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维,褚立希,李群峰,盛文博,马伟巍,李 旭,黄轶晖,曹欣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
肱骨髁间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占肘部骨折的20%,多由交通伤等高能量损伤引起[1]。肱骨髁间骨折常表现为内外踝分离,可伴有旋转移位、软骨损伤、骨缺损、神经血管损伤等,临床治疗难度较大[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易发生内固定物断裂、畸形、骨化性肌炎、关节炎等并发症[3]。目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以功能锻炼为主,但个体间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无法在康复训练中获益。中医辅助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其中中药熏洗可借助蒸汽的热效应,发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且局部温度恒定,药物通过皮毛腠理吸收,借助热效应发挥协同作用,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4]。本研究针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在功能锻炼基础上加用苏筋通络方熏蒸治疗,以期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第5版《骨与关节损伤》[5]中肱骨髁间骨折诊断标准: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症状可见肘部剧烈疼痛,局部明显肿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淤斑,肘关节功能障碍;体征可见肘关节畸形,局部肿胀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明显;肘部正侧位X射线片或肘关节三维CT检查提示肱骨髁间骨折。②年龄18~60岁。③患者对手术风险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治疗依从性好,能主动参与随访。④基础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要进一步处理,且对肱骨髁间的整体治疗流程实施无影响。
1.2排除标准 ①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合并肱动脉、尺神经或正中神经等损伤者;②伴严重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或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存在意识、认知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④肢体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泡者;⑤严重骨质疏松者。
1.3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IRBQYYS-016),共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59例。采用SAS程序产生的随机数,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9(35.7±8.2)岁;病程1~7(4.2±1.1)d。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8~57(35.0±8.6)岁;病程1~7(4.1±1.1)d。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第2天换药后改用敷贴保护,指导患者行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并根据患者肘关节功能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自术后第2天起,治疗组给予苏筋通络方熏蒸,组方:苏木30 g、香樟木15 g、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红花10 g、花椒6 g、羌活10 g、艾叶6 g,中药打粉倒入容器中,加适量的热水,调节温度至45 ℃熏蒸,每次1剂,每日1次,每次40 min,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45 ℃左右温水熏蒸,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1.5观察项目
1.5.1疼痛程度 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选用10 cm的游标卡尺,患者按照自身疼痛程度移动游标卡尺,由主治医师读取相应评分,评分0~10分,分值越大则疼痛越剧烈。
1.5.2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集2组患者空腹肘部静脉血,在全自动酶标仪上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3关节功能 于术后2周及3个月,由主治医师观察并询问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记录HSS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8项,其中症状中疼痛30分、交锁10分,功能20分,屈伸范围20分,肌力10分,屈曲挛缩6分,伸直挛缩6分,旋前4分,旋后4分。
1.5.4骨折愈合情况 每月复查1次X射线片,统计每月骨折临床愈合人数。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愈合标准:①骨折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反常活动;③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接骨痂通过;④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达1 min,且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2.1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 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2.2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
2.32组肘关节HSS评分比较 治疗组术后2周及3个月的肘关节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HSS评分比较分)
2.42组术后3~6个月每月骨折临床愈合情况比较 2组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总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肘部损伤中最为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常呈粉碎性[6]。对于有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切开复位、牢靠的钉板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7]。虽然经过内固定手术和功能锻炼治疗,但仍有较多患者遗留关节活动及功能障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受限主要与关节面受损的严重程度、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术后功能锻炼的及时性及有效性有关[8]。其中创伤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限制了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导致关节粘连,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故如何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9-10]。
近年来,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优势逐渐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多认为肱骨髁间骨折关节粘连是由于骨断筋伤,气血溢于脉外,络脉不通,筋骨失荣,挛而不舒所致,故治疗当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主[11]。大多数学者认为,中药熏蒸疗法有通络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12]。本科室延续石氏伤科学术思想,结合临床实际,制定了苏筋通络方这一熏蒸协定方,其中苏木能活血祛瘀、消肿镇痛,善用于跌打损伤及骨折筋伤;香樟木与苏木联用,提高消肿止痛之效。伸筋草活血消肿,疏经通络,祛风除湿;透骨草活血散瘀,舒筋止痛,消肿解毒;红花活血止痛,消肿散瘀;花椒温中止痛,止痒杀虫;羌活通利关节,止痛;艾叶温经散寒,消肿止痛;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消肿镇痛、活血散瘀、疏经通络、通利关节、温经散寒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和3个月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说明术后给予苏筋通络方熏蒸可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hs-CRP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能促进补体系统激活,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成正相关[13]。TNF-α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促进过氧化物阴离子分泌,刺激细胞脱颗粒分泌髓过氧化物酶,增加IL-8、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的分泌,以促使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加剧局部炎症反应,通常在创伤发生后24 h达峰,引起炎症“瀑布效应”[14]。IL-6具有强大促炎作用,除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外,还可诱导急性期白细胞合成、趋化,放大炎性反应[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苏筋通络方熏蒸能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苏筋通络方熏蒸可明显减轻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但对骨折愈合未显示出明显优势,可能与样本量相对较少有关。该方熏蒸的效果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大样本量研究探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