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同学习、提效能

2023-06-20 21:11:33徐爱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者博物馆

徐爱娣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群众文化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博物馆的志愿者行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而不获取任何报酬。志愿者的参与,缓解了博物馆人员紧张的现状,为博物馆注入了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的参与,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从而实现了传播文化、教育大众、服务社会的功能。《礼记》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志愿者们抱着一颗赤诚的心走进了博物馆。无私奉献,不求利益回报。文章以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近年来的实践为例,浅析如何为志愿者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留住志愿者,发展志愿者,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志愿服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17

近年来,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自身资源,通过组织学习、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等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条志愿者和博物馆双赢的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面,笔者试结合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近年来的实践,谈谈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恳请各位同行指正。

1 根据需要,招募选拔志愿者

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地志类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共有11个展厅,面积8000多平方米。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人员愈感紧张。自2015年起,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开始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根据工作内容性质的不同,志愿者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公共秩序服务类志愿者,主要是在博物馆咨询台做信息咨询员,负责接待观众、解答咨询、展厅指引;二是研究探索服务类志愿者,主要协助馆内各部门进行资料整理和资料录入,展览或相关资料的翻译,以及帮助博物馆出谋划策、提出展览的构想等;三是讲解服务类志愿者,主要协助博物馆讲解员对馆内展品进行介绍。这些志愿者主要是文登区城区的中小学生。

招募的志愿者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身心健康,热心公益,愿意利用个人时间无偿为公众服务,能够自觉遵守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长期在文登居住,平均每月至少服务1次以上,一年累计服务能够达到40小时以上;三是热爱文物博物事业,具有良好文化素养,教育、艺术、外语或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者优先;四是报名讲解岗位的志愿者,需具备普通话达标证书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全面了解,打牢志愿的根基

有爱才有家,有家才有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才有奉献的根基。对每年招募的志愿者,我们都会建立个人档案,设立团队负责人、联系人,建立志愿者工作微信群、QQ群,使每位志愿者都能在自己的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每一期新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博物馆都会集中安排一次主题为“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游馆活动(图1)。由馆长或副馆长带领,对博物馆进行一次全面了解。首先是认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包括每个人的办公地点、工作职责,其次是对博物馆的各个功能室进行参观,最后对博物馆各个展厅进行介绍。

一次完整的活动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但这次活动对志愿者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博物馆敞開怀抱,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每名志愿者;志愿者敞开心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博物馆,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去经营,去爱惜,从而为今后的志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组织学习,提高志愿者素质

在接纳了志愿者后,我们利用馆内资源对志愿者进行免费的学习和培训。

3.1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文登的圣经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圣经山巅刻有五千余言《道德经》经文的摩崖石刻是文登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大多数文登人生于斯长于斯,却对《道德经》了解甚少。于是,博物馆以“了解身边的历史,让身边的文物说话”为主题,发起了《道德经》诵读和研究活动。

第一步,组建博物馆“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在博物馆工作人员中推广《道德经》诵读工作,每天诵读《道德经》半小时,每周开展1次诵读心得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步,向社会志愿者辐射延伸。不定期在博物馆内举行《道德经》诵读分享沙龙,邀请社会志愿者参加。学习、分享、交流,由理论到实践,由学习到生活,《道德经》跨越几千年的古老智慧,通过诵读、解读逐渐走进了志愿者的心田,也开始走进了文登老百姓的生活。第三步,开展小志愿者诵读。诵读分线上、线下(图2)活动。线下活动参与对象为文登区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共计开展12次,其间前往文登大众小学、文登区文昌小学开展活动2次。后线下改为线上活动。线上活动自2021年1月8日启动至今,线上坚持诵读学生数为139人,每天坚持诵读学生为20余名,其余基本每周进行诵读,《道德经》经典诵读学习群每天线上诵读一章,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志愿者负责点评鼓励。因线上诵读形式日常化,孩子们常常耳濡目染于《道德经》的智慧思想中,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2022年7—8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又组织了3次线下《道德经》活动:“我的风采”“我的奖项”及“面对面研学座谈会”,展示前期诵读《道德经》的成果,交流诵读《道德经》的体悟及存在的困惑,做阶段性的总结。

如此一来,既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激发全社会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广大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质。

2022年8月,博物馆整理校对注音《论语》博物馆内部使用本,准备带领博物馆小志愿者开展诵读,同时探索博物馆进校园工作,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做好服务工作。

如今,诵读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很多家长把孩子也带了进来。现在经常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已经有100多人,在文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对《论语》《大学》《中庸》的学习。

3.2 培训小讲解员

文登自古崇文尚德,素有文登学的美誉。博物馆各个展厅就是记录文登文化的一部大书,能把博物馆这部书读透、读懂,就是对家乡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把文登文化历史编写成文字凝练的解说词,分发给中小学生志愿者,并由馆内资深讲解员担任辅导教师,对这些小志愿者们进行讲解培训。

刚开始,每周六下午,小志愿者们齐聚展厅,边看边听,对各个展厅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参观;1个月后,有个别小志愿者开始报名参加试讲;3个月后,20名小志愿者全部上岗,每周末轮流到馆进行讲解服务。培训的过程很艰辛,从背诵讲解词到纠正每个字音,到每个人的仪态、心理素质,指导老师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看着小志愿者们个个都能流利自如地讲解,赢得参观者的高度赞赏,指导老师感到很欣慰。

如今,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已培养出90多名小讲解员,他们有小学生,有初中生,有高中生,还有的已经升入了大学。他们是文登文化的代言人,也是文登学文化的传承者。看着一批批小志愿者的成长,就如同看到了我们的文化在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4 提供机会,提升志愿者内涵

