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欢
[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教育为我国培育出一代代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是目前中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亟待改革。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是将游戏化元素或教育游戏融入劳动教育模式中,将游戏作为劳动教育的开端和载体,通过游戏元素和游戏规则激发劳动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探究并构建劳动知识图谱。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游戏化教学;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169-04
为了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重提劳动教育。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现代国家需要的人才结构多样化,不仅需要创新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做好顶层设计,使我们国家更快更强地发展,更需要通过技术技能人才来实现研究成果的合理转化,以搞好我国的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而中职院校的教育方针就是为我国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在中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唤醒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来职业有明确的规划等[1]。在中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需要。当然中职院校的教育体制也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天然沃土[2]。中职学生相比普高学生掌握了更高的劳动技能水平,并且中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等教育活动都直接让学生回归劳动场所,真情实切地参与劳动,体会劳动过程中的艰辛以及收获劳动成果的幸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劳动教育不再纸上谈兵。而劳动与游戏之间存在一些契合点,将游戏化元素或教育游戏融入劳动教育模式中,构建游戏化劳动教育或能改革我国现有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劳动与游戏的契合点
游戏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劳动是游戏的来源,为游戏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但资本主义剥夺了劳动的游戏属性,将劳动与游戏在时空上分裂开来,属于异化的劳动。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当劳动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时候,生产就会突飞猛进[3]。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游戏探索世界,使身心得到发展,同时创造力也逐渐显现。游戏的趣味性成为儿童求知探索的开端,使其获得了求知的内在动机,又开发了智力。因此,游戏是劳动的有效载体,将劳动教育游戏化,让学生在游戏化的场景中劳动,深化对劳动和世界的认知,完善内在劳动精神。游戏与劳动的有效耦合是实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劳动与游戏之间存在一些契合点,有学者认为“劳动即游戏”[4-5]。
(一)劳动与游戏都存在某种目标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所需要的生存物质,而游戏则舍弃了劳动的物质目的,将劳动产生的愉悦感变成目的。学生的目的应该专注于劳动与游戏自身,这样才会自发参与到游戏劳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建构和对世界的自主探索,体会到劳动与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二)劳动与游戏都遵守特定的规则
劳动有劳动的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在劳动教育中要遵守劳动教育的规则[6],才能发挥劳动教育本身所蕴藏的教化意义。学生在游戏化劳动中进行合乎情理的竞争,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学生内在对现实劳动的激情。
(三)劳动与游戏的参与过程中都需要动手、动脑
游戏中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当中,进而达到对自我角色的正确认知。
(四)劳动和游戏都将呈现其结果
有了对结果的期待,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劳动和游戏才可以更好地开展下去。杜威认为,要使人们感到他们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必须有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在游戏中取得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游戏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实现内在的完善和精神的满足。但是,强调结果的呈现并不是只追求结果,合理的结果趋向可以给予学生适度的压力来提升活动的动机,进而体现游戏化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目标、规则、动手动脑和结果完美地融合,将是学生参与游戏化劳动的必然诉求。
二、游戏化劳动教育概念界定
游戏化劳动教育是指将教育游戏或者是游戏化元素融入劳动教育中,贴合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特征,将游戏作为劳动教育的开端和载体,通过制订的游戏规则,激发劳动教育本身的趣味性,学生在游戏化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并构建知识图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本质上也是劳动的一种形式,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创新性以及智慧性,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游戏与劳动教育的关系[7]。劳动教育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提倡在生态环境中“动”[8],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利用游戏化元素构建的教育模式更适合学生全方位发展。在选择游戏化元素和教育游戏时,教育者应当科学地选择适合教学发展的游戏化元素和教育游戏,客观辩证地看待游戏化教学策略,努力寻求最适切劳动教育的游戏化元素和教育游戏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劳动最大的乐趣来源于劳动成果,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作用于大自然,能用自己的力量改造世界,游戏最大的乐趣也来源于最终结果的胜利。因此,劳动教育与游戏不谋而合,这也打破了游戏和劳动的对立关系。将游戏化元素科学、系统地融入劳动教育中,可以讓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反思、总结经验,从而寓教于乐,更智慧地汲取劳动技能、劳动经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内在和外在统一,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中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期的劳动教育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分析历来我国发布的劳动教育政策可知,其都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9]。未来的劳动教育也将与时代相结合,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还具有学校当地的特色,我国劳动教育也将越来越多元化和智慧化。虽然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深层理解
虽然近年来各个中职院校提升了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10],但是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确实客观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呈上升的态势,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自觉劳动的意识,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偏离了劳动教育的目标。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认识不清,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不具备劳动精神和劳动素养,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
(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
学校未建立起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首先,学校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实训课程,混淆了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区别,劳动教育学科不清晰,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地位不明确,未成独立科目[11]。中职劳动教育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是专业技能人才,内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至关重要[12]。中职劳动教育需以引导学生价值导向为出发点,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时,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磨炼学生的劳动意志,从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形成高尚的劳动道德品质。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其次,学校将劳动作为一种体罚形式,偏离了劳动教育轨道。这种变相的“劳动教育”形式是没有充分理解劳动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价值所导致的结果。
四、中职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人的本质是劳动。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是通过劳动所得,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追求,最重要的是精神所得。完善心灵,锻炼心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是劳动的最终意义,也是劳动教育的目的。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侵蚀,社会逐渐形成不愿干活也不愿流汗的不良社会风气。“家—校—社”三方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也导致很多青少年养成“劳动为下品”的错误观念。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异化和对劳动教育意义认识的偏差都导致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偏差。要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就要将劳动教育推入正轨,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实施科学的劳动教育模式,以改善劳动教育的现状。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的劳动教育模式十分必要。娱乐是人的天性,而游戏也是一种劳动形式。现代教育观认为游戏具有积极意义,游戏能激发人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探索自然、自主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就要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找到游戏与劳动之间的契合点,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劳动教育模式中,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劳动知识谱图。
