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军
【摘 要】随着新兴移动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然而传统媒体并未消失,而是在挑战中寻求机遇,搭乘融媒体快车,摆脱传统单一表现形式,创新发展策略。近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立足所处环境与自身资源,将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探索广播节目可视化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重塑广播媒体的形象。本文就广播节目可视化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应用和发展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可视化;广播节目;县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思维
在新媒体时代,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电视、网络综艺节目充斥大众视野,各类自媒体层出不穷,快速发展。大众被碎片化的节目形式吸引,视觉信息在民众接触的信息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依靠音频传递的传统广播节目受到冲击,受众流失。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发的各类广播节目,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必须跟上媒体技术发展的脚步以及受众对广播节目的新需求,合理利用先进技术,探寻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优势,发展可视化广播端,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广播节目发展趋势及可视化意义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广播节目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信息化全面发展,5G技术发展应用愈加成熟,促使广播节目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发展出网络广播、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广播电台虽然遭遇了一些冲击,但是也迎来了新发展、新机遇。观察如今的媒体市场,通过视觉传达的信息占据了主导地位。广播属于非视觉媒介,但可以在实现媒体融合的基础上,走创新发展道路,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打造立体化传播形式。
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通过可视媒介展示更多的可视化信息,为广播节目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在沿用广播节目框架与思想内核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可视化模式提升节目可看性。目前已有多地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了可视化广播的尝试,推出了一系列优秀节目。通过直播镜头,受众可以看到广播工作的流程,节目传播更高效,满足了受众的视听欲望,可视化广播创新得到鼓励。
(二)广播节目可视化的意义
县级融媒体中心覆盖乡村社区,肩负着打造基层社区服务平台,建立基于社区的关系网,增进群众联系与沟通的重要任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新技术,打造可视化广播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居民提供周边资讯、便民信息、生活服务、文艺娱乐等丰富的内容,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帮手。传统广播形式很难满足群众日渐提高的实用需求和欣赏需求。广播节目可视化通过画面形式制作节目并通过可视媒介展示出来,让信息传达更立体,受众更广泛,接收更便捷,激发群众形象思维,改善声音信息记忆时效短的问题。广播可视化并非将广播节目转化为电视节目,特别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合理利用先进技术与视觉文化,打造符合群众需求的节目。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广播节目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了广播节目可视化工作,引进了一些直播设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力求积累自身经验,快速实现可视化节目创新突破。网络直播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传播模式。广播节目引入直播模式,打破了节目制作与播出时的神秘感,吸引受众关注节目[1]。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播出的可视化广播节目,包括交通类、文娱类、咨询类等多种内容,受众可以观看和收听节目,也可以与嘉宾、专家、主持人互动,充分发挥了可视化广播的优势。与此同时,可视化广播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影响播出效果,成为广播节目可视化創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出镜主持人表现力不足
传统广播节目中,声音是广播节目主持人传递信息最重要的途径,广播节目主持人只要在话筒前阐述内容,发布信息即可。因此,节目要求主持人音色好,思维清晰,表达流畅。广播节目可视化之后,主持人还要具有较强的镜头表现力,才能满足节目播出需求。但是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在镜头前略有不适应,表现力不足,导致节目效果不佳,影响后续传播效果。
(二)直播互动存在多种突发情况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有了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在直播互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节目组,甚至留言还会出现在公共屏幕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开播的可视化广播节目,面向的受众层次较为复杂。节目制作播出过程中,群众需求不同、观点不同,在实时留言中,有的言论影响群众观感,不适宜播放到公共领域。因此融媒体中心必须为节目配备专门的检查人员,及时发现不良言论并清除。直播互动过程中也有可能遭遇其他突发情况,例如冷场,讨论内容与主题无关,设备出现状况等,都需要节目组提前做出应急预案并演练成熟,在节目开始后做到有备无患。
(三)直播信号不稳定影响节目效果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有限,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而信号问题,是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可视化广播的关键因素,直播过程中网络信号不稳定的情况频发。信息化时代,新媒体行业对网络的要求较高,人们要求实时互动。可视化广播节目播出时,节目组的移动设备、传输信号情况对节目可视化至关重要。例如走进山区等信号不良的区域进行采访,信号太弱,节目卡顿,影响播出效果[2]。当前网络上可选的节目资源极为丰富,如果因为信号问题导致观感较差,则可能会造成受众流失。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促进广播节目可视化的策略
