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2023-06-19 17:22:24潘玉红周燕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双向

潘玉红 周燕华

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针对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给出指引。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保持连续性及互动性。同时,还要取得家庭、社区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与配合。本文就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期望推动相关研究,促使政策落地。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來,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幼小衔接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此,笔者在小学和试点幼儿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察、家长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

一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比较严重。一些幼儿园及校外机构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且各幼儿园教学内容不同,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起点不一。家长的不当选择和幼儿园的刻意迎合造成内卷严重、教育资源浪费,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

二是幼儿园忽视儿童学习品质、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幼儿的肌肉发育还不够成熟,其书写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就幼儿的书写习惯进行调查,发现有63%的幼儿书写习惯良好,37%的幼儿书写习惯较差。书写习惯较差主要表现为坐姿不端正、握笔姿势错误、书写不用心等。

三是不科学的衔接方式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加重了儿童的心理负担。如前文所述的部分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或者部分小学“非零起点教学”,这样可能导致学习过的幼儿产生骄傲心理,部分没学过的幼儿产生自卑心理。

二、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应“双向”规划

笔者以幼小衔接的校(园)本课程研究为抓手,通过与试点幼儿园对接,共同探讨幼小科学衔接的方法,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幼小教研制度的“双向互动”衔接

我们成立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联合教研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引导教师共同研读《意见》,加强对教师的专项培训指导,加大对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理论的学习,共同探索幼小科学衔接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衔接

1.强化幼小衔接意识。笔者所在学校指导试点幼儿园使用园本课程《绘本识字与表演》,上学期围绕“我上学啦”“我爱爸爸妈妈”“想象”,下学期围绕“勇气”“情绪管理”“学会爱自己”等模块开展“每周一节绘本课”活动,通过识字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实现幼小科学衔接。

2.增加过渡性教学。笔者所在小学结合幼小衔接园本实验课程,指导幼儿园以八大入学关键能力(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训练为重点,对幼儿开展适应性教学,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相关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课时安排中,适当增加一些过渡性教学内容与活动等,以保证儿童在学习适应上的平稳过渡。

(三)教学环境的“双向互动”衔接

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脱离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环境,对侧重于学习并多了几分严肃的小学环境一时无法适应,心理上会有压力。所以,一年级的班级环境布置要温馨、舒适,以减少孩子的焦虑和陌生感。

(四)家校共育的“双向互动”机制

家校沟通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学校必须注重家校共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从生活、心理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教师会拍摄一些学生日常学习与活动的照片及视频,通过微信、QQ等与家长分享,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及反馈,从而让家校双向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做好家校共育。

三、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

幼小衔接有开学前的准备、开学后的适应两个阶段,家校双方要牢牢抓住重点时间节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衔接。

(一)幼儿园大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1.笔者调查发现,约有59%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前准备方面表现得较好。因此,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初步培养其学习兴趣、个人意志品质,养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安全意识与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幼儿园应在下半学期带领大班孩子参观和体验小学生活,让幼儿养成积极的情感倾向,缓解焦虑,提前熟悉小学的校园生活。另外,幼儿园应注重提前调整大班幼儿的作息习惯,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作息习惯。

(二)小学实施新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儿童入学适应期,需要重点开展适应教育,注重探究式和体验式学习。教师可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将特色校本课程、艺体活动等融入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同时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等,帮助儿童在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做好入学适应。

(三)注重幼小教育方式相衔接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点知识,使家长明确儿童为本的观念。家校双方要有计划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确保衔接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养孩子初步的价值观,为其入学做好准备。

总之,幼小衔接相关指导文件的出台,旨在让学校和家长认识到唯有家园共育、家校联合,才能让孩子稳步过渡幼小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而幼小科学衔接则是通过一系列衔接教育活动的举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育环境的创设,让孩子在各种综合的、实践体验式的活动中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愉快地开启新的校园生活。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小衔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20763)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出版人(2022年11期)2022-11-15 04:30:18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