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承 王胜
摘要:肺结节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的辨治比较困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肺结节的致病特点,总结肺结节的辨质论治思路。肺结节的中医病机从气虛、湿热、阴虚、气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属痰、瘀交结发为结节,患者的体质以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为主,治法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滋阴润燥、疏肝理气等为主,兼以活血化痰散结。通过改善中医体质达到稳定结节病灶、防止恶变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借鉴。
关键词:肺结节;中医体质;辨质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5-0019-04
近几年,人们的健康检查意识越来越强,低剂量CT被广泛地应用于肺部病变筛查,肺结节发现率也在不断提高,按照《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1]提出,肺结节分为:影像学是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肺结节患者在临床上没有显著的呼吸性症状和典型症状。根据2017版Fleischner学会[2]对于肺结节的管理指南,处理常以随访大小、形态和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在随访期间多寻求中医干预肺结节。传统中医学并无“肺结节”之名,加之患者中医证候的不足,依靠辨证论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模式,可能会面临“无证可辨”的困境[3]。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特质,体现在先天禀赋和后天生长上所形成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它在某种病因和疾病的敏感性、疾病传变转归中具有倾向性[4]。体质既是对中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体现,又是对“因人制宜”的全面反馈。医家虽不足以通过证候来进行辨证,却可根据望闻问切四法,收集患者舌苔脉象、饮食习惯、情志状况等信息,判断患者体质的偏颇属性。辨质论治以整体观念为纲,根据体质立法立方立则,纠正体质对于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使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治疗肺结节的效果。
1肺结节常见体质以及病因病机
近年来,关注肺结节的患者和医家越来越多,但对其体质方面的研究报道并不多。王琦教授[5]对2194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排在前 4位。许海柱等[6]观察381例肺结节患者的体质状况,发现以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多见。本文以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为典型,探讨体质与肺结节的内在联系。
1.1气虚致病《医宗必读·积聚》云:“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充足,邪气不干;正气不足,邪气易于盘踞于体内。气虚气弱则机体功能减弱,易于受邪;正邪交争于体内发而为病。肺结节病位在肺,肺气虚则肺宣发肃降无力,表现为气短无力。肺气卫外不固则易于外感邪气,表现为容易感冒。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邪气壅滞,久病更虚。气虚质人群素体虚弱,气化功能不足,气不行血,既可影响气血运行,又影响水液运化、津液输布。血不行则瘀血成,液不散则痰贮于肺,痰瘀互结,发为结节。
1.2湿热致病石寿棠在《医原》中云:“若其人苍赤而瘦,肌肉坚实,素有湿热”。钟叙春[7]认为湿热质主要表现为平素喜食肥甘、厚味、酒肉之品,多热多湿的气候亦是其主要原因。湿热质为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平素面垢油光、舌质偏红、苔黄腻、易于口苦口干、身重体倦。脾喜燥而恶湿,湿热之邪最易侵袭中焦脾土,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津液输布障碍。脾乃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久而化热;热邪煎熬血液,瘀血自成;痰瘀胶着,甚则热毒蕴结,三者合而为结节。
1.3阴虚致病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体内阳气充盈,而阴液易于损耗。阴虚质主要表现为形体偏瘦、口咽干燥、失眠盗汗、大便偏干等。患者或素体阴虚,或由于长期吸烟、嗜食辛辣之品后津液亏损,而生燥热之邪。阴虚质者对燥邪具有易感性,又因肺喜润恶燥,燥易伤于肺,而致肺阴亏虚。肺阴不足,燥热内生,热灼津液,炼液成痰。津液不足,肺阴亏虚,肺失宣降,气机壅滞则血行无力,形成瘀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可进一步壅滞肺气,宣降失司,加重伏痰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日久形成痰瘀互结的有形之邪。
1.4气郁致病气郁是有形之邪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气郁质者常有情志不遂,或易怒,或忧思忧虑。其常常不能处理过度情绪,且心理较为敏感,对于情志因素易感性较高。临床多数肺结节患者有情志不畅病史,情志因素是肺结节发病的重要病因和病理基础。叶天士云:“肝从左而生,肺从右而降。”气郁之根本在于肝气郁结和肺气郁闭。若肝气郁滞,上壅于肺,肺络受阻,气血不和,日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停滞于肺,导致气、痰、瘀交结,遂形成结节。