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广播节目可视化,要抓好内容建设,聚焦基层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发挥地域感、亲切感强的优势,承担起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提供生活资讯和文艺娱乐等任务,关注区域热点和民生新闻,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内容上贴近基层,展现生活中的烟火气,在形式上进行突破,创新可视化广播的尝试与推广。
(一)流程创新,以用户思维为主导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可视化广播节目,可以在流程方面进行创新,以受众思维为主导,创新节目编排路径。广播节目可视化不能仅仅将声音信息转化为可视信息,更不能放弃广播优势,完全向可视化靠拢。节目流程设计应实现内容与形式、结构与播出的融合。经过对受众群体需求的调研,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可视化广播节目。
为了让广播节目的特点扬长避短地发挥出来,需要立足群众需求,增强节目的服务性和互动性,体现用户至上的思维。县级融媒体广播节目采用网络直播间模式,实现广播节目可视化,以提高受众黏性。可视化广播也能够做到平台融通,通过更多传播渠道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流程设计上增加互动型活动在节目中的比重,首先将氛围营造出来,受众成为节目的收听者、观看者和参与者,影响节目走向,参与感更强。在互动性方面,受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电话、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参与节目互动,真正做到覆盖广泛,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受众都能参与到节目中来,大大增加了受众忠诚度[3]。
(二)移动优先,具备新媒体思维
县级融媒体中心人员要具备新媒体思维,以移动优先的思想指导工作,积极推进多平台互动,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参与者,营造更好的媒体生态。可视化广播节目要结合广播的宣传特点,让受众可以通过收音机、电视、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收听观看并参与节目。
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落地基层的优势,建设自己的交互平台、微信群、公众号等,以此紧密联系群众。要重视用户价值,能够看见用户在节目互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于受众关注的民生、资讯等问题做到有问有答;对于用户对节目提出的好建议,要认真采纳,并且在节目中给予反馈,吸引用户更多地参与互动,发表看法。例如在广播节目播出后,群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看直播回放,继续参与互动。节目中出现过的生活资讯,可以在不同平台上找到具体内容,让节目播出的信息真正利好群众生活[4]。在互动模式上,可以邀请嘉宾,也可以进行街头采访,记者可以打造融媒体中心下的自媒体账号,与节目形成联系。多管齐下,让可视化广播节目深度影响受众生活。
(三)尝试突破,引入新科技
可视化广播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多更强。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以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引入新科技,提高节目可视化制作水平,让受众感受到新鲜的视觉效果。如,部分融媒体中心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打造沉浸式廣播节目。
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讲,可以立足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地引入新科技。例如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就让受众产生了一定的新鲜感。首先改善自身视觉传达能力,再大力推广互动形式,介绍互动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某县级融媒体中心专门开设一期节目,展示绿幕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虽然这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是这一技术出现在可视化广播节目中,仍然让受众感到有趣[5]。广播节目中介绍过的技术,在后续的节目中继续使用,会让受众产生参与感,更有参与热情,更加关注节目后续内容。
(四)走进生活,打造线下融媒体产业
县级融媒体中心立足广播节目特点,营造积极的广播可视化制作氛围,构建深入民众的融媒体平台,打造线下融媒体产业,让传统广播节目更加具象化。如,在2021年春节期间,某县级融媒体中心开播了时长超过4小时的节庆互动广播节目,多位主持人上阵,通过春节主题宣传、节目表演、游戏互动、抽奖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群众本就很熟悉的本地广播节目主持人,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适时宣传融媒体中心未来即将上线的各类与民生相关的节目活动,打造线下融媒体产业,让可视化广播成为优质的宣传渠道[6]。
结语
以听觉信息传播为主导的广播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通过合理利用广播可视化的创新技术手段,打造出视听一体化新型传播方式,为广播节目的融合转型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给受众突破传统、不同凡响的体验。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立足自身条件,整合自身资源,调研、揣摩受众的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可视化广播节目,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受众成为可视化广播的忠实用户。随着5G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可视化广播在媒体融合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技术应用上,在形式与内容上,还需不断寻求突破。
注释:
[1]芦丹.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可视化运营传播策略优化研究——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融合创新为例[J].营销界,2022(16):77-79.
[2]汪宁.“音频+”,广播音频再利用路径新探——疫情期间可视化音频爆点案例带来的启示[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03):163-169.
[3]潘可.“看得见”的广播,“听得见”的精彩——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10):84-86.
[4]刘芳.从用户需求角度谈广播可视化的操作路径——以江门电台首档可视广播节目《一不小心上了镜》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29):106.
[5]左美哲,郭兆龙.传统广播媒体突围之路——北京青年广播融媒体可视化实践[J].中国报业,2018(21):70-72.
[6]赵萌.全媒体时代可视化广播发展策略——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为例[J].青年记者,2018(17):58-59.
(作者单位:含山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