博物馆对于公众来说是一座沉默的文化宝库,而志愿者则是拿着文化钥匙率先走进宝库的受益人。经常走进博物馆、为博物馆服务的人就会有受益的机会。

4.1 服务展会交高人

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有机会邀请到全国各地的名家名流,为志愿者提供了免费的学习机会,可以不出文登就能结交高人,见大世面。

2019年8月,“守正·创新—大华禅画师生作品展”走进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大华先生的弟子精英云集,在画展的同时进行了多方面的展示交流。展览期间,国际易学联合会委员寇方墀女士举办了“《道德经》的智慧”的讲座;古琴演奏家王志强先生现场进行了古琴演奏;北京中医王佳琪女士,在展览间隙为广大市民提供义务就诊。艺术家们用行动诠释了“画物即画人生之道”的艺术观点,将禅画艺术和谐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其高尚的艺术胸怀,也为志愿者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示范教育。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深受感染,大为赞叹。

更幸运的是,一位爱好书画的志愿者仰慕大华老师高尚的艺术素养和为人境界,在与大华老师的交流中得到认可,当场拜师,成为大华老师的弟子。这也成为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在文登成就的一段佳话。

4.2 聘请文物做老师

文登明代学者刘必绍的著作《四书传习心谭》,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此书作为古籍尘封于图书馆已经多年。2019年,博物馆与图书馆联合,准备对此书进行全面整理出版。此套丛书一共20册,整理录入工作量很大。另由于此书年代久远,采用手刻的形式记录,且无标点符号,整理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经过招募,教研中心和图书馆的两位老师加入了我们的整理行列。

“整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两位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感谢博物馆给了我们学习成长的机会。”目前,两位志愿者已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预计下半年即可出版。正所谓“爱出者爱返”,在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同时,博物馆也默默地为其送上了丰富的文化养料,滋养着志愿者的成长。

4.3 研学服务提实效

2022年7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文博工作要求,打造文登青少年暑期研学基地,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为基础,以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为导向,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精挑细选出111件馆藏文物精品,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包括石器、陶器、釉陶器、三彩器、瓷器、古籍、拓片、钱币等类别,布展于一楼临时展厅。

2022年7月26日,“研古学今·回溯历史—馆藏文物精品展”研学活动启动。资深藏品部的管理员亲自向观众普及古代文登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年来文登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让沉睡于库房的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更好地发挥塑形铸魂的作用。此次研学活动拉开了文登学子们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帷幕,如今的每個周末都会有一名专业工作人员就展厅的某一件藏品或某一处刊版带领小志愿者们展开深入的拓展研究。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打造文登青少年日常研学基地。

5 搭建平台,促进志愿者发展

博物馆是一所城市历史文化凝聚、弘扬和传承的场所,是传播文化知识、进行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的平台。在免费开放的同时,开展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是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5.1 把学生请进来

在举办各种展览的同时,博物馆主动联系学校,以文登乡土文化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邀请师生走进博物馆,把第二课堂搬到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近距离接触文登历史,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生参观时,我们尽量安排本校的小志愿者进行讲解(图3)。这些小志愿者在锻炼自我的同时,在同学面前充分展示了风采,树立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批小志愿者的展示,都会吸引带动一大批青少年的加入。这些小志愿者,就像一颗颗火种洒向了文登乃至祖国的大地。因为家乡文化是根,青少年只有了解了家乡文化,把根扎得深,才能有日后的枝叶繁茂。

5.2 带博物馆走出去

文登历史悠久,当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文登因此得名。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的长学山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登这方重教尚文的水土孕育出了“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仁孝”的文登学精神。让文登学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成为博物馆教育的主要任务。

自2014年起,博物馆积极开展“龙魂文脉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活动”(图4)。由宣教部讲解员、志愿者主讲并制作课件,将博物馆展览、文登历史文化以讲座的形式送进学校、社区、乡镇。至2019年12月,“龙魂文脉进社区、进乡镇”系列讲座,先后送展进入张家产驻地、高村大集、宋村、金都广场、文登学广场等近20个社区及乡镇,共计送展60余场次,参观人数有10万人。

文登千百年流传的李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再一次走进百姓心中,在百姓中引起强烈共鸣。许多群众在听了宣讲后热泪盈眶,握着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有的志愿者通过宣讲受到群众热情的感染,从此走上了讲坛,成为文登的名人。

5.3 爱就是成就彼此

志愿者与博物馆以博大的胸怀服务了社会、教育了公众,也互相成就了彼此的发展。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自开展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以来,先后有400多名志愿者走进博物馆,经常参加活动、长年服务的志愿者有60多人。在公益活动中,志愿者们心手相牵,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愉悦了身心。2019年,在文登优秀志愿者表彰中,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有两名志愿者受到政府表彰。

如今,文登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亲近博物馆。博物馆正逐步成为人们休闲、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成为公众时尚生活的重要元素。

一所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多少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提升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质量,逐渐壮大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不但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王春法.打造新时代博物馆新型智库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J].博物馆管理,2019(1):8-15.

[2]吕海弟.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管理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5):114-115.

[3]郑小萍,周瑾璇.博物院志愿者管理工作初探:四川博物院工作实践[J].博物院,2017(4):110-115.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志愿者博物馆
志愿者
环球时报(2022-10-14)2022-10-14 10:50:25
我是志愿者
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12-02 16:45:06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为志愿者加油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8
我是小小志愿者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6:07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58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