五、中职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
中职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主要依托劳动教育目标,将五育有机融合,促进五育共同发展;以教学设计原则为导向,合理部署教学环节;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保障游戏化劳动教育资源,如文末图1所示。
(一)依托劳动教育目标,将五育有机融合,促进五育共同发展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先导,因此,在构建中职游戏化教学模式时,要以中职劳动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明确中职阶段劳动素养的内涵,确保教育方向的准确性。根据中职劳动教育相关政策和文献,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并非纯粹的劳动技能、劳动养成,劳动思想教育贯穿整个劳动教育体系,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中职劳动教育应从以下四个维度培育中职劳动素养:(1)要通过各种劳动教育形式的活动改变学生的劳动观,使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深层次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勤劳观。(2)通过日常型劳动、生产型劳动以及服务型劳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将生存所需通用性劳动能力纳入教育方针,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还需掌握专业劳动技术技能,关注职业与生活的联结。(3)通过劳动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劳动情感,重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使劳动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劳动精神内化。(4)通过专业实践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职业共通能力,使学生加深对自身专业的认知,由内而外地认可自身专业,产生职业荣誉感以及对未来职业有清晰、明确的规划。
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密不可分,作为五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四育相辅相成。在設计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时要将五育相互融合渗透,在五育中认识劳动,实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通过劳动教育可解决德育重理论轻实践和教育空洞的问题。劳动教育使德育更真实,学生更具有参与感,将德育与劳育有机联结,以劳树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智育与劳育有效联结,有助于学生体脑并用,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其创造性劳动能力;劳育也是体育的过程,体育与劳育有机结合,有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力,通过劳动的艰辛锻炼体能,增强体质,培养劳动精神;劳育过程中通过美育塑造美的产品,发现劳动之美,美育和劳育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品质,最终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二)以教学设计原则为导向,合理部署教学环节
在劳动教育目标和五育并举的依托下,根据教学模式设计原则,即教育原则、双主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动机维持原则,合理规划设计学习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营造合乎教育目标的游戏规则和游戏场景,共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教学原则的宏观指导下,依次从前端分析、目标设定、角色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四个环节对教学模式主体进行构建。整个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前端分析是先决条件,为接下来的环节提供全面部署。前端分析包括课程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中职劳动教育内容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细化和加工;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特点等,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劳动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这些都为游戏化劳动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目标设定包括教学目标和游戏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将中职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个知识模块,以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精神、职业素养为载体。同时将教学目标合理融入游戏目标中,通过实现游戏目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角色活动设计是游戏化劳动教育课程的核心载体。角色活动设计包括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游戏化劳动课程的设计,依据前端分析,围绕目标设定,选择不同的游戏机制和游戏化元素融入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中,合理应用教学策略,高效实现中职劳动教育目标。评价设计是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环节是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进行评判。优质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供准确的反馈,更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更迭。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一个闭环。将游戏机制和游戏化元素与四个环节有效耦合,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进行开发。
(三)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保障游戏化劳动教育资源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VR、AR、大数据、游戏教育App、在线劳动教育课程等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劳动教育场地匮乏、教育资源稀缺、课程体系不完整等问题,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环境和物质保障。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可以更精确地实现游戏化劳动教育的四个环节,同样这些数字化技术手段也为游戏化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游戏化元素以供选择,为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撑。VR和AR等技术融合为创造游戏化劳动场景提供实时逼真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交互设备与真实的劳动场景进行交互,使劳动教育实践场地更宽泛;大数据可以提供更准确、真实的评价数据,为教育模式更迭提供有力支持;教育游戏App和在线劳动教育课程为游戏化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打破了劳动教育环境和资源的限制等。
六、结语
从教育界首次提出游戏化劳动教育就充满了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游戏化劳动教育并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要有现场感,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才能体会劳动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造成这种观念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理清劳动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游戏的开端是劳动,而劳动也是游戏的开始。中职正处于学生认识规则、服从规则的阶段,而劳动与游戏天然具有规则性,劳动的规则本身蕴含教化价值,游戏规则也能反映人类的社会活动规律,这两条规则之间也是有相关性的,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设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游戏化规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良性的竞争,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劳动世界中,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因此,游戏是培养劳动精神、提高劳动素养、学会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导者,自主进行有意义建构,从中才能感悟劳动的意义,实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中职游戏化劳动教育模式力图打破游戏与劳动之间的界限,通过游戏化元素激发学生的自主建构行为,使学生在符合规则的范围内探索自然,最终学会劳动,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素养,同时增强自身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自信,为日后就业奠基。
参考文献:
[1]李国锋.在职业学校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5):75-77.
[2]韦佳.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3]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动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3):10-12.
[4]梁艳萍.游戏与劳动的辩证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4):35-40.
[5]江晨,赵峻岩.劳动即游戏:儿童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9):13-17.
[6]陶侃.游戲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探微[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8-64.
[7]张文兰,刘俊生.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审思:从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开放教育研究,2007 (5):64-68.
[8]吴航.从分类学到生态学:论儿童游戏研究的新趋向[J].幼儿教育,2009(12):9-12.
[9]徐长发.新时期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12-17.
[10]王玉洁.以劳动教育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N].中国教育报,2018-12-11(05).
[11]金正连.助推劳动教育,职业院校有优势[N].光明日报,2019-01-29(04).
[12]杨秋月,陆叶丰.劳动教育在职校落实的现实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9-09-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