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峡
[摘 要]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基本文化内涵之一,是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立足语文教学,深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引领学生奉献青春力量,为西藏地方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从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入手,分析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均衡发展的角度,探索提升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家国情怀培养的综合育人效果。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西藏高职院校;语文;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077-04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的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种体现。当前,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也是提高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方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要积极以提升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为基础,加强审美教育,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热情,以家国情怀渗透,使大学生尽快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
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是助力青年一代奋进向上的价值引导,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密码。古往今来,文人志士都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他们对家庭、国家、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对人民有炽热的情怀,对国家发展有崇高的使命感。这种高尚的文化精神凝练成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思想与气节。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也是学生需要尊重、爱护并承担责任的一个基本单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学》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阐明了个人成长与家庭的紧密相关性。置身家庭生活中,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推己及人,提高个人修养。家国情怀教育也要从家庭责任意识、个人道德素养提升层面入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家庭、尊重家人、关心爱护家庭成员,构建和谐美满家庭关系。这是个人品德的重要彰显,也是引导学生从小家向大家有效迈进的思想基础。
(二)社会层面
家国情怀的内涵在社会层面得到了有效的升华。《论语》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指出了文人志士都以关心社会发展、心系天下太平为己任。北宋大儒张载也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张,这些都是个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有效体现。在社会层面推进家国情怀教育,要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发展、关心民众生活的基本思想认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学生社会层面的家国认同感。还要引导学生跳出“小我”之满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洪流,将个人价值有效转化,从社会共同进步层面呈现出个人崇高追求,进而从更广阔的层面为学生提供进取动力,让他们成长为有目标、有理想、有价值的时代新人。
(三)国家层面
家国情怀从家到国是空间范围的拓展,更是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延伸。个体要有服务国家发展的意识,也要有依赖国家、热爱国家的深情。这样才能够对人民幸福、对民族崛起、对国家富裕、对美好生活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都用饱含深情的语句诉说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炙热情怀。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可以激励大学生更好地逐梦奋进、承担责任、奉献热情、拼搏向上,绘就最美的家国发展蓝图。
二、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也是语文教学育人工作的基础落脚点,更是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但當前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家国情怀培养的综合效果并不理想,凸显出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有待深化
大学生作为即将成长起来的崭新一代,他们对新的文化思想接受意识非常强,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但在家国情怀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理解有待深化。当前很多大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对家国情怀意识养成有很强的被动学习心态,学生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缺乏兴趣,对家国情怀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教师所呈现的资源接受意识不强,认为这些内容比较陈旧,学习接受的热情比较低。很多学生对家庭责任方面的内容尚能理解,对社会责任、国家意识,他们认为与自身相距较远。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缺乏系统性,难以树立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热情,影响了家国情怀的养成。
(二)家国情怀培养内容需进一步完善
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需要实现知识、观念、实践互动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发展语文思维,推进学习实践,增强文化认同,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稳步提升。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对文人作品的呈现,其内容与学生当前的生活环境相距较远,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如教材上学生学到了林徽因的诗歌,他们可以读懂她对四月天的赞美,但对林徽因所处的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很难理解,对林徽因的家国情怀,学生了解并不多。大学教材中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师拓展的教学资源不足,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认知的全面提升。
(三)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不够丰富
对大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能再沿用高中所采用的思想熏陶方法,也不能仅通过教师的语言说教来达成目标。单纯立足语文课堂,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存在方法模式单一,教学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现在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00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通过单一方式来接受家国情怀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想激起学生思想层面的共鸣,就要指导学生生动运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路径
