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羽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引起的椎体 骨松压缩而变形[1]。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病区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部分腰椎骨折可出现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节,使患者肠蠕动减慢后出现腹胀、腹痛甚至肠麻痹症状[2]。常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经皮直接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锥体内直接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锥体强度及稳定性,防止病变锥体坍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3-4]。但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较大、依从性差、护士经验不足等问题均会引发患者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导致PKP 术后预后一般[5]。时机理论及其基本框架最早由加拿大学者Cameron 等[6]于2007 年提出。时机理论将照顾者的照顾经历按患者治疗时间共分为5个阶段,包括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各个时间段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情感、工具及评价需求4个方面。时机理论虽然提出时间较晚,但在各类型疾病相关干预中已获得显著效果。本研究将时机理论与延续性护理方法相结合为PKP 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 例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63~80 岁,平均年龄(73.19±4.78)岁;胸椎骨折25 例,腰椎骨折24 例。研究组男13 例,女36 例;年龄65~81,平均年龄(72.68±4.15)岁;胸椎骨折20 例,腰椎骨折29 例。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2)符合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7]且经CT 检查证实。(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精神障碍不能正常交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由护理人员讲解手术基本原理及手术优点、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举例以往手术效果显著案例,减轻患者焦虑、不安情绪及恐惧心理,使患者充满信心地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加强患者病情监护,术后6~12 h指导患者适当活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取得患者的良好合作,出院前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出院后每1周电话回访1次。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诊断期。为手术前期,由科室护士长带头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 名主管医生,2 名资深护士,1 名康复护士共同组成,定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加强与照顾者沟通交流,充分倾听其内心想法,及时疏导患者与照顾者的不良情绪,在干预研究开始前完成小组内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2)稳定期。为手术治疗至术后病情稳定期,了解患者家庭基本情况,对经济困难家庭帮助其寻求社会帮助;由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创建微信群后邀请符合要求的照顾者加入群聊,群内定期发送关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相关知识和PKP 术后护理内容及康复指导,积极解答患者及照顾者相关问题,促进群内照顾者相互鼓励,形成良性互动,达到群内互助效果。(3)准备期。为准备出院至出院前期,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编撰椎体压缩性骨折PKP 术后患者健康教育指南,以外科手术术后康复指南[8]为指导,指南内容包括疾病基本情况介绍—治疗手段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后护理方法—术后康复指导—饮食及生活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手段—家庭康复护理。指南编写时注意避免专业词汇,搭配相关图片解释,保证照顾者能充分理解指南内容,积极鼓励出院患者,加强患者康复信心,强调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对疾病预后的意义。(4)实施期。出院后至出院1 个月。出院后保证1 周电话回访1 次,必要时给予家庭访视,微信群内定期发送康复指导视频或图片,指导照顾者通过相关公共平台获得康复帮助,引导微信群内照顾者加强交流,监督照顾者的康复实施效果。(5)适应期。出院1 个月后,对长时间处于照顾阶段的照顾者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并缓解照顾者负面心理情绪,加强社区康复机构与照顾者联系,帮助照顾者部分回归社会,调整其工作及生活状态回归正轨,侧重于帮助照顾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重归自身生活。
(1)日常生活能力。两组PKP术后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1、2、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中文版)进行评估,Barthel指数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9],该表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用厕、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床椅转移、平地移动、上下楼梯等10个内容,根据患者自理能力进行等级划分,40~60 分表示中度功能缺陷;21~40 分表示重度功能缺陷;<20 分表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好。(2)照顾者照顾能力评定。采用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是由Clark 等[10]编制用于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能力评定,本研究选用陈申等[11]修订为中文版本的FCTI,该量表能有效反映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该量表Caronbach’sɑ系数为0.93。量表主要评估内容包括适应照顾角色、应变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需要、评估家人与社区资源、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等5个维度[12]。此量表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0分表示不困难,1分表示困难,2分表示极其困难,得分越高,说明照顾者照顾能力越差。(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评价量表(SF-36)[13]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该量表主要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肢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5 个维度,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4)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胀、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继发性骨折。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个月、干预后2 个月、干预后3 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分
