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与控制原理”的课程思政实践

2023-06-17 11:29汤罗浩刘毅丁兆云朱先强朱承张维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7期
关键词:原理决策知识点

汤罗浩 刘毅 丁兆云 朱先强 朱承 张维明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隐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必要手段。“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以培育“既懂指挥又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更加强调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指挥控制经典理论“OODA环”模型为例,介绍“指挥与控制原理”的课程思政实践。通过提升教师素养,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之中,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思辨精神,提升认知水平,提高思想境界。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OODA环”;教学方法;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041-04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是高校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必要手段。它要求教师挖掘专业知识内在隐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隐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育人铸魂的目的[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指挥与控制原理”是国防科技大學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既懂指挥、又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而有必要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

“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内容丰富,既包含指挥控制模式、流程、组织结构、发展历程等内容,又包括信息融合、决策分析、行动筹划等内容,是军事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课程[3]。“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传授,主要介绍原理方法、分析概念内涵、讲解流程模式等,军事学和工学味道较重,较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匮乏。加之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抽象、知识结构复杂、实践难度大等特点,容易导致学生认为内容不够有趣、讲解不够生动、学习难度大,因而缺乏学习兴趣。

其实,“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具有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天然优势。因为指挥控制理论是由人总结、归纳得到的带有社会经验性质的理论,与人的主观因素关联较大,属于思想和精神领域范畴,适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该课程涉及军事史、管理学、组织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相比纯理工类学科更容易引入思政元素。因此,笔者对“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一方面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主动挖掘和积累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设计好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在课程中引入更多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使学生不但收获专业知识,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本文以经典的指挥控制模型——“OODA环”为例,介绍“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首先,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拆解,识别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然后,针对各重难点合理设计思政内容,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自然融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实践表明,“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思政改革效果明显,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二、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笔者把“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分为四个步骤:课程知识点分解、思政元素挖掘与准备、思政内容设计、思政教育实施(如图1所示)。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等模块;然后,针对这些关键知识点,深入挖掘、广泛积累其关联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案例;针对提升学生的思辨精神、创新思维、思想境界、爱国情怀等目标,精心设计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点的自然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案例教学、启发式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丰富的教学方式隐性实施思政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下面以“OODA环”教学为例介绍“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思政实践的原则与举措。

(一)“OODA环”理论简介

“OODA环”是美国空军上校约翰·博伊德(John R.Boyd)试图解释美军的空战优势而提出的,它最初用于描述战斗机作战过程的四个阶段,即“Observe—Orient—Decide—Act”(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后来被应用于描述一般的决策过程。“OODA环”将决策行动过程视为由四个独立且关联的阶段构成的循环(如图2所示)。其中,“观察(Observe)”表示获取环境信息、形成态势感知;“判断(Orient)”表示分析情况、做出判断;“决策(Decide)”表示定下行动决心、制订决策方案;“行动(Act)”表示实施决策方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OODA环”模型已经为指挥控制系统设计的通用业务模型,被多个国家的军队写入其作战条令,并且在非军事领域,如商业领域,也广为人知。

(二)“OODA环”理论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OODA环”模型看似简单但蕴含丰富内涵,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有的教师仅停留在对“OODA”理论的简单介绍,三言两语就把它讲完,只会让学生感觉内容寡淡、枯燥乏味。有的教师迷信书本,照本宣科,不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导致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把知识当成教条。有的教师只就原理讲原理,不善于举例子、摆事实,阻碍学生对抽象原理形成直观认识。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笔者把“OODA”理论分解为三个重要知识点。其中,“OODA”的四个环节是基础点,“OODA”蕴含的制胜机理是重点,修订的“OODA”模型是难点。对三个重要知识点都精心设计了课程思政内容,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实现“以理服人,以例示人,以情动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OODA”的知识点及其地位、课程思政内容、条件、思政效果总结如表1所示。下面对每个知识点的课程思政设计进行介绍。

1.提升教师素质,善于关联知识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可以讲出不同的味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如果以强迫式、“填鸭式”强迫学生学习与课程内容毫不相关的思政内容,只会适得其反。为了把课程思政和专业内容实现自然的、有机的融合,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善于把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关联起来,挖掘与专业知识匹配的思政元素,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

“OODA环”中的四个步骤已被认为是指挥控制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其实,我国的传统军事思想中也蕴含着这些思想,因此可以把“OODA”理论和我国传统军事思想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分析。例如,“OODA环”的第一步是“观察”,而我国汉代的兵书《三略》中也指出“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同样强调搞清楚敌情是合理运用兵力的首要步骤。此外,《孙子兵法》中的重要作战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强调了解敌情我情是打胜仗的基本条件。“OODA环”的第二步为“判断”,即指挥员需要针对所观察的情况做出合理判断,而在《宋史·岳飞传》中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名句,意思是指挥员面对战场实际情况,需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动脑筋,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了指挥员要善于发挥灵活性和主动性,与博伊德的思想是一致的。此外,对于“OODA环”中的决策和行动环节,古代军事家也提出“谋定而后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原则,强调正确的决策是行动的前提、行动应具有突然性等。在课堂上,当学生发现著名的“OODA”理论竟然与我国许多传统军事思想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时,他们就对“OODA环”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如表2所示)。