顺应时代要求,增强学生理想、责任、担当意识,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督促大学生积极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是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重要方面。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也要秉持有效原则,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优势,促进学生家国情怀养成。
(一)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高职语文教学在让学生识记汉字、理解字义的前提下,更注重语文综合探究活动的组织,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价值,让学生在语文表达与运用方面有效积累经验。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主干课程,语文课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驱动学生探究思考,深度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让学生学知识、明道理,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并为学生健全人格、社会关怀及社会责任感养成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礼记·大学》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以让学生突破单纯的字词积累,在课堂上组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小学、中学所积累的诗词、典故、文人轶事有效提取,结合自己对古代先贤的了解,进行语言表达实践。通过一些典型人物、典型诗句,分析他们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受到家国情怀滋养,在语言表达、文字运用等方面循序渐进。
(二)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切入,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文字的直接运用、阅读与写作等多个环节都能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与灵活性,更要让学生深刻感悟语言文字的思辨魅力。通过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生成自己的逻辑认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不仅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家国情怀养成也大有裨益。以宋朝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为例,作为一首唱和词,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情感极其饱满,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也体现出鲜明特色。同时对于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体现了深切憎恨。这首词上篇写友情,下篇论国事,简洁流畅,作者的家国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这类作品赏读,开展写作借鉴,可以使学生语文思维得到发展。
(三)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培养家国情怀
高职语文教学要以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为主轴,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精神,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意识,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全面了解,体现语文学科在家国情怀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受到有效情感熏陶,促进学生语言文字领悟能力循序提升。通过合作学习,滋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为学生职业观养成及今后开展工作实践奠定思想基础。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瑰宝”探究活动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词典、阅读书本、网络检索等多种方式,对一些常见常用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语言建构意识,深度增强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的热爱。结合学生搜集的一些典型成语,还要让学生有效认知成语背后所蕴含的生动故事,对成语涉及的核心人物,成语传递的价值观念深刻感悟。以成语“背水一战”为例,是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背水一战体现了韩信勇于退敌的决心,也体现了韩信自身良好的家国意识。另外,还有很多成语本身就蕴含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如精忠报国、赤胆忠心、竭忠尽节、志存高远等,对学生家国情怀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主体性价值,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可以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家国情怀渗透的目标也能有效达成。
(四)重视“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包含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及对一些外国文化的理解和批判性借鉴。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需要学生对民族文化在精神层面深刻理解,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学生可以辩证地看待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造。对于社会主义前沿文化以及一些网络新兴文化,要引導学生树立思辨意识,对割裂民族情感、宣传消极享乐思想的言论积极抵制。以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增强爱家、爱乡、爱国的基本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青年一代心系国家、关心民众,将家国情怀烙印心上。强化学生家国情怀行为,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意识循序提升。
四、西藏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完善建议
核心素养理念下,发挥高职院校语文课堂育人导向价值,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培养,是引领学生学习进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一步。以家国情怀作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增强学生个人奋进意识,引领学生学习创新,坚持多管齐下,才能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
(一)唤醒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便要唤醒学生自身学习奋进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对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有效挖掘,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担当意识。如从孔子《论孝》入手,让学生延续中华孝道,增强承担责任意识。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积极回馈父母,推进兄友弟恭,让学生的幸福感、愉悦感得到有效升华。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才能够主动维护家庭的和睦。学生懂得感恩父母,也能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多关心父母,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在主动维护家庭团结、营造和谐人居环境、承担家庭责任方面,为家庭的发展贡献力量。增强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进取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父母有了感恩之情,希望为他们提供美好生活并愿意承担责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进取中能有更强的动力。
