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子超
[摘 要] 基于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广度不够、教学内容孤立存在以及AI技術介入下设计行业的变革。通过AI技术分离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陈旧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创作时间和成本,并将视频和插画等AI技术融入课程内容中,最终实现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线上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书籍装帧;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89-04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由于其具备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要求,在大多数的设计类方向的高校中,基本都在本科第三年开设。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较为熟练的电脑软件设计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较为成熟的版式设计理论知识,因此书籍课程的名称无论如何变化,其课程内核都是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得到更好的结合。
在通常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亲手实践进行书籍的装订,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更完善的结合。然而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线上教学模式的普及,书籍设计课程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另外,对于教师来说,书籍装帧设计到书籍设计这个称谓的变化,就预示着这门课的部分重要内容因为线上教学的要求而缺失。
对于纸质书籍而言,部分概念如果照搬到线上教学的环境下直接讲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小的阻力,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阻碍作用。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实践,造成了大多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方向的时候,都不会主动去选择书籍装帧这个方向。
反观电子书籍,无论是书籍的排版制作,还是格式的生成、应用等多个流程,都在各大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无法看到较为成体系的教学闭环。以至于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电子稿的书籍就是电子书籍,因此TXT格式与PDF格式才能如此流行,但实际上电子书籍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TXT与PDF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TXT格式的问题在于这是一个纯文本格式,且文本只能有一种字号和字体,阅读起来非常的单调;PDF格式虽然可以有多种排版设计,但这种格式生成后不会因为屏幕尺寸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是否能借用AI技术设计出来一种电子书籍的形式,以便能更好地适应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并且易于阅读的同时还能图文并茂,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线上教学存在的弊端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存在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闭环。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优化与升级,就需要找准每个方面的突破口进行改善。
(一)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教师是主导的一方,因为教师负责讲授教学内容给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教师有着很大的自主选择权,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内容进行讲授,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专业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忽视市场的变化。且对于现阶段而言,教师对于书籍课程,无论是装帧方面还是设计方面的知识都是较为薄弱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给学生讲书籍的相关知识点,也仅是以图文混排为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认为这是在学版式设计的升级版课程。
另外,电子书籍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有电脑操作技能作为支撑,严格来说,作为电子书已经没有了传统书籍“页”或是“开本”等实体的概念。纸质书籍转变为电子书籍之后,其设计的侧重点也会随之改变,由原来纸质书籍中的开本大小转变为便携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只需要满足在手机屏幕的大小下方便阅读即可。简言之,对于便携式的电子阅读设备,已经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图文混排要求,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将图文混排适应各种屏幕尺寸的设计需求。
需求变了,但是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不变,并且大部分传统的书籍课程教师对于电脑操作也有一定难度,导致书籍课程的教学与市场逐步脱轨,这是书籍课程存在问题中较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二)学生实践能力广度不够
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计算机的发展需求。仅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该专业的电脑课程都是以图形化的界面进行学习的,因为该专业需要的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呈现,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设计师而言,可能更加需要代码等能力。
