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6-20 16:16刘钰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8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

刘钰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农业生产与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了更加便捷地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目标,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与主要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基于目标明确、组织健全、强化宣传、平台开发、团队培养及拓展资金来源等角度对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办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发展;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改进措施

一、引言

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截至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已达7.83万亿元。相关农业经济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并充分优化原有的管理措施及管理策略,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加全面有序地融入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农业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述及意义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所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依托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实现的针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关键性指标数据进行监控的一种管理形式管理策略,依托其在管理效率及管理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已逐渐成为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 完善农村经济产业结构

在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其生产模式、技术、政策、应用方向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产业结构往往较为单一,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和运用,能够倒逼农村产业结构与生产模式的全方位改革与转型,针对以往农村产业产、供、销模式进行充分迭代与更新,在农业生产领域积极引进物联网等先进管理技术,使农村经济发展能够依托技术转型开辟出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

2.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作为宏观经济增长及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和关键,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区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模式调整与改革,但最终展现出的农业经济发展成效却并不显著。基于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农产品经营种植人员更加及时有效地获取到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新信息,更加自然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农业经济生产发展中,并逐步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内容较为完备的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降低以往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进一步落实农业经济的增长目标。

3.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市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乃至农业服务所提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生产模式从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已成为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关键所在。依托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产销两端信息的传递速度与共享效率,使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到市场发展与调研信息,并能够及时有效地接收到农产品市场消费者提出的意见,使农业经济生产运行模式能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调整,使其能够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4. 优化农业经济生产资源配置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生产资源较为有限,生产经营流程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综合实力不强。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增强农业经济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必须针对农业产业内部生产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有效提高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基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与运用,能够使农业经济发展决策者获取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的生产信息,并能够帮助决策者制订更加科学可行的生产资源调配方案,有效提升农业资源生产利用效率,加快科技农业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三、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基于上文可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现阶段相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管理信息化观念未能深入人心

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模式推广与应用的关键性基础与前提,树立完备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强化农民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接受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层次、农民受教育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地区农民尚未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价值和重要性,有关地方政府部门也未能积极履行其宣传引导责任,导致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陷入困境。另外,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开展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将精力放在了技术引进等工作上,未能针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导致当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未能全面充分地转化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未能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欠缺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推广建设过程当中,受到其发展特点与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影响,其对于专业人才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农业管理人才。但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未能建立起完备的人才队伍选拔培养体系,相关产业管理部门与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和协同存在一定限制,导致能够胜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才较为缺乏,很难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

(三)经济信息协同共享平台开发滞后

农业经济涵盖了农产品种植、生产、供应、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和内容,如何加强信息化时代各个环节与流程之间的衔接工作,实现经济信息的协同共享已成为有关管理人员面临的重點问题。一些地区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协同共享平台的开发较为滞后,各环节之间的经济数据和信息之间的传递与互动难度较大,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的变动及消费者需求的相关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存在一定的桎梏和限制,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推广需要更加坚实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其中涵盖了适农信息监测设施体系、通信网络设施体系、农业数据计算设施体系、智慧农机管理体系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尚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与短板,网络体系建设情况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相关管理体系及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利用。

(五)信息化管理制度待完善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农业市场发展,并实现对供求双方行为的充分约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多元的信息化服务。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尚不成熟,各地区有关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对信息、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效率受到影响。

四、提高農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特征,积极改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关领域从业者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展开工作。

(一)构建明确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

合理科学的发展目标能够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提供方向指引,同时还能为决策者提供进度完成情况的参考。有关单位应当全方面考量农业信息化市场发展状态及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构建起较为可行、明确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推广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规划目标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信息化管理模式应能够满足农业生产人员日常生产活动的需要,更加便捷高效地为农户与种植人员提供相关农业信息,并为其提供科学的农产品生产建议。其次,信息化管理模式应能够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在气候分析、灾害预测、化学农药使用监管、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功能支持,从而充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最后,在针对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目标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具备较为完善的通信交互功能,使一线农业生产人员能够及时实现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充分互动,并能够为其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信息服务内容,使农产品种植生产产业链更加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健全组织机构体系,提供充分管理保障

受到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如何针对传统的农业经济生产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改革和优化已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在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之前,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组织保障,减少管理工作引发的各类风险,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第一,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各级主管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传达有关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相关精神文件,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予以积极配合,针对农业信息化市场中的交易与互动行为内容进行规范化管控,并抽调农业主管部门精干力量组成信息化管理委员会,针对性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模式下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使信息管理服务质量得到全面进步。

第二,应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力量予以支持。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及农产品生产者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农机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等各类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可以采用政策手段不断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协同工作,从资金、经验及信息服务等多角度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提供支持,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农民树立信息化理念

以往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内容较为丰富,农民接受难度较大,理念宣传工作的开展不够顺利。因此,有关农业管理部门应当针对性加强引导宣传,综合采用线上推广及线下入户相结合的模式,结合优惠政策及实际案例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改革中的优势和特征进行宣讲,让农民群体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调动农民群体购置设备与服务的积极性,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受众不断增多,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提供多角度支持。

另外,为了进一步打消农民心中的疑虑,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接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有关部门还可以选定推广宣传条件较好的地区组织开展示范区或试点区建设,并针对该区域内农业经济产值在一定周期内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比对,使信息化生产管理模式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参考,同时也能使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强化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关注和接受程度,使农业经济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四)关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生产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帮助农民有效规避气候变化、市场调控及病虫害蔓延等情况带来的风险,使其综合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为更加充分地满足农民对于农业信息服务的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携手技术人员对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交互平台进行开发,由市场调研人员采用相关技术手段针对农业领域当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并发布到平台,使农村用户能够基于平台信息相关内容对其生产工作进行实时调控,提升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的效益。同时,市场供求双方也能够基于信息发布平台展开交流与沟通,从而确保农产品生产交易安全,提升平台公信力。

(五)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团队

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建设工作,有关部门及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企业应当结合市场调研分析结果及辖区内农业经济生产发展概况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推广情况与相关需求作出评估,并按需与相关院校专业负责人展开沟通和协调,从而因地制宜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服务团队,让信息服务人员能够为农民及农业生产决策部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服务内容,同时还能有效强化信息服务工作的时效性,使其能够为信息管理模式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六)拓展资金来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一些地区的信息化设施网络建设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推广质量较差,不利于信息化管理工作覆盖面的进一步拓展。有关部门应当针对以往的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融资模式进行全面调整与优化,充分扩展融资来源及融资模式涵盖内容,使信息化管理工作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得到有效覆盖,实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多方提升。此外,在进行金融政策的制订与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应当尽可能加强对服务企业及农业个体户的支持,使信息化管理市场形成良性有序的发展循环,提升资金使用成效。

五、结语

综上,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农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有效弥补信息化管理面临的困难与不足,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董青.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策略研究[J].新农业,2022(22):84-85.

[2]徐莎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2(09):116+119.

[3]郭平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分析[J].农家参谋,2022(15):82-84.

[4]刘盈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J].河南农业,2022(20):13-15.

[5]程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0):10-12

(作者单位: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