2辨质论治的临床思路
国医大师王琦[8]认为:治病必求于本。解决了根本,才能治好各种疾病。这个“本”归根结底就是体质。辨质论治通过“治已病”和“治未病”两个方面把握疾病:一方面,辨质论治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以体质为背景,从体质、疾病、证候三个角度来诊治已发的疾病;另一方面,通过对患者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干预调整,使其对于病邪的易感性下降,以达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之效。肺结节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早期肺癌的重要提示,研究表明有部分形态不良的结节有恶变风险。临床上,患者最为关注和担忧之点也在于此。肺结节属有形实邪,其症状常不明显,辨证困难,病灶不易消除,故防止恶变更为关键。此外,中医治疗也应在定期随访下进行,规律复查胸部CT,及时观察肺结节形态结构,以免发生恶变,耽误诊治。
辨质论治的核心是体质识别和辨治。在临床上,一般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了体质判定[9]。由于体质形成的因素多样化及其复杂性,部分患者体质类型出现兼夹的情况,鉴于兼夹体质尚无可靠的评定标准[10],故本文对于兼夹体质的患者不做过多赘述。本着治病求本之原则,主要针对以一种体质为主的肺结节患者进行辨治。具体辨治思路如下。
2.1气虚体质辨治气虚质者常以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形体多不健壮,主要表现为平素声低音怯、气短、易疲、易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缓而弱。气虚质易感外邪,體现出卫外不固之状态。《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依赖于肺气,布散周身腠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固护肌表皮毛、脏腑官窍,防止邪气侵袭人体。气虚体质的肺结节患者或素体气虚,易患外感;或久病体虚,腠理不固,汗出气短。其本质在于:脾胃虚弱,使得卫气和正气生化无源;肺气虚弱,使得卫气无所依托,输布不利。故治以益肺健脾散结之法,常用四君子汤加减。若患者对于气温气候变化敏感,容易感冒,可加用玉屏风散合治。部分患者表现于其他脏腑的功能低下或气虚损及阴阳。若患者伴有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肾气、肾阳不足的表现,宜加入山萸肉、巴戟天等药物;但切忌盲目乱补,以免虚不受补,内火丛生,更损脾胃。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虚者也常常伴有面色白,口唇淡等血虚的表现,尤其是大病初愈或久病失血的患者,加入当归、大枣、山药等平补气血之品,更兼顾脾胃,效果尚佳。气虚体质的肺结节之本在气虚,标在于有形实邪之结节,在扶正时亦应兼顾散结。针对于此种狭义痰结,临床常用猫爪草、山慈菇、半夏、仙鹤草等软坚散结、消积补气。
2.2湿热体质辨治湿热质者体内湿热蕴结,平素面露油光,易生痤疮,口干口苦,身体重着困乏,舌质多红,舌苔黄腻,易生火热之邪,对湿热气候难以适应。湿热质肺结节患者常见于男性[6],多因喜食肥甘厚腻之味,或嗜食酒食之品。胃为仓廪之官,受纳水谷,摄入辛辣肥腻之品,水湿困于脾胃,运化不利,郁久化热,而成脾胃湿热;现代人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影响肝气之升发,湿热阻遏肝胆,又易形成肝胆湿热;大肠为传导之官,酒食之品虽成糟粕传送至此,湿热之邪蕴藏其中,势必也会导致大肠湿热。中医研究中少有提及肺脏湿热,其病因在于脾胃、肝胆之湿热,但肺脏不可独善其身。方用三仁汤加减,治以清利三焦湿热。若胁痛、口干苦、便黏腻的症状明显,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重点清利肝胆湿热。使用龙胆草、大黄等下利湿热之品时忌用量过大,以防泻下过度,损及脾胃,影响运化水湿之功能,加用白术、茯苓以健脾利湿,固护脾胃,但需注意慎用辛燥之品,以免助火生热。湿热熏蒸体表而生疥疮,若湿热郁闭于肺,外合口鼻侵入之邪毒,则成毒结发而为结节,常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以清热解毒,利湿散结。
2.3阴虚体质辨治阴虚质者素有津液精血等阴液亏耗,以阴虚燥热为主,易生阴亏内热之病证,病后易出现阴亏症状。若其人舌红少苔或舌有裂纹,脉细数,形瘦长,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当辨为阴虚质。肾脏五行属水,为阴液之本,上资肺金。劳欲耗伤、失血或先天失养,肾脏元阴不足,相火妄动,表现为腰酸、五心烦热、口干等肺肾阴虚之表现,治以滋补肾阴,相火归元,又因金水相生,肺阴得以充润,药用熟地、阿胶、南沙参以补肾阴,佐以百合等润肺宁心,肺肾同调。精血津液作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除了来自先天之本,更有赖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胃腑恶燥,内燥易劫伤胃阴,胃阴不足,受纳腐熟水谷之功能下降,津液和血液化生无源,肺胃阴虚之症状日趋严重。治以清养肺胃之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长期阴虚易导致阴损及阳,补阴药又大多滋腻,阻碍脾运,适当加入黄芪、白术等健脾温阳之品,更有益于后天之本,取阳中求阴之妙,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若睡眠差,唇甲淡白,脉象细涩,此为偏于血虚阴亏之征象,宜用补血活血之药,兼顾标本虚实,可选当归、鸡血藤、丹参等。
