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方言语言接触研究述评

2023-06-16 19:53:24李文张张学敏
今古文创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语言接触述评

李文张 张学敏

【摘要】 本文首先厘定了晋方言语言接触研究综述的范围,然后从方言和民族语、方言和普通话、方言和方言三个方面综合述评了晋方言语言接触的研究现状,又介绍了学界关于方言接触和语言接触的机制,包括语音接触层次类型、词汇借用类型、语法复制及借用、借用干扰、转用干扰和语言感染等机制,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语言接触研究要注意晋方言和蒙古语接触的全面性以及注重语言接触的层次性问题。

【关键词】 晋方言;语言接触;方言接触;述评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42

基金項目: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ZKY2022057)。

一、研究现状

晋方言的语言接触,是指在语言接触的研究视域下,北方方言中保留入声的晋方言与普通话、北方官话、民族语的接触以及晋方言内部之间的相互接触。所以,本文晋方言语言接触相关研究的综述范围,是一个与晋方言相关的“普通话-方言-民族语”的接触层面。

关于晋方言语言接触的研究,目前可分为几个方面。

(一)方言和民族语的接触

语音方面,乔全生(2019)从语音角度,阐释晋方言历史上和阿尔泰语系深度接触,从而声韵调系统发生了变化,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分析晋方言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但是笔者认为,晋方言由南至北声调递减也可能与方言接触有关,尤其是张呼片和大包片的晋方言作为一种“移民方言”,最开始会和当地的声调系统已经简化的北方官话接触,也可能造成声调减少。

词汇方面,晋方言和民族语的接触,比较典型的是内蒙古晋方言和蒙古语之间。卢芸生,道尔吉(1995)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仍存在于内蒙古晋方言中的借词;李作南,李仁孝(2007)列举了一些内蒙古地区汉语方言中对蒙古语的反借词,提出这是二者深度接触的结果。但是,研究内蒙古晋方言和蒙古语之间的接触主要停留在借词层面,语音、语法的接触性研究较少,同时,对于接触的动因和机制阐述较少。李欣(2019)指出阴山地区的接触研究一方面缺乏历时层次,一方面偏重蒙古语和汉语接触,而回族和汉族、满族和汉族之间的语言接触研究较少。

语法方面,张维佳,张洪燕(2007)、汪化云(2013)指出山西晋方言中远指代词“兀”的用法可能受到阿尔泰语系的影响,也为晋方言指示代词三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二)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

张程(2018)指出崇礼方言的词汇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特色逐渐消失,但是对于如何接触没有系统分析。乔全生(2019)以呼和浩特、晋城、上当片方言为例论述了晋方言和普通话接触中声母的历时变化。郭风岚(2005)描写了宣化方言和普通话及北方官话的接触发生的变异情况和机制,为张呼片宣化方言点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语料。

(三)方言和方言的接触

词汇方面,史荣(2016)结合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从方言接触的角度分析绛县方言的指示代词和山东话、河南话之间的接触性变化,但是史(2016)偏重描写,没有充分解释机制。

语音方面,任丹丹(2016)结合音韵学和社会语言学,从方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山西方言并州片和吕梁片的部分声母演化的原因,因为作者主要研究的是演变路径,所以对接触机制没有细致分析。李欣(2017)认为沁水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的变化是和周边官话以及晋方言接触的结果,比如沁西片没有入声。

语法方面,乔全生,鲁冰(2016)从方言类型学的角度,指出豫北地区反复疑问句的演变是晋方言和官话此消彼长的接触性结果;

还有一些综合的角度,高峰(2011)认为晋方言志延片方言接触属于地缘性接触,其中,老户话与关中方言的接触是临界输入性的,上头话与老户话的接触属于移民性接触,但接触程度较浅;邢向东(2014b)认为西北方言和晋方言之间有接触和联系,而且可能形成了一条语言链条沿黄河流域上溯,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语料支持;秦乐(2018)介绍了呼和浩特地区山西移民的语言生活,详细描写了语码转换的现状,为研究呼和浩特晋方言和山西晋方言的接触提供了典型案例,可以继续做本体方面的变化;张楠(2020)以太原地区一个天津移民形成的方言岛为例,从语音、语法、词汇角度论述太原话和天津话的接触和变异及产生原因,为方言接触提供了典型个案;吴丹丽(2020)通过计算分析的方法,论证五台片、大包片和北京官话接触紧密,相似度较高,张呼片和邯新片属于后形成的晋方言区,和官话接触较多,吴(2020)这种论证方法也为方言接触提供了一个比较崭新的视角。

