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课业负担调查及减负策略研究

2023-06-16 05:08冒劼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冒劼

[摘  要] 面对“双减”,教师要认识到减负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行为,而应当是在具体策略引导下的教学行为.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业负担来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有效的减负策略可以描述为: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让学生在成就感的驱动之下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外界压力,包括家长、教师的教学期待形成的主观压力,与考试形成的客观压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业负担调查;减负策略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已经成为当下每一个学科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

近段时间,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业负担高度关注,在注重积累改进经验的基础上,还尝试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水平,以追求更加准确的感知,为后续的判断与教学决策奠定基础. 这里所说的教学决策当然是面向减负的,减负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行为,而应当是在具体策略引导下的教学行为. 于是可以进一步形成如下认识:进行数学课业负担调查与形成减负策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教学研究行为. 且进行数学课业负担调查与形成减负策略,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来说,还是对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课业负担的调查

既然是调查研究,那么确定调查对象,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工调查结果,进而形成符合事实的科学结论,就是最根本的思路. 考虑到教师个体的教学是面向自己所教学生的,而需要形成的减负策略也是面向自身教学的,因此调查对象完全可以面向自己所教的学生. 当然,采用合作研究的思路也是可行的,在平行班级里获得同事的帮助,面向多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进行更广泛的采样调查,获得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也更有说服力.

笔者在调查的时候,选择的是同年级的若干个班级:设计调查问题时,主要从宏观与微观兩个角度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全部呈现问卷上的问题了).

从宏观角度设计的问题包括:(1)你觉得数学课业负担重吗?答案设计为重、适中、轻. (2)你觉得数学课业负担重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答案设计为作业数量较多、作业难度较大、作业数量较多且难度较大. (3)你觉得数学课业负担重的感受来自什么(可多选)?答案设计为数学作业、考试压力、自己的感受. 从宏观角度设计的问题,旨在把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负担感的直观认识. 负担原本就是一种直观认识,从直观角度去精确把握学生的内在心理,是调查研究的必要前提.

从微观角度设计的问题包括:(1)开学以来你觉得哪部分知识让你形成了课业负担?答案选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关,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2)让你感觉形成课业负担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设计成选择题,而是设计成解答题. 从微观角度设计的问题,旨在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角度,去调查形成课业负担的原因,这是形成减负策略的直接基础.

调查后发现,在上面列举的宏观问题中,对于第(1)个问题,72%的学生感觉课业负担重,10%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适中,18%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轻.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日常数学教学确实给大部分学生造成了课业负担较重的感觉. 对于第(2)个问题,65%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来自作业数量,50%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来自作业难度,18%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来自作业数量较多且难度较大. 对于第(3)个问题,58%的学生选择了数学作业,85%的学生选择了考试压力,4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感受.

在所列举的微观问题中,对于第(1)个问题,学生的选择结果与数学知识的难度成匹配关系;对于第(2)个问题,有学生说“学起来顺利的知识就不会让自己有负担感”,有学生说“越是学得好的知识,就越愿意去做题”,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家人或考试的压力,我会更愿意去学习”……

分析这些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业负担来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所以教学当中只是简单地减少作业数量或降低作业难度,并不能完全地让学生有减轻课业负担之感.

基于课业负担调查的减负策略

基于上面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在探究减负策略的时候,需要同时关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在这一认识的引导之下,笔者总结出来的减负策略可以描述为: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让学生在成就感的驱动之下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外界压力,包括家长、教师的教学期待形成的主观压力,与考试形成的客观压力.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

“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涉及相交线与平行线及其相关知识,主要研究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加工相关数学素材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太吃力,才不会有负担之感. 同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能让学生在有着充分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抽象建构相应的数学知识. 应当说,在学生的生活当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实例非常多,只要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举例,并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充分且准确的表象.

布置相关作业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思路:一是学生学习新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所举的例子去编制试题,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二是学生学习完一章的知识之后,教师设计相对抽象的试题. 此时教师要注意控制作业的难度与数量,确保学生能在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并保证较高的正确率——这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感、成就感的重要前提,自然也是化解学生课业负担感的有效方法. 笔者在教学当中,是通过对若干个考查此知识点的中考试题进行解析,然后将其中的一些元素提取出来,编制成适合学生此时认知能力的一套作业,并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这样从时间的角度看,不会对学生造成压力感,而从难度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做对. 如此就可以激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将课业负担感化之于无形. 编制数学试卷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面对与学生课业负担感相关的“人”的因素的时候,数学教师也应当有所作为.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知道数学是所谓的“拉分王”,教师则要引导家长认识到:数学越重要,那就越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空间.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空间里更容易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服务于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解决,而这正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心境. 家长不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给孩子施加压力,因为这只会制约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应当说这样的引导对家长而言是有效的,当然这也需要长期熏陶.

初中数学减负策略运用的思考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考虑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初中数学教师既要从学科出发,又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建立起系统减负的思路,这样形成的减负策略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上面的分析,从调查角度切入,以一定范围内的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学科角度、学生角度以及家长和教师角度施力,如此形成的减负策略,既能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把握好作业难度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又能从学生学习感受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爱上数学学习,努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寻找收获感,就能化解内心的课业负担感. 当然,还可以从教师与家长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怎样的干预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感.

持续的实践表明,这样的努力是有效的,是契合初中生数学学习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基于数学学科所做出的减负努力,能够迁移到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当中,从而为学生营造出具有整体性的减负情境.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又具有学习动力的情境里完成数学学习. 这样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才是高效的,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才顺利.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