组别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干预前27.48±3.16干预后1个月54.11±4.61干预后2个月68.16±4.52干预后3个月79.46±5.13 28.87±2.99 0.730 0.467 36.49±5.11 17.922<0.001 52.64±4.09 17.822<0.001 69.16±4.82 10.243<0.001
干预前,两组照顾者FCTI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CTI量表中适应照顾角色、应变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需要、评估家人与社区资源、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5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FCTI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FCTI评分情况(±s)分
a表示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适应照顾角色干预前2.71±0.52 2.80±0.57 0.817 0.416干预后1.59±0.41a 2.13±0.44a 1.190<0.001应变提供协助干预前2.03±0.50 2.11±0.41 0.866 0.389干预后1.52±0.43a 1.87±0.39a 4.220<0.001处理个人情绪需要干预前2.53±0.61 2.46±0.49 0.626 0.533干预后1.22±0.51a 1.85±0.41a 6.739<0.001评估家人与社区资源干预前2.23±0.41 2.30±0.52 0.740 0.461干预后1.41±0.40a 1.84±0.41a 5.255<0.001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干预前2.41±0.44 2.49±0.46 0.880 0.381干预后1.10±0.44a 1.54±0.49a 4.677<0.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情况(±s)分
a表示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躯体功能干预前70.41±4.45 69.85±4.01 0.655 0.514干预后88.41±5.51a 84.15±4.95a 4.026<0.001肢体疼痛干预前68.46±5.11 69.11±4.98 0.638 0.525干预后81.52±4.49a 79.41±3.31a 2.648<0.001社会功能干预前71.52±5.85 72.01±6.01 0.409 0.684干预后89.15±4.54a 85.15±4.16a 4.547<0.001一般健康状况干预前69.42±4.95 69.98±5.16 0.548 0.585干预后89.49±5.64a 85.16±4.59a 4.168<0.001心理状况干预前69.42±4.88 68.91±4.85 0.518 0.605干预后85.46±5.16a 82.63±5.95a 2.515 0.014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时机理论是根据患者及照顾者在不同环境变化下所做出的不同反应阶段,每一阶段都强调为照顾者提供信息、情感、工具与需求评价[14]。信息是为照顾者提供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照顾的相关技巧,情感是旨在为照顾者提供心理辅导,减轻照顾者不良心理情绪,工具是为照顾者制定相关照顾计划提供培训与支持,评价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为照顾者的照顾成果提供反馈与评价,并以此为提高下一阶段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基础[15]。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手术患者的住院及出院后的护理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康复,可能导致病变椎体康复效果欠佳,影响其恢复。本研究针对患者不同疾病阶段有重点地给予相应护理及教育,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护理教育后Barthel 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汪牛等[16]研究表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PKP 术后由于疼痛及暂时性躯体活动障碍等原因易出现自护困难及不良心理问题,通过以时机理论为主的延续性护理活动,突破患者术后护理的地域、时间等局限性问题,通过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有效地院内宣讲,院外社区照顾及微信群内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加强护患、医患及患患沟通[17],解决患者及照顾者的焦虑情绪,加强患者的自我认同感,促进提高患者及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照顾能力,增强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力。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 术后及出院后的主要康复活动基本在家庭中完成,由家庭成员担任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但由于大部分照顾者缺乏医疗背景、疾病知识缺乏、看护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出院脱离医院护理环境后,这一时间段的护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吴智水等[18]研究结果发现,照顾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的教育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照顾能力普遍较低。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通过对照顾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干预教育,有效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本研究中研究组照顾者在经过干预教育后FCTI 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时机理论早期在国外被运用于脑卒中等患者康复活动[19],能有效改善照顾者的照顾知识及康复护理能力,在不同治疗时间段对照顾者提供疾病知识讲解、康复知识教育及情感疏导,加强照顾者照顾能力同时协助照顾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教育,通过加强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患者护理及康复质量,针对不同治疗时间段的患者心理与机体问题,提供患者与照顾者相应照顾与指导,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保障照顾者心理健康,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本研究中,研究组SF-36 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指导与心理干预,对患者的躯体康复及心理恢复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是将院内护理的进一步延伸,并将护理康复方法传授给照顾者后确保家庭护理顺利进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照顾者在各个治疗时间段的连续性干预,有效提高照顾者照顾水平,减少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通过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在椎体压缩性骨折PKP 术后患者的康复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