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佩芳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约65%的ADHD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患儿在成年后发展为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酗酒、吸毒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ADHD患者的学业和职业成就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
目前对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微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
①轻微脑组织损害: 造成脑轻微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
②遗传因素所致;
③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④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⑤心理因素: 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
此外,还可能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
●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在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的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爱插嘴,惹是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喜欢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为严重。二是境遇性多动,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冲动性
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汲取教训。
●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取决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感知障碍等。
患了多动症后,尤其是重症或有共病的患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对青少年的危害
轻微多动症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患儿在学习上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常常会有以下情况:家长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高价请家庭教师,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济于事;有的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
●对学校的危害
在学校里,多动症患儿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師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个班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则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
●对社会的危害
多动症患儿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往往犯罪率较高,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总之,多动症病程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有时因为儿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其成人后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还是人际关系的互动上,都会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忧郁症。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招数一:“多动症”有别于好动、调皮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孩子顽皮有着本质区别:
①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②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
③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是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
④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招数二:“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他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因此,有些并不多动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应当引起家长注意。
“多动症”实际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有三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专心)、多动及冲动。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为主,有的以多动、冲动为主,更多的则是三者并存。
招数三:频繁做鬼脸当心“抽动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欢在不同场合频繁眨眼、皱眉、抽动嘴巴、摇头耸肩扮各种怪相,有时还伴有脖子抽动,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而大声制止或批评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丝毫没有改正的迹象。事实上正是这种主观判断上的错误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因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动症”。
多动症、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发病原因是由于儿童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频繁挤眉、眨眼、摇头、噘嘴、耸肩、扭颈,有的喉中发“吭吭、喔喔”的异响,说脏话等。由于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多动症、抽动症”的认识,将其与孩子好动、调皮、不学好、染上坏习惯混为一谈,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没有选对治疗方法,致使各种症状伴随着孩子成长,导致其自尊心受损,缺乏自信,情绪严重不稳,出现抑郁、精神分裂、品行障碍等不良现象。
因此,提醒家长,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这些症状,应及早做检查,如被确诊为“多动症、抽动症”也不用慌张,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治疗越早,孩子恢复得也越好。
●制定时间表
不要因为假期就生活无规律。
定个时间计划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上床,每一小时都列入计划,包括家庭作业、户外活动,每天的作息和活动大致相同,规律而充实,按计划执行,不随意变动,如要变动提前计划。
●管好每件东西
每日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每件东西物归其所,包括学习用品、衣物等任何东西,不要随意乱放。家长每天检查督促。
●养成使用记事本的习惯
如果要孩子做几件事情,就让他按顺序写下来,每做好一件就打个钩。前一晚将第二天要写的作业写下来,当天每完成一个作业就打个钩。外出游玩,提前让孩子计划和写下要准备带的东西,逐一对照进行准备并打钩。每天晚上,检查以上计划是否按计划完成。
●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
在娱乐活动中放松心情,增进亲子关系;在体育锻炼中增加耐力,不要怕天热出汗;经常进行一些有规则的游戏活动,在快乐中学习遵守规则、控制冲动。切忌在这些活动中指责孩子。
在ADHD 治疗中,行为治疗(Behavioral therapy)是一种特异的干预,经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其与兴奋剂同属一线治疗方法。这一治疗过程中,医生、家长和教师对ADHD 儿童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变,诸如提供更有序的活动,使儿童注意集中和避免精力分散。
行为治疗是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应用“学习的原则”。所谓学习的原则是指一个个体的行为,如果接收到“正性應答”,如他人的鼓励或赞赏,或获取满意的结果,则该行为容易学习且能保持;相反,如果一个个体的行为接收到“负性应答”,如遭处罚或获取不快的结果,该行为就不易学习或保持,甚至可能放弃。
行为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价ADHD 儿童的行为,获取信息;第二步是制订和实施行为方案。在第一步的行为评价中,治疗者首先要关注ADHD 儿童的家庭功能问题。应当告诫其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必须有自我控制,使儿童青少年必须意识到行为症状能自行控制,这是改变ADHD 儿童不良行为的基本保证。因为只有在不良行为控制后,ADHD 儿童才能开始学习新的和良好的行为。
为使行为治疗取得成功,应遵循两个基本的行为观念:
1. 奖赏较惩罚更易使行为发生改变,前者可使儿童产生期望的行为,后者则使儿童产生不期望的行为;
2. 行为治疗中,对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应答必须自始至终保持一致,不一致的应答方式可能强化负性行为。
●正性强化法,或称阳性强化法。该方法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依据,强调行为的改变是由行为后果所决定的,用于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正性强化法即每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行为,或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赏的方法,立即强化,以增强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
●暂时隔离法,即当ADHD 儿童出现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将该儿童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地方,利用隔离的这段时间,让儿童安静下来,懂得被隔离是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所致,需要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消退法是通过停止对某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示范法,是指为个体呈现一定的行为榜样,以引起该个体模仿良好行为的治疗方法。
多动症的发生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多动症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多动症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青少年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患儿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研究发现,锌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
●少吃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吃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蘋果、橘子等。饮食中勿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也不宜食用含酒石黄色素类食物,如贝类、橄榄等。
●少吃含铅食物。如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少吃含铝食物。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中加入的明矾,其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
●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等。
在青少年多动症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并且最好在孩子睡前让其喝一杯牛奶,这样对孩子多动症的治疗有很大帮助。此外,中医学认为青少年多动症是由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阴虚阳亢引起的虚实夹杂证。表现为多动、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平素易外感、盗汗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治疗以益气养血,滋阴潜阳,镇静安神为佳。中医用养脏益智止动汤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编辑/赵玉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