(四)关于接触机制的研究

语言或者方言的接触机制,笔者没有局限于晋方言相关的研究,希望通过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动因和机制加以述评。

语音层面,徐荣(2012)主张从语音的角度分析接触层次,并且区分了混合方言和克里奥尔语,把深度接触现象分为深度借用、深度干扰和柯因内化三大类。徐(2012)指出陕西吴起话、河南孟州话、河北南和话属于晋方言和中原官话的深度接触性方言。

词汇层面,卢欣(2011)介绍了杭锦后旗方言和蒙古语接触产生的借词以及借用方式,包括“完全音译”和“不完全音译”两种方式;王衡(2016)分析焦作怀庆方言和周边官话及普通话接触下词汇的变化,接触机制包括语言成分的吸收和融合。陈鹏飞(2016)以豫北晋方言为例,从方言接触的角度,讨论词汇的“异源复合”现象,具体包括实语素复合和虚语素复合。这也反映了方言与方言或普通话的接触机制不同于和民族语的接触机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是一个语言连续统,彼此之间有许多联系和相似之处,这也为接触和借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接触机制中有较多融合现象。

语法层面,邢向东(2014a)论述了陕北吴堡话的过去时标记“来该”的形成是方言接触造成的,接触机制是“同义并列强化”,而且这种接触具有层次性从而形成不同的时标记,“该”和“来该”。当然,这种层次性需要结合晋方言区其他方言片区的语料深入分析,在张家口方言中,也有“去来”表示过去时,如:我刚刚儿打电话去来。Heine和Kuteva①将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分为“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语法借用”是对源语言语法因素的借用,而“语法复制”是仿照源语言对自身语言进行语法构造的过程。但“语法复制”的类型又是情况复杂的。针对“语法复制”的问题,吴福祥(2020)指出其又可以细化为“结构重组”和“构式拷贝”。吴(2020)指出,二者根本区别是源语言中是否原本就有供以构造的结构(结构重组)还是凭空创造的结构(构式拷贝)。

从宏观角度看,托马森根据受语是否存在“不完善学习”现象,将接触机制分为“借用干扰”和“转用干扰” ②。“借用干扰”指保持自己母语体系的前提下,吸收外来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转用干扰”指的是操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使用者放弃母语,转用另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但由于对于新语言的“不完善学习”,会把母语中一些特点带入到新语言中。关于“转用干扰”,陈保亚(2005)又把这种干扰具体分为“母语干扰”和“语言转换”,主要针对的是汉语不同方言区的形成,究竟是因为汉民双语者对汉语的影响产生的方言,还是少数民族的后代已经完成汉语转用而形成的方言。这种观点进一步细化了接触性方言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为构拟方言的原始语提供了遗传学视角。当语言或方言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接触时,依旧可以有接触性变化,江荻(2010)以回挥语为例,指出这种语言虽然在海南三亚处于方言岛的状态,但依旧在汉语环境下语言类型发生了变化,这种机制为“语言感染”。

二、晋方言语言接触问题的思考

(一)晋方言与蒙古语的接触

卢芸生,道尔吉(1995)在研究内蒙古地区的蒙古语借词时,指出“隙少” 这个词仅流行于土默川地区。这种说法是不够严谨的,在张呼片赤城话中也存在同样的说法和意思,所以对于一些方言点的语言接触现象可以从宏观角度结合整个方言区来分析。布龙菲尔德说:“一切亲属语言或者其中某几种亲属语言共同具有某种特征,那么它们共同的原始阶段,也就是说在‘母语阶段,也一定已经出现了。” ③由此可以猜测,山西方言传播到赤城及内蒙古地区之后,在赤城晋方言和内蒙古晋方言分离发展之前,他们之间可能存在过一个使用同一种“地区方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和蒙古语接触和交流而借用了“隙少”这个词,以后的各自发展中,在土默川地区和赤城地区既保持了各自特点,又都保留了这个词,而在其他有些地区可能不再使用。

