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
牛奶,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益处颇丰的营养物质。然而,近年来,社交平台里悄悄掀起了一股“抵触牛奶”的风潮。那么,牛奶究竟好不好?你喝对了吗?
牛奶,是一种乳浊液,微酸性,主要成分为水分,其他成分按100克中的含量大小依次为碳水化合物3.4 克、脂肪3.2 克、蛋白质3克。除这三类营养物质之外,其他的营养成分含量均为毫克级别。在毫克级别中,含量最多的就是钙,104毫克。其他矿物质如磷、钾、钠、镁、铁、锌等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含量虽不及钙含量,但也非常丰富。这里的钙、蛋白质也容易吸收,这是个很重要的优点,正因为这些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易吸收的特性,牛奶被营养学界认证为营养全面的食物。那么,它们是如何参与人体的营养补给呢?
钙大多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的第一个作用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维持规律心跳;第二是保持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骨骼的坚固;第三是保证正常的凝血。
牛奶中的蛋白质丰富多样,含量也高。牛奶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蛋白质对于人体的器官组织、生长发育、修复都有重要的作用。人体的肌肉、血液、肌肤、器官、皮肤、头发和骨骼都需要用蛋白质来合成。
在中国常见的食品中,牛奶的补钙效率,是位居前茅,当仁不让的。再说说为什么人体不能缺少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很多酶和辅酶的重要合成原料。缺乏维生素会出现新陈代谢的障碍。此外,牛奶的脂肪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叫做共轭亚油酸,它可以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能够预防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指出,根据研究结果,人体每天需要摄入钙800 毫克,蛋白质50~60克。补太多了也不好,钙过多可能会发生肌肉抽搐、心律失常等状况。蛋白质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肥胖,但相比钙来说影响缓慢。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乳母、青春期儿童、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应补充1000 毫克以上的钙。因此,这些人需要摄入的奶量更多一些。通过钙含量计算,减去常见的其他钙摄入,就是大概每天要喝牛奶500 克,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袋奶。而从蛋白质的角度,如果喝300 克奶,每100 克含3克,你会得到9克蛋白質,喝500克奶会得到15 克蛋白质,再吃些蛋白质含量高的肉、豆制品,是可以补齐的。如果你是特殊人群,身体状态比较特殊,则需要自己调整用量。
然而,摄入量对了,也并非完全喝对牛奶。牛奶种类也不可忽视。市面上的很多种奶,诸如牛奶、酸奶、乳酸菌奶等。虽然带奶字,但跟真正意义上的“牛奶”不能相提并论,只能叫奶制品。我国市场上的酸奶,配料常有增稠剂、白砂糖、发酵菌等。增稠剂和白砂糖都是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就是糖,如果喝了300克这样的奶,仅仅是糖的摄入就远远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25克,更不要说,我们还要吃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这些都是“碳水大户”,都会转化成糖。而很多奶制品,只能叫做饮料,实际牛奶含量更低。其实这些所谓的“牛奶”,只是牛奶衍生的奶制品,甚至只是一种饮料,并没有牛奶的诸多营养好处。那该如何选择牛奶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查看配料表,主配料要是生牛乳、纯生乳、牛乳,越简单越好。当你不了解添加的成分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吃那些少添加的食品。这一步一定要注意,只有喝对了才能起正面的作用。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过于关注,因为每天要吃的食物有变动,不可能准确计算时间。医生建议,早上可伴着鸡蛋、蔬菜等健康食品一起吃。
牛奶要不要加温,温度到多少比较合适?其实,在不同温度下,牛奶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常温的时候,无菌状态是可以保证的,因为市面上的牛奶都经过正规的消毒,但可能会刺激脆弱的胃肠。温度在60℃以下,可以保证正常的营养不流失。煮开之后温度达到100℃会使脂肪凝结成奶皮子,同时带走维生素等,流失了营养。所以说,从以上三点出发,可以看出温度在60℃以下的奶较为合适。
编辑/ 赵玉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