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英
【摘 要】 针对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新教材识字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单元类型把握不当、识字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等现象,通过对新教材与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识字单元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教师要“把握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了解识字方法、善于灵活运用”“梳理识字内容、引导建构学习”等建议。
【关键词】 新教材;识字单元;内容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64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23年春季,《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中年级段(四至六年级)的6册教材已全部发行使用。新教材中年级段呈现了识字单元,近3年来在各级公开教学以及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陆续可见教师们执教识字单元的课例。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生活语文学科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关乎生活语文的教学质量。
但在教研活动中,笔者发现当前识字单元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一是单元类型把握不当。有的教师把识字单元当成课文单元,教学依循的是先教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再讲解课文内容的路径。教学重点落在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拔高了教学目标。二是对各种识字教学法掌握不到位。识字单元中蕴含了不少识字教学方法,有些识字法有自身的研究理论支撑,有所倡导的教学原则,也有独特的教学程序,但有的教师对这些识字教学法的了解仅限于概念层面。三是对新教材识字与写字的内容编排缺乏系统性了解,在引导学生建构新字含义时,未能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
为落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要求,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是以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为首要参考内容的[1]。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识字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就有必要比较分析两套教材识字单元编排上的异同点,从而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与把握新教材识字单元的内容,明确编写意图,找准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
二、两套教材识字单元内容的比较分析
笔者选取统编版的两套语文教材,即2016年起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二年级)、2020年起出版发行的新教材(四至六年级),就其中识字单元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学段编排了6个识字单元,共26课。课文以颇具文学色彩的儿歌和韵文为主,其中蕴含了多元的识字方法。新教材在中年级段也编排了6个识字单元,但篇目相对较少,共18课。课文文体更为多样化,有儿歌、古诗、儿童诗,还有应用文、记叙短文等。新教材编写更凸显工具性与生活性,较多地编写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例如《热闹的街道》《常见的安全标识》《天气预报》等。新教材识字单元中有《金木水火土》《小青蛙》《姓氏歌》《“贝”的故事》等8篇课文与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识字单元的课文一致或稍作改编,另有《江南》《青蛙写诗》等2篇課文与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相同。新教材识字单元所呈现的识字方法,也大体上与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识字单元的相同。
另外,笔者还比较分析了这两套教材识字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结果发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一读,记一记(词语)”以及练习书写生字是两套教材一致性的要求。识字单元的课后练习编写也都关注了识字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姓氏歌》一课,就都设计了“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这一练习。
由此可见,两套语文教材在识字单元编写方面是紧密相关的。
三、新教材中年级段识字单元教学思考
(一)把握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整体上把握识字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与关键。基于上述两套教材识字单元内容的比较分析,教师应意识到,要定位新教材识字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首先需要从横向上了解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识字单元的编写意图,即:教材编排识字单元,是通过专门的识字课进行集中识字,其中渗透了汉字文化,体现了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2];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应与课文单元有所不同,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与写字上,将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对课文内容无需深入理解与分析[3]。
纵向上,新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附录中不仅有常用笔画名称表,还附设了常用偏旁名称表,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这表明,从中年级起,识字任务中不仅有独体字,还将有更多的合体字。随着合体字的增多,识字教学除了“拆笔画的讲解”外,还要运用其他的识字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需求[4]。而识字单元内容呈现古诗、儿歌等丰富的文体,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教学要以识字为主,梳理每课的识字教学策略,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等[5]。
因此,生活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首先必须认识到:新教材识字单元的课文,无论是古诗、儿歌,还是其他内容,都是用以支持有障碍的学生更好地识字与写字的载体。不能习惯性地将之作为课文单元的内容来教学,不能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对课文内容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新教材识字单元的教学目标,总体而言是要在课文的语境中,借助多元的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仿说等,积累语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把握这样的总基调后,再根据具体课文和所教学生的障碍类型、程度以及基本能力等学情制订每课的目标。
(二)了解识字方法,善于灵活运用
