上社会时,兢兢业业、勤劳诚实,圆满完成社会给予的人生答卷。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叶圣陶‘习惯教育思想的小学劳动教育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Z-c/2020/22)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劳动教育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