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静
(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在临床儿科,气虚痰阻型咳嗽较为常见。气虚痰阻型咳嗽可以分为肺气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等,不同类型的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1]。肺气虚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白稀痰,且咳嗽时无力,部分患儿还会出现乏力、反复感冒等表现。肺肾两虚患儿的咳嗽比较微弱,还可伴有喘息、气短(活动后加剧)、精神倦怠、面色㿠白、小便清长、大便偏溏等表现;肺脾两虚患儿除了存在咳嗽症状外,还表现为咳白痰,以及胸闷、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脾气虚的症状[2-3]。无论哪种类型的气虚痰阻型咳嗽,都会威胁患儿的健康,因此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4]。本文主要是探讨玉屏风散加温胆汤治疗小儿气虚痰阻型咳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 究 时 间:2021 年12 月 至2022 年12 月;研究样本:该时间段内到我院治疗的气虚痰阻型咳嗽患儿;研究样本量:72 例。纳入标准:病情符合气虚痰阻型咳嗽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器质性疾病;正在参与其他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36)与常规组(n=36)。研究组中,男、女分别有20 例、16 例,年龄最大的14 岁,最小的1 岁,平均(5.23±2.03)岁;病程最短的3 个月,最长的3年,平均(1.56±0.14)年。常规组中,男、女分别有22 例、14 例,年龄最大的13 岁,最小的1 岁,平均(5.02±1.98)岁;病程最短的3 个月,最长的4 年,平均(1.56±0.77)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给予常规组玉屏风散治疗。玉屏风散组方:白术15 g,茯苓、黄芪各12 g,防风10 g,紫苏叶9 g,百部8 g,五味子、陈皮各6 g,甘草3 g。随证加减:汗多者加牡蛎、龙骨;痰多者加法半夏、天竺黄。水煎服,每天1 剂(400 mL),分两次服用。给予研究组玉屏风散加温胆汤治疗。玉屏风散的组方及用法同上。温胆汤组方:法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杏仁、桔梗、枳壳、竹茹、山楂、百部、紫菀(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加减),随证加减:胸胁痞闷者加瓜蒌、薤白宽中理气;咳嗽剧烈者加代赭石、僵蚕清肝豁痰止咳;痰盛者加浙贝母、天竺黄、竹沥清热化痰;咽喉红肿者加射干、木蝴蝶、牛蒡子、蝉蜕清热利咽;发热、烦渴多饮者合用白虎汤清热生津;鼻衄者重用白茅根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汗多者加煅牡蛎、白术、煅龙骨、浮小麦固表止汗;风热表证者加桑叶、金银花、菊花、连翘辛凉解表;风寒表证者加细辛、防风、辛夷、荆芥辛温解表;纳呆明显者加神曲、焦麦芽、焦山楂消食化积;咽干口渴者加玄参滋阴利咽;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者加制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服药方法:水煎服,≤3 岁患儿2 d 服1 剂,每天可频服数次;>3 岁患儿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冷硬、油腻等食物。两组均持续治疗6 d。
(1)临床疗效。以显效、有效、无效评估两组患儿的疗效。显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计算临床总有效率。(2)免疫球蛋白(Ig)。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g 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包括咳嗽、喘息、咳痰,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 分、1 分、3 分、5 分。(4)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咳嗽的改善及消失时间。
使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以χ²、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56%(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gA、IgG、IgM 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IgA、IgG、IgM 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水平的对比(g/L,±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水平的对比(g/L,± s)
组别 IgA IgG Ig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6)0.31±0.21 1.83±0.34 8.44±1.41 12.34±2.42 0.51±0.13 1.94±0.45常规组(n=36)0.32±0.21 1.21±0.11 8.31±1.31 9.34±2.11 0.52±0.32 1.14±0.55 t 值 0.202 10.409 0.405 5.606 0.173 6.754 P 值 0.840 <0.001 0.686 <0.001 0.862 <0.001
治疗前,两组的咳嗽、喘息、咳痰积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咳嗽、喘息、咳痰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咳嗽 喘息 咳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6)3.61±0.21 0.53±0.34 1.44±0.41 0.08±0.32 3.51±1.13 0.34±0.45常规组(n=36)3.62±0.22 1.21±0.31 1.41±0.31 0.94±0.11 3.12±1.32 1.37±0.55 t 值 0.101 8.867 0.350 15.249 1.346 8.696 P 值 0.919 <0.001 0.727 <0.001 0.182 <0.001
研究组咳嗽的改善、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咳嗽改善及消失时间的对比(d,± s)
表4 两组咳嗽改善及消失时间的对比(d,± s)
组别 咳嗽改善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研究组(n=36)7.52±2.23 9.22±3.12常规组(n=36)8.95±2.41 10.58±3.02 t 值 2.613 2.017 P 值 0.011 0.047
气虚痰阻型咳嗽在临床儿科较为常见。儿童的呼吸道尚未发育成熟,咳嗽易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气虚痰阻型咳嗽患儿多为清晨或夜间咳嗽加重,少痰,偶有咽痒,受寒后咳嗽会进一步加重[5-7],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中医认为,气虚痰阻型咳嗽患儿多伴有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气短懒言等表现[8],治疗应以健脾补肺、益气化痰为主,临床常用玉屏风散加温胆汤治疗。玉屏风散中,白术可益气健脾,防风善行表散风邪,黄芪可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茯苓可健脾、利水、渗湿,陈皮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百部可润肺、下气、止咳,紫苏叶善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甘草可祛痰止咳、益气健脾、补肺固表、调和诸药[9]。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温胆汤具有和胃利胆、理气化痰、清热除烦之效。和胃利胆:胆为清净之府,喜温和,主生发,失其常则郁而不达;胃气不和,胆热内生,痰湿停阻,痰热阻胃,胃气上逆,则呕吐干哕;温胆汤有助于改善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象。理气化痰:温胆汤中的法半夏可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可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壳可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可理气燥湿,茯苓可健脾渗湿、理气化痰[10]。清热除烦:对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温胆汤可理气化痰,使痰热得清、胆胃得和,则虚烦自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56%(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IgA、IgG、IgM 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咳嗽、喘息、咳痰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咳嗽的改善、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可见,玉屏风散加温胆汤治疗小儿气虚痰阻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快速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其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