中年级段新教材的识字单元呈现了许多识字方法,尤其是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需要生活语文教师一一学习、了解,把握其教学基本原则、程序等,再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运用。同时,新教材编排识字单元是为了能运用多元的识字方法高效、省时地集中识字,不能一篇课文固守一种方法,而是要依据课文内容、生字组构规律以及所教学生的先备能力情况等,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下面以韵语识字教学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韵语,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形式,被运用于儿歌、诗词、歌词中。由姜兆臣研究创造的韵语识字教学方法,其原则是“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强调将歌谣、古诗等韵文以板块的形式进行整体输入。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读几遍课文,在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使其练习熟读并背诵,以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最后才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方式认读生字[6]。韵语识字教学法提出要教给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主要有部件识字、形声识字、比较识字(即学新字,想旧字,将旧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会意识字等[7]。对于生字字形,强调从整体着眼,整体感知字形轮廓,再大部件分析字形。对词语的理解则提出要借助上下文阅读,在具体的语境中逐步掌握,而不做过多的解释。对课文的要求也只要一般性的理解,而不提倡讲得太多太细,去挖掘课文的含义[8]。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姓氏歌》,是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根据《百家姓》改编而成的韵语识字。本课教学无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激趣导入后,教师首先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将课文读熟,整体认知:借助录音(录像)让学生听读;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师生问答读,生生问答读等。然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圈出文中的姓氏,说一说要怎么记住它。再引导学生通过“我问你答”等形式尝试背诵课文。最后让学生试着用课文中的“加一加(分解部件)”“称说偏旁”“组词”等方法介绍自己或者老师、同学等人的姓氏。
而由贾国均所创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则是依据汉字的构形理据,基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9]。它采用“定向—教学字音—解析字理—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的教学程序。所谓解析字理,也就是教师运用图示法、演示法等各种直观手段[10],解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讲清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和声旁表音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比较,从而突破字形的难关,提高识字效率。这种识字方法还倡导博采众长,基于选编教材的特点,结合运用其他识字教学方法,例如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部件识字法等开展教学活动[11]。
以四年级下册的《日月明》为例,这是一篇借助儿歌进行识字的课文,突出了会意字的构字规律。除所编排的生字,课文中的其余字都是熟字复现。教师教学时要注意结合运用韵语识字教学法,助力学生整体快速记忆,先组织学生朗读儿歌,在其熟读甚至成诵之后再进行象形识字、会意识字教学。
(三)梳理识字内容,引导建构学习
有研究表明,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最难的是知识学习和概念形成,需要教师以建构主义的方式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其认知发展[12]。新教材内容编排上遵循“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的原则,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系统梳理每册教材每课的识字与写字内容,全面把握编排顺序。无论运用哪一种识字教学方法,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知,发展认知。
如前面提到的《日月明》一课的教学,对于“日月明”,教师可以在复习“日”“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明”的意思。对于“田力男”,则可以借助图示法解析象形字“力”的演变,学了“力”字后再根据所教学生的能力基础,或引导其自己体会“男”的字义,或由教师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尘、尖、从、众、森”这些生字则可以根据学情,尝试借助已识写的“小、土、大、人、木”字卡,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说一说,引导其建构新字的意义,识记字形,感知会意字“以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中要学习的象形字“火”。该字在二年级下册《土木火》一课中安排了弹性认读,可能有些学生通过学习就已经学会认读并懂得它的含义了。因此,四年级再教“火”字,必须关注到学生的已有基础以及个体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学生基于旧知识,建构新知识。可以提供实物图片等支持,让他们说一说在哪里看到过“火”,再认读、找一找生活中的“火”字,教学着力点在于指导“火”字的书写。
四、结语
生活语文识字单元教学应以认读和书写汉字为导向,通过丰富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借助儿歌、古诗、应用文等语境,调动生活经验来集中学习汉字,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更深入地理解、积累语言材料。识字单元要强化音、形、义规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识字方法运用到课文单元以及生活中的汉字学习中去。教学还要在语用上下功夫,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中,词语就能成为话语,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教师要重视创设语境,帮助学生建立识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识字助力他们提升社会交往和生活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4][5]孙华泽.《生活语文》新教材中年级识字教学内容编写逻辑及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1(8):28-3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一年级 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二年级 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6.
[6][8]姜兆臣.一種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介绍(一)[J].辽宁教育,1999(8):6-20.
[7]姜兆臣.一种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介绍(二)[J].辽宁教育,1999(9):10-13.
[9]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1996(3):44-46.
[10]《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60年》项目组.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下)[J].语文教学通讯,2009(8):7-11.
[11]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6(3):36-38.
[12]邓猛.以项目式学习推动培智教育教学改革[J].现代特殊教育,2022(3):14-15.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