但是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甚至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撰写代码是较难实现的。首先,计算机语言都是由英文作为基础的,这给大多数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编程的基础在于严密的逻辑性,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严格的逻辑性会限制其艺术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这一点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困难所在。虽然目前大部分AI工具能够简化操作,但是其内核的逻辑架构依然是不变的。最后,虽然目前市场上对于电子书籍的需求量较大,但求职市场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位要求是进行电子书籍的设计与制作,因此目前大多数电子书籍都是一些个人进行设计与制作的。
(三)教学内容孤立存在
就目前而言,学生知道专业课的重要性,但这样的重要性不是因为这门课程的实际用途,而是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挂科与否进行结合,就说明这门课程在课程体系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也或者是新兴的教学内容逐步取代了其发展,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没有讲解清楚。
以素描速写等基础课程来说,学生觉得重要是因为这种技能学会了并且如果足够优秀的话,找个工作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就Adobe Photoshop以及Adobe 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等電脑课程来说,学生觉得重要是因为现如今大部分设计公司都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学会甚至是精通。这些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实践性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掌握一门技术是较为实用的,不仅因为学生自己确实能学到东西,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对于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人才缺口一直存在,并且学生通过市场了解了行情之后,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学习方向上的自我调节,进而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专项辅导,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才,学校就把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的样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而像书籍装帧课程,虽然需要具备某些方面的插画能力,尤其是电脑方面的插画能力以及基础的排版能力等多种要求。但市面上已经很少能够找到版面编辑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其实这部分与市场并不接轨。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设计创作,AI技术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如何合理地应用AI技术成为设计界目前的一个争论点。但无论焦点如何,AI技术实现设计的高效毋庸置疑。
二、为何设计需要AI技术的介入
其实AI技术介入设计行业并不新鲜,尤其是对于打破设计的门槛有着明显的作用,减少沟通成本。因此,在以前的设计中人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也很重要,但那时候更注重设计的表达。当然在其他方面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设计从业人员的精力。
(一)AI技术介入前设计行业的情况
在AI技术发展成熟前,其实对于设计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就平面设计而言,小到一个图标的设计,大到一张海报的设计,哪怕颜色或是图文部分的间距有点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就只能是设计师独立修改的。也就是说,设计师只是负责操作软件,客户负责提出想法,在当时设计软件基本上都被Adobe Photoshop等大型设计软件所统治,非设计行业从业人员要想进行设计,那就必须学习这些软件。在当时是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实设计师在当时更多的应该称之为美工,只是代替了客户进行软件操作,设计师本身的想法其实很少包含在设计里面,这样对于设计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AI技术介入后的设计行业变化
在AI技术介入后,设计行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设计不再是一家之言,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除了一些需要特别复杂技术的设计,市场上的大部分设计都可以由零基础的非设计从业人员去完成。
现在如果你想要一个标志,再也不是找设计师去进行想法的阐述,并解释标志所要包含的具体引申意义。而是需要去一些标志设计网站找标志即可,这些标志都是由AI按照一定的算法生成的,并且有着明确的价格,对于一般的商业模式应用非常广泛,毕竟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需要设计师去完成他们的设计。如果客户找不到合适的标志,只需要提供几个基本样本给设计师,那么这个时候设计师就会很快明白客户大概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减少了沟通的成本,提高了设计完成度以及精度的要求。
(三)AI技术与综合性课程结合是薄弱环节
当大部分标志能够不经过专业的设计师出手就能生成的时候,当电商宣传海报仅需要直接改几个字就能进行推广的时候,当网站布局只需要进行模块化拼接的时候。太多的专业类别在AI技术的介入下得到了高效的提升,但仍有部分课程是无法进行AI的良性对接的。其中一个就是书籍装帧课程,现如今叫书籍设计课程更为合适。
即使没有AI技术的介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线上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将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问题进行了提前凸显。那么如果AI技术能够进行介入,是否能够将线上课程的书籍装帧设计或书籍设计课程进行优化。其实完全可以,因为就目前的图书市场而言,纸质书籍趋于饱和,电子书籍需求量大,同时电子书籍并不需要进行实际的装订,因此仅需要解决电子书的呈现形式即可。因此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而言,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称为书籍设计更加贴切。
三、AI技术与线上书籍课程结合的可能性
其实要说起AI技术,这应该是一个泛指,具体到艺术设计类课程上,应该被定义为能够减少人类重复操作工序的技术,因为如今的AI技术其实是基于大数据与特定算法的结合,因此这项或是某项技术要与书籍设计课程进行线上有效结合,就必须将现有的书籍设计课程内容进行分离,以便更好地适应线上教学。
(一)对于书籍的深刻理解
