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护理中联合运动疗法的效果分析

2023-06-19 02:46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腰背融合术经颅

尹 会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包括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移等,是导致年龄<45岁人群运动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多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改善患者症状,但患者术后腰背肌薄弱,肌肉进一步萎缩,可对腰椎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术后康复护理尤为重要[1]。运动疗法是康复护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定量运动训练,并借助辅助设备,帮助患者改善腰背肌耐受力,以促进腰椎功能改善[2]。经颅磁刺激技术具有连续可调节的磁场刺激,在脊柱融合术后运动疗法中应用广泛,可通过磁刺激治疗达到提高神经元兴奋性的目的,以激活受抑制神经元,重塑受损神经传导通路,促进机体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通过电磁刺激以促进肢体感觉、运动、控制及平衡能力改善[4]。本研究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护理中融合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1 例;年龄34~71 岁,平均年龄(42.25±2.15)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16±1.08)年;疾病类型为腰椎滑移11例,退行性脊柱侧弯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42.19±2.21)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04±1.11)年;疾病类型为腰椎滑移1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 例,腰椎管狭窄症12 例。纳入标准:(1)均经MRI、CT等检查确诊。(2)均行脊柱融合术治疗。(3)术后均有自主活动能力。(4)患者病历资料完整。(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存在手术禁忌证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4)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5)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6)合并恶性肿瘤者。(7)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脊柱融合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康复护理,包括指导患者饮食、用药,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情绪、病情监测,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实施并发症护理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术后慢走、屈肘及下肢肌肉收缩方法等,不规定患者训练时间。观察组在常规运动训练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干预,所有运动、行为均由专业人员负责指导:(1)经颅磁刺激治疗。设备选用YRDCCY-1型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由武汉依瑞德有限公司提供,圆形线圈直径为12.5 mm,磁场最大强度为3.0 T。治疗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静卧位),确保环境舒适、整洁及安静,指导患者放松身体,将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等去除后,于患者健侧初级运动皮质上肢投射区放置刺激线圈,与治疗部位颅骨表面相切,设置刺激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调节为90%静息运动阈值,无间断刺激,共1 200 个脉冲,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 次,每周5次。(2)直腿抬高训练。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踝关节、膝关节伸直后,缓慢收缩腿部肌肉并将腿部抬高直至最大幅度,维持3~5 s 后放下腿部。(3)四点支撑背伸运动。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屈曲双膝、双肘后,以双肘、双足4 点支撑将腹部尽量抬高,向上拱起直至最高点,维持3~5 s 后缓慢放下。(4)飞燕式运动。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并将枕头去除,双手向后伸展并用力抬头,胸部与头部离开床面,同时伸直膝关节,双腿向后离开床面,仅腹部与床面贴紧以作支撑,保持3~5 s后放松。术后第1周行低强度运动,时间为15 min/次,每日3 次;第2 周行中等强度训练,时间为60 min/次,每日3 次;第3 周行高强度训练,时间为90 min/次,每日3 次。运动疗法期间以患者耐受情况、训练进展等为依据,适当调整各阶段训练时间、强度等,指派专人看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运动并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恢复情况。于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直腿抬高角度测量方法: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主动伸膝伸踝,将腿部肌肉收缩并缓慢抬高腿部直至最高,采用大量角器测量腿与床面所形成夹角度数。腰背伸高度测量方法: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双肘、双足跟4 点支撑于床上,向上拱起直至腰背部达到最高点,采用长尺测量患者髂前上棘与床面垂直距离。(2)疼痛程度。于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腰椎功能。于术后1 个月、2 个月及3 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膀胱功能、体征、自觉症状及日常生活动作4 个维度,共计16 个条目,总分0~29分,评分高低与腰椎功能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直腿抬高角度、腰背伸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3个月直腿抬高角度、腰背伸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s)分

组别直腿抬高角度(°)腰背伸高度(cm)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值P值术后1个月51.16±10.12 51.64±10.08 0.235 0.814术后2个月67.16±8.45 78.45±4.59 8.218<0.001术后3个月74.16±7.69 88.59±3.58 11.908<0.001术后1个月8.16±3.55 8.24±3.46 0.112<0.001术后2个月12.26±4.22 22.49±3.06 13.737<0.001术后3个月14.95±4.23 23.54±3.22 11.312<0.00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

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值P值术后1个月2.56±0.55 1.47±0.68 8.724<0.001术后2个月1.22±0.45 0.54±0.16 9.966<0.001术后3个月1.02±0.32 0.23±0.24 13.825<0.001

2.3 两组患者JOA评分情况

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JOA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JOA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值P值术后1个月14.55±3.55 19.26±3.74 6.393<0.001术后2个月22.22±3.44 26.58±1.32 8.283<0.001术后3个月23.16±2.05 28.59±1.25 15.830<0.001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是骨科多发病之一,发病部位为腰椎处,以肢体疼痛、麻木、性功能障碍及间歇性跛行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最常用术式,但腰椎融合可增加相邻节段应力,并加速小关节退变,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5]。有研究[6]显示,脊柱融合术后3%~14%的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由此,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护理,以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极为重要。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康复疗法,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术后神经根粘连,以促进患者腰背肌强度增加,从而改善患者耐受力,达到重塑腰背肌功能的目的[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 个月、3 个月直腿抬高角度、腰背伸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及3 个月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脊柱融合术后康复护理中联合运动疗法,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直抬腿高度介于15°~30°时,人体腰椎孔神经移动并不显著,而直抬腿高度>80°时,神经根移动距离最大可达到5 cm,运动疗法中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开展直腿抬高运动,有利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以达到改善患者病理状态的目的[8]。同时,运动疗法中通过飞燕式、四点支撑法等运动方式,可调动患者腰背肌力,促使脊柱力量恢复。此外,运动疗法可避免术后粘连发生,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9]。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脊柱融合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而这种障碍是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引起,运动疗法中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该种设备是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电磁刺激原理,通过对脑部产生刺激的一种辅助治疗工具,可改善肌肉痉挛情况,并提高关节活动度[10-11]。同时,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通过持续经颅磁刺激,可对大脑皮质产生刺激,以改善损伤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高频经颅磁刺激可产生兴奋作用,而低频经颅磁刺激可发挥抑制作用,且仅于人体大脑皮质区发挥作用,不会影响患者脑深部组织[12]。此外,经颅磁刺激治疗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可增强对患者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刺激,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13]。

综上所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护理中联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腰背伸高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猜你喜欢
腰背融合术经颅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