其次,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还可以从唤醒学生对家国民族的热爱入手。祖国的语言文化绚烂丰富,也是增强学生家国认同的重要方面。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课本的一些资源有效运用,也可以对西藏当地的一些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国家前途以及大好河山的热爱。这些都能够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融入学生学习思想中,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对中国梦的认同,为祖国大好河山绘就最美色彩,为维护祖国青山绿水而积极奋进,筑梦圆梦。
最后,语文教学也要引领学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党的艰难发展历程有效认知。学习《菩萨蛮·黄鹤楼》时,通过对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思想学習了解,让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记忆,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积极努力奋进。这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家国认同的重要方面,也是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祖国、报效祖国、承担历史责任的有效方式。
(二)获得家庭社会支持,为学生提供外部保障
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责任意识的养成,需要以学生自身为主导,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有效保障。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温馨港湾,要对学生家园情怀形成发挥有效引导作用。耕读传家、知书达理,这些传统的家庭美德,也会在学生跳出家庭氛围进入学校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体验。例如,在家庭生活中,不少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父母的关爱视若无睹。而离开家庭进入校园后,凡事需要自己动手,他们就会深刻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付出,学会体谅父母。加之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两鬓出现白发,精力逐步削弱,而学生逐步成长起来,他们也需要学会用自己的肩膀去帮父母承担家务。这些对于引领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家庭责任意识,理解家人、关爱家人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学要重视从这方面进行引导,通过课内与学生一起审读相关的作品。如教学《多年父子成兄弟》一课,让学生内化感知,对家庭的那种温馨、平等、关爱深刻理解。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养成,如何与家长亲密沟通,都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围绕全国道德模范,分析他们在家庭责任、奉献意识、孝道传承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高尚精神,让学生明白弘扬传统美德、承担家庭责任、传播社会文明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将爱国爱家、敬业奉献联系在一起,实现家国理念的统一,也能让学生学会统筹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更好地成就自我,奉献家庭,赢得社会层面的认可。
大学阶段是学生即将恋爱结婚的一个关键阶段,进行家国文化渗透,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组建家庭、育儿指导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启发作用。可以让学生树立道德观念,学会价值判断,体现做人气节,彰显担当胸怀,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去完善自我,感染他人,对家国情怀有全新的感悟和体会。
(三)注重教育熏陶,形成全面育人合力
高职院校家国情怀培养工作的落实,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阵地作用。以课堂为依托、以校园环境熏陶为辅助、以全员参与为支撑,形成协同育人正向合力。
首先,要发挥语文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资源有效运用,让学生有效学习参与。除了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外,要善于融入视频资源、媒体技术,让学生生动感知、深刻体会,激发学生共情,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其次,语文课堂要探索与思政教学全面融合,通过跨学科实践,将更多优秀资源有效挖掘运用,实现家国情怀入脑入心。从语文教师“独奏”向全体教师“合奏”有效转变,创建家国情怀教育育人氛围,让家国情怀的渗透从理论向实践有效落地。最后,社会资源方面,让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进入地方文化馆,瞻仰名人故居。通过对多类文化遗产的应用,让学生对家国情怀建立认同。学校也可以通过文化社团发挥纽带作用,加大家国情怀渗透的力度,提高学生实践感知的空间,让学生从社会层面、职业认知层面、精神传承等多个层面接受有效熏陶,让学生践行责任意识,增长自身才干,以奋进的姿态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另外,学校还可以借助一些传统节日。如在中秋节进行家风教育,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教育,在端午节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让家国情怀教育更好地入脑入心。
此外,学校要调动网络资源,为家国情怀的渗透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一些主流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可以发挥有效引导作用,加强对家国情怀的宣传。现在很多影视剧也都在积极弘扬顾家爱国、勇于担当、积极奉献、创新奋进的时代主旋律,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典范素材。
总之,高职阶段是学生即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家国教育,可以让学生有效认知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引领学生以对家国的热爱为前提逐梦担当,迎接新时代新生活的挑战,弘扬奋进主旋律,在个人价值实现、西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个方面尽心竭力。这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彰显,也是强化学生爱国主义信念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沈广清,陈立新.语文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2(31):135-136.
[2]林建华.巧设教学活动 厚植家国情怀:在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18):91-93.
[3]蒋娟.核心素养视域下古诗词融入师范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师,2022(15):18-20.
[4]李芳.基于核心素养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1(47):156-157.
[5]王芳.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家国情怀与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20(87):38-39.
[6]曹晓庆.立足语文课堂 培养家国情怀[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10-1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