我国古代军事家在战争实践中提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有些思想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被淘汰,但有些思想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笔者在“OODA”教学中引入对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讲解,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OODA”的理解,他们认识到:我国传统军事思想中蕴含着与“OODA”理论类似的观点,而这些观点的提出要比“OODA”理论早上成百上千年,这说明我国古代军事家对军事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深刻的。这些认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育他们的爱国热情。

2.啟发学生反思,培养思辨精神

教师教书育人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精神,因此,教师不能迷信书本、照本宣科,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对理论进行辨析和反思。“OODA环”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其蕴含的制胜机理——强调“速度”和“节奏”,快速介入到对手的“OODA环”中,打断、延迟其决策与行动过程,使之陷入被动。因此,常规的教学通常只强调“快”,认为提升“OODA环”的速度是制胜的关键,让学生产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认识。

实际上,“OODA”理论最初是针对单架战机的作战规律而提出的,将其扩展到更复杂的作战体系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4]。单个作战平台的任务目标、行动过程、作战效果等都比较简单,更高的机动性能往往会带来更大的优势,即平台行动越快,效果越好。但如果考虑许多作战平台构成的更复杂的作战体系,如空地联合战斗群、海面舰艇编队,“速度”就不再是考量的唯一标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更强调协同一致实现预期效果,比“快速”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正确”完成任务。因此,复杂的行动需要经历“筹划”和“准备”阶段,而精心的筹划和充分的准备显然是需要时间的,单纯图快是不合理的。经过这种辩证思考,学生意识到,对于复杂的作战体系,“快”并非唯一目标,在一些情况和条件下“慢”是必然的。

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对“速度制胜”进行反思:“快速是制胜的唯一途径吗?”“速度快的一方就一定占优势吗?”“延长‘OODA’环中各环节的时间一定陷入被动吗?”“什么时候应该慢?”……针对这些提问,学员踊跃讨论与发言,指出:虽然快速的决策与行动能够获得先机,但并非所有时候都是“快”比“慢”好。例如,如果敌方的情况不明,情报与信息收集不够充分,就需要延长“观察”的时间;如果对敌方的意图和弱点没有弄清,就需要延长“判断”的时间;如果作战部署没有准备好,就不该贸然行动,要准备好了再行动。最后,学员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研讨的结果与著名的“不打莽撞仗”“不打主观主义的仗”等战术思想是一致的。

通过对“OODA”蕴含的制胜机理的消化与反思,学生不再把知识当作教条,而是积极思考,主动思辨,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效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合理引入案例、鼓励认知升级

“OODA”修订模型是“OODA”教学的难点知识。1996年,博伊德修订了“OODA环”模型,尤其强调了四个环节中的“判断(Orient)”环节。他认为“判断”是主体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习俗、经历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而形成的对现实世界的映像、感觉、观点和见解,它是指挥控制过程的重点,影响“观察”“决策”和“行动”三个过程。虽然博伊德对“判断”环节的认识很准确,但学生普遍认为他对“判断”环节的解释过于抽象,他们难以理解为何修订模型要特别强调“判断”这个环节。

为了给学生解释“判断”环节的重要性,我们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象棋教学视频。视频中,对于相同的棋局,不同水平的棋手会做出不同的判断,进而选择不同的落子。通过视频的解说,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缺乏经验的新手和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对同一局面的理解和判断差异极大,这种区别在于棋手的象棋知识、经验以及个人能力等各不相同。学生开始认识到判断力是区分人与人差距的一项重要能力。面对同样的事物、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即“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判断力强者能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做出明智决策;判断力弱者则可能一叶障目,或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不住主要矛盾,导致决策失误。进而,我们介绍更多案例来论证“判断”对决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判断”是最困难、最具有挑战、最具有创造力的环节。在战争中,军事行动的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敌对双方的“判断”能力,对敌方的意图、能力、重心等判断准确的一方将具有决定性的优势。正确的判断会带来正确的决策,进而带来正确的行动;反之,误判将带来严重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战场指挥员要透过“战争的迷雾”做出明智的决策,必须要积累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并能克服自身的认知偏见和思维局限,提高自身判断力,否则就会因为误判而陷入被动。

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对“OODA环”中“判断”环节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人和人的主要差别在于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在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今天,个体和个体的竞争、组织和组织的竞争,乃至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在根源上都来自认知和判断力的竞争。“不换思想就换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丰富阅历,升级认知水平,提升判断能力。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指挥控制经典理论“OODA”模型为例,介绍“指挥与控制原理”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为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忽视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思想境界的不足,针对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有意识地挖掘其隐含的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使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内容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思辨精神,提升认知水平,提高思想境界。“指挥与控制原理”的课程思政实践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在学校的匿名评教调查中,全体学生一致认为“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感觉很有收获”。在未来,笔者将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指挥与控制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3-01-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 606.htm.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张维明,朱承,黄松平,等.指挥与控制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4]阳东升,张维明.C2过程与机理的尺度关联性分析[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9,5(3):18.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原理决策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