2.4气郁体质辨治气郁体质患者平素神情常郁闷不乐,问诊时可发现其对于某一问题常忧心难解,善叹息,甚则胸闷胁痛。临床上发现常见于女性患者,并发有乳腺、甲状腺等结节。肝肺失调,气机失司,此为气郁、气滞之根本原因。“郁、滞”为结节生成的生理原因,“痰、瘀”为结节形成的病理因素。故以调和肝肺,调畅气机为要,治以疏肝理气散结。主方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以红花、丹参、土鳖虫祛瘀散结,牡蛎,鳖甲化痰散结。气郁体质的患者也常兼见气虚,《景岳全书》中有云:“忧郁病者,全属大虚,本无邪实”[11]。临床上以通补兼施为法,益以黄芪、党参等补气健脾,慎用破气峻烈之品,以防“脏虚”更甚。孙鹏程等[12]认为:气郁质者常阳气不能通达而致阳气被遏,久郁而又化火伤阴,阴阳失和,可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中平调寒热之法,治以温清并用,阴阳调和。若其人症兼见食少腹胀,便溏疲乏,此为肝病传脾,肝郁脾虚之征象,当用逍遥散治以调和肝脾。若患者气郁与血瘀兼夹,兼有心胸刺痛,舌有瘀斑瘀点,面色晦暗,加入桃仁、赤芍、水蛭等更助消除结节中之“瘀”。
3典型病案
王某,女,40岁,2021年4月13日初诊。患者2周前体检时发现右肺下叶磨玻璃样结节。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可见一直径约为8mm结节影,呈磨玻璃状;余未见异常。患者平素无咳嗽咳痰、无畏寒肢冷、无潮热盗汗等症状。详细询问病史并观察全身情况,患者体形适中,常感心慌胸闷,偶有胸部针刺样疼痛感,易疲劳,易出汗,寐差,纳食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四诊合参分析体质特点,患者属于气郁质,兼见有气虚、血瘀。治以疏肝健脾,祛瘀散结。用药如下:柴胡6 g,炒枳壳6 g,白芍10 g,炙甘草3 g,桂枝6 g,龙骨20 g(先煎),生牡蛎20 g(先煎),姜厚朴6 g,瓜蒌10 g,薤白6 g,水蛭3 g,赤芍10 g,当归10 g,黄芪20 g,百合10 g,南沙参20 g,仙鹤草15 g。共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调和肝脾,黄芪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枳壳、厚朴行气消积,瓜蒌、薤白宽胸散结。患者寐差、心慌不宁,用龙骨、牡蛎镇惊安神、软坚散结,合桂枝调和阴阳。南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以防肝郁化火,伤及肺阴。水蛭、赤芍、当归活血祛瘀,合仙鹤草补虚收敛,使祛瘀而又不伤正。
2021年4月20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疲惫、汗多明显好转,仍有胸闷、心烦不寐、心胸刺痛,纳食尚可,观其舌质仍偏红。继守前法,于前方基础去黄芪,加入丹皮10 g,炒栀子10 g。共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丹皮入血分,栀子入气分,栀子与丹皮相配伍,共治肝胆郁热之心烦不寐。栀子清热除烦、泻三焦火热,联合百合、南沙参增强滋养肺胃之效。丹皮凉血而不瘀滞,活血而不妄行。患者三诊时(2021年4月27日)诉心慌胸闷、胸部刺痛、寐差均有所好转,予前方继服14剂。后患者一直服用此方,三月后(2021年7月14日)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微小结节(直径小于3mm);余无不适主诉。嘱患者畅情志,清淡饮食,定期复查,本科随诊。
4小结
肺结节患者常因体检发现,虽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患者往往担心其恶变,情绪较为紧张。临床上西医并无明确的诊疗方案,中医也因症状不明而无证可变。通过对患者体质的辨识,对偏颇体质的纠正,选方用药,使人体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气血阴阳达到平衡,扶持正气充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稳定或缩小病灶,防治恶变。依托中医治病求本之原则,为中医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璐,洪群英.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05:440-442.
[2]王鹤,王霄英.2017Fleischner学会肺小结节指南解读及临床应用要点[J].放射学实践,2017,3211:1109-1113.
[3]夏逸飞,孙子凯,丁振洋,等.从偏颇体质论孤立性肺结节的中医辨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08:1267-1271.
[4]武月萍.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10:2122-2123.
[5]王琦.关于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A].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2010:9.
[6]许海柱,祝佳佳,张栩,等.381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09:2178-2180.
[7]钟叙春.湿热体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2:3004-3006.
[8]王琦.中醫体质三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53-655.
[9]杨晓光,李学智,任毅,等.中医体质分型及量表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08:1003-1007.
[10]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40-42.
[11]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44
[12]孙鹏程,胡艳,方旖旎,等.国医大师王琦辨气郁体质论治疾病的临床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633-5635.
(收稿日期: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