现阶段,书籍设计课程的结课展示作业都是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完成的,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受限,导致学生对于书籍的认知都是以“页”为基础,进而在封面、封底页进行设计,尤其以插画风格为主。然后在书籍的非封面、封底部分,就是进行着纯文字以及简单的图文混排的重复劳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书籍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插画设计+版式设计”的结合产物,但实际上书籍的设计与制作远比这两个课程复杂。
以传统纸质书籍为例,学生对于传统书籍的认知就是纸材的克重、开本以及一些印刷数据的知识掌握,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并不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在学生的认知里,书籍就是将很多文字进行有效排版的一件物品。这一点上就忽视了书籍存在的意义。
书籍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作者想法的一种载体,同样的内容可以是以书籍的形式呈现,也可以以其他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的呈现受制于媒体种类的发展。那么如果作为一个纸质载体形式,书籍无论是在纸材的质地种类,还是内文的排版形式,都是需要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
如一般的教材或是文学著作,那么可能用常规的纸材即可;如果是画册这样的书籍,那么可能需要一些特种纸;如果是针对儿童的书籍,那么可能在纸材的选择上就会更多地出于安全考虑。这样的情况如果突破了纸材的限制该如何表达,才是对于书籍设计课程的线上教学的深刻思考。
(二)线上教学的优势体现
对于其他类型的设计课程线上教学其实都能够很好地进行开展,前提是有一个软件或是多个软件能够进行实际的演示过程。这在以往的设计课程上是无法让学生进行体验的。
以往的课程中都是教师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进行实际操作,但在学生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于软件本身的理解以及版本问题。例如用手绘画出两个正方形其实都是正方形,但对于电脑软件来说一个是正方形,这里是专用图形,而另一个就是由四条线段构成的封闭图形。这样的一种概念区别是很难用图片解释清楚的,除非教师亲自示范一遍操作过程,否则对于软件零基础的学生是无法分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而如果将这部分转移至线上,那么教师本人可以利用共享屏幕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区别。
而现如今AI技术的发展已经渐渐不需要学生理解这样的两个概念,甚至更多容易混淆的概念都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因为这部分工作已经可以用AI去进行制作,教师或是学生可能仅仅需要一段较为清晰的描述,就能让AI根据这段描述去绘制多种图形组合的可能性。
(三)AI结合书籍设计课程的线上基础
书籍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想法,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单一的文字排版不再是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人们开始了“听书”等多种形式的对于书籍内容的汲取方式。读书不再是唯一选择,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AI技术与线上书籍课程的结合,那么就必须分离目前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书籍设计课程既然大部分是针对纸质书籍,即使是利用电脑软件制作,那也只是过程,最终呈现出来的还是纸质书籍居多,那么严格来说,现如今将书籍设计课程的内容直接搬到线上,是无法产生好的效果的。
如果是封面、封底等外觀部分需要插画,那么现在AI插图设计软件已经非常成熟,只需要一段较为清晰的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是书籍内页需要图文混排,那么现如今AI自动排版功能也已经发展成熟,甚至有可能比作者本身的想法还有设计感。如此一来,“插画设计+版式设计”简单结合的书籍设计课程转为线上还是内容不变的话,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书籍设计课程可以进行内容分离与创新,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部分需要保留,可作为课外学习内容,而电子书籍的设计与制作,且能利用AI技术进行完善与优化的部分,则可以是创新学习内容。
(四)如何将AI技术与线上书籍课程进行有效结合
在线上教学环节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的实时操作,但重复性的操作与设定并不会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新的知识,那么只需要进行有效的分工。即将人类独有的创意思维进行有效发挥即可,剩余的劳动交给AI工具就行。
从纯文字阶段,到图文混排,再到动态图以及视频的阶段,现代人对于在便携设备上阅读长篇文字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字的阅读体验能给读者足够的想象力,因此结合的关键点在于文字与图形或是图片的转化。
一本书籍的所有文字内容,并非每句话都是值得读者去进行联想和想象的,因此在一些特别的段落里面,教师、学生就可以使用AI技术进行画面的设定,这一点对于没有想象力的读者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目前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命题插画是较为耗费学生时间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线上教学的设计类所有课程来说,毕竟改稿是一件较为麻烦的事情。
而拥有大量图库与特定算法的AI智能工具,就能够为教师以及学生的创作缩短时间,以便让更多的时间用于整体的创作,而不是拘泥于整本书里面的某一个情节插画。
而目前软件市场上的AI工具软件,基本被分为了制作视频以及制作插画两个大方向,因此这部分结合书籍设计课程是较为合理的。
四、结语
书籍主要的作用是传达作者思想,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并不是仅有一种呈现形式。是否能从书籍中甄选出来特定的部分,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这是新时代下人们对于读书学习的需求。因此之后的书籍设计课堂中,形式上的设计将不再是设计的重点,而是对于读者习惯的精准把握。
书籍设计课程线上教学的前景其实是非常广阔的。要善于利用AI技术与现阶段的学习工作相结合,才能得到更高效率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浩.符号学视角下城市形象图形设计的形意关系[J].创意与设计,2022(3):43-48.
[2]Hyun-suk Moon.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PUB3. 0-Based Fixed Layout e-Book[J].Journal,2015,16(1):105-112.
[3]戴蕾,田星星.读屏时代如何优化报纸版面设计[J].新闻前哨,2022(19):61-62.
[4]林玮玥.交互式叙事应用于电子绘本设计的思路与方法[J].青春岁月,2022(13):69-71.
◎编辑 王亚青