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炎症指标联合AFP、AFP-L3、PIVKA-Ⅱ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6-16 03:01李启欣李炜煊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粒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

林 静,李启欣,李炜煊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的关键[1-2]。目前,临床诊断肝癌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会对机体造成损伤,患者不易接受。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在于无创性,近几年该方法在肝癌的诊断中受到了普遍关注,但其对早期肝癌的诊断率偏低,且同样存在一些禁忌证[3-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出现,使得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血清学检查操作简便、耗时短,因此获得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5]。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 Ⅱ)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的优点,特别是上述指标的浓度与肝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病灶大小、门静脉浸润程度及临床分期等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中[6-7]。本研究将探讨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PLR)、衍生的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dN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MLR)五种外周血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AFP、AFP-L3、PIVKA- Ⅱ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尝试通过更经济实惠的实验室检测,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总结、整理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收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 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肝癌组,另收集同期200 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病情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2)合并精神疾病;(3)肿瘤病灶超过3 个;(4)肿瘤出现肝外广泛性转移。对照组中,男性157 例,女性43 例,年龄分布区间45 ~82 岁,平均(62.44±16.13)岁。观察组中,男性149 例,女性51 例,年龄分布区间44 ~81 岁,平均(61.78±15.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紫色抗凝管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mindray BC-6800 PLUS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所有检查均严格按照设备仪器以及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本研究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具体计算方法如下:NLR=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dNLR=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PLR=血小板/ 淋巴细胞;MLR=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SII=(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AFP、AFP-L3、PIVKA- Ⅱ的检测方法:用黄色凝胶促凝管采集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将血液标本在常温条件下静置15 ~30 min,然后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出血清,并保存待检。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生产厂家: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规格型号:MQ60PLUS)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采用配套的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测定试剂盒以及标准品和质控品在4 h 内完成血清AFP、AFP-L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PIVKA- Ⅱ浓度的检测,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进行。参照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建议,当血清AFP 值≥400 μg 时即可判断为阳性;参照FDA2005 年建议,AFP-L3 诊断肝癌的阳性界值定为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dNLR、SII、MLR 的 差 异。比 较 两 组 患 者AFP、AFP-L3、PIVKA- Ⅱ水 平 的 差 异。统 计AFP、AFP-L3、PIVKA- Ⅱ单独及联合(包括串联和并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其中串联是指所有检测指标结果均为阳性,并联是指所有检测指标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检测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根据数值资料的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P<0.05 定义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dNLR、SII、MLR 的差异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肝癌组患者的NLR、PLR、dNLR、SII、MLR 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dNLR、SII、MLR 的差异(±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dNLR、SII、MLR 的差异(± s)

组别 NLR PLR dNLR SII MLR对照组(n=200)1.40±0.32 101.56±30.38 1.23±0.68 284.47±101.76 0.17±0.02肝癌组(n=200)2.05±1.01 123.02±60.73 1.33±0.15 421.86±254.29 0.26±0.01 t 值 8.676 4.469 2.031 7.094 56.920 P 值 <0.001 <0.001 0.043 <0.001 <0.001

2.2 比较两组患者AFP、AFP-L3 及PIVKA-Ⅱ水平的差异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肝癌组患者的AFP、AFP-L3 及PIVKA- Ⅱ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AFP、AFP-L3 及PIVKA- Ⅱ水平的差异(± 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AFP、AFP-L3 及PIVKA- Ⅱ水平的差异(± s)

组别 AFP(ng/mL)AFP-L3(ng/mL)PIVKA-Ⅱ (mAU/mL)对照组(n=200)4.21±2.03 0.63±0.38 21.76±5.82肝癌组(n=200)345.58±605.21 502.14±544.36 3524.26±3411.71 t 值 7.977 13.029 14.518 P 值 <0.001 <0.001 <0.001

2.3 AFP、AFP-L3、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

AFP、AFP-L3 及PIVKA- Ⅱ单独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8.50%、65.50%、87.50%,特异度分别为84.50%、91.50%、74.00%,其中串联联合检测中特异度最高,达到96.50%,而并联联合检测中灵敏度最高,达到91.00%。详见表3。

表3 AFP、AFP-L3、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例/例)]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此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临床血清学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肝癌早期诊断的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肝癌组患者的NLR、PLR、dNLR、SII、MLR 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一方面肯定了肝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存在异常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本研究的开展符合临床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即NLR,该指标的升高提示机体的炎症反应较强,且多种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均与该指标密切相关。此外,该指标的升高还能提示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不良。NLR 的特点之一即在于它的高特异性,在肝癌的浸润以及黏附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作用[9]。PLR 也是反映炎症程度、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参与多种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肝癌、膀胱癌、肺癌、食管癌等)的进展,因此可将该指标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患者的预后评估中[10]。本研究发现,多数PLR 较高的肝癌患者其淋巴细胞水平均较低。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则提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突变无法有效识别或应答,导致肿瘤抗原诱导免疫耐受、肿瘤细胞逃逸,进而为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肿瘤持续进展。dNLR 和SII 均是反映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近几年这两项指标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的dNLR、SII 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测,作为分子标志物,dNLR 和SII 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其中已知中性粒细胞可使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以及转移能力提升,同时中性粒细胞还可以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11]。人体血液循环中炎性细胞水平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况,而MLR 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慢性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关联方面。本研究对肝癌患者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发现肝癌患者的MLR 为(0.26±0.01),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MLR 为(0.17±0.02),这符合肝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转移的客观事实[12]。

本研究结果显示,AFP、AFP-L3 及PIVKA- Ⅱ单独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8.50%、65.50%、87.50%,特异度分别为84.50%、91.50%、74.00%,其中串联联合检测中特异度最高,达到96.50%,而并联联合检测中灵敏度最高,达到91.00%。这说明,AFP、AFP-L3、PIVKA- Ⅱ检测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通过联合检测还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其中PIVKA- Ⅱ在肝癌患者中阳性率高,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的生长情况,被认为是一种有着较高诊断效能的肝癌血清学标志物[13]。多数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均会呈现高表达的状态,但部分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该指标也会呈现上升态势,因此该指标用于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够理想,尤其是当AFP 上升幅度低于20 ng/mL 时,单凭该指标来判断肝脏肿瘤的良恶性质具有一定的难度[14]。肝癌患者的AFP-L3呈阳性时,意味着肿瘤细胞具有快速增殖及早期转移的风险。因此,当患者的AFP 浓度较低时,通过对AFP-L3 进行检测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用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时意义重大[15]。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观察对象较少,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分析等,但根据结果可以推测利用外周血炎症指标联合AFP、AFP-L3、PIVKA- Ⅱ检测在肝癌的诊断与筛查中,能提升早期检出率,帮助临床医生更早、更简单地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效益。

综上所述,外周血炎症指标联合AFP、AFP-L3、PIVKA- Ⅱ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粒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