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琴
[摘 要]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得进、学得牢”,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扎根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和课堂学习联系起来,积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将从初中语文课堂的调整方向和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课堂的重要意义出发,探寻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可行路径,强化初中语文对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与实践性课堂;“双减”政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9-0010-03
生活化与实践性课堂构建的一大关键,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之中。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堂趣味性,以此增强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性,保证生活化与实践性课堂构建工作的有序推进,用高效的课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课堂的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重要参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教与学的适配度。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的调整方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強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推行后,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以自己单向传输知识为主,将学生的自主思考后置为课后作业的情况,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性的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注重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双减”政策推行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重要参考设计教学活动,有效保证教与学的适配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减弱布置大量课后作业的必要性,结合学情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更倾向于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在课堂中思考知识内容的时间较少,更多时候都是认真听重复性地讲和记笔记。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他们很难从中提升学习能力。为此,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探索来增加在课堂中自主思考的时间,从而培养学习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一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简单又单一的语言讲述,以及重复性的习题练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更多时候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而被动听讲、接收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而在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一些教师讲解知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将考试成绩当作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在以分数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往往止于表层,缺少所学知识内容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体会。而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内容在不同情况下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三)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更强调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这样的课堂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再只是简单地听讲、记笔记、完成习题,而是跟随教师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内容、理解知识内容、实践应用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有效保证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三、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情境创设的直观效果
在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以在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理解所学内容的不同应用情况。以往语言讲解式的生活情境创设方法,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也不利于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因此,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以更直观的方式加快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不同地区的冬天”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冬天的情境,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济南冬天的景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积极运用微项目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微项目教学是新课标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主张围绕知识内容的重心发布项目任务,让学生基于任务的具体要求对知识内容展开自主探索,其能发展学生的多维能力和多元思维,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常规的教学方法相比,微项目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实践时积极应用微项目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主探究知识内容的时间,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最终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教学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走近叶圣陶先生”的微项目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展开自主探究,并梳理归纳课文述及的事件,继而结合不同的事件分析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在课文探究结束后,让学生从这些事件中选一个进行概述,再为叶圣陶先生写一段简练的人物介绍。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建设高效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搭建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相关调查与研究指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若能把握好这一特点,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跟随设定好的节奏进行学习与实践。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三峡》的教学为例。本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叙事抒情的方法。本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选择一个事物进行描写,要求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体现出该事物的特征,以及自身对该事物的情感。在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投放展示学生的成果,通过生生互评、师生问答等方式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注重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
当前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机械地学习语文,疏于将语文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从而产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在生活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情况下,做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和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社戏》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社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体验过的习俗、风俗或者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简单讲解“社戏”这一风俗后,可以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体验过类似“社戏”这样的独特风俗,体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家乡的风俗进行联想和思考。注重生活化问题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现实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的实践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增加情景表演环节,增强课堂的生活性与实践性
增加情景表演环节,能够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体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而有利于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的初中语文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范进中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本篇课文的情节,将其改写为课本剧,排演好后在之后的教学课堂中表演。在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對各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并评选出最优表演者。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知识内容的分析、讲解。情景表演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深化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内容,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强化初中语文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落实“双减”政策为目标构建生活化与实践性初中语文课堂时,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活动设计,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与活动参与度,以此保证教学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帮助,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顾静燕.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45-47.
[2] 张博雅.初中语文“实践性”教学探究:以网课模式下八年级下册《马说》一课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23):41-42.
[3] 郑有巍.引生活之水激活语文课堂: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方法分析[J].名师在线,2021(36):24-25.
[4] 刘召静.基于生活教育,开拓初中语文学习新磁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123-125.
[5] 薛萍.活引生活之水 激活语文课堂: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10):39-40.
[6] 袁爱国.情境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维度:以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语文公开课为例[J].初中生世界,2019(32):6-10.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