(二)语言接触的层次性

关于语言或者方言接触的机制,笔者认为还应注重接触的层次性。李作南,李仁孝(2007),邢向东(2014a),李欣(2019),吳丹丽(2020)等研究表明,晋方言和周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接触具有层次性,在研究时候要注意区分。再扩展到汉语方言和其他民族语的接触中,以我国东北延边地区的汉语和朝鲜语接触为例。朝鲜语在历史上和中国有悠久的接触历史,严翼相(2010)指出朝鲜语和汉语有两千多年的接触历史,许多朝鲜语的词汇发音在汉语上古时期就已经借入。所以在考察国内延边地区的汉语和朝鲜语的接触时,不应该只从共时的接触层面探讨。比如对“洗手间”的称呼,我国朝鲜族、朝鲜以及韩国,都称为“???”,音译汉语的“化妆室”,但这样的“汉字词”是历史上朝鲜语从汉语借入的,并不是延边地区朝鲜族所使用的朝鲜语从汉语借入的。再比如在韩国,以下词汇是这样的说法,传销(??? ??)、电视(????)、冰箱(???)、号码(??)、电脑(???)、面包车(??????)、上网(???? ??)、签证(??)、老板(??),其中大部分都是英语借词,比如“电脑(???)”是“computer”的音译,“上网(???? ??)”是internet的音译;也有一些词是朝鲜语历史上和汉语的接触获得的语言材料,如“冰箱(???)”是汉字词“冷藏库”。但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我国延边朝鲜语和汉语接触产生的。在我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使用的朝鲜语当中,以上这些词汇和韩国不同,如“??(传销)、??(电视)、??(冰箱)、 ??(号码)、??(电脑)、???(面包车)、??(上网)、??(签证)、??(老板)”等。这些词汇在我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使用的朝鲜语中完全是从汉语借音,而且已融入到当地朝鲜族的词汇系统中,而不是朝鲜语和汉语的语码夹杂。所以这些借词是我国延边朝鲜族和汉族长期接触过程中,朝鲜语受到汉语接触性影响的结果。

三、结语

晋方言的语言接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方言和方言的接触上,强调方言片区的内部相互影响。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还可以再深入,方言和民族语的研究,主要是内蒙古地区晋方言和蒙古语的接触,一方面忽略了晋方言和满语、回语的接触,另一方面,应该把视野放到整个方言区,尤其是大包片、张呼片、五台片,这些片区都或多或少和民族语有接触,应加以重视。接触现象的描述层面以词汇居多,语音次之,语法最少,在研究晋方言接触时要多关注语音、语法的接触和变异。在充分描写变异的基础上可以对现象分类概括,探求接触性变异的机制,而且要注意接触的层次性,以免造成研究偏误。

注释:

①参见Heine,Bernd.Typology and language contact:word order.Tallinn,21-24 March,2007.

②吴福祥在《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中对托马森的观点展开论述。

③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04页。

参考文献:

[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陈保亚.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陈鹏飞.豫北晋语的异源复合构词现象[J].南开语言学刊,2016,(2).

[4]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5]郭风岚.宣化方言变异与变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

[6]李欣.山西沁水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D].山西师范大学,2017.

[7]李欣.阴山地区核心区域语言研究述评[J].阴山学刊,2019,(5).

[8]李作南,李仁孝.内蒙古汉语方言中的返借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9]卢欣.杭锦后旗方言词汇的几个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1.

[10]卢芸生,道尔吉.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11]江荻.回辉语揭示的语言接触感染机制[J].民族语文,2010,(6).

[12]乔全生,鲁冰.论豫北晋语反复疑问句的过渡性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13]乔全生.语言接触视域下晋方言语音的几点变化[J].汉语学报,2019,(4).

[14]秦乐.呼和浩特市的山西移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陕西师范大学,2018.

[15]任丹丹.山西方言吕梁片和并州片中古全濁塞音、塞擦音声母演化路径探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16]史荣.语言接触视野下的绛县方言指示代词研究[D].山西大学,2016.

[17]王衡.焦作怀庆方言词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6.

[18]汪化云.西北方言指代词兼第三身代词现象的再探讨[J].语言科学,2013,(1).

[19]吴丹丽.基于词汇语音距离的汉语方言计算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20.

[20]邢向东.陕北吴堡话的过去时标记“来该”及其形成[J].语文研究,2014,(2).

[21]邢向东.西北方言重点调查研究刍议——以甘宁青新四省区为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5).

[22]徐荣.汉语方言深度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3]严翼相.韩汉语言接触简史[A].韩国研究(第九辑)[C].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2010.

[24]张程.晋语崇礼方言词汇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 2021.

[25]张楠.太原市线材厂天津方言岛语言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26]张维佳,张洪燕.远指代词“兀”与突厥语[J].民族语文,2007,(3).

作者简介:

李文张,男,汉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方言学。

张学敏,女,汉族,西北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学。

猜你喜欢
语言接触述评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36:15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桂海论丛(2016年4期)2016-12-09 11:17:21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32:22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1:46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试析余光中先生《中文的常态与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